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七下第三单元·抓住细节

来源 :作文新天地(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ne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魏金德,浙江省温州市实验中学语文教师,浙江省教坛新秀,温州市教坛新秀,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硕士,中学语文高级教师。
  一 修改旧作:感受细节之妙
  大合唱那些事儿
  ◎2016级1班 包芯语
  独唱
  我对我们班的合唱,起初是连一点儿自信都没有的。选的是首英文歌曲,光那拗口的单词,就给全班同学来了一个下马威!更不用说男女和声的效果,这还没分声部呢,就唱得鬼哭狼嚎似的!严重的,该是我们班的男生。
  首先,唱得特难听!跟女生的音色唱功相比,简直弱爆了!男生还未出声,就引来了女生的发笑。再者就是男生唱歌还喘着大气,连刘老师听了也一个劲皱眉,满脸惊恐!
  哦!对了,跑调也是个大大的问题!
  那时也觉得我们班男生挺神的。这不,我大实验的校歌,他们唱的那个音,虚得软弱无力!说来也奇怪,真不知男生哪来这么多唱歌技巧,一会儿滑音,一会儿飙低音,一会儿干脆破罐子破摔——全用一个音色来完美演绎!用音乐老师的话来讲:唱歌不用脑子!
  合唱
  练好音准与节拍,七(1)班的男生又迎来了新一场的磨难。
  合唱时,低声部的男生总喜欢和高声部的女生一起飙高音!这可苦了我们低声部的女生了!本来嘛,大合唱最怕的是个体出错。既要使尽浑身力气发声,又要顾忌着会不会唱破音让大家听见。
  只不过,我们的盘算落了空。
  因为我们的声音被高声部吸食了,低声部群体的歌声逐渐消失殆尽。要用天平来衡量的话,那这胜利的天平将永远倾向于高声部的一方。你听林奕彤的,跑调,破音,节奏快,还唱得特别洪亮!我和其他人一样,成了低声部的叛徒,不知不觉就加入了高声部。
  我们班的集体合唱实在堪忧啊!
  【修改后】
  大合唱那些事儿
  ◎包芯语
  独唱
  我对我们班的合唱,起初是连一点儿自信都没有的。选的是首英文歌曲,光那拗口的单词,就给全班同学来了一个下马威!更不用说男女和声的效果,这还没分声部呢,就唱得鬼哭狼嚎似的!严重的,该是我们班的男生。
  首先,唱得特难听!跟女生的音色唱功相比,简直弱爆了!
  你看,男生的两瓣嘴唇微微张开,还未出声,就引来了女生的发笑。一是看鲍大仙那半靠桌子全身软绵绵的瘫状,还有一群男同学摩肩接踵别扭的站姿。再者就是男生唱歌还喘着大气,“呼哧,呼哧”,艰难地嘶吼着校歌的高音部分,脸如打了鸡血一般通红。就那眉毛拧在一块儿的表情,简直要多生出群山连片的抬头纹。就连刘老师瞧了一眼都简直控制不了她自己,一个劲把眉头皱成“八”字,脸上一半是惊恐,一半是扭曲的笑!
  哦!对了,跑调也是个大大的问题!
  觉得我们班男生挺神的。这不,我大实验的校歌,他们唱的那个音,虚得软弱无力!那本该在同一水平线上的声音就跟小孩滑滑梯似的,“嗖”的一声就不知滑到哪儿去了!说来也奇怪,真不知男生哪来这么多唱歌技巧,一会儿滑音,跟跳华尔兹似的,一会儿飙低音,像是初学小提琴的人儿,拉出锯床腿的声音,一会儿干脆破罐子破摔,一句话,全用一个音色来完美地演绎!用音乐老师的话来讲:唱歌不用脑子,全凭心情!
  合唱
  练好音准与节拍,七(1)班的男生又迎来了新一场的磨难。
  合唱时,低声部的男生总喜欢和高声部的女生一起飙高音!这高音还和坐过山车一样刺激,忽高忽低,伴随着刘老师的面部表情,喜忧参半、阴晴不定。这可苦了我们低声部的女生了!既要卖力苦唱,使尽浑身力气召回迷失的音痴同伴,又要顾忌着会不会唱破音,或是成了下一个被高声部拐跑的背叛者。
  但最后的结果总是一个,高声部以绝对的优势碾压低声部,成为舞台上灯光追逐的主角,完成了一部惊天独角戏。像我旁边的林奕彤就给低声部带来沉重打击——跑调、破音、节奏快,偏她还自我感觉良好,唱得特别洪亮!从头到尾错得不带一丝犹豫!低音组的宝宝心里苦啊,就像是在黑夜里独步,找不到曙光,找不到同伴。最終,我和其他人一样,成为高声部的新一员,做了低声部的叛徒。
  唉,我们班的集体合唱实在堪忧啊!
  [【魏老师评】]
  写人物需要细节,写事情也需要细节。写班级“合唱那些事儿”,可写之处不少,可是小作者选了独唱阶段男生的唱功和跑调,以及合唱阶段高声部带跑低声部,选材十分典型。作者的语言幽默风趣,较有感染力。相较原文,改文的细节描写更形象生动:写男生唱校歌的费力用“艰难地嘶吼着”“脸如打了鸡血一般通红”;写男生的跑调用“跟小孩滑滑梯似的,‘嗖’的一声就不知滑到哪儿去了”;写低声部跟着高声部飙高音,“这高音还和坐过山车一样刺激,忽高忽低,伴随着刘老师的面部表情,喜忧参半、阴晴不定”。诸如此类的细节描写在文中还有多处,让读者读之如亲眼所见,画面感极强。典型、形象的细节描写,会让文章鲜活起来。
其他文献
(一)  “今番良晤,豪兴不浅,他日江湖相逢,再当杯酒言欢。咱们就此别过。”杨过袍袖一拂,携着小龙女之手,与神雕并肩下山。径向古墓,一路上玩玩闹闹,好不潇洒。  转眼二十个春秋已过。隐居古墓的第二年,生得一子,名修,望他能够修养端正。这时杨修已是个玉树临风的少年,活脱脱一个“小杨过”。杨修在墓中时时听父母讲起江湖之事,一直好生向往。此时他已成年,更是耐不住寂寞,却苦于不知如何开口。这日晚饭,小龙女
期刊
暮色悄然笼罩着这座拥有著名“冰原微火”剧团的城市。  他站在繁华的街頭,身穿一身与此格格不入的衣服,呆呆地望着钟楼上走动的指针。熙熙攘攘的人群从他身旁有说有笑地走过,不时还送他几个白眼。  他把那根快要烧完的劣质烟放在口中,猛地吸了一口气,喷出一股白烟,又继续望着钟楼。  那白烟在空气中不断地扩散、淡化,再扩散、淡化。被风吹散,最后消失在空气中。他不舍地将烟熄灭——这是他最后一支香烟了。  夜渐渐
期刊
作为一个西瓜,最辉煌而又最悲哀的那一刻,大概就是被吃掉时。  当它长得足够大,有了美味多汁的红瓤与条条清晰的绿纹,它会自豪地被人吃掉,同时也悄悄地结束一生,只留下将很快烂掉的瓜皮。而本文要讲的这只西瓜,同样也将迎来这样的时刻。不过,它还未完全成熟,也称不上多大,只是整日躺在某个人家的瓜田里承受阳光雨露。  它虽只是个西瓜,却记住了这户人家的一个女孩,她姓叶名莉(它许久才弄清楚“老三”“小莉”“阿叶
期刊
男孩从衣间掏出一个样式老旧但是锃亮的怀表。这块表早就停了,没有人修理,这指针便永远停在“Ⅻ”不走了。可这个男孩仍然视若珍宝,小心翼翼地托起表,缓缓呼出几口气,又用袖子擦去上面的灰尘。  一声轻微的“咔”,怀表打开了,竟然有一张小小的照片——年轻的父母怀中抱着一个皱巴巴的婴儿。男孩定定地望着照片上的父母,似乎用眼睛在扫描他们的容貌。良久,他才将目光收住,将相片塞好,合上怀表,重新塞回衣间。  他拿了
期刊
张寰宇,浙江省温州市第二外国语学校正高级教师,温州市张寰宇初中语文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温州市名教师、浙江省教坛新秀、全国中语会优秀语文教师。多次获得全国、省、市课堂教学、教案设计、创课大赛一等奖等奖项。  一 风景片段作文  那是一个艺术的杰作。当我踏上这片土地时,瞬间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涌上心头。仔细想了一下,大概这花园曾经在我的梦里出现过,心情顿时愉悦了。每一朵花仿佛都是上天精心培养下凡的天使,太
期刊
编者按:“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阅读,让我们的精神世界更丰盈,让我们的心灵更美好,让我们的审美更有品位……阅读,的确是一件让人愉悦的事。本期“同题赛场”继续选刊“我的悦读童年”征文佳作3篇,以飨读者。  我一向熱爱历史,而《史记》作为“二十四史”中文学价值最高、时间最早的一座里程碑,自是不可不读的。大约于总角之年,我第一次翻开了这本厚厚的书,囫囵吞枣,也算是记了个大概。而如今再
期刊
2011年版課标指出,“认识中华文化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多样文化营养,提高文化品位”。传统文化类文章,滋养桑梓情怀,增强民族归属感。  读此类文章,大家可品味语言,赏析关键语句,探讨写作手法,可整体感知传统风情特征,归纳民俗事例,可溯源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现代文明的融合与冲突。  传统文化类文章叙事占比少,情节性不强,常运用抒情与议论,有一定难度。 
期刊
“用显微镜的时候,不能动粗,要调细哦。”科学老师话音刚落,引发了全班的爆笑。  “要调细!”  “要调戏!”  几乎所有人都笑得歪倒在座位上,有的人则“咕咚”一声滑到地上。我也笑得直揉肚子。  这时,我看到了他——我们淡定哥的身影。  身板依旧坐得笔直,脸上的肌肉依旧紧绷着,目光炯炯地盯着他的本子,他的手正奋笔疾书。他就如笑海里的一座灯塔,岿然不动。  正襟危坐的他,莫非在记录“不能动粗,要调细”
期刊
春暖。草长。花开。  一池春水被微风吹皱了,漾起了一圈一圈的涟漪,也漾开了久困在高楼里的人们的心。  于是,约上三五好友,带上孩子爱宠,来到湖边公园赏花嬉戏。  公园里早已是热闹非凡。穿上汉服在梅花下抚琴的清纯女生,依偎在湖滨长椅上呢喃私语的年轻情侣,相互搀扶着走在林荫绿道上的白发老人,一切都显得安逸而美好。最吸引人的当数“忙趁东风放纸鸢”的人们和空中五彩缤纷的风筝。  瞧,这个小男孩放的是一只雄
期刊
花,似乎是一个和这里形影不离的词语,从踏进这座城的瞬间就漫进了心底。  干净的街道,仿佛刚被雨水冲刷过。两旁是一排木栅栏,棱角被磨花了,但破损的木墙却更有一番风韵。一枝艳丽的玫瑰越过围墙,在绿茵中一枝独秀。其实仔细一看,就会知道那只是表象——在绿丛中远不止它一朵,娇艳欲滴的花蕾被绿叶遮得时隐时现,更平添几分娇羞。  家家户户都养花。小楼前铺着一层薄草,刚刚修理过,露珠在草尖任风拂过,摇摇曳曳。绿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