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化,鄉村文化振兴成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本文以《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为指导,从乡村文化的政策、困境、难题出发,以艺术职业教育助力文化振兴为实施路径,在借鉴国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立足国情,结合珠海市西区乡村的独特性,尝试抓住职业教育体系改革的契机,从职业教育入手,拓展乡村文化建设问题研究视角,以点带面,以期为我国乡村文化振兴提出些特色鲜明的路径。
关键词:国家职业教育改革;乡村振兴;乡土;艺术;
国家引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国家职业教育要服务乡村建设,为乡村建设培养有用的人才,这充分体现了时代赋予了职业教育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机遇和使命。然而,在加速乡村建设中,过分追求效益, “千村一面”的乡村振兴模板,必将对本土特色文化的传承和乡村的持续发展造成严重破坏。
珠海市西部乡村地区地处我国沿海地区,具有区位的特殊性、典型性和文化独特性、历史文化资源遗存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等特征,如何传承农耕文化,让乡土人文资源助理乡村振兴,打造示范性乡村振兴样板区,是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和使命,也是适应时代发展艺术职业教育多元办学的新机遇。因此,本文以国家职业教育改革为背景,对接国家战略,以珠海西区乡村为例,试图以艺术职业教育改革为实施过程,以期为乡村振兴提供些思路。
一、 国外艺术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经验
世界各国在现代化进程中普遍都面临过乡村衰落的困境,乡村振兴的重点难点是挖掘乡村本土文化,走出一条具有本土特色的乡村建设道路,早在20世纪20年代初,一些国家就意识到乡村问题对国家发展的重要影响,并积极探索乡村及乡村文化建设的有效方法(如下表1)
综上所述,尽管各国的国情不同,战略切入点不一样,但都是从重点示范到全面推广,挖掘、尊重和保护本土乡村文化,重视民众的培训和广泛参与,当前我国乡村文化建设刚刚起步,国内已有很多乡村振兴的政策和建议,然而以职业教育改革为契机,从职业教育教学体系切入,关注人才的培育,最终反哺乡村建设的不多。
二、乡村文化振兴面临的困境
近年来,党和国家为乡村振兴采取了一些列措施,例如“特色小镇” “田园综合体”“美丽乡村”等,在此背景下中国新农村被赋予了更多的内涵和承担更多的功能,乡村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然而,由于各种原因,我国乡村振兴建设中“千村一面”,文化特色不明显,产生了“单调乏味”‘散而不精’等问题日益凸显。事实上, 不同地区形成不同地域文化、民俗文化和环境风貌等特色。
(一)缺乏整体规划和管理
近年来伴随着美丽乡村建设、保护和弘扬乡贤文化、农村综合改革等实践的不断推进,乡村面貌确有改善,但中国城乡发展的不平衡,城镇化建设进程中不断受到城市文化的冲击,忽视了乡村本土文化的价值及其存在和发展的独立性,缺乏对本土乡村文化、乡村文脉的梳理,忽视本土乡村建筑特色、历史遗迹、人文景观,以及古树木,而将城市元素野蛮植入,导致生态破坏,乡村整体布局不接地气,影响了乡村的健康、和谐发展。部分乡村忽视自身的文化特点,盲目模仿一些网红案例,依然停留在农家乐,“油菜花村”,形式单一,缺乏连贯性,很难满足持续发展的需求。
(二)缺乏乡村文化自信
我国是一个农耕文明的国家,农耕文化例如竹编、传统舞蹈、传统技艺、民俗等,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人文精神。然而,乡村文化往往被贴上“落后”的标签。年轻一代对本土文化了解不多,甚至轻视传统文化价值,崇尚的是城市文化的肤浅景象,甚至出现了靠恶搞、审丑、低俗吸引眼球的广西“网红村”。 因此,深入挖掘本土文化资源提升文化软实力,全以此唤醒乡愁记忆,把握归属感和身份认同,锤炼文化自信,提升审美高度。
(三)农民文化生活贫乏
近年来虽然农民经济条件有所改善,物质环境水平都有所提高,但农村基础设施缺乏,农民文化生活单调枯燥,只能接受简单可行、利于组织且不需要成本的传统休闲娱乐方式,如打麻将、串门、聊天等。
三、艺术职教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对策和
本文结合珠海西区乡村本土传统文化及非遗资源,在现代艺术职业教育中,有针对性的融入乡村文化资源,将教育改革和校企合作、培养人才、传承传统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即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人才,又是艺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机遇。
1)构建艺术职业教育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教育体系
艺术职业教育要立足国情,对接国家战略,不断推进教育体系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公共文化服务方式,创新产教融合办学模式,培育新时代人才,最后反哺乡村建设。
①探索组建艺术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培养“双师型”应用型教师。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提到“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建立100个“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每年至少1个月在企业或实训基地实训······探索组建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职业院校组织本土文化继承人和教师双向学习,教师也可以通过查阅当地历史文化资料、走访当地的非遗传人以及参与当地的一些文化类的项目深入学习掌握当地的文化特色。
②着力推进珠海西部乡村文化建设定向艺术职业教育。职业院校积极
推进教育体系改革,设置与乡村文化建设需求相适应的艺术专业以及课程体系,让乡村文化成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内容,将珠海西部特色民间工艺、民间艺术等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科交叉,通过外来的艺术设计理念对原有的乡村文脉进行梳理,通过现代艺术设计手法与传统资源的碰撞,使学生从课程的时代性导向出发,对丰富的乡村文化进行拆解、融合、提取,真正的领会珠海西部乡村文化的精髓,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反哺珠海西部乡村文化建设,创作出具有时代风趣的本土乡村文化建设作品。 2)实施艺术职业教育打造乡村文化载体战略
艺术教育介入乡村不是表象粉饰,而是在保护原有特色文化的基础上注入新的活力。将珠海西部乡村本土文化、“非遗“与专业融合,振兴传统手工业,创新文创产品,文化节庆,把乡村旅游目的地设计成为本土艺术实践基地,农事节庆,本土特色民俗等,激发乡村的内在潜能。
3)推进艺术职业教育对乡村文化人才的培养机制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指出,要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切实发挥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调动亿万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艺术职业院校具备多元化人力资源优势,通过开展教师学生下乡志愿服务、选送村名进艺术职业院校培训、非遗项目的技艺培训班等。
4 结语
蓬勃发展的乡村振兴运动,极大地促进了乡村的繁荣,乡村环境有了质的提升。但在发展中也暴露了乡村振兴过程中千村一面的问题。艺术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文化振兴,通过艺术职业教育定向培养学生或村民最后反哺到乡村建设中去,将本土乡村文化和記忆通过艺术的手法融入到乡村建设的载体中。这是时代赋予艺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机遇,也对乡村振兴战略落实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范颖, 周波, 唐柳. 基于文化空间生产的民族地区乡村文化振兴路径[J]. 规划师, 2019(13).
【2】刘云刚, 陈林, 宋弘扬. 基于人才支援的乡村振兴战略——日本的经验与借鉴[J]. 国际城市规划, 2020, v.35;No.179(03):98-106.
【3】汪冬梅.日本、美国城市化比较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 .中国农村经济 , 2 0 3 ( 9 ) : 69-76
【4】吕宾.乡村振兴视域下乡村文化重塑的必要性,困境与路径[J]. 求实, 2019, 000(002):97-108.
【5】邸敏学任晓华.乡村振兴的文化之维[N].光明日报,2018-05-25.
【6】方李莉.“文化自觉”视野中的 “非遗”保护[M].北京: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5: 22.
【7】刘永涛.日本 “造乡运动” 对我国民间文化保护的启示[J].电影文学,2008 ( 6) : 116.
作者简介:陈巧丽 1987/11/16 性别:女 民族:汉 籍贯:湖南株洲
职称:讲师 学历:本科 主要研究方向:艺术设计
基金课题名称:珠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年度课题 (编号:2019ZC216 )
(珠海艺术职业学院 广东省珠海市 519090)
关键词:国家职业教育改革;乡村振兴;乡土;艺术;
国家引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国家职业教育要服务乡村建设,为乡村建设培养有用的人才,这充分体现了时代赋予了职业教育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机遇和使命。然而,在加速乡村建设中,过分追求效益, “千村一面”的乡村振兴模板,必将对本土特色文化的传承和乡村的持续发展造成严重破坏。
珠海市西部乡村地区地处我国沿海地区,具有区位的特殊性、典型性和文化独特性、历史文化资源遗存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等特征,如何传承农耕文化,让乡土人文资源助理乡村振兴,打造示范性乡村振兴样板区,是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和使命,也是适应时代发展艺术职业教育多元办学的新机遇。因此,本文以国家职业教育改革为背景,对接国家战略,以珠海西区乡村为例,试图以艺术职业教育改革为实施过程,以期为乡村振兴提供些思路。
一、 国外艺术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经验
世界各国在现代化进程中普遍都面临过乡村衰落的困境,乡村振兴的重点难点是挖掘乡村本土文化,走出一条具有本土特色的乡村建设道路,早在20世纪20年代初,一些国家就意识到乡村问题对国家发展的重要影响,并积极探索乡村及乡村文化建设的有效方法(如下表1)
综上所述,尽管各国的国情不同,战略切入点不一样,但都是从重点示范到全面推广,挖掘、尊重和保护本土乡村文化,重视民众的培训和广泛参与,当前我国乡村文化建设刚刚起步,国内已有很多乡村振兴的政策和建议,然而以职业教育改革为契机,从职业教育教学体系切入,关注人才的培育,最终反哺乡村建设的不多。
二、乡村文化振兴面临的困境
近年来,党和国家为乡村振兴采取了一些列措施,例如“特色小镇” “田园综合体”“美丽乡村”等,在此背景下中国新农村被赋予了更多的内涵和承担更多的功能,乡村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然而,由于各种原因,我国乡村振兴建设中“千村一面”,文化特色不明显,产生了“单调乏味”‘散而不精’等问题日益凸显。事实上, 不同地区形成不同地域文化、民俗文化和环境风貌等特色。
(一)缺乏整体规划和管理
近年来伴随着美丽乡村建设、保护和弘扬乡贤文化、农村综合改革等实践的不断推进,乡村面貌确有改善,但中国城乡发展的不平衡,城镇化建设进程中不断受到城市文化的冲击,忽视了乡村本土文化的价值及其存在和发展的独立性,缺乏对本土乡村文化、乡村文脉的梳理,忽视本土乡村建筑特色、历史遗迹、人文景观,以及古树木,而将城市元素野蛮植入,导致生态破坏,乡村整体布局不接地气,影响了乡村的健康、和谐发展。部分乡村忽视自身的文化特点,盲目模仿一些网红案例,依然停留在农家乐,“油菜花村”,形式单一,缺乏连贯性,很难满足持续发展的需求。
(二)缺乏乡村文化自信
我国是一个农耕文明的国家,农耕文化例如竹编、传统舞蹈、传统技艺、民俗等,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人文精神。然而,乡村文化往往被贴上“落后”的标签。年轻一代对本土文化了解不多,甚至轻视传统文化价值,崇尚的是城市文化的肤浅景象,甚至出现了靠恶搞、审丑、低俗吸引眼球的广西“网红村”。 因此,深入挖掘本土文化资源提升文化软实力,全以此唤醒乡愁记忆,把握归属感和身份认同,锤炼文化自信,提升审美高度。
(三)农民文化生活贫乏
近年来虽然农民经济条件有所改善,物质环境水平都有所提高,但农村基础设施缺乏,农民文化生活单调枯燥,只能接受简单可行、利于组织且不需要成本的传统休闲娱乐方式,如打麻将、串门、聊天等。
三、艺术职教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对策和
本文结合珠海西区乡村本土传统文化及非遗资源,在现代艺术职业教育中,有针对性的融入乡村文化资源,将教育改革和校企合作、培养人才、传承传统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即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人才,又是艺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机遇。
1)构建艺术职业教育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教育体系
艺术职业教育要立足国情,对接国家战略,不断推进教育体系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公共文化服务方式,创新产教融合办学模式,培育新时代人才,最后反哺乡村建设。
①探索组建艺术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培养“双师型”应用型教师。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提到“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建立100个“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每年至少1个月在企业或实训基地实训······探索组建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职业院校组织本土文化继承人和教师双向学习,教师也可以通过查阅当地历史文化资料、走访当地的非遗传人以及参与当地的一些文化类的项目深入学习掌握当地的文化特色。
②着力推进珠海西部乡村文化建设定向艺术职业教育。职业院校积极
推进教育体系改革,设置与乡村文化建设需求相适应的艺术专业以及课程体系,让乡村文化成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内容,将珠海西部特色民间工艺、民间艺术等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科交叉,通过外来的艺术设计理念对原有的乡村文脉进行梳理,通过现代艺术设计手法与传统资源的碰撞,使学生从课程的时代性导向出发,对丰富的乡村文化进行拆解、融合、提取,真正的领会珠海西部乡村文化的精髓,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反哺珠海西部乡村文化建设,创作出具有时代风趣的本土乡村文化建设作品。 2)实施艺术职业教育打造乡村文化载体战略
艺术教育介入乡村不是表象粉饰,而是在保护原有特色文化的基础上注入新的活力。将珠海西部乡村本土文化、“非遗“与专业融合,振兴传统手工业,创新文创产品,文化节庆,把乡村旅游目的地设计成为本土艺术实践基地,农事节庆,本土特色民俗等,激发乡村的内在潜能。
3)推进艺术职业教育对乡村文化人才的培养机制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指出,要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切实发挥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调动亿万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艺术职业院校具备多元化人力资源优势,通过开展教师学生下乡志愿服务、选送村名进艺术职业院校培训、非遗项目的技艺培训班等。
4 结语
蓬勃发展的乡村振兴运动,极大地促进了乡村的繁荣,乡村环境有了质的提升。但在发展中也暴露了乡村振兴过程中千村一面的问题。艺术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文化振兴,通过艺术职业教育定向培养学生或村民最后反哺到乡村建设中去,将本土乡村文化和記忆通过艺术的手法融入到乡村建设的载体中。这是时代赋予艺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机遇,也对乡村振兴战略落实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范颖, 周波, 唐柳. 基于文化空间生产的民族地区乡村文化振兴路径[J]. 规划师, 2019(13).
【2】刘云刚, 陈林, 宋弘扬. 基于人才支援的乡村振兴战略——日本的经验与借鉴[J]. 国际城市规划, 2020, v.35;No.179(03):98-106.
【3】汪冬梅.日本、美国城市化比较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 .中国农村经济 , 2 0 3 ( 9 ) : 69-76
【4】吕宾.乡村振兴视域下乡村文化重塑的必要性,困境与路径[J]. 求实, 2019, 000(002):97-108.
【5】邸敏学任晓华.乡村振兴的文化之维[N].光明日报,2018-05-25.
【6】方李莉.“文化自觉”视野中的 “非遗”保护[M].北京: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5: 22.
【7】刘永涛.日本 “造乡运动” 对我国民间文化保护的启示[J].电影文学,2008 ( 6) : 116.
作者简介:陈巧丽 1987/11/16 性别:女 民族:汉 籍贯:湖南株洲
职称:讲师 学历:本科 主要研究方向:艺术设计
基金课题名称:珠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年度课题 (编号:2019ZC216 )
(珠海艺术职业学院 广东省珠海市 519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