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全育人”理念的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探讨

来源 :广西教育·C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shixi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针对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中学校对人文素质教育重视不够、缺乏整体设计和教育效果不佳等问题,以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提出基于“三全育人”理念的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实施路径:构建“教学+管理+服务”齐抓机制,全员实施人文素质教育;构建“系统设计+分类培养+层级推进”教学模式,全过程推进人文素质教育;构建“必修课+选修课+社会实践”课程体系,全方位实施人文素质教育;构建“氛围营造+活动养成+考核比赛”教育模式,提高人文素质教育效果。
  【关键词】高职院校  人文素质教育  三全育人  实施路径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5C-0050-03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加强素质教育,强化职业道德,明确培养目标。”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推动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对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质量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索以“三全育人”理念统领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整体设计人文素质教育体系,创新人文素质教育模式,实现人文素质教育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推进,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对人文素质教育重视不够
  高职院校的教育目标是培养一线高技能人才,强调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因此,许多高职院校重视学生专业知识及技能的培养,却忽视人文素质教育。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先生指出,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过弱的文化陶冶,使学生人文素质欠缺;过窄的专业教育,使学生学术视野与学术基础不够;过重的功利主义导向,使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与扎实的基础训练不够;过强的共性制约,使学生个性发展不足。事实证明,人才质量的差别不仅在于他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在于人的基本素质,其中人文素质居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二)缺乏整体设计,教育效果不佳
  就现阶段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开展情况来看,还存在着一些共性的问题:缺乏学校层面对人文素质教育的顶层设计和规划;人文素质课程开设随意、零散,不成体系;只靠几门人文课程或人文课程老师,没有全员、全过程、全方位,没有形成人文素质教育的合力;人文素质培养载体缺乏,培养模式单一;注重课堂教学,忽略平时生活的养成;传统的考核办法与机制不适应学生多元化发展的需求,等等。
  二、“三全育人”理念下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实践
  (一)构建“教学+管理+服务”齐抓机制,全员实施人文素质教育
  1.在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专业课中蕴藏着丰富的可开发的人文因素,专业课教学与人文素质教育完全可以有機融合。比如在会计专业教学中涉及珠算要用到算盘,算盘是我们祖先发明的一种简便的计算工具,起源于北宋时期,一直以来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普遍使用的计算工具,即使现代最先进的电子计算器也不能完全取代珠算盘的作用。教师通过介绍和讲解算盘,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操。
  2.在管理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在学生管理工作中渗透人文教育不仅是大势所趋,也是时代使然。为了在管理中开展人文素质教育,学校总结出“将人文精神渗透于校园文化建设中,将人文关怀渗透于学生管理制度中,将人文理念渗透于日常管理方式中”的“三渗透”模式。比如学校制定的《教师教学工作考评办法》,将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内容专设“为人师表”项,要求举止文明,行为世范,衣着整洁、文雅端庄和大方,以身作则,起榜样作用,教师着装不当,有不文明现象需扣相应分数。
  3.在服务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学校要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基础保障和服务。教学管理人员、教师、宿管员、物业、保安、食堂工作人员等都需要为学生提供服务工作,他们的品德言行及服务态度都会对学生产生较大影响。学校应制定各岗位的工作规章制度,促使各部门的管理和服务工作趋向标准化、专业化,让学生在实际服务中感受后勤工作的人文关怀。同时,组织学校的各类人员参加定期的学习培训,培养专业的素质和素养,通过他们的言行举止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构建“系统设计+分类培养+层级推进”教学模式,全过程推进人文素质教育
  1.做好“系统设计”。人文素质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对学生三年的培养进行总体设计。学校紧紧围绕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这一中心任务,制定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将“专业技能+外语能力+人文素质”定为学校的人才培养规格,制定《素质教育学分管理办法》,同时印制每生一本的素质教育学分登记手册,将隐性课程纳入专业教学计划,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单列素质教育学分,确保人文素质教育全过程覆盖。
  2.坚持分类培养的教学模式。人文素质课程的设置既考虑所有专业的普适需要,也考虑各专业的特殊需要。既有普适的课程系列,如“思政课”“大学语文”“普通话训练”等,同时也根据具体专业的特殊要求,建立特色课程系列,如在经贸类专业开设“商务礼仪”“职业口才”等课程,在文秘类专业开设应用写作课程等,使人文素质课程既满足健全“社会人”的培养需要,也突出对专业人才培养的支撑作用。
  3.实施分层级推进的教学策略。在课程体系中,根据教育教学规律、课程结构特点以及为专业课教学服务的要求,人文素质课还需要分层级推进,科学合理安排。如应用写作课程,可安排在第五学期,让学生在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相关应用文的写作,学生的理解接受效果更好,更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普通话训练课程可安排在第一学期,学生刚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同时接触到一群陌生的同学和老师,如果此时能坚持提高自己的普通话,会显得比较自然而且教学效果好。   (三)构建“必修课+选修课+社会实践”课程体系,全方位实施人文素质教育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逐步形成了基础性课程为主、限定性选修课程为辅、自主性选修课程拓展的多元人文素质课程体系。
  1.以基础必修课程为主。根据人文素质内涵、学校培养目标、专业特色及学生今后工作的需求,学校开设了中国文化概论、商务礼仪、职业口才、商务写作与沟通等近30门与人文素质有关的课程。把培养文化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的课程列为必修课,因为它们是培养健全社会人、转岗提升能力与终身学习能力的核心课程。如文秘专业把应用文写作作为必修课,市场营销专业和电子商务专业把职业口才作为必修课等。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沟通能力,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根据高职学生在校时间短的实际情况,学校将商贸应用文写作、职业口才两门课程精简合并成为商务写作与沟通,并组织骨干教师编写相应教材,从2019级开始作为所有专业学生的基础必修课。
  2.以限定性选修课程为辅、自主性选修课程为拓展。学校建立了限定性选修课、自主性选修课平台,作为必修课的有力补充。限定选修是学生必须在指定的范围内选择的修习方式,如每个学生至少要通过艺术限定性选修课程的学习取得2个学分方可毕业。自主选修是学生完全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学习条件,自主选择的修习方式,比如学生喜欢国学可以选择国学精粹及应用课程。同时,学校还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设人文素质系列课程,与超星公司合作,开设100多门人文素质通识课供学生选择学习。
  3.以社会实践课为补充。通过组织学生暑期“三下乡”、开展社会调查、文化知识宣讲、青年志愿者、社区服务、布置暑假社会调研作业等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奉献精神、服务社会的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全方位实施人文素质教育。
  (四)构建“氛围营造+活动养成+考核比赛”教育模式,提高人文素质教育效果
  1.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在影响人文素质教育的诸多因素中,校园文化氛围被学生排在首位。人文素质的培养包括“教化—示范—养成”三个环节,难点在“养成”。通过办学理念、学术精神、规章制度、校风校貌等所形成的人文氛围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的精神与品格,是人文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励志、笃学、诚信、创新”校训文化的引领下,学校围绕现代商务应用人才培养特色,建设了一系列以“中国—东盟商务文化”为主题的文化体驗基地:“乘风破浪”主题雕塑、中国—东盟文化长廊、民族文化(瑶族铜鼓习俗)传承创新职业教育基地、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厅、海上丝绸之路展示厅、六堡茶民族文化传承创新技能大师工作室、铜鼓文化体验中心等,再结合相关的校园活动,形成了“诚信为基、和谐为贵、特色为魂、卓越为道”的现代校园文化。
  2.开展特色校园文化活动。学校以理想信念教育为重点,形成“以重大节日为契机、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以科技、文娱、体育和社会实践活动为基础”的校园文化活动新格局,充分利用“五四”青年节、端午节、“七一”建党纪念日、国庆节、教师节、体育文化节等重大节庆日,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学校每年定期举办中华经典诵读大赛、职业口才大赛、演讲比赛、主持人大赛、行指委商务礼仪大赛、征文比赛、书法大赛等活动,并固化为学校的校园文化平台;开展校园文化艺术节、专家大讲堂、优秀文化进校园、文艺学堂、非遗文化进校园等活动,经过连续多年开展,这些均已成为校园知名的文化品牌。
  3.实施素质拓展认证机制。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素质教育学分,将学生参与各类社会实践、第二课堂活动、职业技能竞赛、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公益服务等统一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学生参加规定活动核计相应学分,参加比赛获奖核计奖励学分。学生入校报到每人发放一本《素质教育学分登记册》,在申报素质教育学分时,由学生本人在指定时间内,填写好“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素质教育选修学分申请表”,以及获奖证书、企业见习证明等资料交给班主任或辅导员,由班主任或辅导员进行审核并在系统录入相应素质学分。学生素质学分总量修不够的,不能拿到毕业证。
  【参考文献】
  [1]赵式坪.对高校人文教育的再认识[J].教育与职业,2007(9).
  [2]张海涛,吕桂宁.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探索与实践[J].才智,2013(6).
  [3]周龙军,陆琦.构建文化基础课基本技能训练考核体系的思考[J].职教论坛,2009(5).
  [4]徐国莉,程忠国.构建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体系初探[J].职教论坛,2014(32).
  【作者简介】张海涛(1981— ),男,河南汝南人,硕士,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中文教学与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
  (责编 卢 雯)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以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基于云平台数据论述高职院校实习管理策略。从学生实习基本情况出发,通过云平台采集学生绑定率、学生签到率、周记提交率、周记评阅率等实习数据的分析,提出优化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制度、优化学校实习管理组织流程、优化学校绩效评定及考核指标等高职院校实习管理策略,改进学生实习管理方法,以提高实习管理工作者工作效率。  【关键词】云平台 数据分析 高职院校 实习管理  【中
期刊
【摘 要】本文针对“一带一路”背景下轨道交通类高职院校留学生人才培养中缺乏专业标准对接、人才培养模式单一、缺少专业联合优势、留学生管理难度大、国际化师资匮乏等问题,提出开展“教学方案+师资培训+实训基地建设”一站式标准化教学、实施“1.0+1.5+0.5”学制、组建中国—东盟轨道交通职业教育联盟(集团)、采取“全过程、全方位”的趋同化管理、加强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等措施,为轨道交通类高职院校留学生人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微纪录片的拍摄为例,论述广西职业技术学院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毕业设计实践,提出具体的实施措施:分解工作流程,重新设计课程内容;以学生为主体,实行小组长负责制;因材施教,大小课双轨辅导;设置环节节点,监控项目进程;完善与补充,提升作品的表现力。  【关键词】高职 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 毕业设计 微纪录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3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论述情景表演在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英语教学中应用并提出实施措施:基础阶段演绎情景剧,夯实学生英语语言基础;提高阶段改编情景剧,提高学生英语运用能力;升华阶段创编情景剧,增强学生思维创新能力。  【关键词】情景表演 五年制 学前教育专业 英语教学 應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35-0153-02 
期刊
【摘 要】本文以“《道德经》与道家文化”单元教学为例,论述高职国学经典课程教学设计,提出要遵循围绕教学总目标、以学生为主体、“课程思政”的设计原则,从“教学目标分析与确定—教学策略和教学组织流程—教学过程”等步骤实施教学,针对阅读理解无法深入、教学评估仍有缺陷等问题,提出通过“学习通”提前预习、对参与讨论和积极发言加分等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 国学经典课程 《道德经》与道家文化 教学设计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群为例,论述基于“双创”比赛的“产研教赛训”备赛体系构建,并介绍“产研助赛”“赛教融合”“以赛带训”三个模式的具体应用,提出将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科研项目、学生竞赛、技能培训等服务融入高职院校“双创”比赛中,达到提升“双创”比赛成绩、营造青年创业氛围、激发大学生创业热情的目的。  【关键词】高职院校 “双创”比赛 “产研教赛训”备赛体系 产教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分析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意义,提出改变人才培养模式、开发创新创业课程、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增加新时代教学内容、鼓励学生参与技能竞赛、创建大师工作室、搭建创业实训平台等措施,提升大学生对于创新创业内容的认知与掌控,形成“创业教学+创业训练+项目落地”的三阶段递进式机电一体化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高职院校 机电一体化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党支部为例,论述高职院校“红色文化铸魂育人”党建品牌建设策略:通过红色理论学习、红色主题实践、红色资源运用等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红色信仰;搭建红色资源平台、多渠道开展红色文化活动等传播红色文化,担当育人使命。  【关键词】高职院校 党支部 红色文化 铸魂育人 育人使命 党建品牌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高校资助育人现状进行调研,针对扶困管理不完善、资助育人缺乏系统规划、资助育人的“三全育人”功能没有充分发挥等问题,提出构建适合高校学生特点的“济困、扶志、强能”三位一体发展型资助育人模式:重抓资助政策宣传育人,做到全覆盖;以制度建设为抓手,修订完善资助项目各评选细节,实现资助过程的资助育人;从学生“需求侧”出发,分层次搭建学业成长平台、第二课堂活动平台、
期刊
【摘 要】本文对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信息素养和学校信息素养育人环境等进行调查,针对学生信息理论基础薄弱、信息道德伦理缺失等问题,提出遵循科学性、可行性、综合性、创新性基本原则,构建包括基础信息素养、专业信息素养、创新信息素养三大类的评估指标体系以及11项具体指标的农类高职院校学生信息素养评价指标体系。  【关键词】高职院校 学生 信息素养 评价指标 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