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题探究教学作为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的创新教学形式,主要目标是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其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在新课改实践中,笔者尝试运用EPD模式来开展课题探究教学。EPD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环境人口与可持续发展”教育项目,通过对青少年和全体社会成员进行环境教育、人口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教育,促进改善环境、提高人口素质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EPD教育实验的基本原则是:“主体探究、综合渗透、关注社会、创新发展。”本文结合课题“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简称“现阶段主要矛盾”)教学,进行具体分析。
一、课题探究运用EPD模式的基本环节(见下图)
1.“主体探究”,激疑引题
“主体探究”注重建构学生在学习和多种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指导学生课前开始预习探究活动,独立完成设计、考察、探究、调查、总结等多种活动,培养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所需要的主体精神与创新能力。在进行“现阶段主要矛盾”教学时,笔者课前指导学生预习探究:小组合作,多渠道收集新中国建国60年来的巨大成就及反映人民生活状况、生产力水平和人口、资源、环境实际状况的图片材料,分门别类整理,全班办一期壁报。以图示国情,展现问题,激发思考: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是世界上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国家,国际地位明显提高,综合国力日益增强,但为什么我国现阶段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2.“综合渗透”,析因解疑
“综合渗透”注重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环境、人口和可持续发展科学知识与科学思想教育,在学科教学中确定EPD相关知识点并加以渗透,注重开展多学科的综合实践活动。通过课前预习探究活动的有益铺垫,在课堂上笔者先让学生交流心得体会,再设置探究平台: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最突出的问题有哪些?这些问题会带来哪些影响?其根源是什么?其本质是什么?通过合作讨论,学生明白,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其根源是生产力的落后,本质是发展问题。师生进一步探究,现阶段突出问题共同构成我国现阶段主要矛盾: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个主要矛盾贯穿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3.“关注社会”,提出对策
“关注社会”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人口和可持续发展问题,并运用EPD原则为指导,提出解决相关问题的建议。在教学活动中指导学生形成关注环境、资源、人口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责任意识。示例:“解决主要矛盾的对策”。(见上图)
通过对解决问题对策的探究,学生不仅增强了综合归纳的能力,还加深了对基本国情、主要矛盾、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增强社会责任感、使命感,从小树立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4.“创新发展”,落实行动
“创新发展”注重通过EPD科学知识与科学思想教育激发学生形成创新精神与能力,注重以可持续发展为主要价值取向开展多种科技创新活动。结合课标目标要求,师生共同设计组织“环境保护”“珍爱生命”“合理消费”“立志成才”等活动,以培养学生科学创新精神与能力,促进多方面发展。在“现阶段主要矛盾”教学中,我们开展了“环境保护”活动。下面是2008届初三(6)班A小组活动方案。(见下表)
二、课题探究运用EPD模式的教学效果
1. 增强了学习兴趣。由于学习内容生活性、挑战性强和学习方式多样化,学生学习兴趣变得浓厚,课上积极参与,课后围着老师一起探讨问题、商量对策,策划组织活动,交流教学体会、提出教学建议等。
2. 学生学习成绩明显提高。
3. 学生学习品质和学习能力显著提高。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更强的自信心、自主性和创造性,更富有好奇心和求知欲,逐步提高合作、自我评价、学以致用能力。
三、对课题探究运用EPD模式的教学反思
1. 需要学会合作交流。合作体验是EPD重要原则之一,指导学生开展“学生—学生”“教师—学生”“家长—学生”“社会—学生”之间的合作,在共同参与环境保护、维护人口健康、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实践与体验中提高认识与能力。
2. 进行有效的评价管理。把学生的发展作为评价的根本,实施学生自评互评、家长评价、教师评价的综合评价激励制与等级制与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强调差异性,提倡多角度评价同一位学生,使评价真正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全面、持续发展。
3. 师生角色的重新定位。在EPD模式下的探究教学中,教师的角色不是知识的权威者,而是学生求知途中富有经验的倾听者、研究者、组织者、参与者和激励者。学生的角色不是被动接受者,而是自主学习者、学习的合作者和研究者。
责任编辑魏文琦
一、课题探究运用EPD模式的基本环节(见下图)
1.“主体探究”,激疑引题
“主体探究”注重建构学生在学习和多种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指导学生课前开始预习探究活动,独立完成设计、考察、探究、调查、总结等多种活动,培养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所需要的主体精神与创新能力。在进行“现阶段主要矛盾”教学时,笔者课前指导学生预习探究:小组合作,多渠道收集新中国建国60年来的巨大成就及反映人民生活状况、生产力水平和人口、资源、环境实际状况的图片材料,分门别类整理,全班办一期壁报。以图示国情,展现问题,激发思考: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是世界上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国家,国际地位明显提高,综合国力日益增强,但为什么我国现阶段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2.“综合渗透”,析因解疑
“综合渗透”注重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环境、人口和可持续发展科学知识与科学思想教育,在学科教学中确定EPD相关知识点并加以渗透,注重开展多学科的综合实践活动。通过课前预习探究活动的有益铺垫,在课堂上笔者先让学生交流心得体会,再设置探究平台: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最突出的问题有哪些?这些问题会带来哪些影响?其根源是什么?其本质是什么?通过合作讨论,学生明白,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其根源是生产力的落后,本质是发展问题。师生进一步探究,现阶段突出问题共同构成我国现阶段主要矛盾: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个主要矛盾贯穿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3.“关注社会”,提出对策
“关注社会”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人口和可持续发展问题,并运用EPD原则为指导,提出解决相关问题的建议。在教学活动中指导学生形成关注环境、资源、人口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责任意识。示例:“解决主要矛盾的对策”。(见上图)
通过对解决问题对策的探究,学生不仅增强了综合归纳的能力,还加深了对基本国情、主要矛盾、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增强社会责任感、使命感,从小树立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4.“创新发展”,落实行动
“创新发展”注重通过EPD科学知识与科学思想教育激发学生形成创新精神与能力,注重以可持续发展为主要价值取向开展多种科技创新活动。结合课标目标要求,师生共同设计组织“环境保护”“珍爱生命”“合理消费”“立志成才”等活动,以培养学生科学创新精神与能力,促进多方面发展。在“现阶段主要矛盾”教学中,我们开展了“环境保护”活动。下面是2008届初三(6)班A小组活动方案。(见下表)
二、课题探究运用EPD模式的教学效果
1. 增强了学习兴趣。由于学习内容生活性、挑战性强和学习方式多样化,学生学习兴趣变得浓厚,课上积极参与,课后围着老师一起探讨问题、商量对策,策划组织活动,交流教学体会、提出教学建议等。
2. 学生学习成绩明显提高。
3. 学生学习品质和学习能力显著提高。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更强的自信心、自主性和创造性,更富有好奇心和求知欲,逐步提高合作、自我评价、学以致用能力。
三、对课题探究运用EPD模式的教学反思
1. 需要学会合作交流。合作体验是EPD重要原则之一,指导学生开展“学生—学生”“教师—学生”“家长—学生”“社会—学生”之间的合作,在共同参与环境保护、维护人口健康、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实践与体验中提高认识与能力。
2. 进行有效的评价管理。把学生的发展作为评价的根本,实施学生自评互评、家长评价、教师评价的综合评价激励制与等级制与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强调差异性,提倡多角度评价同一位学生,使评价真正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全面、持续发展。
3. 师生角色的重新定位。在EPD模式下的探究教学中,教师的角色不是知识的权威者,而是学生求知途中富有经验的倾听者、研究者、组织者、参与者和激励者。学生的角色不是被动接受者,而是自主学习者、学习的合作者和研究者。
责任编辑魏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