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森报影作品选

来源 :电影画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uifangcuif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森,女,1986年出生于陕西西安2007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版画系版画专业,擅长人物及风景摄影。
  


  

其他文献
[知本女性]铁瑛,蒙古族(生于内蒙古),双硕士学位(留学于日本),北京世纪新瑛文化经纪公司总经理,中华娱乐经纪网CEO,2005年“中国十大最具影响力娱乐经纪人”,中国电影基金会“万映计划”副主任  冰凉的,坚硬的,甚或带着些许凶悍的,以及与此相关的其他种种,不期然划过脑际——北京的这个冬天1以乎晚来风急,趁着夜色去拜会“铁石组合”中叫做铁瑛(或日黑翅)的女子,似乎不是一件温暖的事情。  而那天晚
期刊
2008年新春佳节即将来临,全国各地普降大雪,据载此次降雪量是历史上几十年来最大的一次。就在这数九寒冬的大雪天,新一轮艺考大战又拉开了帷幕。  元月21日,是中国传媒大学2008年本科招生专业考试西安考点现场报名约考的日子,记者赶到了设在西北大学学生餐厅的报考现场。  现场内熙熙攘攘,热闹非凡。有现场报名的,有已经进行过网报后约考的;有“北广”的,也有“南广”的;有考生自己前来的、亦有家长陪同或家
期刊
2007年12月29日,珠江电影制片有限公司与广东省轻工业高级技工学校举行“校企合作签字仪式”,同时启动动画片《山川奇趣录》的联合制作。这次校企合作是珠江电影制片有限公司积极面对我国动漫产业蓬勃发展的新形势,充分利用校企双方各自的优势,采取教学科研结合开展动漫制作和项目合作,寻求公司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扩大影视生产的产业链,闯出影视产业发展新路的重大举措。合作双方通过校企合作这个平台,不仅开创了产
期刊
中国的西部,是一块神祈眷恋的土地,有着悠久而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它广袤、宏阔、静穆,仿若一幅苍凉而幽美的油画,一首古老而素朴的牧歌,孕育着豪放、憨直、淳朴的西部人。西部凝重、旷远的自然景观,封闭的地理环境,沧桑的人文背景,在历史的演进中形成了独异的民俗风情、文化心理和伦理道德观念。在中国电影的影像中,西部一直是被遗忘和屏蔽的场域,这在某种意义上反而为其增添了浓厚的神秘色彩。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
期刊
李安执导的电影新片《色·戒》,通过地下党人策划谋杀汪精卫伪政权谍报头子易先生的过程,成功地塑造了集献身革命与人性情感于一身的女主人公王佳芝形象。  王佳芝是一个具有正义感、爱国心的清纯美丽的大学生。她接受了同学们和地下党组织的派遣,勇敢地打入汪精卫伪政府高官易先生的家庭,以麦太太的身份周旋于易先生的身边。王佳芝的形象是在敌我对立中逐渐得到刻画和实现的。为了完成革命任务,为了民族的利益,她不惜牺牲自
期刊
导演:林爱毕  编剧:韩受毕 黄仙娥  主演:韩嘉欣 陆毅 黄腾洁  上映:2008年1月18日(内地)    剧情    Anna由新加坡调职往上海,在街头遇上了一个跟自己长得一模一样的女人,起初以为人有相似,连番对证下,竟发现了一个男人难以置信的事实!十年前的1997年,Anna在上海读书,梦想成为画家,与音乐家欧阳过甜蜜日子,但Anna最后敌不过现实的残酷,为工作放弃了与欧阳的未来,只身
期刊
受访者:黄建新 著名电影演员   肖云儒著名文化学者、陕西省文联副主席   延艺云著名剧作家、教授、西影厂厂长   张阿利西北大学文学院广播电影电视系主任  集合性的文化品牌容易产生品牌效应和市场效应  张阿利:最近,西影《美丽的大脚》获得了四项金鸡奖,这是西影时隔十年之后的又一次成功冲刺。或许获奖本身并不重要,但这部影片却为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这就是新西部片的问题,西影也正是意借此打造一个全新的
期刊
一个并不认识几个字的普通农民。他不知道什么叫“精神文化”,但他知道生活在大山里的群众和城里人一样渴望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一个人,一部放映机、一条扁担、一辆旧摩托车,扎根在太行山深处,从20岁开始一百多斤重的放映器材往肩上一扛就是二十五年。  二十五年,他翻山越岭,每年至少有150天在苍凉孤寂的太行山深处独行,足迹踏遍两省100多个村庄,行走12.5万公里,可重走长征12回。环绕地球三圈多。  二十
期刊
主要人物    周铁——周星驰  周铁是个穷困潦倒的父亲,和儿子居住在宁波大马路边的一栋破旧房屋里。为了让儿子能够过上好生活,周铁被迫到建筑工地打工,却遭遇民工欠薪的悲惨待遇,不仅拿不到薪水,屡被刻薄的地盘工头欺压,还因“闹事”被工头追打;虽然他坚持供儿子读名植,然而儿子在校内也受尽欺凌及白眼。直到一日,周铁在垃圾堆中无意中遇见了“天外采客”——外星飞碟“长江7号”,父子俩的命运从此发生了改变……
期刊
纪录片《三里洞》导演/摄影/剪辑 林鑫    作者个人多社会变革和建设的回顾,恰恰提供了罕见的广度和深度,包含对父辈的浓厚情感,更带领我们抵抗对历史的淡忘。  ——第四届中国纪录片交流周(最高奖)独立精神奖评语  一部用诗人的浓重悲情和完全出于直觉的影像语言结构出的群像和关于父辈生活的口述历史,藉此打捞出一种始终被压抑和淹没的某个特定时期的集体记忆。它异常诚恳的情感质地为重建中国影像提供了富于启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