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对策探讨

来源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77036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诚信是大学生必须具备的道德品质。然而,目前大学校园中大量不诚实、不守信的现象已经成为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一个突出问题。大学生能否养成诚信的品格,决定着他们立身做人的性质和发展方向,是关系他们一生的大问题。文章指出加强诚信教育、构建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内容、方法和制度上有所创新。
  [关键词]大学生 诚信教育
  [作者简介]谢铁华(1955- ),女,河南淅川人,郑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河南郑州450044)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08)30-0100-03
  
  诚信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自古以来就是国人立身之本、做人之道。但是,在我国进入经济转型期以来,受多元价值观的影响,诚信缺失成了新时期社会道德领域的一个突出问题。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在诚信方面也不同程度地存在问题。如何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诚信品质,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表现
  
  (一)作弊现象严重
  不少高校每次考试都有作弊者,一部分学生在考试作弊时,手段越来越高明。某地方高校在2006年1月的期末考试中,查出作弊的几十人。据调查,很多高校都流传着这样的课桌文学:“考试不作弊,来年当学弟”“学不在精,作弊则灵;功不在深,会看就行。”有的学生将自己作弊的动机归结为“别人作弊,我不作弊吃亏”。
  (二)信用意识淡薄,缺乏契约观念
  教育助学贷款自推出至今,一些大学生贷到有限的助学款后,用于购买手机或电脑,外出旅游,更有甚者,助学贷款违约,拒绝还款。特别是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不履行就业协议的情况更加突出,一些大学生在工作当中任意变更、撕毁合同,特别是就业协议,致使不履行合同规定义务的诉讼纠纷事件不断上升。有的毕业生上午刚刚签订合同,下午就立即要求毁约。违约学生的不诚信行为,不仅严重影响用人单位用人计划的完成,也损坏了学校毕业生的整体信誉。
  (三)弄虚作假成风
  抄袭作业、考试作弊、替考、买假文凭、复印假证书等,在当今学生眼中根本不算羞耻;一些学生为在双向选择的就业竞争中找到好的归宿,耍小聪明,在自己的个人履历表上大做手脚,填写丰富而优秀的个人经历,擅自改动成绩,或者“克隆”他人的荣誉证书。
  (四)网络道德失范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上网现已成为大学生获取、交流信息的重要渠道。网络隐蔽性、虚拟性、匿名化的特点,为一些大学生诚信缺失、散发虚假消息甚至对别人进行恶意攻击提供了条件,由此产生了网络道德失范现象。聊天室、BBS是当前许多校园网中最活跃的网上空间,但一些大学生网上聊天交友不负责任甚至利用互联网络犯罪,还有一些学生恶意攻击他人、制造病毒、剽窃他人网上成果等,都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和严重的社会后果。
  除此之外,近年来,在高校校园不时发生偷盗事件,大学生酗酒、斗殴等现象也呈上升趋势。大学生的这些诚信道德失范行为,严重损害了大学生的形象,如果不及时、有效地解决,不仅不利于大学生自身的发展,更会对社会造成危害。
  
  二、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原因
  
  (一)客观因素——社会大环境中不诚信的影响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上一些人为了追逐利益,背弃诚信,似乎市场经济就是要“一切向钱看”,就是要唯利是图,不择手段、不诚信在某种程度上成为获得利益的途径。于是,从经济领域中的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服务质量低劣、坑蒙拐骗经营,到社会政治领域中的以权谋私、权钱交易、欺上瞒下、虚报浮夸,到教育领域中的“钱学交易”“权学交易”等,各种不诚信的社会现象大行其道,使传统的道德教育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受到严峻挑战,这极大地影响着大学生,从而导致了诚信的道德失范。大学生诚信缺失,正是社会诚信问题在学校的反映。
  (二)主观因素——认识上的偏差
  对不诚信行为缺乏正确认识是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一个重要原因。有不少学生认为,现代社会到处都充斥着虚假欺骗,没有什么诚信可言,做老实人吃亏。在他们看来,抄别人的作业并不是什么丢人的事情,因为这样做并没有损害别人的利益。对考试作弊不以为耻,还有正当理由,如“课程太多,学了就忘,以后也用不上”。甚至偷盗自行车、偷拿别人的钱物被发现,也不脸红,还有理由“我有急用”。有些高校里还出现了大学生以“替考”和“代写论文”为职业,从中牟利,并引以为荣。
  (三)大学生诚信教育制度的不完善和不健全
  大学生诚信道德水平的下滑,学校和社会负有相当的责任。一方面,“诚信”教育还没有完备的法律制度保障。目前我国尚无一部有关“诚信”方面的专门法律;另一方面,“诚信”教育还没有形成制度。同时,高等教育体制还不能适应社会经济体制的发展变化,大学生道德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要求不相适应,道德教育的简单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复杂化、理论与实践相背等矛盾,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现行教育体制的弊端。
  
  三、诚信——大学生必备的品格和基本素质
  
  (一)诚信是新时期对大学生道德素质提出的基本要求
  经济全球化时代,构建和谐世界和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需要诚信道德。塞缪尔·斯迈尔斯在著名的《品格的力量》一书中指出:“哪一个民族如果不崇尚和奉行忠诚、诚实和公正的美德,它就失去了生存的理由。哪一个民族缺少了品格的支撑,那么就可以认定它是下一个要灭亡的民族。”在国际社会中,只有一个拥有诚信理念的国家和民族,才能在国际交往中恪守国际法和国际公约,才能坚持道义、信誉,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今日之大学生,明日将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只有具备诚实守信的德行,才会具有坚持正义、主持公道、奉献社会的崇高精神,才能够完成振兴中华的伟大事业。成为有理想、有文化、讲诚信、守信用的新一代公民,是新时期对大学生道德素质提出的基本要求。
  (二)诚信是大学生立身做人的根本要求
  诚信是大学生立身做人的基本要求。“人无信不立”,诚信是人类社会一切道德的基础和根本,是做人的准则。人生活在社会之中,需要团结合作和相互信任。没有别人的信任,就不能进行有效的社会合作。一个人要想获得别人的信任,首先就要具备诚实守信的道德品质。只有坚守对别人的承诺,才能赢得别人的关心和帮助。从这个意义上讲,诚信不仅是一种美德,而且是对一个人立身做人的基本要求。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能否诚实守信,则是他道德品质的体现。大学生处在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只有在大学里真正学会了诚信求知,将来才会在社会中诚信经营、诚信交际、诚信做人。
  (三)诚信决定大学生一生道德发展的方向
  诚信是道德修养的内在要求,是人身心内外的一致,与“慎独”之间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古人说“诚者,自诚也。”诚实守信的人,即便在无外界监督的情况下,也能恪守自律,保持“慎独”。与此相反,缺少诚信的人,由于缺少内在的道德品质,缺少做人最起码的准则,一旦缺少监督,特别是在利益驱动下,往往不能保持自律,做出有害于他人和社会的事情。如果能够始终以诚信待人处世,就会铸就诚信的人格。大学生是社会中的高素质群体,是将要在社会各个方面承担重要责任的人,能否养成诚信的品格,关系到社会的发展和民族的振兴。加强诚信教育,对大学生进行道德的教化和人格的塑造,培育他们的诚信美德,对大学生一生道德发展的方向,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四、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对策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
  诚信教育的主体对象是人,它所要解决的是人的诚信认识问题。因此,诚信教育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树立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把人置于首要地位,立足于关心人、尊重人的基本原则,把诚信教育的视点,从原来的关注道德规范本身,转移到“人的全面发展”上来,立足于大学生全面能力的培养,着眼于他们的未来,不仅要注重学生在校的现实表现,更应关注学生走向社会之后的长期效应。所以,从新生入学教育到毕业教育,从德育课到各科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都应加强诚信教育,把诚信教育变成通识教育的一部分,贯穿在各科教学和其他工作之中,不仅要教给学生专业知识,还要教会学生诚实做事做人,成为人格健全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二)优化社会环境,营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各级党和政府要在全社会加强“诚信”方面的宣传与教育,培育“诚信至上”的全民意识和社会公德,给大学生诚信教育营造良好的外部条件。首先,要建立健全市场竞争机制,优化社会经济环境。建立一套适应现代中国社会需要的信用制度,让诚信成为人们自觉奉行的道德准则和法律原则。其次,要营造良好的社会政治环境,政府必须勇于向人民讲真话、讲实话,不断完善政府信用的监督和约束机制,努力营造社会监督的良好氛围,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限制和约束政府的失信行为,督促政府重约、守诺、取信于民。再次,要大力加强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诚信文化,重视媒体对于诚信的正面宣传,运用舆论的力量来优化社会环境,歌颂诚信美德,抨击不诚信行为,创造良好的诚信教育氛围,增强全民信用意识,不断提高全民族的诚信素质。
  (三)诚信教育在内容上要与时俱进,有所创新
  诚信教育不同于一般的知识教育,它与现实社会密切相关,诚信教育的内容只有与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结合起来,才能卓有成效。面对新时期经济全球化和教育国际化的新形势,我们必须把传统诚信道德与时代精神结合起来,使诚信教育逐步走向现代化、国际化。
  1.以史为鉴。中华民族是闻名于世的礼仪之邦,也是誉满全球的信义之邦,传统诚信美德对于后人有借鉴、警示价值。我国传统的诚信美德和大量实例都可以作为诚信教育的素材,“管鲍之交”“立木取信”“退避三舍”等,无论在人的立身处世、交朋友,乃至治国兴邦等方面,都可以在诚信的重要性方面给人以启迪。而明清时期晋商、徽商以诚信经商以至于“称雄天下”的商业事例,更可以对培养诚信道德起到促进作用。
  2.体现时代特色。诚实守信是现代社会的通行证,是国际化人才的共同特征之一,只有诚信于己、诚信于人、诚信于社会,才能建立和完善自己的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要用现实社会中的一些失信、败德现象及其造成严重危害的事实,作为反面教材来教育学生,使学生在思想意识深处真正意识到“信任透支”迟早是要付出代价的,不讲诚信的人必将会失去其立足社会的根基,为社会所抛弃。如德国有一位中国留学生,毕业后应聘,因在个人信用卡上有两次地铁逃票记录,终未被任何公司录用。
  (四)诚信教育在方法上要有所创新
  推行诚信教育,要打破以往以教育论教育,以道德谈道德,难以取得实效的空洞说教的教育观念,要在方法上有所创新。
  1.把诚信教育生活化,使理论和实际紧密结合。大学生诚信教育必须体现学校教育与现实生活的一致性。在诚信教育过程中,要让大学生直面真实的道德冲突,将大学生的诚信思想体现在具体的生活之中,使大学生在大量生活细节中培养诚信行为,铸造诚信精神,从而构建一种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的良性互动的诚信教育方式。
  2.构建大学生诚信教育网络。当前,大学生诚信教育必须在传统的媒介载体上,引入现代的电脑多媒体网络工具,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结合,使诚信教育网络化。要构建大学生诚信教育网络,通过网络化的教育载体,搭建大学诚信教育平台,拓展工作空间,塑造诚信文化,培养诚信品质,造就诚信人才。
  3.注重教师的示范作用。推行诚信教育,必须落实到行动上。教师应当首先从自身做起,加强师德修养,牢固树立起诚信道德观念,自觉进行诚信道德实践,言传身教,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的表率;说实话,做实事,真诚对待每一个学生,以诚信换诚信。唯其如此,诚信教育才能更有效率。
  (五)诚信教育在制度上要有所创新
  诚信观念的树立,关键在教育,核心在制度建设,诚信教育也要做到两手抓。具有强制力约束的规章制度,是促进诚信实现的重要保证。
  1.建立契约化管理制度。当今的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人们所弘扬的诚信,绝非仅指对人的人品和情操的信任,更为重要的在于对人的负责任能力的信任,即个体是否具有满足契约规定的责任和义务的能力。因此,要从大学生的日常管理到具体贷学金的贷还,都实行契约化,使双方权利和义务明确化、法制化,这有利于在大学生中逐渐形成一种契约意识和人格独立意识,增强大学生的责任能力。
  2.建立大学生个人信用档案。要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数据、事实和行为来标注大学生的诚信度。把个人信用档案当做大学生走向社会的通行证,这样会对大学生的不诚信行为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
  3.建立科学的评价制度。必须从根本上克服过分注重知识化和分数化的倾向,纠正只重行为结果,忽视行为过程正当性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评价标准。创建“大学生诚信评价体系”,对大学生的诚信状况进行客观、公正、科学的评价。天津师大在开展诚信教育中逐步探索形成了一套量化考核标准,对其他高校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他们通过对学生学习、经济、生活、择业四方面的考核,使评价结果与学生综合测评、奖学金评定、研究生保送、三好生评选、入党申请人考察等挂钩,不同信誉等级的学生享受了不同的“待遇”。
  4.建立完善的舆论监督机制。为了培养诚信品格,必须善于借助舆论的力量,要敢于将不诚信的行为公开化,对不诚信的行为,如考试作弊、论文作假等欺骗欺诈行为,要进行谴责和惩罚。这样才能树立诚信的正确导向,使恪守诚信者受到舆论的肯定、宣传、鼓励;让不守信用者受到舆论的谴责、批判,难以立足。使大学生在舆论力量的作用下,自觉约束并规范自己的行动。
  
  [参考文献]
  [1]曹晓群.信用:市场经济的道德基石[J].北京大学学报,2003(6).
  [2]于俊如,徐世强.诚信教育:缘由、目标和内容——兼论现代市场经济对大学生人格前提的基本要求[J].思想·理论·教育,2002(4).
  [3]胡钦太.重构大学生诚信教育机制[J].道德与文明,2003(1).
  [4]于建坤.杜绝作弊,从培育诚信开始——北京师范大学“诚信教育方案”引发深入讨论[N].中国教育报,2004-01-14.
  [5]孙军,刘淼.326个诚信缺失意味着什么[N].中国教育报,2003-12-24.
  [6]陈健强.天津师大建立大学生诚信评价体系[N].光明日报,2003-11-02.
其他文献
分析新形势下军队院校研究生培养所处的阶段性特征以及制约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深层次矛盾,结合多年研究生教育管理实践,着力从强化研究生"五种意识"、建立和完善"五项机制"、营造研究生培养和谐环境等方面,提出深化军队院校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路措施。
通过考察和分析湖北高校社科期刊创刊历史、类别分布、出版周期、传播方式、社会影响力、特色化建设、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情况,综合评价湖北高校社科期刊的总体发展状况。新时
1994年建立的分税制财政体制在运行中存在不少问题.完善的思路是在转变政府职能,规范事权,明确划分中央、地方与事权相应的财权的基础上,考虑重新划分税种,调整税费关系,规范
本文探讨了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如何看待地方教学型高校的教育质量标准,提出要树立多元化的符合地方教学型高校的质量观,确立和构建地方教学型高校的教育质量标准。
以自制氧化石墨、钛酸丁酯为主要原料,用溶胶一凝胶法制备了TiO2/氧化石墨烯(TiO2/GO)复合材料,采用TEM、XRD对其进行表征。以活性艳红X-3B溶液为模拟废水,研究了该复合材料的光催化
(一)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的定义  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是指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教育内容或教育工具,以学生信息素质的培养和教育效果的优化为主要目标的课程。  1.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包括两类:一是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教育内容的课程,简称为信息技术课程。具体有“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概论”、“计算机应用”等课程名称。二是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教育工具的课程,又称为信息技术整合课程。这两类课程都是信息技术教育课程论研究的重点。
培养学员的创新能力一直是教育者关心和思考的问题,如何在仪器分析实验教学中培养学员的创新能力,启发学员的创新思维,文中从改革课程模式、拓展创新思维、强化实验技能、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