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正> 农副产品收购,由于无资金兑现,在一些地方出现了打白条现象。一九八八年下半年,政府、银行、收购部门无不在为农副产品收购资金发愁,造成问题的原因,不是资金总量不足,结症是资金结构不合理,农副产品收购资金挪用一年比一年严重,商品销售后资金归位一年比一年难,收购部门对资金管理的遗留问题一年比一年多。由于收购资金被挪用挤占,在收购旺季,无资金兑现,银行被迫用定期存单或转帐支票取代,收购部门也被迫打白条应付农民,严重地挫伤了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农副产品收购,由于无资金兑现,在一些地方出现了打白条现象。一九八八年下半年,政府、银行、收购部门无不在为农副产品收购资金发愁,造成问题的原因,不是资金总量不足,结症是资金结构不合理,农副产品收购资金挪用一年比一年严重,商品销售后资金归位一年比一年难,收购部门对资金管理的遗留问题一年比一年多。由于收购资金被挪用挤占,在收购旺季,无资金兑现,银行被迫用定期存单或转帐支票取代,收购部门也被迫打白条应付农民,严重地挫伤了
其他文献
<正> 价格双轨制对通货膨胀的生成与加剧有着重要而深刻的影响。本文试图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探讨。一、双轨制价格体制使价格信号传递扭曲和失真对货币流通所产生的影响。我们知道,价格的主要功能是以货币为统一尺度对商品价值量大小实行统一标度,同时作为核算与再分配的工具,用来计量社会经济活动效果,促使资源的合理配置。这三个功能要求商品价格准确地反映商品价值,忠实地反映物化在商品内的社会必要劳动消耗,尽可能地接近或等于商品价值。这就要求市场商品价格具有统一性,使不同商品生产者处于统一、公平、有序的价格指令信
<正> 《金融研究》1988年第4、7两期分别发表了赵海宽、张矢的同志关于国库券转让价格形成的文章,给人以启迪。这两篇文章都仅从收益率的角度研究国库券转让价格,将价格形成作为确定型决策。在教科书中,也均把债券转让价格形成作为确定型决策。但事实上,二手购券人既要考虑二手债券的收益率,又要考虑其变现力,在物价波动时期尤为注重后者,因此,债券转让定价属于不确定型决策。本文借助于实例构造了债券转让定价的不确定型序列决策模型,并相应研制了电脑决策支持的BASIC语言软件。对于发行后即可转让的债券的发行定
放松银行的现金管理,一度曾作为改革性的观点为理论界所提出,而在实践上为人们所默许。1988年9月,为抑制过热的经济和腾升的物价,配合宏观紧缩政策,国务院颁发了新的"现金管理暂行条例",重新强调加强银行现金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截至1988年底,当年现金净投放几达700亿元,为年初计划发行数的3.5倍,几乎占到1988年末市场货币流通量的1/3。反常的现金流通量形势和银行贯彻国务院"现金管理条例"的需要,再次形成"现金管理"讨论的热潮,为促进这项讨论,本刊特将来稿中的代表性观点分列如下供大家参考:
<正> 因素之一:政府形象产值化金融秩序混乱的一个主要的直接原因是资金短缺。专业银行由于头寸不足,不仅不能满足企业的合理贷款需求,而且连已有的存款也不能付现或转帐:收购粮棉开始大量打白条;企业不能按计划购进原材料,而销出产品又不能及时得到货币收入,生产经营难以为继;财政收入无法入库,如此等等。这就是1988年下半年的情况。于是,一些地方政府人士和有关部门把责任全部推给银行。殊不知,这种混乱状况的主要根源之一,恰恰是政府。换言之,正是政府一味追求产值最大化的行为,导致了资金的严重短缺。
<正> 科技贷款同其他新生事物一样,一开始便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已引起人们的关注,虽然短短几年取得了很大成效,但与经济发展的要求还相差甚远,目前尚有许多问题有待研究和解决。 1、资金供需矛盾突出。搞科技开发,不仅需要技术和人才,更需要资金,而且往往是高技术产业与高投入相连。我省高校与科研单位林立,人才济济,科研成果累累,每年仅大的获奖项目就上百项,要尽快将这些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资金需求量相当大,在当前紧缩银根,严格控制信贷规模的形势下,虽然总行下达我省科技开发贷款指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同我省
<正> (一) 人民银行短期贷款超限额和农副产品收购资金空前紧张的局面已成既往。然而,对其加以客观的剖视、反思,总结经验和教训,据以进一步完善信贷资金管理,无疑是十分必要的。自1988年8月夏粮收购以来,江西省各地资金纷纷告急,叫紧不迭。在数以亿计的资金需求面前,各级政府和银行焦急地寻求解决办法,农民更是翘首企盼。为农副产品收购供应资金的专业银行,一时间也无良策。于是,在多元因素的催动下,冲开了人民银行短期贷款的"笼子",始料未及的是口子愈冲愈大,一发不可收拾,最后导致贷款失控,濒临恐慌的
<正> 没有负债就没有银行,但是银行的负债也有一个度,超量负债会使很行濒于经营的窘境。目前,农业银行经营中超量负债状况十分普遍,导致一部分行处于经营危机的困境。任其发展后果不堪设想。在治理经济环境中,这个问题必须引起金融理论界和决策部门的重视,本文就此进行一些粗略的探讨。 (一)
<正> 我认为,我国目前一些城市进行的企业"兼并",尚不具备真正意义的企业兼并的性质。首先,"兼并"缺乏理论的证明和支持。目前,我国的企业"兼并"主要是在公有制企业间进行。而从理论上讲,我国的公有制企业的最终所有权是归属国家的。无论是做为企业也好,还是做为企业主管部门或地方政府也好,只对企业具有经营权或代国家管理企业资产的权力。目前,公有制企业间的这种"兼并",从理论上讲,无论兼并企业还是被兼并企业,都是一种"侵权"行为。即非权力主体的企业取代权力主体的国家在未经国家同意和
<正> 通货膨胀确实已成为我国当前经济生活中的一个突出的问题。对于通货膨胀的生成与传导,理论界见仁见智,颇有分歧。前不久我们拜读了刘慧勇,顾伟国二位同志撰写韵《对我国通货膨胀问题的实证分析》一文(载《金融研究》1988年12期,以卞简称《实》文),感到其基本命题和逻辑均存在值得商榷之处,现提出来请教并借此阐明我们的观点。
<正> 一、宏观调控系统作用断层。中央银行和专业银行构成了我国的银行体系,从金融体制改革的本来意义上讲,它应成为"控制与搞括"的统一体。但是,国家规定专业银行实行"垂直领导"(包括"行政和业务"两方面的垂直领导),从而形成了专业银行分支机构是由当地人民银行领导还是由上级专业银行领导的矛盾关系。在实践中,人民银行总行运用国家信贷计划、金融政策直接作用于专业银行总行,再向下分解则就是专业银行条条上的调控手段起作用了。反映到地方中央银行就显得调控乏力,甚至形同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