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常态经济是我国在未来长期面对的经济趋势,本文通过对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内涵和形成机制进行分析,为更好实现未来经济更高质量的可持续发展总结经验。
关键词:新常态经济 可持续发展 经济增长
一、新常态的内涵
新常态的概念是2001年美国面临恐怖主义威胁和互联网经济泡沫破灭的局面,经济可能面临长期的衰退或缓慢增长的背景下,由美国经济学者提出的概念。后在多个经济场合被经济学家及政府管理者所引用,逐渐成为一个广为人知的概念。新常态并非一个固定的概念,而是在一定时期背景下,对可能长期面对的已经发生或大概率发生事件的描述,因此在不同时代,概念所代表的内涵不同。
二、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内涵
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内涵包括:(1)中国经济具有长期向好的光明前景,有基础、有条件、有动力实现稳中有进、持续向好;(2)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要长期坚持;(3)中国改革的领域将更广、举措将更多、力度将更强;(4)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5)必须始终高度重视发展壮大实体经济,不能走单一发展、脱实向虚的路子。发展实体经济,就一定要把制造业搞好,当前特别要抓好创新驱动,掌握和运用好关键技术;(6)推动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加快完善数字基础设施,推进数据资源整合和开放共享,保障数据安全,加快建设数字中国,更好服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7)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更是贡献者,中国的发展是世界的机遇;(8)让更多国家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
中国经济的发展对新常态作出了新的阐述,对新常态在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新内涵的学习与研究也将指导中国经济在未来一段长时期内实现质量更高、惠及面更广、更具有可持续性的经济发展。
三、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形成机制
1、新常态的形成是党和政府正确引导的结果
在中国改革开发之后,党和政府以及大的包容姿态,鼓励少部分人先富,再带动全国人民共同致富;以部分地区做试点,再总结经验推广;引入初级制造业,再升级为自我创造的高新技术产业等等。党和政府在不同时期通过政策的不断调整高屋建瓴,从做好全国的额掌舵人,通过战略性调整与战术性发展灵活结合,不断根据时代进步适时调整政策,逐渐形成了发展的清晰路径,进而创造了经济高速持续增长的奇迹。通过长时间的积累,中国有了坚实的经济发展基础,在2015年适时提出了供给侧改革,通过对过去粗犷式、盲目扩大的产能,以坚决的态度进行全面改革,通过结构调整,实现全社会层面的更优化的资源配置,为中国奠定了可持续的,更坚定的经济发展,使中国经济可以在高速发展中保持稳定,实现稳中求进。
2、充分利用后发优势济发展的自然要求
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中,充分发挥了后发优势带来的便利,通过不断引进先进技术,形成了先研究再创造的思路,节约了社会发展成本。后发优势是后期国家在推动工业化,社会经济发展的有利调节,可以引用先进国家的技术、设备和资金实现经济的发展,同时通过优惠政策引进先进企业快速培养本国人才。引进硬件设备的同时,也借鉴先进国家的成功经验和制度,逐渐与本国制度相结合,或对本国制度进行改良,从而与经济发展形成良好的契合。我国就是通过改革开放的道路,吸引外国优质项目与本国资源进行良性整合,实现共赢发展的。所以改革开发既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原因,也是我国经济实现飞速发展滞后,仍要坚持的国策。在未来很长时间内,我国还要不断开放的广度与深度,不僅要引进来,还要走出去,实现在世界范围的资源互补与配置。
3、实体经济的发展是坚实的基础
实体经济时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是带动就业,实现普惠经济的根本道路。金融的创新、发展与繁荣是建立在实体经济的基础之上的,其利润归根结底是来源于实体经济的,其目的也是为实体经济发展而服务。我国深知这个道理,所以长期以来我国将发展重心发到实体经济的发展上,通过基础建设投资、消费带动、出口带动三驾马车拉动中国经济的增长。通过长期经济快速发展,国内积累了大量的社会财富,为了需求更高的利润回报,资本存在脱实向虚的现象,国家实施调整策略,高度重视发展壮大实体经济,重视制造业的发展,特别是关系到掌握和运用关键技术的发展。并适时调整经济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推动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推进数据资源整合和开放共享,实现更高质量的经济发展,以更好服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
四、结束语
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是我国人民在党和政府领导下,通过艰苦奋斗努力争取的发展局面,中国经济新常态对经济长期发展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我们应积极应对和把握,通过总结经验教训,不断调整政策,实现更高质量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历次重要会议讲话 [C]十九大报告等多次会议.
[2]齐建国,王红,彭绪庶,刘生龙.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内涵和形成机制 [J] 经济纵横,2015.(08).
[3]林毅夫.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与杨小凯教授商榷 [J]经济学(季刊),2003,(03).
作者简介:
黄丽波,双鸭山市煤炭生产安全管理局。
关键词:新常态经济 可持续发展 经济增长
一、新常态的内涵
新常态的概念是2001年美国面临恐怖主义威胁和互联网经济泡沫破灭的局面,经济可能面临长期的衰退或缓慢增长的背景下,由美国经济学者提出的概念。后在多个经济场合被经济学家及政府管理者所引用,逐渐成为一个广为人知的概念。新常态并非一个固定的概念,而是在一定时期背景下,对可能长期面对的已经发生或大概率发生事件的描述,因此在不同时代,概念所代表的内涵不同。
二、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内涵
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内涵包括:(1)中国经济具有长期向好的光明前景,有基础、有条件、有动力实现稳中有进、持续向好;(2)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要长期坚持;(3)中国改革的领域将更广、举措将更多、力度将更强;(4)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5)必须始终高度重视发展壮大实体经济,不能走单一发展、脱实向虚的路子。发展实体经济,就一定要把制造业搞好,当前特别要抓好创新驱动,掌握和运用好关键技术;(6)推动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加快完善数字基础设施,推进数据资源整合和开放共享,保障数据安全,加快建设数字中国,更好服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7)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更是贡献者,中国的发展是世界的机遇;(8)让更多国家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
中国经济的发展对新常态作出了新的阐述,对新常态在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新内涵的学习与研究也将指导中国经济在未来一段长时期内实现质量更高、惠及面更广、更具有可持续性的经济发展。
三、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形成机制
1、新常态的形成是党和政府正确引导的结果
在中国改革开发之后,党和政府以及大的包容姿态,鼓励少部分人先富,再带动全国人民共同致富;以部分地区做试点,再总结经验推广;引入初级制造业,再升级为自我创造的高新技术产业等等。党和政府在不同时期通过政策的不断调整高屋建瓴,从做好全国的额掌舵人,通过战略性调整与战术性发展灵活结合,不断根据时代进步适时调整政策,逐渐形成了发展的清晰路径,进而创造了经济高速持续增长的奇迹。通过长时间的积累,中国有了坚实的经济发展基础,在2015年适时提出了供给侧改革,通过对过去粗犷式、盲目扩大的产能,以坚决的态度进行全面改革,通过结构调整,实现全社会层面的更优化的资源配置,为中国奠定了可持续的,更坚定的经济发展,使中国经济可以在高速发展中保持稳定,实现稳中求进。
2、充分利用后发优势济发展的自然要求
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中,充分发挥了后发优势带来的便利,通过不断引进先进技术,形成了先研究再创造的思路,节约了社会发展成本。后发优势是后期国家在推动工业化,社会经济发展的有利调节,可以引用先进国家的技术、设备和资金实现经济的发展,同时通过优惠政策引进先进企业快速培养本国人才。引进硬件设备的同时,也借鉴先进国家的成功经验和制度,逐渐与本国制度相结合,或对本国制度进行改良,从而与经济发展形成良好的契合。我国就是通过改革开放的道路,吸引外国优质项目与本国资源进行良性整合,实现共赢发展的。所以改革开发既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原因,也是我国经济实现飞速发展滞后,仍要坚持的国策。在未来很长时间内,我国还要不断开放的广度与深度,不僅要引进来,还要走出去,实现在世界范围的资源互补与配置。
3、实体经济的发展是坚实的基础
实体经济时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是带动就业,实现普惠经济的根本道路。金融的创新、发展与繁荣是建立在实体经济的基础之上的,其利润归根结底是来源于实体经济的,其目的也是为实体经济发展而服务。我国深知这个道理,所以长期以来我国将发展重心发到实体经济的发展上,通过基础建设投资、消费带动、出口带动三驾马车拉动中国经济的增长。通过长期经济快速发展,国内积累了大量的社会财富,为了需求更高的利润回报,资本存在脱实向虚的现象,国家实施调整策略,高度重视发展壮大实体经济,重视制造业的发展,特别是关系到掌握和运用关键技术的发展。并适时调整经济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推动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推进数据资源整合和开放共享,实现更高质量的经济发展,以更好服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
四、结束语
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是我国人民在党和政府领导下,通过艰苦奋斗努力争取的发展局面,中国经济新常态对经济长期发展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我们应积极应对和把握,通过总结经验教训,不断调整政策,实现更高质量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历次重要会议讲话 [C]十九大报告等多次会议.
[2]齐建国,王红,彭绪庶,刘生龙.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内涵和形成机制 [J] 经济纵横,2015.(08).
[3]林毅夫.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与杨小凯教授商榷 [J]经济学(季刊),2003,(03).
作者简介:
黄丽波,双鸭山市煤炭生产安全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