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快乐是人生最美好的音符,语文是直接和学生对话的学科,它最贴近学生的情感和生活,传统的语文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知识,模式往往是一成不变的“填鸭式”的教学,让学生学得枯燥、乏味。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知识,而且要让学生在快乐、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学会学习,怎样才能把快乐的音符融入到语文教学中呢?
改变传统的朗读模式
朗读是学生用自己的声音把对课文的理解感悟表达出来。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感。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可见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传统的朗读模式以教师教读,学生齐读为主。这样,对于那些基础差的同学则浑水摸鱼,滥竽充数,起不到朗读的效果。因此在教学中,可以采用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开火车读、配音乐朗读、配舞蹈朗读。
首先,开火车朗读,就是让一个同学读一句,这样其他同学可以发现节奏不正确、字音有误、多字、漏字等情况及时改正,而且可以让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
其次,配音乐朗读,这种方法适用与那些写得很优美的课文。如小学一年级课文《美丽的夏夜》:在一个美丽的夏夜,同学们聆听着动听的音乐去感受课文的内容,展开想象的翅膀,让学生在音乐的拌读中拉开知识的帷幕,让他们读得兴趣盎然,读得声情并茂。
最后,配舞蹈朗读,这种教学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肢体语言,让肢体语言与口头语言完美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比如,在上《荷叶》那一课时,可以把小蝌蚪,、小鱼儿等在荷叶上的情景全部编成舞蹈动作。每读一句,编一个动作,让它们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种方法很适用与民族地区的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因为在民族地区对于汉族老师来说,口头语言是师生交流的一大障碍,跟他们交流犹如“对牛弹琴”。这时候,如果加上一些肢体语言,让对方“虽不可言传,但可意会”。这样对他们理解课文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让美术走进语文教学
在语文教学中描摹画意,是培养学生形象思维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把书上的意境画出来,让学生对文中内容产生立体感。如在教学《四个太阳》一课时,可以让学生临摹小作者心中的四个太阳,在黑板上用彩色粉笔会出来,再叫同学对照书上的内容,看画与内容是否吻合。这样,让学生在美丽多彩的绘画中感受四个太阳的意义。最后,再让学生对照说出课文的内容,在不知不觉中把绘画与课文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可见,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对学生学习语文是大有裨益的。
让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学会“发现”,找到快乐
何谓“发现”?《现代汉语词典》对这一词有两个义项:一是“经过研究,探索等,看到或找到前人没有看到的事物或规律”;二是“发觉”的意思。语文教学中的“发现”含义相当广泛,上述两种意思兼而有之。主要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对问题情境通过积极思考、独立探索,并自行得出结论的一种教学行为。这种比之“全盘授予”的传统教法,其优势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体现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由于学生去探索思考,发现结论,就能充分调动他们内部动机的作用,增强独立性和自信心。
其次,在语文教学中发现的过程,也是激励学生的智慧,发挥他们潜能的过程。再次,能使学生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十分有益于创新精神的培养。
如在教学《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时,先让学生用课文中“细长的葫芦藤”、“绿叶”、“雪白的小花”等连起来说一段话,并板书图示分别说说“根、藤、叶”和“葫芦”的关系,进而在“叶子”和“葫芦”之间加上“蚜虫”,引导学生发现“小葫芦”的饿死的真相。这样,学生既获得了知识,又得到了快乐,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何乐而不为呢?”。
游戏是语文教学中增添快乐的又一法宝
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上就指出:“每一个学校教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地学习,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环境。”这是就要强调了要让学生快乐地学习,自由地成长。
传统的语文教学都是读死书、死读书。这样大大遏制了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现代教学理念则要求,学生合作、探究、自主地学习。因此,在语文教学中,特别是生字教学加入游戏,是学生轻松学习汉字的良药。传统的生字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会认、会写。主要方式就是教师教,学生学。而游戏进入生字教学则是学生教,学生学,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如教学生字“朋”时,可以让学生两个同学各拿一个月亮的图片慢慢走在一起,学生唱着“两个月亮在一起,在一起,我们就是‘朋友’的‘朋’、‘朋’、‘朋’”。让学生既做了游戏,又认识了生字,还组了词,当然,这些生字儿歌需要师生共同编创。在编创的过程中认识他们、理解他们,强化自身语文素质。
演示实验,再现文中情景,快乐溶于课本内容
传统的语文课对语文的分析,往往遵循一套固有的模式,即机械解句、分析句子、讲段意、归纳主要内容、中心思想。这种分析不仅使文章丧失了整体美感,使阅读丧失了活力和魅力,人为地拉开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素质教育的模式则把肢解性讲解转化为对课文的整体感受,把课文内容更地引向学生本身。例如教学《乌鸦喝水》时,教师可以用一个瓶子,里面装小瓶水,用吸管代替乌鸦的嘴。先用手握着吸管去瓶里吸水,吸不到,怎么办呢?这时可以指名让学生自己来演示乌鸦的办法。即:把事先准备好的小石子往瓶子里一粒一粒地扔下去,其他学生观察水面的变化,当学生看到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时,再让学生用刚才握吸管的方法去瓶里吸水,吸管吸着水了,就表示乌鸦喝着水了。
让学生参与演示实验,可以让课文描绘的情景栩栩如生地再现在学生的脑海中,使学生更好地把课文了然于心。从中也能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在不知不觉中达到了思维的同步、情感的共鸣。
让课堂操走进语文教学
课堂操是一种专门锻炼头部和上身的体操,只有简单的几个动作,即头部运动、伸手运动、扩胸运动,时间一般为2—3分钟。这种课堂操对于学习疲惫的学生简直就是舒筋活骨的奇药。特别是夏季,学生学习累了,想打瞌睡的时候,做一做课堂操,立刻神清气爽,心旷神怡。
新课程为学生的发展和教师的发展提供的环境和空间。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快乐也是永远没有休止符。为孩子撑起一片自己翱翔的天空,让班级成为儿童健康成长的乐园,是每一个教育者的义务和职责。
(作者单位:河南郑州新密市实验小学)
改变传统的朗读模式
朗读是学生用自己的声音把对课文的理解感悟表达出来。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感。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可见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传统的朗读模式以教师教读,学生齐读为主。这样,对于那些基础差的同学则浑水摸鱼,滥竽充数,起不到朗读的效果。因此在教学中,可以采用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开火车读、配音乐朗读、配舞蹈朗读。
首先,开火车朗读,就是让一个同学读一句,这样其他同学可以发现节奏不正确、字音有误、多字、漏字等情况及时改正,而且可以让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
其次,配音乐朗读,这种方法适用与那些写得很优美的课文。如小学一年级课文《美丽的夏夜》:在一个美丽的夏夜,同学们聆听着动听的音乐去感受课文的内容,展开想象的翅膀,让学生在音乐的拌读中拉开知识的帷幕,让他们读得兴趣盎然,读得声情并茂。
最后,配舞蹈朗读,这种教学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肢体语言,让肢体语言与口头语言完美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比如,在上《荷叶》那一课时,可以把小蝌蚪,、小鱼儿等在荷叶上的情景全部编成舞蹈动作。每读一句,编一个动作,让它们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种方法很适用与民族地区的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因为在民族地区对于汉族老师来说,口头语言是师生交流的一大障碍,跟他们交流犹如“对牛弹琴”。这时候,如果加上一些肢体语言,让对方“虽不可言传,但可意会”。这样对他们理解课文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让美术走进语文教学
在语文教学中描摹画意,是培养学生形象思维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把书上的意境画出来,让学生对文中内容产生立体感。如在教学《四个太阳》一课时,可以让学生临摹小作者心中的四个太阳,在黑板上用彩色粉笔会出来,再叫同学对照书上的内容,看画与内容是否吻合。这样,让学生在美丽多彩的绘画中感受四个太阳的意义。最后,再让学生对照说出课文的内容,在不知不觉中把绘画与课文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可见,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对学生学习语文是大有裨益的。
让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学会“发现”,找到快乐
何谓“发现”?《现代汉语词典》对这一词有两个义项:一是“经过研究,探索等,看到或找到前人没有看到的事物或规律”;二是“发觉”的意思。语文教学中的“发现”含义相当广泛,上述两种意思兼而有之。主要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对问题情境通过积极思考、独立探索,并自行得出结论的一种教学行为。这种比之“全盘授予”的传统教法,其优势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体现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由于学生去探索思考,发现结论,就能充分调动他们内部动机的作用,增强独立性和自信心。
其次,在语文教学中发现的过程,也是激励学生的智慧,发挥他们潜能的过程。再次,能使学生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十分有益于创新精神的培养。
如在教学《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时,先让学生用课文中“细长的葫芦藤”、“绿叶”、“雪白的小花”等连起来说一段话,并板书图示分别说说“根、藤、叶”和“葫芦”的关系,进而在“叶子”和“葫芦”之间加上“蚜虫”,引导学生发现“小葫芦”的饿死的真相。这样,学生既获得了知识,又得到了快乐,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何乐而不为呢?”。
游戏是语文教学中增添快乐的又一法宝
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上就指出:“每一个学校教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地学习,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环境。”这是就要强调了要让学生快乐地学习,自由地成长。
传统的语文教学都是读死书、死读书。这样大大遏制了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现代教学理念则要求,学生合作、探究、自主地学习。因此,在语文教学中,特别是生字教学加入游戏,是学生轻松学习汉字的良药。传统的生字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会认、会写。主要方式就是教师教,学生学。而游戏进入生字教学则是学生教,学生学,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如教学生字“朋”时,可以让学生两个同学各拿一个月亮的图片慢慢走在一起,学生唱着“两个月亮在一起,在一起,我们就是‘朋友’的‘朋’、‘朋’、‘朋’”。让学生既做了游戏,又认识了生字,还组了词,当然,这些生字儿歌需要师生共同编创。在编创的过程中认识他们、理解他们,强化自身语文素质。
演示实验,再现文中情景,快乐溶于课本内容
传统的语文课对语文的分析,往往遵循一套固有的模式,即机械解句、分析句子、讲段意、归纳主要内容、中心思想。这种分析不仅使文章丧失了整体美感,使阅读丧失了活力和魅力,人为地拉开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素质教育的模式则把肢解性讲解转化为对课文的整体感受,把课文内容更地引向学生本身。例如教学《乌鸦喝水》时,教师可以用一个瓶子,里面装小瓶水,用吸管代替乌鸦的嘴。先用手握着吸管去瓶里吸水,吸不到,怎么办呢?这时可以指名让学生自己来演示乌鸦的办法。即:把事先准备好的小石子往瓶子里一粒一粒地扔下去,其他学生观察水面的变化,当学生看到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时,再让学生用刚才握吸管的方法去瓶里吸水,吸管吸着水了,就表示乌鸦喝着水了。
让学生参与演示实验,可以让课文描绘的情景栩栩如生地再现在学生的脑海中,使学生更好地把课文了然于心。从中也能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在不知不觉中达到了思维的同步、情感的共鸣。
让课堂操走进语文教学
课堂操是一种专门锻炼头部和上身的体操,只有简单的几个动作,即头部运动、伸手运动、扩胸运动,时间一般为2—3分钟。这种课堂操对于学习疲惫的学生简直就是舒筋活骨的奇药。特别是夏季,学生学习累了,想打瞌睡的时候,做一做课堂操,立刻神清气爽,心旷神怡。
新课程为学生的发展和教师的发展提供的环境和空间。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快乐也是永远没有休止符。为孩子撑起一片自己翱翔的天空,让班级成为儿童健康成长的乐园,是每一个教育者的义务和职责。
(作者单位:河南郑州新密市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