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几番轮回,又到了高二第一学期,这个学期对于学生来说是很有趣的,因为这个学期课本中安排了大量的课堂演示小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和课外小实验,此外,还有不少实践性的准实验习题,有很多电学实验,对于学生来说能到实验室动手做实验是一件很高兴的事情,但从多年的教学实践来看,学生的实验能力、动手能力、分析数据和处理数据的能力却不是很好。因此我们备课组这学期开设了“电学实验”研究性学习小组,“电学实验”研究小组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取与教材相关联的理论知识作为研究专题,选用生活中的器具和实验室里的器材为资源,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实验探究,在深刻理解课本理论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学习的能力。现根据我多年的教学实践和这个学期研究性小组的开展,对电学实验教学做个小结。
现在我校应用七环节教学模式,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提前下发学案,学生在课前先通过预习自学完成学案,而在这环节中,如果遇到实验,学生自己没有动手亲自看到实验现象,是很难完成学案的。为此,我们提前向实验室借出仪器,先对各小组的组长进行培训,在仪器管理和安全方面,由每个小组的组长负责。仪器在使用中的管理是有一定难度的,在这方面,我们的做法是严和细。所谓严就是对学生要求严格,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俗话说: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对于每一届学生的前几节实验课,我都特别重视,要求学生“不乱说、不乱动、细看书”。“不乱说”有利于进一步的学习和管理;“不乱动”使教室保持良好的秩序,使学生动在关键处;“细看书”则可以使学生准备充分,以利于实验的顺利进行。然而,这几个字说来容易做起来难。所以,这里就必须强调严。只要教师坚持严格要求,久而久之,学生就养成了好习惯,为上好实验课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所谓细就是管理要具体,检查要认真。在实验中,严禁各组随便调换仪器,实验必须按操作规程进行;实验后,各小组组长要细心检查,认真整理器材,值日班长还要逐组检查、登记各组的仪器完好情况,这就确保了小件仪器无遗失,大件仪器无损坏。如电学实验中的接线夹,小而好玩,谁见谁爱,我就把每一组的接线夹整齐地夹在一块硬纸板上,写上使用者的名字,这就增强了同学们的责任感,使管理易于进行。由于使用中我们抓住了这严和细,因而充分保证了仪器的完好无缺,杜绝了不正常的损耗,对于正常的故障,也能随时发现及时修复,使仪器保持良好状态。
教学仪器的配备,就是为了在教学中使用。而要使实验教学坚持下来,第一要解决思想观念问题,第二要解决方法问题。思想观念不解决,就坚持不了实验教学,方法问题不解决则做不好实验。在教学实践中,我逐渐认识到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它不仅能帮助学生掌握新知识,更能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新知识包括仪器的用途、结构、实验目的和原理、实验步骤与合理的操作顺序等常识,还包括数据处理、结论的得出等。操作技能,包括仪表读数、仪器组装调试、操作注意事项等。基本素质则包括严格的科学精神和良好的工作习惯等。在课堂上讲实验,至多能使学生了解理论知识,技能的提高和素质的培养是根本谈不上的。而技能和素质则是学生学好物理、促进相关学科学习进步的重要因素。这对学生一生的成长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观念问题解决之后,方法问题也就迎刃而解。在实验方法上,我坚持以下几点:
每一个实验都提前做好准备。对学生,要求课前进行实验预习,明确实验目的、实验要求和实验原理,了解实验的方法和步骤,设计好实验所用的表格。即认真完成好学案,使学生对实验心中有数,这就避免了在实验课上占用部分时间去做准备的弊端,从而赢得较为充分的动手操作时间。作为教师,课前则要对所用器材进行认真的检查和调试,该修的修,该换的换,把实验中易出现的问题解决在上课之前。在学生动手前,教师最好亲手做一遍实验,把握实验步骤的难点与关键,认真测出数据,推算出误差范围,做到心中有数。
在实验课上,我总是先做好示范,把实验中易出现的问题给同学们讲清楚,在学生实验时加强巡视,随时掌握实验进度,统计完成情况,督促对现象和数据的记录,推广好的方法等。课后,则特别要帮助实验失败的小组分析问题、查找原因,并尽快安排他们补做实验。这里最重要的是及时,唯有此才能保证每个实验的成功率在95%以上。要留给学生有继续研究的余地。要求大家在认真完成教材任务的基础上,争取人人动手,重复练习,多次操作,以期知识转化为技能。实践也证明了这是升华知识、提高兴趣、培养基本技能的有效方法。
在做好教材要求的分组实验后,怎样更充分地发挥教学仪器的作用呢?开放实验室是我们坚持的一个做法。虽然我校实验器材不足于维持我校学生从事实验活动,导致学生实验操作能力明显较差,但为了缓解实验这一方面的矛盾,我们利用研究性学习来增强学生的实验能力、增强动手能力,培养协同合作精神。电学实验研究性小组的每个同学随时都可以到实验室去做自选的实验。有的同学去补做还存有疑问的分组实验,有的去做老师课堂上做过的演示实验,有的去做课后的小实验,还有的去做习题上的实践性实验……总之,只要同学们提出申请,我都尽力给予安排。这样做虽然麻烦了一些,但却极大地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有力地深化了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有个同学在做了“伏伏法”和“安安法”测电阻的习题实验后,在实验报告的最后写道:“做了这两个实验,我更认识到了动手做实验的重大意义,它不仅使我理解了这部分知识,还使我了解了这部分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我对学好物理充满了信心。”
电学实验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动手小实验,设计能力的提升,有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培养。研究性学习作为整个课程计划有机整体的一部分,完全体现了当前教育思想的课程体系,着眼于对学生全方位能力的锻炼,转变教师观和学生观,真正做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这样基本达到了深化学生对教材理论知识的理解、加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互助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实践能力、加强学生与现代社会和生产科技的联系、感受物理的魅力,增强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的目的。
现在我校应用七环节教学模式,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提前下发学案,学生在课前先通过预习自学完成学案,而在这环节中,如果遇到实验,学生自己没有动手亲自看到实验现象,是很难完成学案的。为此,我们提前向实验室借出仪器,先对各小组的组长进行培训,在仪器管理和安全方面,由每个小组的组长负责。仪器在使用中的管理是有一定难度的,在这方面,我们的做法是严和细。所谓严就是对学生要求严格,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俗话说: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对于每一届学生的前几节实验课,我都特别重视,要求学生“不乱说、不乱动、细看书”。“不乱说”有利于进一步的学习和管理;“不乱动”使教室保持良好的秩序,使学生动在关键处;“细看书”则可以使学生准备充分,以利于实验的顺利进行。然而,这几个字说来容易做起来难。所以,这里就必须强调严。只要教师坚持严格要求,久而久之,学生就养成了好习惯,为上好实验课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所谓细就是管理要具体,检查要认真。在实验中,严禁各组随便调换仪器,实验必须按操作规程进行;实验后,各小组组长要细心检查,认真整理器材,值日班长还要逐组检查、登记各组的仪器完好情况,这就确保了小件仪器无遗失,大件仪器无损坏。如电学实验中的接线夹,小而好玩,谁见谁爱,我就把每一组的接线夹整齐地夹在一块硬纸板上,写上使用者的名字,这就增强了同学们的责任感,使管理易于进行。由于使用中我们抓住了这严和细,因而充分保证了仪器的完好无缺,杜绝了不正常的损耗,对于正常的故障,也能随时发现及时修复,使仪器保持良好状态。
教学仪器的配备,就是为了在教学中使用。而要使实验教学坚持下来,第一要解决思想观念问题,第二要解决方法问题。思想观念不解决,就坚持不了实验教学,方法问题不解决则做不好实验。在教学实践中,我逐渐认识到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它不仅能帮助学生掌握新知识,更能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新知识包括仪器的用途、结构、实验目的和原理、实验步骤与合理的操作顺序等常识,还包括数据处理、结论的得出等。操作技能,包括仪表读数、仪器组装调试、操作注意事项等。基本素质则包括严格的科学精神和良好的工作习惯等。在课堂上讲实验,至多能使学生了解理论知识,技能的提高和素质的培养是根本谈不上的。而技能和素质则是学生学好物理、促进相关学科学习进步的重要因素。这对学生一生的成长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观念问题解决之后,方法问题也就迎刃而解。在实验方法上,我坚持以下几点:
每一个实验都提前做好准备。对学生,要求课前进行实验预习,明确实验目的、实验要求和实验原理,了解实验的方法和步骤,设计好实验所用的表格。即认真完成好学案,使学生对实验心中有数,这就避免了在实验课上占用部分时间去做准备的弊端,从而赢得较为充分的动手操作时间。作为教师,课前则要对所用器材进行认真的检查和调试,该修的修,该换的换,把实验中易出现的问题解决在上课之前。在学生动手前,教师最好亲手做一遍实验,把握实验步骤的难点与关键,认真测出数据,推算出误差范围,做到心中有数。
在实验课上,我总是先做好示范,把实验中易出现的问题给同学们讲清楚,在学生实验时加强巡视,随时掌握实验进度,统计完成情况,督促对现象和数据的记录,推广好的方法等。课后,则特别要帮助实验失败的小组分析问题、查找原因,并尽快安排他们补做实验。这里最重要的是及时,唯有此才能保证每个实验的成功率在95%以上。要留给学生有继续研究的余地。要求大家在认真完成教材任务的基础上,争取人人动手,重复练习,多次操作,以期知识转化为技能。实践也证明了这是升华知识、提高兴趣、培养基本技能的有效方法。
在做好教材要求的分组实验后,怎样更充分地发挥教学仪器的作用呢?开放实验室是我们坚持的一个做法。虽然我校实验器材不足于维持我校学生从事实验活动,导致学生实验操作能力明显较差,但为了缓解实验这一方面的矛盾,我们利用研究性学习来增强学生的实验能力、增强动手能力,培养协同合作精神。电学实验研究性小组的每个同学随时都可以到实验室去做自选的实验。有的同学去补做还存有疑问的分组实验,有的去做老师课堂上做过的演示实验,有的去做课后的小实验,还有的去做习题上的实践性实验……总之,只要同学们提出申请,我都尽力给予安排。这样做虽然麻烦了一些,但却极大地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有力地深化了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有个同学在做了“伏伏法”和“安安法”测电阻的习题实验后,在实验报告的最后写道:“做了这两个实验,我更认识到了动手做实验的重大意义,它不仅使我理解了这部分知识,还使我了解了这部分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我对学好物理充满了信心。”
电学实验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动手小实验,设计能力的提升,有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培养。研究性学习作为整个课程计划有机整体的一部分,完全体现了当前教育思想的课程体系,着眼于对学生全方位能力的锻炼,转变教师观和学生观,真正做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这样基本达到了深化学生对教材理论知识的理解、加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互助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实践能力、加强学生与现代社会和生产科技的联系、感受物理的魅力,增强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