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骗子和抄袭者(外一篇)

来源 :辽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xiao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前,一篇《文学青年防骗秘笈》在民间疯传,《椰城》杂志执行编辑,作者杨黎兄在文中总结了防骗“十招”,可谓招招都见“真功夫”,式式戳痛骗子的软肋,堪称防骗宝典。
  诗坛各类骗子横行已是公开的秘密。记得我重拾诗笔伊始,一些混迹于诗坛的骗子以为又碰到了一个可以刮一笔油水的新菜鸟,牛头鬼神纷纷找上门来。有一个打着“《xx诗歌》主编”的女士,刚开始我还以为是纸刊,实则是微信公众号,她天天在朋友圈不厌其烦地播报诗歌大赛启事,暗示但凡参赛者都能获奖(需交300元参赛费)。她的这种钓鱼伎俩只要保持一点清醒头脑,应该不难识破,尤其是看到她发在微信上的诗歌,便知此人无疑是一个诗歌门外汉,却还是有人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没过几天我就把她从微信好友中剔除出去,而且是先加入黑名单再剔,让她再也加不上我。令人搞笑的是,一年后,我在一个某市主办的诗歌采风活动中碰上了她,她的微信头像貌似一个中年美少妇,实则是一个有点邋遢的老太太。让我十分纳闷的是,她居然也是受邀嘉宾?说明骗子只要脸皮够厚,手段够损,心胸够黑,就还是有市场。
  群众的眼睛也未必全都是雪亮的。
  后来,至少有四个所谓出钱就能上诗歌选集或年选的人找上门来,其中有一个连续五天每晚都给我发所谓的诗歌年选“邀请函”,直至我忍无可忍地把他删掉。那个闹得沸沸扬扬的“孔子文学奖”组织者也曾不请自来,好在这些年来我的脑袋虽然历经风吹雨打,日晒雨淋,磨损不能不说是有点小严重,里面的“积水”倒是不太多,尚能运转正常,不然,丢人可丢到姥姥家去了。正如杨黎兄所言,减少一点虚荣心,就能减少一点上当受骗的机率。在“孔子文学奖”的获奖名单中,还看到两个熟悉但从未谋面的名字,他们基本上都属于诗歌文本不敢恭维,又喜欢表现卖弄的那种人,我把那两个名字一并也剔出了朋友圈。
  居必择邻,交必良友。远离虚荣心很强的人跟远离骗子一样重要。俗话说,近墨者黑,近朱者赤。有些人原本质地不差,后因耳濡目染,眼红身边人“发财”,或者一着不慎被骗上当,自己也想以同样的方式为害他人,弥补自己的损失,最后也自甘堕落成为骗子。传销者的卑鄙行径就是如此从自己的亲人和朋友开始下手的。还有一种人也绝对不能成为朋友,那就是十恶不赦的文贼——抄袭者。
  一年前我就曾删除过一个男诗人,此人因抄袭朋友发在《诗刊》上的诗歌,而被人扒了又扒,突然间“名声大噪”,据说他与被抄袭者曾经还是铁哥们,因一抄而翻脸成仇人,现如今分外眼红。一个女诗人的抄袭行为被另一个年逾七旬的老人多年来一直穷追猛打,有不打趴誓不罢休之势。还有人在微信公众号推选出“中国十大抄袭作家(诗人)排行榜”,事实确凿,有理有据,轰动一时。对于抄袭者的恶劣行径,无论民间如何申诉和呼吁,各级作协都装聋作哑,不为所动,无所作为。
  已经进入高度发达的互联网时代,抄袭者要不脑袋里装的全是过期的“豆腐”,自欺欺人,要不就是被名利熏心,把持不住,进而掩耳盗铃,但这种文贼是兔子的尾巴——长不了,一定会落得被众人扒光衣服置于光天化日之下的下场。据说,某县作协秘书长,一个胆大包天的女“诗人”,一本诗集中竟然有39首诗歌是抄袭同一个作者的,她就连抄袭都不愿多花点心思,多花些时间去学“专业”一点,都抄袭得如此潦草,如此“专一”,如此失败,真是跌穿了三观,让人哭笑不得。
  武汉一位抄袭者因怨恨被抄袭者的举报,竟丧尽天良反过来举报被抄袭者“非法印刷出版物”,结果抄袭者安然无事,被抄袭者深陷四年牢狱之灾。没有文德的人,往往人品也极其恶劣。这种阴险恶毒的人渣,我们只能乞求上帝之手,早日把它(此人实在不配用“她”)扫进历史的垃圾堆。
  当今文坛山头林立,圈子化日趋严重,有些抄袭者为了自保,竟然还能网罗一干不明是非的小喽啰为自己壮胆助威,摇旗呐喊,洗脱罪孽,想想觉得十分好笑,又极其悲哀。有些抄袭者不但拒不认错,毫无悔改之意,还恬不知耻若无其事的在诗坛该干吗干吗,不该干吗也干吗,聚众作乐,招摇过市,这不仅仅是在羞辱被抄袭者,更是羞辱整个诗坛。如此境况,要在社会上形成抄袭者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氛围,以此杜绝层出不穷的抄袭行为,不是那么容易办得到的事儿,终究,名利场的人们眼睛只盯着名利,没有是非。但总有一小部分不信邪的人,孤独地振臂高呼,除劣安良,申张正义,让躲在黑暗角落里的抄袭者原形毕露。
  最近又传出广州一个年逾不惑的男诗人抄袭,被抄袭者原本只想他私下认错道歉,此事便翻片了,不承想抄袭者狗急跳墙,态度十分恶劣,不仅仅恶言秽语相向,骂对方是“鸡”(广东话意指“妓女”),还拉黑对方,关上对话和解的大门,态度不可谓不嚣张。吃瓜群众们实在看不入眼,纷纷给予严厉谴责,更给抄袭者贴上一个标签:抄袭诗人=伪诗人(假诗人)=无耻人(邪恶人)=炒卖狗皮膏药的江湖骗子=进化了的另类狒狒!值得庆幸的是,广州市黄埔区作家协会绝不护短,立刻采取行动,将害群之马剔除出去,这给各级作家协会带了一个好头,也给抄袭者当头棒喝,应该为黄埔区作家协会点赞!
  我怎么也搞不懂他们为什么要抄袭?仅仅是为那少得可怜的百十元稿费?显然不是,想必是为“名”痴狂,急火攻心,欲罢不能,不能自制。殊不知自古名利地,易起是非心。就是写不出来,不发表又能怎么样?难道就茶饭不思,寻死觅活,郁郁而终?要不,你就发奋图强,勤练苦学,悬梁刺股,挑灯夜战,像别人一样伏案疾书。正如季羡林大师所言:“水喝多了,尿自然就有了”,何苦要去干些鸡鸣狗盗,人神共愤的勾当?要想人不知道,除非你莫为,作为跟文化沾点边的人连这么简单的道理都摸不着头脑,最后落得声名狼藉名誉扫地的下场也就不足为奇了。对于这种人,除了像远离鼠疫一样远离他(她),眼下,我真是想不出更好的办法了。
  微信投票和閱读量,功夫在诗外
  网络和微信公众号推波助澜地推广中国新诗,每一个中国诗人,包括我在内都受益匪浅。知恩图报,心怀感恩,我们必须感谢这个高新技术和幕后辛勤编辑的群体。文章的开头,我必须申明这一点。   某日,简介上获奖无数的某网刊主编发了几首诗让我“指点”,我说语感还不错,其立马问:“什么是语感?”,一时让我语塞。某青年诗人曾在微信朋友圈公开不点名质疑某“著名诗人”,指出其连主谓宾都搞不清楚。
  记得,九十年代有人说扔个石头到大街上,能砸中好几个总经理。那时人人都想发财致富。当今诗坛,如果想混个“主编”“总编”什么的,只是举手之劳。入没入门,文字写没写顺溜都不重要,自己申请一个微信公众号,绞尽脑汁起个好听或者可以唬人的的名字,邀请几个大咖挂个顾问什么的,自己给自己封个“主编”,再虚拟几个编辑就可以开张大吉了。我自己也申请开通了“李立诗歌”微信公众号,我只刊发自己的文字,主要用作记录和保存,推介传播次之。诗歌微信公众号应该能像共享单车一样(尽管共享单车已经是一地鸡毛),成为中国新时代的“第六大发明”,它每天都在源源不断的接生诗歌,不管鼻子眼睛眉毛是否发育齐全,都毫不吝啬地签发“出生证”。
  有一次,某微信公众号准备给我做一期诗歌,发了一个临时链接给我,让我校对,后面显示的阅读量竟然是“162”,着实吓得我不轻。我想可能是对方一时大意,弄错了某个环节,但我装作什么也没有看见,若无其事,或者装聋卖傻,没必要去追根溯源,更没必要让人家难堪,终究人家也是为我推广作品。我想那些动不动就几千阅读量的微信公众号,除了把自己的七大姑八大姨拉来凑个人头之外,应该还有一些诗外的功夫。现在的一些刊物,热衷于举办诗歌大赛,为了拉到更多的读者关注,爆炒一下气氛,扩大刊物的影响力,常常喜欢搞微信投票,入围的诗人们千方百计地发动亲朋好友帮其投票,不厌其烦地霸占手机屏幕,真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也许,谁也不知道这其中是否隐藏着什么秘密。我是旗帜鲜明的反对这种投票活动的(尽管我的反对声就像是在汪洋大海里放一个屁,连气泡都不会冒一个),原因有二:一,如果以得票的多少来决定比赛结果,那么是不可能评出真正的最好的作品,因为投票的人文学鉴赏力参差不齐,有些人甚至不知诗歌为何物,他们往往只认作者不认作品,而且,大,中学校的老师如果全力以赴,应该可以做到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他们桃李满校园的“资源”无人能及;二,如果投票结果仅仅只是摆设,或者说是一场赤裸裸的忽悠,那么,这就是对读者和诗歌的公然的亵渎。
  难道不是吗?
  我有一个诗人朋友是教育机构的领导,先不说他的诗歌写得如何,有一次他喜滋滋的发来一个链接给我,说今天的阅读量已经突破10万+,明天(开学第一天)会突破20万。说明阅读量都已经安排得妥妥当当了,但读者会不会认真的读,或者说能不能读懂,就是另外一码事了。
  现在,有些诗歌网站的阅读量动不动就是数千上万,甚至十几二十几万,浮躁的当下果真有这么多读诗的人吗?这值得打个大大的问号!这中间能挤出多少水分?只有他们自己才知道,吃瓜群众可能也心知肚明,只是习惯了装睡,事不关己,谁也不愿意做个得罪人的“愤青”,去捅破这层窗户纸。中国诗歌流派网总编辑韩庆成曾经给我说过,他们的网站的阅读量是最真实的,但凡阅读量超过500的就会得到编辑们的高度关注。我第一次在上面贴了一组诗歌《在天涯》,阅读量达到700多(我发到朋友圈推广过),把他也“惊动”了,连他也出来给我留言,那组诗后来还上了《诗歌周刊》的封面。那是我第一次上中国流派网,他不认识我,我也不认识他。这应该才是诗歌网站阅读量的真实写照。
  中国诗歌网应该是当今中国最大最权威的诗歌网站了,我翻看了某些所谓著名诗人的作品阅读量,一般也就是500-800之间,我自己贴在上面的诗歌,如果我发朋友圈推广一下,努下力能达到500上下(如果我结束目前“地下写作者”状态或者发到同学群工作群,阅读量至少还能往上翻个跟斗,但却跟诗歌没有一毛钱关系,读诗的人比写诗的人少是不争的事实),有几组作品我没有发朋友圈,半年时间,阅读量显示是9,多么的可怜兮兮,可谓是受尽了人间冷落。这就是中国网络诗歌的真实境况。
  去年有个名不见经传的李姓年轻人,沾沾自喜的在朋友圈发了一个链接,说他发布在百度贴吧上的诗歌阅读量已经突破30亿大关。额的亲娘啊,15亿中国人全部阅读过他的诗,连十几亿不懂中文的外国友人也给足他面子,来拉抬他的作品的“身价”,真是值得炫耀的一件事。对这种脑残的“地球诗人”和诒笑大方的平台,我除了无语,就只剩下直接把他从我的微信朋友中删除掉,免得拉低了我捉襟见肘的智商。
  李立,居深湘人,红网《李立行吟》专栏作家,爱诗,更爱远方,去过六大洲,理想是睡好每一觉。2016年12月重拾诗笔。作品见于《诗刊》《人民文学》《花城》《芙蓉》《解放军文艺》《天涯》《作品》《西部》《辽河》《诗选刊》《星星》《扬子江》《诗歌月刊》等百余種报刊,入选《2018年中国新诗排行榜》《2018中国诗歌年选》等数十种重要选本,获首届博鳌国际诗歌奖等十数个奖项,出版诗集《青春树》《在天涯》和报告文学集《飞翔的金凤凰》等。
其他文献
像往常一样,牛家庄的牛存每天依然要去城里收破烂儿,只是这次那个卖紫铜的家伙接过钱,连数都没数就骑着自行车跑掉了。牛存就那么轻易收了它,直待转身心里响了一声鼓,再找块石头猛蹭那块铜,眼睛居然就越睁越小了,嘴还咧了一下,哪里是什么紫铜,分明是镀了铜水的铁。上当了!   牛存给出去的八十块钱,已经是个不小的数目,人已没影了,但他绝不会抽自己的嘴巴,只是拍着脑门在地上转圈圈。怎么就能上当了呢?不过很快也就
期刊
天麻麻黑,金花洗好澡,穿上绵绸睡裙,关了玻璃窗,想静静地躺在床上看会电视。突然,窗台下有个人影晃了一下。她吓了一跳,赶紧拉开窗帘。来的不是别人,正是她要躲避的债主李金生。他已经走到大门口,一只脚已经迈进大门来了。金花的心绷得紧紧的,怎么办?她担心这个年轻力壮的汉子知道她躲避几日仍然沒钱还他的时候,会不会跳起来扇她几耳光?  让金花没想到的是,李金生进门后并没有提还钱的事情,而是径直走到房间来,漫不
期刊
祖先函普谕我,完颜,汉姓曰王。嘭嘭嘭,咋咋咋,萨满的文王鼓响起,唱响这片冻土封存于冰雪之中的故事。有人在白山黑水间游荡,我也曾是那个金色王朝走来的子民,任那匹白驹苍狗般随意流浪。直到如今,所有的人和事,过往的黑白底色,都成了這面(墙)前的白纸黑字。  ——题记  海东青  海东青 誓不与众鸟同  逐日的金乌 放牧着巍巍群山  莽莽的森林 蛇蛇的河流  和生猛的野兽 唯有生女真部落  族人的肩膀 可
期刊
天还没亮,远处就传来了噼噼啪啪的爆竹声。   又是新的一年开始了,我不由得想起了老景,因为从今天开始,老景就不来上班了。   老景是我师父,也是松州城里的一名警察。老景干了一辈子的警察,退休时还是一个普通干警。   三十年前,我刚从农牧学校毕业,当时为了给公安机关补充一批有文化的年轻警察,人事部门决定选派一些大中专毕业生去公安局工作,我被选派去了,离城里五十多公里的海日苏苏木,做公安助理。   临
期刊
杭钢明年开始搬迁,朱勇生才三十六岁,离退休还远着呢。他只想随钢厂一起搬去宁波北仑港上班,我坚决反对。“你去宁波,我们怎么办?”我问。朱勇生摆出苦哈哈的脸,再次强调说:“厂里有班车,每周可以回来的。”是的,厂里会有班车,周五傍晚回杭州,周日下午去宁波。我知道,他每周能在家待上一天多,像做客一样。但我不要华华像我小时候,父亲陌生得就像路人甲,只有一个黑瘦的印象,连张面孔都记不起来。我问:“华华怎么办?
期刊
寺庙   大老远,我就看到曹疃堡北黄土圪垯上的真武庙,最高的地方供着北方最大的神。   榆钱正嫩,淡香如缕。拨拉开散逸的榆树枝,踩着塌陷的台阶小心地往上走,庙门敞豁豁的,像一张合不拢的大口。我不谙神祇之道,但走进去,似乎就走进了神在凡间的居所。两扇掉了油漆的小门紧连在一起,呈“八”字状斜躺在残壁上,让我想到宋家庄堡门口“八”字形的影壁。那木门,历经风吹雨蚀,露出灰白色的木茬,惨兮兮的,锁不住此刻的
期刊
女孩的父亲在外地一个建筑工地上班,很少回家。母亲曾是纺织厂的普通女工,下岗后为了分担家里的重担,便在菜市场承包了一个小摊位卖鱼。这一卖就是十几年,每天早上三四点钟穿着水鞋踩着泥泞道路去大市场或渔船上贩鱼。寒气中弥漫着刺鼻的鱼腥味,鱼批发到手再挑回市场摆摊,叫卖。母亲从一开始连秤都不认识,直到秤杆一抹就报上钱数,从总是划破鱼胆遭人白眼到麻利刮鳞挖腮破鱼肚。母亲一天天磨练成了精明能干的小鱼贩。在母亲的
期刊
夜鸟  喜欢飞往有光的地方  萤火虫晃动  热气腾腾  舞台上的人  心里都住著一朵月光  我借着眼睛,在一片海水里  越来越接近星辰  今夜  人类的声音在燃烧  今夜  月光已不能照亮自己  今夜  月亮没有提刀  窗外  夜幕涨潮  星星骑在柿子树的肩膀上  月亮逃走了  故乡浮出水面  我的眼睛被寒凉玻璃晶体阻挡  蓝过的天空  似乎  拢不住黎明挤出的乡音
期刊
明灭不定的烟火  闪烁其辞的烛光  点亮的不一定是黑夜  没有一朵盛开的花  在下一个春天的枝头绽放  春天的河流,只能挽留两岸  挽留水声,挽留鸟鸣  挽不住过往的水  山的高大在于山的永久  天的辽阔在于天的心境  树木脱光了自己  拔高了天空  放风筝的人被风筝牵引  在一片落叶里安顿漂泊  河面上的浪花  风,怎么吹,都在盛开  心有繁星的人  夜再長,也可以守候  我携带自己的影子  在
期刊
风乘着柳絮飞,在绿叶上舞蹈  在高枝上摇曳,催促风车不停旋转  把风筝送往蓝天。花瓣缤纷落地  又引燃一树树绿色的火焰  温和的日子从小河中流过  流经山川沟壑,流经风花雪月  流经白云与星辰,也流经我的身体  密匝匝、绿茵茵的水草  是永远抓不住的痕迹  羽翼饱蘸蔚蓝在微风中作画  薄云拉长惆怅,群山环抱之下  一方水土庄重而内敛  远山与远山并肩,绿水与绿水重叠  澄明辉映日月,山谷在寂静中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