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作文教学;生活;读写;
模仿;创造
〔中图分类号〕 G633.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
20—0076—01
作文是什么?作文究其本质就是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也就是所谓“我手写我心”。我从事语文教学二十余年,对于作文教学进行了一些探索,下面简单谈谈心得。
一、 立足生活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画家要写生,音乐家要采风,这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事。同理作文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而是要立足于现实生活的,它应该是学生实际生活的感知、感悟。作文教学要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作文的内容应来源于生活的实际,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去体验生活,这样才能见有所闻,闻有所思,作文于是有素材可用。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养成认真观察事物的习惯,在平凡中发现乐趣,对所写的事物才能得心应手。同时还应该让学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教师在布置作文或日记时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引导学生看一看,想一想。比如一张课桌,一片树叶,写它的外形,作用,没有它会怎么样……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切身感受生活的情趣,领悟生活的真谛。这样日积月累,素材多了,感悟多了,学生作文时才不会感到无物可写。
二、由说到写
我们是不是常看见这样的现象:学生们私下里谈生活趣事,文体节目滔滔不绝,而一写作文时就“惜墨如金”。为什么会这样呢?那是因为学生在交谈时使用的是口语,无所顾忌,没有语法的约束,没有内容的限制。而一旦作文就是书面语,不知如何表达了。口语是生活中学到的,而书面语是读写文本时学到的。我们教师教作文最关键的问题是如何把学生的口语变成书面语表达出来。学生的语言训练包括口语和书面语两方面。二者相互联系影响,但作用不同。因此,作文教学要从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入手。从句段训练开始,由一句话一个片段到一件事让学生去说、去想、去构思,教师不要做过多的要求和限制,由易到难,让学生从基本能说清楚到说得清楚完整,继而表达精彩。如此严格有序地进行训练,其间还应该采取学生互评、教师点评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这里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我国地大物博,民族众多,语言种类丰富,所以口语千差万别。教师在训练时一定要采用规范的普通话进行。在学生已具备了一定口语表达能力基础上,教师再指导学生把所说的用书面语规范地写出来。这样就完成了从口头语表达到书面语表达的过渡。
三、 以读促写
作文教学和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两项最重要的基本功训练,阅读以理解为目的,作文则以表达应用为基准。二者相互联系和促进。从一定程度上说,学生作文兴趣的培养与否,写作能力的高低,体现了阅读教学的成败。阅读教学应以作文辅导为目的、为归宿,作文教学应以阅读教学为指导、为基础、为前提。把阅读教学与学生的写作,对学生作文的指导、讲评与整体的语文课教学统一起来。在阅读教学对作文的分析中,教师并不需要把每课讲解得面面俱到,一般应弄清楚作者是谁,身份如何,他是在什么情况下写这篇文章的,为什么要写,写得好否,好在什么地方……。这样,便很自然地将读者与作者统一起来。长期坚持引导学生去理解文本之中的道理,学生便能在潜移默化中自主产生写作欲望。阅读教学中,让学生自觉地从读者变作者,将课文变作文。作文指导与讲评时,再以作者移位读者,以作文比较课文这样反复的换位思考,变位想象,换角度理解,让读者与作者达成共识,产生共鸣,这样何愁学生的写作兴趣调动不起来?
四、仿中有创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从说到写,从仿到创,是作文的一个规律。课本所选文章都是贴近生活的经典之作。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渗透的写作训练,让学生将课文中的好词佳句恰当地应用的自己的作文中。教师在指导学生仿写时,一定要学生仿中有创,杜绝生搬硬套,在认同别人对事物的理解和描述上,要有所发现和创新。著名画家齐白石老先生说过“仿我者死,学我者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学生一定要写出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在借鉴好的写作方法的同时,推陈出新,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以上四点,其实是相辅相成的,我们在具体的作文教学中如果能把他们有机地结合起来,对我们作文教学是有帮助的。
编辑:刘於诚
模仿;创造
〔中图分类号〕 G633.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
20—0076—01
作文是什么?作文究其本质就是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也就是所谓“我手写我心”。我从事语文教学二十余年,对于作文教学进行了一些探索,下面简单谈谈心得。
一、 立足生活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画家要写生,音乐家要采风,这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事。同理作文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而是要立足于现实生活的,它应该是学生实际生活的感知、感悟。作文教学要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作文的内容应来源于生活的实际,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去体验生活,这样才能见有所闻,闻有所思,作文于是有素材可用。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养成认真观察事物的习惯,在平凡中发现乐趣,对所写的事物才能得心应手。同时还应该让学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教师在布置作文或日记时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引导学生看一看,想一想。比如一张课桌,一片树叶,写它的外形,作用,没有它会怎么样……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切身感受生活的情趣,领悟生活的真谛。这样日积月累,素材多了,感悟多了,学生作文时才不会感到无物可写。
二、由说到写
我们是不是常看见这样的现象:学生们私下里谈生活趣事,文体节目滔滔不绝,而一写作文时就“惜墨如金”。为什么会这样呢?那是因为学生在交谈时使用的是口语,无所顾忌,没有语法的约束,没有内容的限制。而一旦作文就是书面语,不知如何表达了。口语是生活中学到的,而书面语是读写文本时学到的。我们教师教作文最关键的问题是如何把学生的口语变成书面语表达出来。学生的语言训练包括口语和书面语两方面。二者相互联系影响,但作用不同。因此,作文教学要从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入手。从句段训练开始,由一句话一个片段到一件事让学生去说、去想、去构思,教师不要做过多的要求和限制,由易到难,让学生从基本能说清楚到说得清楚完整,继而表达精彩。如此严格有序地进行训练,其间还应该采取学生互评、教师点评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这里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我国地大物博,民族众多,语言种类丰富,所以口语千差万别。教师在训练时一定要采用规范的普通话进行。在学生已具备了一定口语表达能力基础上,教师再指导学生把所说的用书面语规范地写出来。这样就完成了从口头语表达到书面语表达的过渡。
三、 以读促写
作文教学和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两项最重要的基本功训练,阅读以理解为目的,作文则以表达应用为基准。二者相互联系和促进。从一定程度上说,学生作文兴趣的培养与否,写作能力的高低,体现了阅读教学的成败。阅读教学应以作文辅导为目的、为归宿,作文教学应以阅读教学为指导、为基础、为前提。把阅读教学与学生的写作,对学生作文的指导、讲评与整体的语文课教学统一起来。在阅读教学对作文的分析中,教师并不需要把每课讲解得面面俱到,一般应弄清楚作者是谁,身份如何,他是在什么情况下写这篇文章的,为什么要写,写得好否,好在什么地方……。这样,便很自然地将读者与作者统一起来。长期坚持引导学生去理解文本之中的道理,学生便能在潜移默化中自主产生写作欲望。阅读教学中,让学生自觉地从读者变作者,将课文变作文。作文指导与讲评时,再以作者移位读者,以作文比较课文这样反复的换位思考,变位想象,换角度理解,让读者与作者达成共识,产生共鸣,这样何愁学生的写作兴趣调动不起来?
四、仿中有创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从说到写,从仿到创,是作文的一个规律。课本所选文章都是贴近生活的经典之作。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渗透的写作训练,让学生将课文中的好词佳句恰当地应用的自己的作文中。教师在指导学生仿写时,一定要学生仿中有创,杜绝生搬硬套,在认同别人对事物的理解和描述上,要有所发现和创新。著名画家齐白石老先生说过“仿我者死,学我者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学生一定要写出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在借鉴好的写作方法的同时,推陈出新,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以上四点,其实是相辅相成的,我们在具体的作文教学中如果能把他们有机地结合起来,对我们作文教学是有帮助的。
编辑:刘於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