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清康雍乾时期皇子教育制度

来源 :丝绸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er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皇子教育历来是统治者所极为重视的,它不仅关系到皇子自身能力、修养的提高,而且与国家的兴衰成败紧密相连。清代的皇子教育因兼具满汉两种民族特色而显得与众不同,经过康、雍、乾三代的发展,形成了特殊的“家法”制度,即上书房制度。上书房制度以其严格的时间观念与监督机制而著称。康、雍、乾时期的皇子教育对清朝出现“康乾盛世”的繁荣局面有着积极的贡献。
  [关键词]康雍乾时期;皇子教育;上书房制度
  [中图分类号]K2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3)04-0048-02
  清朝建立后,为求江山永固,提倡“稽古兴文,崇儒兴学”。在京师建立了许多学校。康、雍、乾时期,皇子们很小就开始接受严格的教育。“清代皇子教育真正的开创者与奠基人,当属康熙帝。”①
  一、皇子教育的特点及内容
  (一)皇子教育的制度化
  清初,政治不稳定,为了加强皇权,康熙帝对皇子们的学习做出周密安排,以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康熙皇帝自己也不例外,文献记载康熙帝曾有读书“竟至过劳,痰中带血”②的经历。他本人常亲自去检查皇子们的学习情况,“于听政之暇,时时指授,罔或有间”。③
  雍正皇帝深受其父影响,即位后第二年,对皇子入学之事特发上谕,明确规定上书房内的陈设和师生见面之礼,特别重视皇子对师傅的礼节。如此,则皇子知礼重师,师傅得尽心教导。为了更好地完善以后的立储之事,雍正皇帝还设立密储制度。这样就相对公平地解决了储君之事。
  乾隆皇帝更加重视皇子教育,于乾隆四十三年(1778)正式下谕,规定皇子皇孙6岁便去上书房读书。在三位皇帝的精心安排下,清朝形成了典型的皇家教育制度——上书房制度。
  上书房(又称尚书房,道光以后统称上书房),就是清代的皇家“子弟学校”。上书房建于雍正初期,坐落于今故宫乾清门左侧。上书房为了“近在禁御,以便上稽察也”。乾隆皇帝对上书房十分重视,为其题楹联“念始终典于学,于缉熙单厥心”。
  (二)皇子教育的内容
  清朝规定了皇子读书的年岁,“我朝家法,皇子皇孙六岁即就外傅读书”,④并特派汉、满学士任师傅,读书的地点就在上书房。皇子、皇孙在上书房学习的课程包括:满、蒙、汉(有时也学些藏文与维吾尔文)等语言文字,儒学主要是“四书”与“五经”,以及国史、圣训、策问、诗词歌赋、书画与“禁习时艺”等。每个皇子都配有汉人师傅,人数多少不定,总管教学事务的称总师傅。由于清朝是“马上得天下”,故对皇子、皇孙骑射武功的训练也十分重视。“凡皇子六龄入学时,遴选八旗武员弓马、国语谙熟者数人,更番入卫,教授皇子骑射,名曰:‘谙达’,体质稍杀入师傅”。⑤谙达分外谙达与内谙达,教弓箭、骑射的称外谙达,每位皇子配有五名,为其管理鞍马、弓箭,并“教演鸟枪”等事;教满、蒙语文的为内谙达,一般有三人。管理上书房诸庶务者称为总谙达,他们更番入卫,轮流值班。据《养吉斋丛录》记载:“又或云内谙达、外谙达共五人,内谙达教满蒙书,由八旗翻译人员选派;外谙达教弓箭骑射等事,由八旗参、佐领选派,轮日入直。”⑥另外,每个皇子还配有几名“哈哈珠塞”(满语,亦称“哈哈珠子”,汉译为“男孩子们”),他们平日主要是服饰皇子与师傅茶食等事,类似书童,从八旗大员子弟中挑选,亦轮流值班,每天两人。
  道德品质教育在清代一直为统治者们所关注,努尔哈赤就曾训诫子孙:“勿争利而争公正,勿思财而思德。”⑦在他们看来,一个国家应该讲求以德治国,所以,皇子们应该具备良好的道德素养。
  康、雍、乾时期,对皇子们的教育内容全面且有特色,在对皇子们进行科技方面的教育上,根据其自身的不同特点与爱好进行有重点的培养,使皇子们能够正确认识西方的科技与文化。
  (三) 严格的作息时间
  在上书房,皇子读书相当辛苦。每天早晨寅时(3~5时)就要到上书房学习,虽严寒酷暑不辍,先学习满文、蒙古文,然后学习汉文。师傅往往在卯时(5~7时)教课,一般要到午时(11~13时)方散,有时要到申时(15~17时),下午往往还有骑射等课程。元旦免上学一天,除夕及前一日到己时(9~11时)结束,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各放假一日。
  二、皇子教育的方式
  有清一代,皇子教育被视为极其重要的事情。最高统治者将其列为国家政务之一,时常进行检查、督促,因此皇子们的教育方式也比较特殊。既有对历史的继承,又在不断地创新,更加注重皇子的实践锻炼。
  清代帝王家的子弟,生活范围有限,基本与世隔绝,尤其在他们的童年和青年时代,陪伴其左右的除了服侍他们的太监、仆役之外,便是他们的父母,而他们得沾教养的首先是皇家的“庭训”。皇帝将庭训视为对皇子们最重要的授课方式。
  康熙帝由于在年幼时父亲顺治帝去世,为自己没有受到父皇的训导而感到遗憾。康熙四十七年(1708)九月废太子的告天祭文中写道:“臣自幼而孤,未得亲承父母之训,惟此心此念,对越上帝,不敢少懈。”⑧为了不把这样的遗憾留给自己的儿子,康熙皇帝亲自对他们进行教导。
  雍正帝即位后,和兄弟们一起追记了皇父生前对他们的教导,汇编成书,定名《庭训格言》,其中涉及到保持满俗、敬祖孝亲、正心修身、虚心求教、勤俭节约、教育后代、勤学经典、管教下人、养身之道、生活常识等方面,集中反映了康熙帝教子的宗旨与殷切希望。
  在教育后代的问题上,康熙帝要求下一代要从小严格管教,他说:“为上人者,教子必自幼严饬之始善。”而从小被娇惯的孩子,“长大成人,不至痴呆无知,即多任性狂恶。此非爱之,而反害之也”。⑨他在对皇子的庭训上很注重以身示范。正是受到这样的影响,之后的继承者雍正,才如此地勤于理政。他于日理万机之中,亲自书写朱谕、朱批。他的勤政习惯自始至终保持,年年如此,寒暑无间。⑩
  三、对清代皇子教育制度的评价
  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历程缓慢,各朝各代也不尽相同,在皇子的教育上更呈现出自己的独特之处。
  从纵向来看,与其他朝代相比,清朝康、雍、乾时期的皇子教育是比较成功的。统治者在吸取前朝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调整了其皇子的教育体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康、雍、乾时期,皇子的教育内容丰富多彩,不仅注重文修,而且将武修也视为皇子教育的一部分。以往历朝历代统治者多偏重于文修,而忽视了武修。这一点在清朝康乾时期得以纠正,因此,清朝的皇子们大多能文能武,技压群芳。其“文学安得不深”?“武事安得不娴熟”?“以之临政,复何事不办”?11
  第二,雍正帝统治时期,为了更好地让皇子们读书,并联系彼此感情,特意建立了“上书房”,规定皇子、皇孙六岁(虚岁)即入“上书房”读书,并形成了一套完整而有序地监督机制和竞争机制。皇子们读书的时间观念明确而严谨,这一切都有助于监督诸皇子的成长。上书房有别于京师的其他学校,实行严格的课读制度,对各位皇子的学习进行严密的监控,目的是使皇子们能够独立自主的去学习,并养成勤奋刻苦的学习态度。上书房这一特殊机构不仅承担着培养优秀皇子的任务,而且在挑选“治国安邦”的贤能皇帝这一特殊任务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三,清朝皇子教育的内容丰富,在语言文字方面,始终重视满语及汉语,并兼修蒙语,皇子们除了学习这些语言之外,有时也学习藏文与维吾尔文。这一切都有助于满族文化的发展,而且对于巩固多民族的发展起到极大作用。在皇子教育上加入蒙语的学习,其政治意图极其明显,就是加强对蒙古族的笼络。学习藏文与维吾尔文,也是便于清朝的统治,加强与藏维民族的团结。因此,清朝制定的这些政策,尤其是在皇子教育上实行的措施,巩固了其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从横向来看,历朝历代重视皇子教育无疑是为其统治服务的,清朝康雍乾时期的皇子教育也不例外,也是为了适应封建集权制度。虽然清朝康乾时期的皇子教育内容丰富,机构完备,但其本身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它在制定皇子教育的内容方面,仍是以其封建统治文化的优越性为主。在清朝晚期,社会逐步发展,自然科学在同时代的英国被人们认识,而盲目自大的清朝统治者不重视对自然科学的学习。中国也逐渐落后于世界。
其他文献
采用控制器局域网络(CAN)和现场总线控制系统,成功地研制了浆粕生产工艺现场总线控制系统。该系统由一个主站(PC总线工业控制机)和五个从站(CAN总线测控装置)组成,主站监督和管理所有从站,从站
讲述ATM的原理、ATM协会定义的LAN Emulation标准和ATM升级的途径。目的是使读者了解ATM的最新进展及其实际应用情况,能够正确地制定校园网络升迁到ATM的规划。
目的 探讨化疗联合树突状细胞(DC)回输治疗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完全缓解的AML患者2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0例,观察组11例.两组均行常规化疗,观察组在此基础
在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城管综合执法大队办公楼的楼梯间,几位市民正围在一块被称作“罚没物资去向”的公示栏前细看,上面贴着城管执法罚没物送出后的回执或收据。据了解,这种“罚
通过具体实例介绍了MAX-PLUSⅡ软件在电路系统层次化设计中的应用。
刘咸忻是民国时期巴蜀地区著名学者,其思想广涉文学、哲学、社会学、历史学、物理学、方志学、校雠、道教研究、诸子研究等多个领域,往往发前人所未发。其学术思想为时人所推崇
大连保税区物流发展局副局长徐晓军指着节日里繁忙依旧的集装箱码头,十分自豪地对记者说:“保税港区自去年8月封关运作以来,政策和功能优势逐步得到显现,仅5个月时间就实现保税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