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研究证实Gleason分级和肿瘤分期是前列腺癌的预后因子。在许多类型的肿瘤中,淋巴血管区域组织学检查发现肿瘤预示患者的预后较差,但目前的前列腺癌分级和分期系统中并未包括淋巴血管受侵情况,还不能确定淋巴血管侵犯是否为前列腺癌疾病进展的独立预测因子。作者回顾性研究了淋巴血管侵犯对前列腺癌根治性切除术后生化复发和肿瘤特异生存的预测作用。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证实Gleason分级和肿瘤分期是前列腺癌的预后因子。在许多类型的肿瘤中,淋巴血管区域组织学检查发现肿瘤预示患者的预后较差,但目前的前列腺癌分级和分期系统中并未包括淋巴血管受侵情况,还不能确定淋巴血管侵犯是否为前列腺癌疾病进展的独立预测因子。作者回顾性研究了淋巴血管侵犯对前列腺癌根治性切除术后生化复发和肿瘤特异生存的预测作用。
其他文献
膀胱重复畸形罕见,1996年至2006年,我们收治4例,现报告如下. 例1,女,5岁.因正常排尿间期尿失禁5年于1996年7月12入院.生后第3天曾因肛门闭锁行经会阴肛门成形术.体检发现外阴大片湿疹,阴道前庭偏左可见一小孔并有尿液流出.B超发现右肾畸形,左侧未探及.IVU示左肾显影延迟,前庭小孔有造影剂流出,右肾重复畸形伴Y形输尿管.逆行造影示膀胱后一小囊肿.膀胱镜检见左侧无输尿管开口。
目的 探讨腹腔镜耻骨上前列腺切除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方法及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腹腔镜下耻骨上前列腺切除手术治疗BPH患者25例.平均年龄68(62~78)岁,术前平均PSA 5.06(1.02~15.78)ng/ml,术前估算前列腺平均体积92(70~155)ml,平均剩余尿120(70~280)ml,合并膀胱结石15例.结果 25例手术均成功.手术时间80~230 min,平均140
2004年1月至2006年6月,我们采用2%利多卡因膀胱肿瘤基底部黏膜下注射预防电切术中闭孔神经反射,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附睾淤积症是输精管结扎术后常见的远期并发症,发病率0.9%[1].2001年至2005年我们采用2针横向附睾管缝合法施行输精管附睾端侧套叠吻合术[2]治疗附睾淤积症21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患者,男,67岁.因前列腺癌根治术后16个月,阴茎肿大45 d于2007年1月4日入院.患者16个月前行前列腺癌根治术,术后病理检查报告为前列腺低分化腺癌。
患者,男,23岁.脐部反复疼痛、溢液6个月于2006年5月22日入院.发病后曾行抗炎治疗,但反复发作,外院放置引流管引流.查体:脐部放置一引流管,管周及引流管内有淡黄色脓性分泌物,脐周压痛,牵拉引流管,尿道内有不适感.由引流管注入泛影葡胺,X线透视下见造影剂进入腹腔,站立位时迅速流入盆腔。
泌尿系统影像学技术是历史最长的影像诊断技术之一,最先应用水溶性对比剂进行X线造影检查的即为静脉尿路造影(IVU).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与设备的更新,影像学对于泌尿系疾病的诊断几乎不存在盲区。
肾上腺囊肿合并同侧肾输尿管重复畸形临床少见,我们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 患者,女,62岁.主诉左季肋区不适3个月,彩超发现左侧肾上腺区肿物20余天于2006年1月4日入院.查体:双肾区无饱满感,未触及包块,无明显叩?档击痛,双侧输尿管走行无明显压痛及叩击痛。
2000年9月至2005年10月,我们收治睾丸占位性病变患者57例.现报告如下. 对象与方法 本组57例.年龄15~66岁,平均34岁.左睾丸病变25例,右侧28例,双侧4例。
目的 探讨肾细胞癌临床表现和诊治方式的变化,改进切除技术.方法 对1955年至2001年收治的537例肾痛患者资料按术式演变分为3个阶段进行分析.第1阶段为1955年至1982年,以单纯肾切除术为主;第2阶段为1983年至1992年,以经腹根治性肾切除术为主;第3阶段为1993年至2001年,以经腰根治性肾切除术为主. 结果第1~3阶段临床表现:血尿分别为72.4%(42/58)、62.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