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预警可靠吗?

来源 :科技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gelboy8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成都地震预警技术出口海地
  
  地震预警本身并不是完美无缺的,不是所有地区都适合地震预警。对于绝大多数地震,地震预警能够提供的有效预警时间不超过30秒。同时,距离最近最需要预警的地区又来不及在短短几秒之内做出反应。
  
  地震预测至今仍受到人们诟病,但震时预警却可能成为地震到来时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近日,由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自主研发的一套地震预警系统已经悄然走出国门,预警技术再次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与地震波“赛跑”
  “地震波传播速度为每秒5公里左右,无线电波则是每秒30万公里,地震预警台网就可以在地震发生后,利用地震波与无线电波或计算机网络传播的速度差,在破坏性地震波到达之前给目标地区发出警告。”在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所长王暾看来,所谓的地震预警,简单说就是在和地震波争抢最后的时间。
  “预警的原理并不复杂,而技术的实现过程则难度不小。”王暾告诉记者,地震预警台网首先要把采集到的地震波信号转变成电信号,然后快速传到信息中心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为了避免通信中断,一般都采取卫星通信和地面通信并行的方法进行传输,同时,信息中心的数据处理必须可靠,避免误判、漏判,最后再由中心通过无线电波或者互联网向各个接收终端发布预警信息。
  他坦言,国内目前的地震预测技术,除了将地震波转变成电信号的环节是比较成熟的,在数据分析处理的可靠性,以及信号传输的稳定性上还不能保证,因此,尚未真正用于实践。
  汶川成为预警研究的天然试验场
  2008年汶川大地震,受灾地区的分布是沿着发震断层走向成长条形状的,试想,如果当时能有地震预警,青川、甘肃、陕西震区甚至可以争取到50秒的预警时间。在这些并不富裕的地方,几十秒足以让那里的人们逃出楼内。
  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正是从汶川地震后开始着手自主研发地震预警系统的。如今,从汶川到青川再到甘肃文县、陕西宁强县区域内已经布设了该预警台网。
  王暾透露,该台网得以在实践中应用,关键在于汶川地震后余震频发,使得这个地区成为了研究预警技术的最佳试验平台。
  此外,与其他正在研究的预警系统相比,该地区设立的预警监测台网的密度更高,2万平方公里内公布设有70个台网,每个台网之间的间距在15公里左右。
  “由于地震波监测不能仅靠一个台站做出判断,而是需要多个台站联合才能尽可能确保数据分析的准确性,因此,台站分布越密集,对地震信息的分析也就越迅速、可靠。”王暾解释说。利用该系统,距离震源50公里内的地区,可以在地震波到达前10秒收到预警信息,90~100公里内的地区,能提前20多秒收到预警信息。今年1月至今,该系统已经对布设区域内发生的60次余震成功实现了预警。
  据王暾介绍,海地去年先引进了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地震报警设备,安装在学校、政府大楼和家庭内。“跟地震预警相比,地震报警是在地震纵波已经到达楼内时发出的警报,提前时间自然比预警要短得多。尽管如此,海地在余震当中对该系统有所检验,产生了一定的信任,才于近日再次合作引进开发完成的地震预警系统。”
  如今,该研究所正在研究利用手机作为终端接收预警信息,这样会使更多公众可以及时应用预警信息。
  地震预警也是双刃剑
  东京大学地震研究院的目黑公郎教授曾经通过模拟一次想象中的东海大地震,来评估地震预警系统的作用,研究结论显示,在地震预警100%普及的情况下,死亡人数能够减少80%。
  但是,地震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许绍燮指出,地震预警本身并不是完美无缺的,不是所有地区都适合地震预警。
  预警系统对工程设施更为有效,因为几秒的预警时间就可以让电梯停止、燃气管线紧急关停、高速列车开始制动。但一般来说,对面向公众的预警而言,地震预警系统只对距离震源50公里至200公里的范围有效。对于50公里以内的地区,即使发出预警也可能来不及反应,而对于三四百公里以外的地区,地震产生的破坏可能又并不严重,没有必要发出预警。
  许绍燮坦言,对于绝大多数地震,地震预警能够提供的有效预警时间不超过30秒。同时,距离最近最需要预警的地区又来不及在短短几秒之内做出反应。
  他认为,究竟该对哪些地区发布地震预警,必须依靠在最短时间内通过对搜集的地震波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准确判断出地震的强度,震中位置,多远距离的预警是有效的等等。“但这项技术比较复杂,因此,目前国内大部分尚在研究阶段的地震预警系统在数据分析、判断的可靠性上还难以保证。”
  许绍燮举例,墨西哥城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建立了向公众发布地震警报的地震预警系统。“那时,距离墨西哥城300多公里的地区经常发生地震,在这个距离之间发布预警是比较有效的。”
  例如,1995年,格雷罗地区发生7.3级地震,地震预警系统在地震波到达墨西哥城前72秒发出地震警报,为地震紧急处置赢得宝贵时间,大大减少了墨西哥城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日本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向公众发布地震警报的地震预警系统的国家,今年“3.11”大地震发生时,东京预警就为人们紧急避险提供了几十秒钟的时间。但在此后的多次余震中,预警的发布则显得有些混乱。
  “即便如此,预警技术需要研究、推广这是毋庸置疑的,只是技术应用需要不断磨合。”许绍燮强调。
其他文献
自打苹果iPad推开平板电脑的神秘大门后,各大PC厂商也开始调兵遣将,想从中分得一杯羹。    在美国苹果公司燃烧起平板电脑的市场热情时,另一个“大佬”——微软坐不住了。近日,微软向世界首次展示了面向平板电脑的Windows 8操作系统。  目前,微软在平板电脑市场中实施限制性的扩张策略,它计划对首批生产配备Windows操作系统的平板电脑的厂家实行数量限制,要求英特尔、超威半导体跨国公司(即AM
期刊
近日长江中下游地区严重干旱,大片农田缺水,人畜饮水困难,四大淡水湖告急,上海咸潮倒灌。《北京日报》报道:国家防总下令三峡水库加大下泄流量,每日向下游补水2~3亿立米,至5月31日,水库水位已经降低到150米,剩余库容不足调节库容的1/6,预期到6月上旬,如果干旱持续,三峡水库将“无水可补”,长江中下游的灾区将只能“听天由命”了。  长江上游已经建成的大型水库总库容达到714亿立米,扣除死库容,有效
期刊
废纸、易拉罐、旧铜烂铁、淘汰电子……这些使用完毕或者淘汰的东西,你可能将其扔掉。但在艺术家的眼中,这些废弃物还真是艺术品的好原料。     日前,北京自然博物馆举办的题为《变废为宝》的智慧设计展,展出以利用废旧轮胎、纸箱棉布、饮料瓶罐、高粱秸秆等物品制作的艺术品,让不少观众对废品的传统认识发生了改观。  “生活中很多用过的东西,都被看做是垃圾,但只要放对了地方,它们都能够变废为宝,发挥出新的价值。
期刊
走进各大卖场,智能家电扑面而来,智能电视、智能冰箱、智能洗衣机……似乎所有电器都变“聪明”了。它们究竟是真聪明还是假聪明,大聪明还是小聪明呢?    如今,各大家电卖场最红火、最热闹的当数智能电视了。3D智能、网络智能云云,煞有不智能就不好意思跟别人打招呼之势。    智能电视的羊头狗肉  在一款TCL32寸智能LED电视面前,销售员向顾客介绍了这款电视是如何智能的。它可以上网,看网络视频、高清大
期刊
可用互联网遥控的机器人  获奖者:北京第五中学 张林森  一些生活琐事往往因为距离的问题,使人们不能亲自去处理。比如刮风下雨时,关好家中的门窗,还有给生病在家的亲人倒热水等等。为实现这些需求,张林森想到用遥控机器人来完成这些事情。但普通的遥控机器人,受距离限制,不能远距离遥控。所以,他想到通过网络拉近距离,再用遥控的手段操控机器人。  张林森的具体设计思路很清晰,通过安装有摄像头和麦克风的机器人,
期刊
他们是一群很特别的人,在做着很特别的工作,他们被称为“追风人”。当台风入境时,他们必须站在现场,报道台风来临时的整个过程。“追风小组”的负责人刘轻扬说,“气象专家们可以根据实时拍摄的现场画面进行数据的分析,评估这种天气的威胁程度,以便安排相应的防灾减灾预警。而这正是中国气象局当初成立‘追风小组’的意义。”  8月5日,被网友戏称为“梅超风”的“梅花”台风逼近沿海。于是“追风人”赶赴各地现场,并写下
期刊
无论球速多快,也不管球员的脾气有多火爆,鹰眼总是以其精准的视线记录下球的运行轨迹,并用三维技术再现出来,成为主裁最得力的“助手”。    2011年世界斯诺克中国公开赛上,一款中国人自主研发的即时回放系统与英国鹰眼同时用于电视转播,但在鹰眼的主要战场——网球比赛中,却依然没有中国产品的身影。今年中网仍将租用英国鹰眼公司的设备,而一场比赛高达十几万美元的租金,更是曾让广州亚运会不得不对鹰眼望而却步。
期刊
难逃塑化剂之毒  近日,一种连食品工业专家也不熟悉的物质——塑化剂,成为人们街头巷议的焦点。台湾有关部门发现,它已经被不良商贩作为添加剂,非法添加到食品中,而且一加就是30年。食品安全,这个严肃的问题,再次摆在了人们的面前。    塑化剂的非法使用被发现,其实很偶然。今年4月,台湾地区一位消费者购买了一款“净元益生菌”食品用于减肥,在没有效果的情况下,这名消费者怀疑食品中含有西药成分,于是,将产品
期刊
当有一天,人们把网费、电话费、电视费都打包交给一个公司的时候,“三网融合”也就实现了。    5月26日,在基本停滞近一年后,北京市的三网融合试点方案已经获批,北京最早有望10月份开播IPTV。    美国人已在享受“三网融合”的便利  Louise Tellefsen周一下班回到家中,打开电视,节目有些无聊。她用遥控器打开了Youtube,重温上周末看完的《American idol》(美国偶像
期刊
很多消费者在超市采购时,常把自己认可的牌子的醋装进采购筐中,但他们或许不知道市场上还有勾兑醋存在,以为自己吃的就是酿造醋。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全国每年消费330万吨左右的食醋,其中90%左右为勾兑醋。而原山西醋产业协会副会长王建忠在接受采访时更是爆出:市面上的山西老陈醋95%都是勾兑醋。虽然目前有所谓配制食醋的标准,但尚无手段检测出勾兑的是不是工业级冰醋酸,以及勾兑比例是否合乎标准。山西老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