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0.32%变成100%的印度女机长

来源 :故事家·花开不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hao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球14万飞行员中,女性只占不到5%,而女机长则少之又少,仅仅占0.32%。但是在等级森严的印度,一位名叫安尼德维亚的女性却在30岁成功逆袭成为波音777的机长,吸引了全世界的眼球。
  安尼德维亚出生在贫民窟里,因为家庭贫穷,地位低下,在当飞行员前,她连一次飞机也没有坐过。幼小时,安尼德维亚随父亲住在一个空军基地里,她每天看着那些像雄鹰般在蓝天上自由自在翱翔时而起起落落的飞机,听着那强大的轰鸣声,心里无限羡慕。她认为飞机能到达的地方就是最远的地方,她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看看最遥远的地方是什么模样,当飞行员的念头便在那个时候萌发了。
  上小学时,她和同学们一起各自说自己的梦想,有的说将来要当医生,有的说要当工程师……其实,大家心里都明白,这样的理想只是过过嘴瘾而已。因为,在印度,普通女性从出生到成长,想要挣脱传统的束缚走向成功,比登天还难,即使21世纪的今天,女性就业率也仅有30%,大部分女孩子从一出生,似乎就注定了一生的悲惨命运,没有自己选择的空间。
  通过努力,安尼德维亚考上一所工程学院,就在她准备入学时,一个朋友给了她一张飞行学校的广告。安尼看到这个激动人心的消息后,深藏心中的梦想被再次点燃,她当即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放弃工程学院,报考飞行学校。但是,无论飞行学校能不能去,工程学院的资格都会失去,也许会因为这次选择再次回到无奈的贫民窟。在这个关键时刻,她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智慧的母亲,母亲给了她强有力的支持,说:“去试试吧,如果这是你的梦想。”
  很幸运的是,安尼德维亚收到了飞行学校的通知书,成为全国24位学生中的一员。虽然被录取了,但高昂的学费再次成为实现她梦想的绊脚石。她的父亲到处借贷,低声下气,一些亲友认为他疯了,可是,父亲依旧忍气吞声、无怨无悔地为女儿实现自己的梦想奔波,最后好不容易凑足了学费。
  当安尼德维亚来到学校时才发现,那些同学们不是富家女子就是飞行员家族里的成员,而她不仅来自贫民窟,而且英语单词也不认识几个。看着她那个认真劲儿,一些同学们不停地嘲笑她、打击她。在这样严峻的环境里,她没有知难而退,而是更加起早贪黑地学习,她觉得只有努力才有希望。
  2006年,19岁的安尼从航校毕业,进入印度最好的航空公司。由于她表现突出,几个月后便被航空公司选送去西班牙进修,开始学习驾驶波音737。要想驾驶波音737,必須要经历一系列严格的训练,最少的飞行时间是2700小时,时间长达两年,她常常练到肌肉酸痛。她不厌其烦地研究飞行视频,无论是地面课程还是模拟机上面超负荷的训练她都毫不退缩。两年后,经过考核,安尼成功驾驶波音737飞机。由于爱学习,技术过硬,几年后,年仅30岁的安尼又荣升为机长,成为了全球最年轻的女机长。
  成为女机长的安尼并没有止步,她还有更大的梦想,那便是驾驶世界上最大的双引擎宽体客机——波音777遨游全球。有人劝她,选择波音737,大概三到四年就会成为机长,而选择驾驶全世界遨游的777,那你至少要做好花10年时间的准备。面对劝阻,安尼微微一笑,甜甜地说了句“I fly”,然后便又出发了。
  安尼德维亚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人的命运是可以掌握在自己手里的,当你不相信这句话时,它只是一句鸡汤;当你相信它时,便会爆发出无穷的力量。
其他文献
一片海,便是一份回忆;一段旅程,便是一个新的起点。  适逢毕业季,工作不顺,爱情不遂,走在人生的分叉路口,不知道如何走下去才是一片光明的未来。此时,受好友邀请,我决定前往秦皇岛,散心之余,圆一次看海的梦。  火车在深夜抵达这座城市,我在她睡意正酣、毫无防备之际,扑进了她的怀抱,希冀能在清晨第一时间窥探那第一抹日出的光亮。  最终,和同行的伙伴选在北戴河的海边,人们说那里是观赏日出的最佳地点。天还未
期刊
石黑一雄1954年出生在日本长崎,在他6岁时,因为父亲申请到英国国家海洋学研究所的工作,全家人都移居到了英国。  有一天,父亲回到家,看到儿子满脸沮丧地坐在地板上。“怎么了?”父亲问道。“刚才,隔壁家的小朋友来玩,他听说我读了很多故事,就让我讲给她听。可是,我每一个故事都没有读完,只能讲一半儿,她狠狠地把我嘲笑了一通……”  父亲温和地笑着,随手拿起一本书递给儿子:“这件事一点都不难。从今天开始,
期刊
一次采访中,在问及什么时候准备将自己的小说版权交给内地导演拍摄时,金庸回答道:“要是有人能拍出央视四大名著的水平,我就转让版权。”记者试探着问:“版权转让费是多少呢?”其实,金庸之前并没有认真想过这个问题,既然话赶话,他索性开起了玩笑:“如果真有这样的导演,版权费就定为一元钱。”  节目播出后,观众大多都看出了金庸的幽默。不过,有人却将这话当真了,他就是导演张纪中。第二天一早,张纪中将一份公函和一
期刊
手语翻译三个半小时,她创下纪录  十九大开幕会上,周晔手语翻译三个半小时,创国内直播手语翻译最长纪录。直播时,没有稿件提词器,报告中不少新提法、新词汇,她都巧妙地翻译出来。网上“走红”后,周晔说,感谢大家对手语翻译行业的关注,目前我国还缺乏手语翻译的专门人才。  加拿大安大略省设  “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纪念日”  今天,加拿大安大略省议会通过动议,将每年12月13日定为“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纪念日”,成
期刊
从汉族来的文成公主呀,带来粮食三千八;从汉族来的文成公主呀,带来匠人五千五;从汉族来的文成公主呀,带来牲畜五千五。  当我从海拔3000米的古镇中醒来,迎接我的除了没有一丝杂质的蓝天和肆无忌惮的日光,便是耳边响起的这首童谣。看着灰浆包裹着青砖的古城墙、小桥流水的古街巷,一时间,我竟然分不清现在是公元的哪个纪元。  打开房门,一阵高原之风迎面而来,奈希木大叔朝我招了招手,他的脸上有着岁月的痕迹,他一
期刊
沈从文年轻的时候与很多初学写作的人一样,也经历了艰难的起步过程。沈从文20岁时成为“北漂”一员,他经常向《晨报》副刊投稿,但没有得到编辑的鼓励,反而引来一番嘲笑。  沈从文没有气馁,拼命地写稿投稿。过了一年,《晨报》副刊的编辑换成了郁达夫,郁达夫非常欣赏沈从文。一天,郁达夫到沈从文的住处登门拜访,两人在附近的小饭馆吃饭,结账时沈从文想埋单,可囊中羞涩,郁达夫付账后,把身上的余钱塞给了沈从文。望着郁
期刊
“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般静美”让一切显得如此平静与自然。有一位“北大”美女博士患上绝症,她最后的愿望让人泪奔:“我走之后,头部可留给医学做研究。希望医学能早日攻克这个难题,让那些因为‘渐冻症’而饱受折磨的人,早日摆脱痛苦……”将器官捐献出来,她说能救命的部分尽管用,这就是她最后的愿望。  她就是29岁的“北大”女博士娄滔。她在清醒时留下的这份遗嘱,让无数网友泪目。小时候,对于身边的同龄人来说,
期刊
王跃文是中国著名的作家,2014年曾凭借中篇小说《漫水》荣获第六届鲁迅文学奖,在读者中拥有广泛的人气。  1980年,王跃文考取了北京大学。那年,他一个人坐火车从湖南老家去北京报到。上车后,他发现对面坐着一位50多岁的中年人,皮肤黝黑,脸上挂着憨厚的微笑。对方主动开口告诉王跃文,他在新疆兵团某农场工作,打算回河北探亲。当得知王跃文考取“北大”后,立即對王跃文赞不绝口,看起来比王跃文都要兴奋。  中
期刊
叶公超是著名的外交家和书法家,1924年获剑桥大学文学硕士学位,博学多才。  1926年,葉公超辞去法国巴黎大学研究院的工作回到国内。3年后,他开始担任清华大学外国文学系教授一职。当叶公超第一次给学生上课时,他只穿了一件普通的长袍,垂着袖子,双手背在身后,右手捏着一个薄薄的本子,面带微笑地走进了教室。学生们都非常惊讶,这位留过洋的教授竟然一点也不洋气。  当时,叶公超手里拿着的是一个英文剧本。站到
期刊
摄影师查尔斯·奥里尔居住在美国加州的圣海伦那市,1996年春天的一个早上,他开车上班时正要驶过一个小山坡时忽然发现,头天晚上的一场春雨将山坡上的那片草地浇灌得娇翠欲滴,头顶上几小块不规则的积云,将天空点缀得愈加碧蓝浩瀚,让他顿感心旷神怡。出于摄影师的本能,查尔斯停下车子,顾不得公路上繁忙的交通,迫不及待地从背包里掏出相机,拍下了一张后来让数亿人每天都能见到的照片。  拍这张照片时,查尔斯不会想到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