【摘 要】
:
跷动减震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基底隔震技术,它允许上部结构和下部基础脱离,通过上部结构的晃动来隔震。与传统的隔震技术的区别在于,它放松的是转动约束而不是水平约束。目前,该
【机 构】
:
同济大学建筑工程系,同济大学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跷动减震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基底隔震技术,它允许上部结构和下部基础脱离,通过上部结构的晃动来隔震。与传统的隔震技术的区别在于,它放松的是转动约束而不是水平约束。目前,该技术在建筑结构上的研究和应用较少。跷动减震结构的关键之一是其残余变形的控制,而重力对跷动减震结构的残余变形控制有一定的影响。本文针对中心支撑框架结构,采用重力柱与屈曲约束柱并联的跷动实现方案,即屈曲约束柱跷动减震技术,并用SAP软件对一个6层支撑框架算例进行了弹塑性时程分析,比较了该框架在Ⅰ类和Ⅳ类场地下重力对结构跷动残余变形的影响及重力荷载的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留置鼻空肠管置管技术在重症监护病房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为早期建立幽门后肠内营养提供新的有效途径。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2月重症医学科收治的
警用无线通信系统实现对地铁全线覆盖,是公安部门维持地铁日常治安秩序、处置突发事件的要求。地铁隧道封闭狭长,弯道较多,无线覆盖难度大。本文着重介绍使用泄漏电缆技术解决地
受火边界作为研究结构构件抗火性能的基本前提条件之一,对结构构件抗火性能有着显著影响。已有钢管混凝土柱相关研究多假设其四面均匀受火,则针对实际结构中可能出现的三面受火
文章简要介绍了运用在核电站中的6kV接触器机械分合闸指示的结构及故障现象,详细分析了引起故障的原因,通过将现场实际经验与产品特点相结合,对指示结构进行了优化,排除了6kV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患者发生脑血管痉挛(cerebral vasospasm,CVS)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通过对174例SAH患者人口学因素、健康习惯、既往病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