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独生子女向“小皇帝”,在一家人全方位的照料下成长。小虹却是个例外,刚断奶父母就离异。为了生计,母亲开了一间小店,整天忙碌,无暇顾及孩子。小虹经常安静地站在立柜前饶有兴趣地吸吮自己的手指,不哭不闹,母亲不无心酸地暗自思忖:“小虹真是个懂事的乖孩子。”
随着年龄增长,小虹进了幼儿园,但从幼儿园回家后的生活和以往一样单调,母亲总是小店、家务忙个不停,小虹则是一边看电视,一边吮手指,倒也津津有味。不知不觉,小虹已6岁多,已到上学的年龄了,做妈妈的见她还整天吮指不太雅观,于是只要看到她在吮指,就立即把她的手指从嘴里拉出来,然而这位妈妈心目中的乖孩子却我行我素,打骂也无济于事。后来,听人说孩子整天吮指可能是一种病,于是母亲急忙带着小虹去找医生。
医生听了小虹的病史后。检查发现:小虹的食指肿胀,皮肤发皱;上下牙咬合不齐;其他体检正常。医生对小虹的妈妈说:“她吸吮手指的行为已超出正常,要予以纠正。”这时,站在旁边候诊的另一位妈妈焦急地说:“医生,我的小孩也是整天吮手指,该怎么办呢?”
“哦?”医生看了看那位妈妈怀里抱着的小孩,问:“你的孩子多大了?”
“1岁零3个月。”
医生笑了笑,说:“那很正常呀,不用着急。”两位妈妈面面相觑,不得其解。于是医生向她们详细勰释来由。
原来,婴儿吸吮手指是一种原始发射,婴儿呱呱坠地后,吸吮是他的第一个“社会”活动,婴儿口唇接触到任何物体,均会引起吸吮反射。婴儿躺在母亲怀里吸吮乳汁,不仅解除饥饿。还通过肌肤相亲,带来愉悦和安全感。如果喂乳尚不能完全满足吸吮愿望,就有可能用其他方式弥补,如在两餐间吸吮手指来获得吸吮母亲乳头样的满足。所以1-2岁的小儿吮指是很常见的。2-3岁以后的孩子开始用手而不是用嘴来拨弄东西,以获得慰藉。吮指现象会逐渐减少。随着年龄增长以及与外界接触增多,吮指会在不知不觉中自然消失。可见婴儿吮指不是病态,不必在意。
但一些孩子在孤独寂寞、紧张焦虑、饥饿、身体不适时,往往会用吮手指来转移注意力,排解不良情绪和聊以自慰。例如小虹,由于父母离异,母亲工作忙,无暇顾及孩子,也没有玩伴和玩具,感到孤独、寂寞,于是以吮指作为娱乐自己的一种方式。渐渐地“积习难改”了。有的家长认识不正确,认为小孩子吮手指好玩,不但未加制止,有时逗弄小孩,要他吮着玩,小孩受到这种有意无意的鼓励,吮指的行为增强。如6岁以后仍经常沉湎于吮指且伴有牙唆合不齐,应视为儿重行为异常。有资料表明,在6-12岁儿童中,有2%几乎整天吮指。
听了医生的话,小虹母亲深感内疚,不安地问道: “孩子整天吮指对身体有哪些危害呢?”医生说,许多人对孩子吮指的危害认识不足,仅局限于吮指可能把沾在手指上的细菌、寄生虫卵吸入体内,引起感染,其实,吮指时间长了还可引起手指畸形、牙咬合不齐等。新的研究发现,长期吮指尚可引心理障碍。沉湎于吮指的孩子较少哭闹,甚至饥饿时也少用哭声来索取食物;专心吮指时,常对大人的逗笑反应迟缓;儿童沉湎于吮指,往往注意力不集中,少观察周围事物,不合群,性格较孤僻,或有自卑、敌对心理;对新奇事物没有兴趣,对外界反应迟钝,严重的可能会影响知识积累和智力发育。
怎样纠正孩子的吮指习惯?这是小虹母亲最关心的问题。医生说,首先要针对小虹的孤独寂寞对症下药,作为家长,无论多忙,都应抽出时间主动关心孩子,与其玩耍,多与孩子沟通,给孩子买一些能引起她兴趣的玩具,以转移其注意力,逐步减少吮指次数。小虹已6岁,懂点事了,可以晓之以理,循循善诱。另外,还可结合厌恶疗法,这是一种通过轻微的惩罚来消除不良行为的治疗方法,如在小虹手指上涂辣酱、黄连水等(即她不喜欢的味道),使她在吮指时即感到辣或苦。如此反复实施,让吮指和辣、苦建立起条件联系,孩子吮指时会立即产生厌恶,就有可能中止吮指习惯。不过,孩子长期形成的不良习惯不可能几天就得到纠正,家长一定要有耐心,任何粗暴的恐吓、打骂、嘲笑、讥讽等方法不但无效,还会加重孩子的紧张情绪和心理压力,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加强吮指习惯。
经过心理治疗及局部涂以黄连水治疗,小虹的吮枝行为逐渐减轻,最后这个习惯完全消失了。
随着年龄增长,小虹进了幼儿园,但从幼儿园回家后的生活和以往一样单调,母亲总是小店、家务忙个不停,小虹则是一边看电视,一边吮手指,倒也津津有味。不知不觉,小虹已6岁多,已到上学的年龄了,做妈妈的见她还整天吮指不太雅观,于是只要看到她在吮指,就立即把她的手指从嘴里拉出来,然而这位妈妈心目中的乖孩子却我行我素,打骂也无济于事。后来,听人说孩子整天吮指可能是一种病,于是母亲急忙带着小虹去找医生。
医生听了小虹的病史后。检查发现:小虹的食指肿胀,皮肤发皱;上下牙咬合不齐;其他体检正常。医生对小虹的妈妈说:“她吸吮手指的行为已超出正常,要予以纠正。”这时,站在旁边候诊的另一位妈妈焦急地说:“医生,我的小孩也是整天吮手指,该怎么办呢?”
“哦?”医生看了看那位妈妈怀里抱着的小孩,问:“你的孩子多大了?”
“1岁零3个月。”
医生笑了笑,说:“那很正常呀,不用着急。”两位妈妈面面相觑,不得其解。于是医生向她们详细勰释来由。
原来,婴儿吸吮手指是一种原始发射,婴儿呱呱坠地后,吸吮是他的第一个“社会”活动,婴儿口唇接触到任何物体,均会引起吸吮反射。婴儿躺在母亲怀里吸吮乳汁,不仅解除饥饿。还通过肌肤相亲,带来愉悦和安全感。如果喂乳尚不能完全满足吸吮愿望,就有可能用其他方式弥补,如在两餐间吸吮手指来获得吸吮母亲乳头样的满足。所以1-2岁的小儿吮指是很常见的。2-3岁以后的孩子开始用手而不是用嘴来拨弄东西,以获得慰藉。吮指现象会逐渐减少。随着年龄增长以及与外界接触增多,吮指会在不知不觉中自然消失。可见婴儿吮指不是病态,不必在意。
但一些孩子在孤独寂寞、紧张焦虑、饥饿、身体不适时,往往会用吮手指来转移注意力,排解不良情绪和聊以自慰。例如小虹,由于父母离异,母亲工作忙,无暇顾及孩子,也没有玩伴和玩具,感到孤独、寂寞,于是以吮指作为娱乐自己的一种方式。渐渐地“积习难改”了。有的家长认识不正确,认为小孩子吮手指好玩,不但未加制止,有时逗弄小孩,要他吮着玩,小孩受到这种有意无意的鼓励,吮指的行为增强。如6岁以后仍经常沉湎于吮指且伴有牙唆合不齐,应视为儿重行为异常。有资料表明,在6-12岁儿童中,有2%几乎整天吮指。
听了医生的话,小虹母亲深感内疚,不安地问道: “孩子整天吮指对身体有哪些危害呢?”医生说,许多人对孩子吮指的危害认识不足,仅局限于吮指可能把沾在手指上的细菌、寄生虫卵吸入体内,引起感染,其实,吮指时间长了还可引起手指畸形、牙咬合不齐等。新的研究发现,长期吮指尚可引心理障碍。沉湎于吮指的孩子较少哭闹,甚至饥饿时也少用哭声来索取食物;专心吮指时,常对大人的逗笑反应迟缓;儿童沉湎于吮指,往往注意力不集中,少观察周围事物,不合群,性格较孤僻,或有自卑、敌对心理;对新奇事物没有兴趣,对外界反应迟钝,严重的可能会影响知识积累和智力发育。
怎样纠正孩子的吮指习惯?这是小虹母亲最关心的问题。医生说,首先要针对小虹的孤独寂寞对症下药,作为家长,无论多忙,都应抽出时间主动关心孩子,与其玩耍,多与孩子沟通,给孩子买一些能引起她兴趣的玩具,以转移其注意力,逐步减少吮指次数。小虹已6岁,懂点事了,可以晓之以理,循循善诱。另外,还可结合厌恶疗法,这是一种通过轻微的惩罚来消除不良行为的治疗方法,如在小虹手指上涂辣酱、黄连水等(即她不喜欢的味道),使她在吮指时即感到辣或苦。如此反复实施,让吮指和辣、苦建立起条件联系,孩子吮指时会立即产生厌恶,就有可能中止吮指习惯。不过,孩子长期形成的不良习惯不可能几天就得到纠正,家长一定要有耐心,任何粗暴的恐吓、打骂、嘲笑、讥讽等方法不但无效,还会加重孩子的紧张情绪和心理压力,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加强吮指习惯。
经过心理治疗及局部涂以黄连水治疗,小虹的吮枝行为逐渐减轻,最后这个习惯完全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