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就“基本理念”明确规定:“坚持立德树人,增强文化自信,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新课标为新时代语文教学指明了方向,教师应在遵循其规定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努力培养学生成为会学习、会生活、会工作、有所作为的人。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新课程标准;文化自信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2018年秋季开始实施新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针对新内容和新变化,需认真解读;教学中,要运用恰当方法,求得比较显著的成效。
一、文化自信引领教学
(一)守住优秀传统文化之根
新课标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贯穿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各个部分。它将旧课标中的“诵读篇目的建议”改为“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篇目数量从14篇增加到72篇;“课内阅读篇目中,中国古代优秀作品应占1/2”;“课内外读物建议”所列文化经典著作、古诗文覆盖先秦到清末各个时期。
失去优秀传统文化,社会发展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教学中要旗帜鲜明地把挖掘文化经典著作、古诗文的思想内涵放到首位,用中华优秀传统美德——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贤廉勤教育熏陶学生。
文化经典著作、古诗文数量多,学习任务繁重,学生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以及高考和未来发展的需要有所取舍;也可以将其分散开来学习;还可以调整其学习顺序,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例如学习文化经典著作,可先从比较浅显的《史记》开始,把比较难理解的《老子》《庄子》放到后面。
对各类学习任务,教师可引导学生制订三年高中各学期、各学年不同阶段的学习计划,灵活而有序地学习。
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发展之根,必须高度重视。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行动,有力推进良好家风、乡风以至社会风气的建设。
(二)珍视革命传统文化
新课标明确突出了革命传统教育的地位。这是一个热点。教学活动中要大力宣传一代代革命者、仁人志士、广大人民为拯救民族而前仆后继的牺牲精神,培养青年一代应有的爱国心、报国情,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三)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语文教学要为时代的进步服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
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解决“道德滑坡”“思想迷茫”“崇洋媚外”等现实问题、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思想保证。语文教学大力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和必须肩负的使命。
引导学生阅读反映社会主义建设成就、改革开放成果、新時代拨乱反正大好局面的作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祖国和时代的伟大,坚持正确的人生方向,积极进取,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大化。
(四)正确理解多样文化
中华民族有着包容的美德,对主体文化之外的文化,特别是外来文化采取包容的态度,“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多样文化,对其决不可一律排斥,也不可全盘接纳。取其精华,为我所用,这才是开放的正确态度。新课标明确了文化教育的突出地位,指出了文化教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二、学科核心素养指导教学
新课标将旧课标的三维目标整合为“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显然,学科核心素养更强调了塑造学生思想品格的突出地位。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四个方面。
培养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新课标将旧课标的五个课程目标,更具体地表述为“语言积累与建构”“增强形象思维能力”“发展逻辑思维”“美的表达与创造”“理解多样文化”“关注、参与当代文化”等十二个课程目标。
新课标整合旧课标,设置了“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跨媒介 阅读与交流”“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外国作家作品研习”“中国革命传统作品专题研讨”“跨文化专题研讨”“学术专著专题研讨”等十八个任务群。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习惯和能力非常重要。
三、教学方式灵活开放
1.尊重学生的差异和个性特征,以实现综合素质和成绩最大化为目标,允许、倡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比如,对各类读物可以有选择,还可以将精读与泛读相结合。
2.扩大学习空间。教室内外皆课堂,社会处处是语文。可以组织学生常到阅览室、图书馆研习,如果条件允许,可以把这些读书场所用作课堂。还要引导学生关注校园之外广阔的天地。
3.采用生动形象、学生颇感兴趣的教学方式。可将各类电视节目的精彩片段引入课堂,多角度学习语文。
4.让写作成为学生学习的常态。逐步积累,提高质量,从而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描写生活、热爱生活并为之奋斗的品质。
5.鼓励学生利用自己、家庭资源,参加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培养能力。
新课标为新时代语文教学指明了方向,教师应在遵循其规定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努力培养学生成为会学习、会生活、会工作、有所作为的人。
(编辑:龙贤东)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新课程标准;文化自信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2018年秋季开始实施新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针对新内容和新变化,需认真解读;教学中,要运用恰当方法,求得比较显著的成效。
一、文化自信引领教学
(一)守住优秀传统文化之根
新课标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贯穿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各个部分。它将旧课标中的“诵读篇目的建议”改为“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篇目数量从14篇增加到72篇;“课内阅读篇目中,中国古代优秀作品应占1/2”;“课内外读物建议”所列文化经典著作、古诗文覆盖先秦到清末各个时期。
失去优秀传统文化,社会发展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教学中要旗帜鲜明地把挖掘文化经典著作、古诗文的思想内涵放到首位,用中华优秀传统美德——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贤廉勤教育熏陶学生。
文化经典著作、古诗文数量多,学习任务繁重,学生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以及高考和未来发展的需要有所取舍;也可以将其分散开来学习;还可以调整其学习顺序,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例如学习文化经典著作,可先从比较浅显的《史记》开始,把比较难理解的《老子》《庄子》放到后面。
对各类学习任务,教师可引导学生制订三年高中各学期、各学年不同阶段的学习计划,灵活而有序地学习。
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发展之根,必须高度重视。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行动,有力推进良好家风、乡风以至社会风气的建设。
(二)珍视革命传统文化
新课标明确突出了革命传统教育的地位。这是一个热点。教学活动中要大力宣传一代代革命者、仁人志士、广大人民为拯救民族而前仆后继的牺牲精神,培养青年一代应有的爱国心、报国情,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三)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语文教学要为时代的进步服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
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解决“道德滑坡”“思想迷茫”“崇洋媚外”等现实问题、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思想保证。语文教学大力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和必须肩负的使命。
引导学生阅读反映社会主义建设成就、改革开放成果、新時代拨乱反正大好局面的作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祖国和时代的伟大,坚持正确的人生方向,积极进取,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大化。
(四)正确理解多样文化
中华民族有着包容的美德,对主体文化之外的文化,特别是外来文化采取包容的态度,“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多样文化,对其决不可一律排斥,也不可全盘接纳。取其精华,为我所用,这才是开放的正确态度。新课标明确了文化教育的突出地位,指出了文化教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二、学科核心素养指导教学
新课标将旧课标的三维目标整合为“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显然,学科核心素养更强调了塑造学生思想品格的突出地位。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四个方面。
培养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新课标将旧课标的五个课程目标,更具体地表述为“语言积累与建构”“增强形象思维能力”“发展逻辑思维”“美的表达与创造”“理解多样文化”“关注、参与当代文化”等十二个课程目标。
新课标整合旧课标,设置了“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跨媒介 阅读与交流”“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外国作家作品研习”“中国革命传统作品专题研讨”“跨文化专题研讨”“学术专著专题研讨”等十八个任务群。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习惯和能力非常重要。
三、教学方式灵活开放
1.尊重学生的差异和个性特征,以实现综合素质和成绩最大化为目标,允许、倡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比如,对各类读物可以有选择,还可以将精读与泛读相结合。
2.扩大学习空间。教室内外皆课堂,社会处处是语文。可以组织学生常到阅览室、图书馆研习,如果条件允许,可以把这些读书场所用作课堂。还要引导学生关注校园之外广阔的天地。
3.采用生动形象、学生颇感兴趣的教学方式。可将各类电视节目的精彩片段引入课堂,多角度学习语文。
4.让写作成为学生学习的常态。逐步积累,提高质量,从而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描写生活、热爱生活并为之奋斗的品质。
5.鼓励学生利用自己、家庭资源,参加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培养能力。
新课标为新时代语文教学指明了方向,教师应在遵循其规定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努力培养学生成为会学习、会生活、会工作、有所作为的人。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