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刘国庆,生于1949年6月,從小在铁路边长大,念书在铁路技校,上班在戚机厂(现在的中国中车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从痴迷火车的少年到成为内燃机车龙头企业的一员,风风雨雨70年,他见证了共和国铁路事业的蓬勃发展,并为此付出了自己的一份努力与贡献。
与铁路有缘
1954年,刘国庆5岁,在家门口的铁路边瞎玩,目送着蒸汽机火车咔嚓咔嚓冒着浓烟离去,然后立刻趴下来,小耳朵紧贴着铁轨,静听列车远去的声音……
那是他童年最喜欢的游戏,当然,得瞒着家人。
1 9 6 4年,刘国庆1 5岁,跟着父母、姐姐去上海的阿姨家玩,早晨6点坐着绿皮的内燃机车摇晃前行,到上海站总是已经过了吃饭的时间。
2 0 1 9年,刘国庆7 0岁。他一年总要去几趟上海找老中医开方,“复兴号”高铁载着他一路疾驰,一小时不到,他已挤入上海火车站的人流中。
而更与铁路有缘的是,刘国庆在戚机厂整整工作了40个年头。
双料“先进”
刘国庆的父亲刘继根,是位“老机厂”。20世纪30年代,戚机厂的前身吴淞机厂迁至戚墅堰时,他就进厂当了工人,负责验收火车头的工作。
到了刘国庆这一辈,从小长在铁路边的孩子,哪有不痴迷火车的。1969年,刘国庆从铁道部戚墅堰半工半读技术学校的四年制金属切削专业毕业,如愿成为戚机厂柴油机车间的一名工人。那个年代,研发内燃机车是这个地处常州的大型工厂的一个“重头戏”。
刘国庆在初中时就喜欢拉胡琴、写美术字,爱好逐渐发展成为特长。进厂工作后,这些艺术天赋一点儿也没浪费,他在工会的组织下四处参加慰问演出,厂里的黑板报也总是请他去写去画。
“‘出去演出是条龙,回来干活是条虫’!我听到工友们私底下人谈论某些文艺骨干时这样说,觉得自己千万不能成为那样的人,所以在厂里干活时尤其卖力。”刘国庆当时年纪小,却已经有自己的主意了。从他进厂的第一年起,他年年都是工厂的“先进工作者”和“工会积极分子”。
重夺“全厂第一”
刘国庆,1.8米的大个,绝对是干活的好身板。
他回忆,20世纪80年代初,“厂里来了一个‘小鬼’,工作量突然超过我,获得了全厂第一,一年完成了两年零三个月的工作量!我就问自己,我少做在哪里?原来是我一年中有两三个月时间要参加活动!于是,那些活动我尽量在业余时间完成,上班时间利用每一分钟好好干活。终于在第二年又重新夺回了全厂工作量第一!” 今年70岁的刘国庆讲到当年那个“小鬼”,语气中的“不买账”和敬意,真叫人一秒钟回到那个热火朝天、你追我赶的年代。
1985年,刘国庆还被厂里派到日本学习36天。那个年代,出国可是新鲜事。“我们参观过一个日本工厂的试验车间,整个加工中心十几台车床,车间里却没有一个工人,全是机械手!只有刀库有几个工程师,在管理3000多种刀具。”
跑在时间前面
从日本学习归来,刘国庆回厂即由缸套班调至缸头班,厂里从日本进口的缸头加工中心由他来负责。刘国庆对这套先进的设备进行了认真细致的研究,并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大胆革新,改进刀、夹具等30余项,提高功效8倍多。“日本人懂科技,会计算机,但到实际操作中,还是我们这些天天使用的人才知道怎样改才最顺手。”刘国庆说。
1987年,他原先工作的缸套班因为没了这位老班长带头,生产业绩总是上不去,厂里派他重新回去带领这个缸套班,但缸头班每月100只缸头的加工活仍旧不肯放,因为只有他做得好!
就这样,刘国庆一人兼两工,白天在缸套班带领大家干活,晚上到缸头班继续加工零件……整整大半年时间,每天晚上12点下班,早晨6点已经到厂工作。因为基本见不到女儿,每天半夜到家,刘国庆都会默默地给她削好第二天上课要用的铅笔。他削出的笔在女儿班中是最漂亮的,想想也是,让工厂最好的技工削几支铅笔,手法自然是一流的。
那一年,刘国庆一年完成了4年的工作量。而厂里统计,他7年完成了21年的工作量,创造了惊人业绩。那个时期,他也被大伙儿称赞为“跑在时间前面的人”。
没日没夜的工作,换来的收入也可以用“惊人”来形容。“我记得最多的一个月有400多元,老婆接过我的工资,手都在抖。她那时一个月才拿六七十元!”刘国庆讲着讲着自己也笑了。
这么高的收入,当年都用来做什么了?“家里自己造的房子装修装修,买了沙发,还买了一套半人高的音响。”那套“华强牌”音响,可是当时的时髦货,总价2860元!“那是我挑选的!我还买了很多磁带,其实最后也没怎么听,我好像也没有什么时间可以用来听音乐。”讲到这里,刘国庆又抿抿嘴笑了。
全国劳模
1984年,刘国庆被评为省劳动模范,1986年获“全国技术能手”称号并获得“五一劳动奖章”。同事们之间,碰头说事都是开口一声“劳模”,早就没人喊他的名字了。
1989年,40周岁的刘国庆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他还记得喜讯传来后的欢喜场景,“早晨,分厂领导在乐队的敲锣打鼓声中把我送到工厂大门口,厂长给我戴上大红花,厂领导再陪我到市里开了欢送会,一路送到南京。在那里,来自全省的全国劳模们在虹桥饭店住了一晚,然后我们一起搭火车去北京。从北京回来后,厂里还把我老婆从国棉四厂接来,给她献了花,全厂开了座谈会。”
当了劳模回来,还在不在生产一线干?
当时厂里也有几个领导建议他直接到车间从事管理工作。载誉归来的刘国庆还来不及细想这个问题,就又被调入当时的机械三车间,进入曲轴加工小组。
他的这次调动是总工程师点名的,此班组加工工艺复杂、精密度很高的曲轴。那些材料动辄上万、几十万的价格,哪怕做不好一个都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派手艺好、干活细、爱琢磨的“劳模”上,算是选对了人。
“我去了之后,改进了一些刀具,别人两个班才能做完的活,我后来只用半天时间。”但是这个工作也给刘国庆带来了很大的精神压力,“思想需要时刻高度集中,那几年总是睡不好。”直到1996年离开一线岗位,他的睡眠才慢慢改善。
如今,已退休10年的刘国庆终于不再需要“跑在时间前面”,可以歇一歇了。他依旧喜欢拉胡琴,一手好字也有了用武之地,常常为他加入的民间乐队手抄琴谱,他手写的谱子,大家都说就像印出来的一样精致。
与铁路有缘
1954年,刘国庆5岁,在家门口的铁路边瞎玩,目送着蒸汽机火车咔嚓咔嚓冒着浓烟离去,然后立刻趴下来,小耳朵紧贴着铁轨,静听列车远去的声音……
那是他童年最喜欢的游戏,当然,得瞒着家人。
1 9 6 4年,刘国庆1 5岁,跟着父母、姐姐去上海的阿姨家玩,早晨6点坐着绿皮的内燃机车摇晃前行,到上海站总是已经过了吃饭的时间。
2 0 1 9年,刘国庆7 0岁。他一年总要去几趟上海找老中医开方,“复兴号”高铁载着他一路疾驰,一小时不到,他已挤入上海火车站的人流中。
而更与铁路有缘的是,刘国庆在戚机厂整整工作了40个年头。
双料“先进”
刘国庆的父亲刘继根,是位“老机厂”。20世纪30年代,戚机厂的前身吴淞机厂迁至戚墅堰时,他就进厂当了工人,负责验收火车头的工作。
到了刘国庆这一辈,从小长在铁路边的孩子,哪有不痴迷火车的。1969年,刘国庆从铁道部戚墅堰半工半读技术学校的四年制金属切削专业毕业,如愿成为戚机厂柴油机车间的一名工人。那个年代,研发内燃机车是这个地处常州的大型工厂的一个“重头戏”。
刘国庆在初中时就喜欢拉胡琴、写美术字,爱好逐渐发展成为特长。进厂工作后,这些艺术天赋一点儿也没浪费,他在工会的组织下四处参加慰问演出,厂里的黑板报也总是请他去写去画。
“‘出去演出是条龙,回来干活是条虫’!我听到工友们私底下人谈论某些文艺骨干时这样说,觉得自己千万不能成为那样的人,所以在厂里干活时尤其卖力。”刘国庆当时年纪小,却已经有自己的主意了。从他进厂的第一年起,他年年都是工厂的“先进工作者”和“工会积极分子”。
重夺“全厂第一”
刘国庆,1.8米的大个,绝对是干活的好身板。
他回忆,20世纪80年代初,“厂里来了一个‘小鬼’,工作量突然超过我,获得了全厂第一,一年完成了两年零三个月的工作量!我就问自己,我少做在哪里?原来是我一年中有两三个月时间要参加活动!于是,那些活动我尽量在业余时间完成,上班时间利用每一分钟好好干活。终于在第二年又重新夺回了全厂工作量第一!” 今年70岁的刘国庆讲到当年那个“小鬼”,语气中的“不买账”和敬意,真叫人一秒钟回到那个热火朝天、你追我赶的年代。
1985年,刘国庆还被厂里派到日本学习36天。那个年代,出国可是新鲜事。“我们参观过一个日本工厂的试验车间,整个加工中心十几台车床,车间里却没有一个工人,全是机械手!只有刀库有几个工程师,在管理3000多种刀具。”
跑在时间前面
从日本学习归来,刘国庆回厂即由缸套班调至缸头班,厂里从日本进口的缸头加工中心由他来负责。刘国庆对这套先进的设备进行了认真细致的研究,并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大胆革新,改进刀、夹具等30余项,提高功效8倍多。“日本人懂科技,会计算机,但到实际操作中,还是我们这些天天使用的人才知道怎样改才最顺手。”刘国庆说。
1987年,他原先工作的缸套班因为没了这位老班长带头,生产业绩总是上不去,厂里派他重新回去带领这个缸套班,但缸头班每月100只缸头的加工活仍旧不肯放,因为只有他做得好!
就这样,刘国庆一人兼两工,白天在缸套班带领大家干活,晚上到缸头班继续加工零件……整整大半年时间,每天晚上12点下班,早晨6点已经到厂工作。因为基本见不到女儿,每天半夜到家,刘国庆都会默默地给她削好第二天上课要用的铅笔。他削出的笔在女儿班中是最漂亮的,想想也是,让工厂最好的技工削几支铅笔,手法自然是一流的。
那一年,刘国庆一年完成了4年的工作量。而厂里统计,他7年完成了21年的工作量,创造了惊人业绩。那个时期,他也被大伙儿称赞为“跑在时间前面的人”。
没日没夜的工作,换来的收入也可以用“惊人”来形容。“我记得最多的一个月有400多元,老婆接过我的工资,手都在抖。她那时一个月才拿六七十元!”刘国庆讲着讲着自己也笑了。
这么高的收入,当年都用来做什么了?“家里自己造的房子装修装修,买了沙发,还买了一套半人高的音响。”那套“华强牌”音响,可是当时的时髦货,总价2860元!“那是我挑选的!我还买了很多磁带,其实最后也没怎么听,我好像也没有什么时间可以用来听音乐。”讲到这里,刘国庆又抿抿嘴笑了。
全国劳模
1984年,刘国庆被评为省劳动模范,1986年获“全国技术能手”称号并获得“五一劳动奖章”。同事们之间,碰头说事都是开口一声“劳模”,早就没人喊他的名字了。
1989年,40周岁的刘国庆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他还记得喜讯传来后的欢喜场景,“早晨,分厂领导在乐队的敲锣打鼓声中把我送到工厂大门口,厂长给我戴上大红花,厂领导再陪我到市里开了欢送会,一路送到南京。在那里,来自全省的全国劳模们在虹桥饭店住了一晚,然后我们一起搭火车去北京。从北京回来后,厂里还把我老婆从国棉四厂接来,给她献了花,全厂开了座谈会。”
当了劳模回来,还在不在生产一线干?
当时厂里也有几个领导建议他直接到车间从事管理工作。载誉归来的刘国庆还来不及细想这个问题,就又被调入当时的机械三车间,进入曲轴加工小组。
他的这次调动是总工程师点名的,此班组加工工艺复杂、精密度很高的曲轴。那些材料动辄上万、几十万的价格,哪怕做不好一个都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派手艺好、干活细、爱琢磨的“劳模”上,算是选对了人。
“我去了之后,改进了一些刀具,别人两个班才能做完的活,我后来只用半天时间。”但是这个工作也给刘国庆带来了很大的精神压力,“思想需要时刻高度集中,那几年总是睡不好。”直到1996年离开一线岗位,他的睡眠才慢慢改善。
如今,已退休10年的刘国庆终于不再需要“跑在时间前面”,可以歇一歇了。他依旧喜欢拉胡琴,一手好字也有了用武之地,常常为他加入的民间乐队手抄琴谱,他手写的谱子,大家都说就像印出来的一样精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