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航空气象预报以及相关的保障工作能够产生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航空公司飞行计划的制定、航线的选择需建立在准确、可靠的气象信息之上,所以能够准确、及时的提供高空风、温等方面的气象信息将直接影响到上述工作的实际质量。航空气象预报的作用还体现在飞行时间的预测方面,对航班的飞行时间进行预测能够合理规划飞机的载货量以及载油量,最终有效避免旅客大面积改签的混乱局面。为实现上述目标,今后我们要明确航空气象预报应当努力的方向,正视现阶段这方面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关键词】:天气 航空气象预报 现状 努力方向
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完善,近些年飞机的性能以及航班的智能化程度都在不断提高。综合相关数据,由于飞机机械性能或故障造成的事故正在不断减少,但由于天气原因造成的事故数量却在不断增加。最近5年内发生的航空事故有四分之一都有天气现象有关。再者,天气因素也会影响航班的准确性,由此而造成的航班晚点、返航或备降会产生巨额的经济损失。因此我们要立足于航空产业的发展展开气象研究工作,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控制好成本,提高整体运行效率。
一、航空气象预报工作的基本现状
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中国却已经成为了遭受气象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尤其自二十世纪后期开始,全球变暖的问题正愈演愈烈,极端天气事件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综合相关数据分析,气象灾害对国内各个产业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已占到了GDP的5%。因此针对极端天气以及极端气候我们需要做好预防工作。航空气象部门要及时向公司提供准确、有效的信息,我们要力争延长气象预报的时间,并保证其时效性。如果航空领域的气象预报能够做到像天气预报那样精准,则能够帮助公司制定科学、严谨、经济的飞行计划,优化飞行航线的选择,还能够提高飞行预估时间的准确率,进而提高飞机的运行效率。而将上述细节落实到位,便能够尽可能降低恶劣天气对航班造成的影响。
结合实际工作现状分析,现有的气象预报水平根本无法满足上述工作的需要。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完善,当前中期天气数值预报的可用时效正在不断延伸,我们定时、定点以及定量预报天气的能力正在不断提升。航空天气预报正在向着精细化的方向发展,但仍旧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工作需要和用户的实际需求。未来我们需进一步延长天气预报的覆盖时间,要做到能够对未来一周内的天气进行逐日预报。基于当前短期天气预报中存在的问题分析,航空天气预报仍无法再航班保障工作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实际工作中,在特定航班的最后准备阶段我们需要依靠卫星云图、遥感资料、雷达资料以及地面观测站的常规观测资料来推演特定航段的天气变化。此外,后续仍需投入人力在航班运行时对特定区域内的天气状况进行检测,以保证航班的安全运行,而这一过程费时费力。
二、案例概述
笔者所在的机场从去年开始便在运用近10年至30年的气候统计资料进行航班计划的设计编制工作。依靠3天至15天的天气预报资料进行临近航班的指导调整工作,依靠1天内的天气预报资料来监控当日航班。虽说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从长期数据来看恶劣极端天气对航班造成的影响仍未改变,今后工作中我们需有针对性的完善相关工作。常规极端天气现象中,我们对台风的检测和预警近些年取得了重大进步,在遭遇台風天气时航班基本都能及时取消。但面对产生、消失较快的热雷暴等极端天气现象我们仍“束手无策”,现有的手段虽说能够保障航班安全,但绕飞、返航以及备降等处置措施还是为公司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我们需进一步优化航空天气预报,把控好其中的细节,创新处置方案。
三、航空气象预报工作未来应当努力的方向
首先要尽可能提前24小时对每条航线的气象条件作出预测,以此来减少不必要的绕飞以及签派航班的备降、返航。其次若我们能提前72小时对航线的气象条件作出预测,则能够使各项保障工作进一步提前,从而降低各类突发事件的影响,提升服务质量。最后如果我们能够提前15天至一个月对特定航线的气象条件作出精准预测,并制作气象日历,便可以自由的调整航班计划。当然这一时间段所作出的天气条件预测可能还需要进一步修改完善。但这一目标若能实现,对降低因天气造成的返航、备降问题仍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四、完善航空气象预报服务的建议分析
1、贯彻“两个协调”原则
“两个协调”指的是航空气象部门、气象机务以及通信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而观测设备的可靠性将直接影响到航空气象预报工作的服务质量。观测设备将原始的气象资料记录了下来,以此为前提,观测员才能够将原始资料编写成报文并发送给其他部门。若观测设备出现故障,那原始的气象资料将无法被记录下来,不仅后续的各项工作无法推进,飞行时所需要的气象数据我们也无法为之提供。例如RVR以及 MDR等气象数据均会受到上述问题的影响,因此若观测员发现设备出现故障,需第一时间通知机务维修人员,从而尽早解决问题。双方只有做到高效的沟通、协作才能够降低问题的影响。气象报文在经过通信转保机房之后才能够为发送给用户,所以双方的协调与沟通也是保证工作效率的关键。航空气象预报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某些故障可能需要多个部门联动才能够发现并加以解决,因此完善航空气象预报服务的进程中贯彻落实“两个协调”的原则是至关重要的。
2、提升职业道德
航空气象预报服务工作是为了给空管部门、航空承运人以及机场各单位提供优质的气象咨询服务。他们都是我们的用户,而我们的工作质量也应当由他们来进行评价。具体来说,日常工作中气象服务工作中,我们要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道德,尽可能为用户提供更加精准的服务。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创新工作流程、优化管理模式,推进新技术的应用。如此才能够在弥补当前工作中存在的不足的前提下赢得用户的信任,最终为我们的改革赢得时间。
总结:新形势下,极端天气现象已经成为了影响航班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未来我们需进一步完善航空气象预报,为飞机的安全航线提供准确的气象支持。上文中笔者对这类问题进行了分析探究。
【参考文献】
【1】江俊杰. 浅谈航空气象服务面临的机遇与挑战[A]. 中国气象学会.第34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S11 创新驱动智慧气象服务——第七届气象服务发展论坛论文集[C].中国气象学会:中国气象学会,2017:4.
【关键词】:天气 航空气象预报 现状 努力方向
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完善,近些年飞机的性能以及航班的智能化程度都在不断提高。综合相关数据,由于飞机机械性能或故障造成的事故正在不断减少,但由于天气原因造成的事故数量却在不断增加。最近5年内发生的航空事故有四分之一都有天气现象有关。再者,天气因素也会影响航班的准确性,由此而造成的航班晚点、返航或备降会产生巨额的经济损失。因此我们要立足于航空产业的发展展开气象研究工作,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控制好成本,提高整体运行效率。
一、航空气象预报工作的基本现状
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中国却已经成为了遭受气象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尤其自二十世纪后期开始,全球变暖的问题正愈演愈烈,极端天气事件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综合相关数据分析,气象灾害对国内各个产业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已占到了GDP的5%。因此针对极端天气以及极端气候我们需要做好预防工作。航空气象部门要及时向公司提供准确、有效的信息,我们要力争延长气象预报的时间,并保证其时效性。如果航空领域的气象预报能够做到像天气预报那样精准,则能够帮助公司制定科学、严谨、经济的飞行计划,优化飞行航线的选择,还能够提高飞行预估时间的准确率,进而提高飞机的运行效率。而将上述细节落实到位,便能够尽可能降低恶劣天气对航班造成的影响。
结合实际工作现状分析,现有的气象预报水平根本无法满足上述工作的需要。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完善,当前中期天气数值预报的可用时效正在不断延伸,我们定时、定点以及定量预报天气的能力正在不断提升。航空天气预报正在向着精细化的方向发展,但仍旧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工作需要和用户的实际需求。未来我们需进一步延长天气预报的覆盖时间,要做到能够对未来一周内的天气进行逐日预报。基于当前短期天气预报中存在的问题分析,航空天气预报仍无法再航班保障工作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实际工作中,在特定航班的最后准备阶段我们需要依靠卫星云图、遥感资料、雷达资料以及地面观测站的常规观测资料来推演特定航段的天气变化。此外,后续仍需投入人力在航班运行时对特定区域内的天气状况进行检测,以保证航班的安全运行,而这一过程费时费力。
二、案例概述
笔者所在的机场从去年开始便在运用近10年至30年的气候统计资料进行航班计划的设计编制工作。依靠3天至15天的天气预报资料进行临近航班的指导调整工作,依靠1天内的天气预报资料来监控当日航班。虽说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从长期数据来看恶劣极端天气对航班造成的影响仍未改变,今后工作中我们需有针对性的完善相关工作。常规极端天气现象中,我们对台风的检测和预警近些年取得了重大进步,在遭遇台風天气时航班基本都能及时取消。但面对产生、消失较快的热雷暴等极端天气现象我们仍“束手无策”,现有的手段虽说能够保障航班安全,但绕飞、返航以及备降等处置措施还是为公司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我们需进一步优化航空天气预报,把控好其中的细节,创新处置方案。
三、航空气象预报工作未来应当努力的方向
首先要尽可能提前24小时对每条航线的气象条件作出预测,以此来减少不必要的绕飞以及签派航班的备降、返航。其次若我们能提前72小时对航线的气象条件作出预测,则能够使各项保障工作进一步提前,从而降低各类突发事件的影响,提升服务质量。最后如果我们能够提前15天至一个月对特定航线的气象条件作出精准预测,并制作气象日历,便可以自由的调整航班计划。当然这一时间段所作出的天气条件预测可能还需要进一步修改完善。但这一目标若能实现,对降低因天气造成的返航、备降问题仍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四、完善航空气象预报服务的建议分析
1、贯彻“两个协调”原则
“两个协调”指的是航空气象部门、气象机务以及通信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而观测设备的可靠性将直接影响到航空气象预报工作的服务质量。观测设备将原始的气象资料记录了下来,以此为前提,观测员才能够将原始资料编写成报文并发送给其他部门。若观测设备出现故障,那原始的气象资料将无法被记录下来,不仅后续的各项工作无法推进,飞行时所需要的气象数据我们也无法为之提供。例如RVR以及 MDR等气象数据均会受到上述问题的影响,因此若观测员发现设备出现故障,需第一时间通知机务维修人员,从而尽早解决问题。双方只有做到高效的沟通、协作才能够降低问题的影响。气象报文在经过通信转保机房之后才能够为发送给用户,所以双方的协调与沟通也是保证工作效率的关键。航空气象预报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某些故障可能需要多个部门联动才能够发现并加以解决,因此完善航空气象预报服务的进程中贯彻落实“两个协调”的原则是至关重要的。
2、提升职业道德
航空气象预报服务工作是为了给空管部门、航空承运人以及机场各单位提供优质的气象咨询服务。他们都是我们的用户,而我们的工作质量也应当由他们来进行评价。具体来说,日常工作中气象服务工作中,我们要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道德,尽可能为用户提供更加精准的服务。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创新工作流程、优化管理模式,推进新技术的应用。如此才能够在弥补当前工作中存在的不足的前提下赢得用户的信任,最终为我们的改革赢得时间。
总结:新形势下,极端天气现象已经成为了影响航班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未来我们需进一步完善航空气象预报,为飞机的安全航线提供准确的气象支持。上文中笔者对这类问题进行了分析探究。
【参考文献】
【1】江俊杰. 浅谈航空气象服务面临的机遇与挑战[A]. 中国气象学会.第34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S11 创新驱动智慧气象服务——第七届气象服务发展论坛论文集[C].中国气象学会:中国气象学会,20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