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农村社会转型过程中伴随农村劳动力转移而产生的新问题,涉及未成年儿童的健康成长、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教育均衡;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8.6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14)01-0050-01
随着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规模速度加快,乡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率逐年提高,以农村青年为主体的打工群体逐渐流向城市和沿海发达地区。但外出务工的农民因为流动性比较强,所以更多的是把子女留在户籍所在地的学校读书,这些留守在家就学的孩子年龄大多不满14周岁,一年内很少甚至不能见到自己的父母,我们称这类孩子为“留守儿童”。据全国妇联调查显示,目前全国共有农村留守儿童5000多万。各地开展的省一级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品牌活动有60多项,共培训留守儿童代理家长315万名。
一、“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留守儿童”在学校是特殊群体,他们大多处于6—14岁这个阶段,正是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心理发育变化大,可塑性强。
因为亲情的缺乏导致的“情感饥饿”,20世纪世界著名教育家蒙特梭利在她的名作《有吸收力的心理》中指出,对于儿童来说最好的环境就是父母本身。她说:“母亲必须喂养子女,当她出门时不应单独将自己的孩子留在家中。儿童需要‘营养’与联结母子间的‘爱’,因为她们可以解决儿童适应上的困难。”因为长期不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得不到父母的关爱,“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了的诸多问题。由于这些孩子大部分在10—16岁之间,这里面有大部分孩子在思想与行为上缺乏自制能力,以及其监管人在时间、空间及文化素质上的原因造成这部分孩子在行为上产生如下两种类型:(一)放纵型。大部分“留守儿童”是属于这种的。监护人通常会满足他们物质上的需求,这样就好向孩子的父母交代。而对于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孩子心理和精神上的需要却关注的很少,一切顺其自然,任其发展.只要孩子不犯大错,监护人对其行为一般不过问,因而缺失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导致纪律涣散,没有时间观念,自由散漫,不遵守规章制度,经常性迟到、旷课、逃学、迷恋“网吧”等,养成了无拘无束,随心所欲的行为习惯。(二)自卑、孤僻型。
“留守儿童”的内心比较孤独,留守儿童处在身心迅速发展时期,对生理心理以及人际交往方面遇到困扰和疑惑,然而父母常年在外,使得他们得不到帮助和引导,内心的烦恼得不到解决,进而导致他们缺乏基本交流的能力,以及缺乏基本的安全感,大多活在自我保护和摸索碰撞的世界里。同时,农村留守儿童相比较与家庭完整的儿童,在心理上有落差,觉得家境不如别人,父母不如别人,没有其他孩子讨人喜欢,进而沉默寡言,封闭自己,不愿与老师同学交流,自卑心理严重。
目前,学校的留守儿童数量越来越多,成为义务教育发展面临的一个新问题,市、县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必须予以高度关注。切实关注和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关系到人口的未来素质,关注留守儿童的成长,就是关注国家未来建设者的前途和未来。解决好留守儿童的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留守儿童问题的妥善解决,不仅有利于我国义务教育在农村的落实,有利于提高农村的教育质量,还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更关系到我国广大农村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因为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儿童需要学校给与更多的帮助与关心,需要通过教师、通过集体的温暖弥补亲子关系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形成的影响。这些孩子如果得不到良好的正面教育或教育不当,不仅会出现学习成绩较差的现象,还会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甚至可能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因此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至关重要。
二、“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对策研究
要切实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不仅仅是家庭、学校的责任,政府及社会各界也是责无旁贷。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出发,深入开展对“留守儿童”的全面调查,认真研究对策。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高度关注“留守儿童”,形成共识,齐抓共管,在以下方面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
尽可能调整好家长外出方式,为子女提供必要的生活和学习条件。父母之间最好留一个在家照顾和监护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保持家庭教育与影响气氛的完整存在。如果夫妻双方都出去打工,首要问题就是选定好监护人。监护人最好是比较有文化、有责任感、能监督和指导自己孩子的亲朋好友,既不要娇惯孩子,也不要让子女干过多的家务、农活,保证子女充分的学习时间。如是祖辈监护,一定要嘱咐其对孙辈的严格要求,加强生活和学业的监护。
目前,全社会都在关注留守儿童问题。在许多地方已出现了“代理家长”、“知心爸爸”、“知心妈妈”。我相信: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只要我们用真诚去面对,用爱心去感受,留守儿童也一样会拥有花样年华。总之,关爱留守儿童是当前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班主任有责任有义务更要关心关爱留守儿童,让他们在同样的天空,同样的阳光下,成长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之才。
家长应加强与“监护人”联系及亲子间的沟通。一方面,加强与“监护人”的联系,及时掌握孩子的学业、品行及身体健康状况,并通过各种方式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进行指导。另一方面,应采取多种方式,注意与孩子的沟通交流。沟通的时间间隔越短越好,保证动态的熟悉孩子的生活、教育情况以及孩子的心理变化;沟通内容力求全面、细致,沟通中父母要明示他们对孩子的爱与厚望,希望孩子能理解他们的家境与现状,通过沟通以了解孩子的生活、学习、情感变化;沟通方式可以多样化上,除电话外,可采用书信等进行交流。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块无暇的“璞”,只要心里装有父母和亲人的爱,他们就有积极向上的原动力,就会学得更棒,做得更好。
【关键词】教育均衡;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8.6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14)01-0050-01
随着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规模速度加快,乡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率逐年提高,以农村青年为主体的打工群体逐渐流向城市和沿海发达地区。但外出务工的农民因为流动性比较强,所以更多的是把子女留在户籍所在地的学校读书,这些留守在家就学的孩子年龄大多不满14周岁,一年内很少甚至不能见到自己的父母,我们称这类孩子为“留守儿童”。据全国妇联调查显示,目前全国共有农村留守儿童5000多万。各地开展的省一级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品牌活动有60多项,共培训留守儿童代理家长315万名。
一、“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留守儿童”在学校是特殊群体,他们大多处于6—14岁这个阶段,正是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心理发育变化大,可塑性强。
因为亲情的缺乏导致的“情感饥饿”,20世纪世界著名教育家蒙特梭利在她的名作《有吸收力的心理》中指出,对于儿童来说最好的环境就是父母本身。她说:“母亲必须喂养子女,当她出门时不应单独将自己的孩子留在家中。儿童需要‘营养’与联结母子间的‘爱’,因为她们可以解决儿童适应上的困难。”因为长期不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得不到父母的关爱,“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了的诸多问题。由于这些孩子大部分在10—16岁之间,这里面有大部分孩子在思想与行为上缺乏自制能力,以及其监管人在时间、空间及文化素质上的原因造成这部分孩子在行为上产生如下两种类型:(一)放纵型。大部分“留守儿童”是属于这种的。监护人通常会满足他们物质上的需求,这样就好向孩子的父母交代。而对于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孩子心理和精神上的需要却关注的很少,一切顺其自然,任其发展.只要孩子不犯大错,监护人对其行为一般不过问,因而缺失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导致纪律涣散,没有时间观念,自由散漫,不遵守规章制度,经常性迟到、旷课、逃学、迷恋“网吧”等,养成了无拘无束,随心所欲的行为习惯。(二)自卑、孤僻型。
“留守儿童”的内心比较孤独,留守儿童处在身心迅速发展时期,对生理心理以及人际交往方面遇到困扰和疑惑,然而父母常年在外,使得他们得不到帮助和引导,内心的烦恼得不到解决,进而导致他们缺乏基本交流的能力,以及缺乏基本的安全感,大多活在自我保护和摸索碰撞的世界里。同时,农村留守儿童相比较与家庭完整的儿童,在心理上有落差,觉得家境不如别人,父母不如别人,没有其他孩子讨人喜欢,进而沉默寡言,封闭自己,不愿与老师同学交流,自卑心理严重。
目前,学校的留守儿童数量越来越多,成为义务教育发展面临的一个新问题,市、县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必须予以高度关注。切实关注和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关系到人口的未来素质,关注留守儿童的成长,就是关注国家未来建设者的前途和未来。解决好留守儿童的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留守儿童问题的妥善解决,不仅有利于我国义务教育在农村的落实,有利于提高农村的教育质量,还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更关系到我国广大农村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因为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儿童需要学校给与更多的帮助与关心,需要通过教师、通过集体的温暖弥补亲子关系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形成的影响。这些孩子如果得不到良好的正面教育或教育不当,不仅会出现学习成绩较差的现象,还会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甚至可能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因此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至关重要。
二、“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对策研究
要切实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不仅仅是家庭、学校的责任,政府及社会各界也是责无旁贷。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出发,深入开展对“留守儿童”的全面调查,认真研究对策。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高度关注“留守儿童”,形成共识,齐抓共管,在以下方面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
尽可能调整好家长外出方式,为子女提供必要的生活和学习条件。父母之间最好留一个在家照顾和监护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保持家庭教育与影响气氛的完整存在。如果夫妻双方都出去打工,首要问题就是选定好监护人。监护人最好是比较有文化、有责任感、能监督和指导自己孩子的亲朋好友,既不要娇惯孩子,也不要让子女干过多的家务、农活,保证子女充分的学习时间。如是祖辈监护,一定要嘱咐其对孙辈的严格要求,加强生活和学业的监护。
目前,全社会都在关注留守儿童问题。在许多地方已出现了“代理家长”、“知心爸爸”、“知心妈妈”。我相信: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只要我们用真诚去面对,用爱心去感受,留守儿童也一样会拥有花样年华。总之,关爱留守儿童是当前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班主任有责任有义务更要关心关爱留守儿童,让他们在同样的天空,同样的阳光下,成长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之才。
家长应加强与“监护人”联系及亲子间的沟通。一方面,加强与“监护人”的联系,及时掌握孩子的学业、品行及身体健康状况,并通过各种方式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进行指导。另一方面,应采取多种方式,注意与孩子的沟通交流。沟通的时间间隔越短越好,保证动态的熟悉孩子的生活、教育情况以及孩子的心理变化;沟通内容力求全面、细致,沟通中父母要明示他们对孩子的爱与厚望,希望孩子能理解他们的家境与现状,通过沟通以了解孩子的生活、学习、情感变化;沟通方式可以多样化上,除电话外,可采用书信等进行交流。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块无暇的“璞”,只要心里装有父母和亲人的爱,他们就有积极向上的原动力,就会学得更棒,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