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伴随教育方法的不断创新,基于“核心素养”教育的小学数学成为新一轮教育改革的方向。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要做好引导学生构建学习思维、深度关联、深度思辨。本文将从核心素养培育意识出发,分析教育方案,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
【关键词】 深度学习 小学数学 核心素养 学生
为了使学生全面发展,“核心素养”为培育核心的理念被提出来。而从事教育,就要深刻理解核心素养的内涵。核心素养教育究竟是什么,经过大量查阅资料,总结出核心素养表现在学生在文化底蕴、自主学习以及社会参与方面得到充分发展,德、智、体、美均衡发展。
日常的小学数学教学就需要不断培养学生在数学方面的创新意识,而核心素养教育就要求老师通过教育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从而使得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升。
一、核心素养在数学问题上的体现
作为一门总结、分析、发现、计算的学科,数学教学实质上是对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抽象能力以及探索精神的培养。核心素养体现在小学数学上是指学生能够凭借自己已知的数学观点或者思维模式对数学性问题进行观察分析,最终能够解决问题。学生具备数学素养之后,除了对问题本身的结果能够加以判断,同时对其解决方式、解决目的以及解决价值都有一定的判断,甚至对于许多问题能够达到举一反三。对于小学数学,核心素养要求对数学问题能够深度理解,对数学问题能够做到价值延伸。
二、深度学习在教学意识上的体现
深度学习核心素养教育,不只是要求教师对数学教育知识点本身的探究,更要具有一种对知识整体的把握,能够整合联系生活的意识。所说的整合联系意识不局限于对数学知识点的联系,也应该从数学学科的角度出发,将其与其他学科、生活经验相结合,着重构建数学架构,能够做到知识的迁移应用。
在数学教育方面培养“理性”思维,要求学生不断对数学知识提问,凡事多问“为什么”。比如在部编版小学数学教材第八册中“小数的有意义和性质”的讲学,发挥关联性意识在数学知识点的联系,就需要从第六册的“小数的初步认识”开始引入,从而激活学生对于“分”、“量”的心理需求。同时小数与分数的关系也应该作为关联意识的理解范围,再讲解小数引入与分数之间关系的讲解。教师讲解的意识应该具有发散性,同样对于部编版小数的讲解,从对“整数1”开始均分,到对小数像0.1、0.01这种进行均分,以及过渡到对任意一个数做到任意小数级别的均分。教师具备整合管理意识的教学,不仅能够让学生充分能理解小数的原理,同时能够让学生意识到各种小数之间的关联,也就是说“小数就是分母为一的十进制分数”。让学生理解到小数并不是独立的一种数学计量,而是与十进制、分数、整数相关的一个体系。
这种具有整合数学知识,分解引导学生发散思维的意识就是在核心素养培育下小学数学教师所应该具备的。
三、核心素养在教学方法上的体现
1. 重视培养学生掌握数学学科思维
伴随着教育理念不断深化改革,教师逐渐意识到课堂的主体应该由老师转变为学生,同时,在数学教学的课堂上要充分进行师生互动。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数学课堂比教师单独讲述更能够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
比如在部编版小学数学的“分数的初步认识”讲解中,为了能够体现核心素养培育,需要不断地引导学生数学思维的创建。同时在讲述过程中,要不断地提问:“有哪位同学能够说一下你对分数的理解?”“谁能告诉我分数的特点是什么?”“分数与小数的关系是什么?”通过提问,能够在潜意识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同样,老师在授课前可以给学生讲一个小故事从而引出对于本堂课的教学内容。像小学数学大都跟生活贴切,比如小学数学中的难点,“鸡兔同笼”问题。在讲述之前,可以询问学生生活中是否有数学问题,让同学分享出来,然后老师分享出鸡兔同笼的数学问题。这对于学生将数学与生活关联,探究意识和数学思维的培养有很大的帮助。
2. 重视培养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造就了教育事业的变革,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够将很多数学抽象性的问题表达出来,对于一些现实性问题能够更加清晰的展示,对于引导学生数学思维,提升学生数学素养有着重要意义。
比如在部编版教材第六册有对“统计”的讲述。在对“条形统计图”进行讲述的过程中,因为其对比效果明显,学生能够更清晰的发现不同类型数据之间的差别。但是因为学生年龄限制,数学理解能力没有得到很大的开发,在对于表格各个部分作用没有记住的情况下(初学者),很难对本节的重点加以掌握。想要解决这种问题,排除传统死记硬背的模式,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通过动画形式,按照先后顺序,给出横纵坐标的含义,然后对照信息统计表格将统计图进行完善。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的感受到数学的逻辑性,对于知识的理解也更加容易。这就像让你临摹一幅图像,一下把整张图给你,和按照顺序带你画一遍再让你临摹一样,前者因为图像过于全面,对于第一次接触者(小学生)而言不能做到具体部位具体分析,很难临摹出来;而后者因为老师带领舒通(引导)一遍,对于学生思维顺序以及图像的理解都有清晰的认识,能够相对容易的把图像临摹出来。所以后者对于初学者核心素养的培养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简言之,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育会对学生日后思维模式、抽象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都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也正因为如此,老师需要加强对核心素养的教学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结合现代先进技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阐述数学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激发学生运用数学思维解决数学问题的乐趣,让学生在深度学习过程中学好数学、用好数学,更好地提升自己的數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杨再飞.“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路径探索[J].学周刊,2018(35):56-57.
[2] 闫波.小学数学教学中教育游戏的运用及价值思考[J].学周刊,2018(35):67-68.
[3] 吴玉兵.关于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的分析[J].学周刊,2018 (35):29-30.
【关键词】 深度学习 小学数学 核心素养 学生
为了使学生全面发展,“核心素养”为培育核心的理念被提出来。而从事教育,就要深刻理解核心素养的内涵。核心素养教育究竟是什么,经过大量查阅资料,总结出核心素养表现在学生在文化底蕴、自主学习以及社会参与方面得到充分发展,德、智、体、美均衡发展。
日常的小学数学教学就需要不断培养学生在数学方面的创新意识,而核心素养教育就要求老师通过教育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从而使得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升。
一、核心素养在数学问题上的体现
作为一门总结、分析、发现、计算的学科,数学教学实质上是对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抽象能力以及探索精神的培养。核心素养体现在小学数学上是指学生能够凭借自己已知的数学观点或者思维模式对数学性问题进行观察分析,最终能够解决问题。学生具备数学素养之后,除了对问题本身的结果能够加以判断,同时对其解决方式、解决目的以及解决价值都有一定的判断,甚至对于许多问题能够达到举一反三。对于小学数学,核心素养要求对数学问题能够深度理解,对数学问题能够做到价值延伸。
二、深度学习在教学意识上的体现
深度学习核心素养教育,不只是要求教师对数学教育知识点本身的探究,更要具有一种对知识整体的把握,能够整合联系生活的意识。所说的整合联系意识不局限于对数学知识点的联系,也应该从数学学科的角度出发,将其与其他学科、生活经验相结合,着重构建数学架构,能够做到知识的迁移应用。
在数学教育方面培养“理性”思维,要求学生不断对数学知识提问,凡事多问“为什么”。比如在部编版小学数学教材第八册中“小数的有意义和性质”的讲学,发挥关联性意识在数学知识点的联系,就需要从第六册的“小数的初步认识”开始引入,从而激活学生对于“分”、“量”的心理需求。同时小数与分数的关系也应该作为关联意识的理解范围,再讲解小数引入与分数之间关系的讲解。教师讲解的意识应该具有发散性,同样对于部编版小数的讲解,从对“整数1”开始均分,到对小数像0.1、0.01这种进行均分,以及过渡到对任意一个数做到任意小数级别的均分。教师具备整合管理意识的教学,不仅能够让学生充分能理解小数的原理,同时能够让学生意识到各种小数之间的关联,也就是说“小数就是分母为一的十进制分数”。让学生理解到小数并不是独立的一种数学计量,而是与十进制、分数、整数相关的一个体系。
这种具有整合数学知识,分解引导学生发散思维的意识就是在核心素养培育下小学数学教师所应该具备的。
三、核心素养在教学方法上的体现
1. 重视培养学生掌握数学学科思维
伴随着教育理念不断深化改革,教师逐渐意识到课堂的主体应该由老师转变为学生,同时,在数学教学的课堂上要充分进行师生互动。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数学课堂比教师单独讲述更能够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
比如在部编版小学数学的“分数的初步认识”讲解中,为了能够体现核心素养培育,需要不断地引导学生数学思维的创建。同时在讲述过程中,要不断地提问:“有哪位同学能够说一下你对分数的理解?”“谁能告诉我分数的特点是什么?”“分数与小数的关系是什么?”通过提问,能够在潜意识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同样,老师在授课前可以给学生讲一个小故事从而引出对于本堂课的教学内容。像小学数学大都跟生活贴切,比如小学数学中的难点,“鸡兔同笼”问题。在讲述之前,可以询问学生生活中是否有数学问题,让同学分享出来,然后老师分享出鸡兔同笼的数学问题。这对于学生将数学与生活关联,探究意识和数学思维的培养有很大的帮助。
2. 重视培养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造就了教育事业的变革,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够将很多数学抽象性的问题表达出来,对于一些现实性问题能够更加清晰的展示,对于引导学生数学思维,提升学生数学素养有着重要意义。
比如在部编版教材第六册有对“统计”的讲述。在对“条形统计图”进行讲述的过程中,因为其对比效果明显,学生能够更清晰的发现不同类型数据之间的差别。但是因为学生年龄限制,数学理解能力没有得到很大的开发,在对于表格各个部分作用没有记住的情况下(初学者),很难对本节的重点加以掌握。想要解决这种问题,排除传统死记硬背的模式,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通过动画形式,按照先后顺序,给出横纵坐标的含义,然后对照信息统计表格将统计图进行完善。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的感受到数学的逻辑性,对于知识的理解也更加容易。这就像让你临摹一幅图像,一下把整张图给你,和按照顺序带你画一遍再让你临摹一样,前者因为图像过于全面,对于第一次接触者(小学生)而言不能做到具体部位具体分析,很难临摹出来;而后者因为老师带领舒通(引导)一遍,对于学生思维顺序以及图像的理解都有清晰的认识,能够相对容易的把图像临摹出来。所以后者对于初学者核心素养的培养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简言之,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育会对学生日后思维模式、抽象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都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也正因为如此,老师需要加强对核心素养的教学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结合现代先进技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阐述数学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激发学生运用数学思维解决数学问题的乐趣,让学生在深度学习过程中学好数学、用好数学,更好地提升自己的數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杨再飞.“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路径探索[J].学周刊,2018(35):56-57.
[2] 闫波.小学数学教学中教育游戏的运用及价值思考[J].学周刊,2018(35):67-68.
[3] 吴玉兵.关于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的分析[J].学周刊,2018 (35):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