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雾霾遮望眼

来源 :南风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j77243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一段时间北方的雾霾天气给人们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困扰。环境事关民生,成为公共话题是顺理成章的。全国人大新闻发言人傅莹被问到这个问题,她说她也有口罩,但是没敢戴。温家宝在他的最后一个《政府工作报告》中也谈到了环保,表示要“下决心解决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大气、水、土壤等突出环境污染问题,改善环境质量,维护人民健康,用实际行动让人民看到希望”。
  媒体少不了参与对雾霾的讨论。主流的分析依旧遵循我们多年来已经习以为常的表达模式,即援引西方的历史经验,为中国的问题解决指出方向。半个多世纪前致数百人死亡的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和使5000多人丧命的伦敦烟雾事件被提起,与此同时,这些国家在治理环境方面的举措也被当作范例介绍,比如美国在1970年成立了环保局、英国在1968年通过了《清洁大气法》等一系列措施。
  这种表达方式暗含的逻辑是:污染是与特定的发展阶段相关联的,它可以通过一定的治理措施在一个更高的发展阶段得到解决;中国落后西方发达国家数十年,今天我们面临的问题就是西方过去的问题,只要中国循着西方走过的道路前进,他们的今天就会是我们的明天。环保部门的一位主要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的说法正是这种思维的体现,他说,中国解决大气污染的问题需要30年到50年。
  这一貌似有道理的表述即便不是对历史的存心歪曲,也是在视野上存在严重偏颇的结果。发达国家如今得以从严重的污染问题中解脱出来,当然不能否认积极治理的作用,但决不能因此掩盖导致环境改善的另一个根本性原因,那就是污染产业的对外转移。
  从1960年代开始到上个世纪末,日本对外转移了60%以上的高污染产业,美国转移出去的高污染产业占40%左右。与产业转移相伴的,是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调整,以美国为例,20世纪初其工业占GDP的比重为53%,到了世纪末则下降为22.5%,第三产业在美国占了绝对性的主导地位,比重达到76.5%。欧洲国家也呈现类同的趋势。
  污染是工业化的伴生物,当工业生产大量离开,发达国家的环境治理自然就容易了。但这是以承接污染转移的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恶化为代价的。在过去的数十年里,中国一直是吸引外来投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据统计,中国引进的投资中至少有20%属于高污染行业。在当前的国际产业和贸易格局下,中国不仅在为满足中国人的需求而生产,也在为西方人而生产,消耗的是中国的资源,又把污染留在了国内。
  这种状况类似于充当世界工厂时期的英国和美国。英美后来之所以能够实现污染转移,在“产业空心化”的条件下生存,依靠的是其金融霸权,即让其他国家为其打工。如果中国想摹仿英美对污染的应对之路,那也只能全面地摹仿,即不仅治理污染,同时也要把负担和风险转嫁给他人。但这可能吗?且不说中国在实力上是否能达到,这样的发展方式也不是中国的追求,对外掠夺并不是“中国梦”的一部分。
  雾霾天能见度低,它可以妨碍我们的视线,但不能让它限制了我们的思想。借鉴外国经验的前提是对其有全面的理解,不能“画虎不成反类犬”;借鉴不是照搬照抄,而应该发现新的可能性。
  发达国家“成功治理”污染的经验至少可以给我们两方面的启示。首先,中国必须突破目前的国际产业和贸易格局,摆脱美元霸权,打破“中国生产,西方消费”的事实上的“中美国”(Chimerica)格局。中国以惨痛的代价换来了大量的美国对中国的负债证明,即外汇储备,而这笔债是否最终能够得到兑现,还是不确定的。在地大物博方面,中国远比不上美国,这片土地承载10几亿中国人的存续就已经压力足够大了,有何理由再以透支子孙后代的生存基础为代价来保障外人的奢侈开销?中国的生产应主要为满足中国人的需求服务,而无理由成为霸权主义的猎物。
  其次,不能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一个简单的标签,要落到实处。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别的什么主义。何谓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核心的特征是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的需要,有别于资本主义的资本无休止积累的逻辑。因为生产的目的是明确的,生产的规模就是有边界的,从而对资源的耗费和污染的排放也是可预期的。相反,在资本无休止积累的法则下,生产的目的是为了利润的累积,生产规模会压迫资源承受的极限,所造成的污染也必定会超出可控的范围。
  改革是持续探索的实践,也是试错和总结提高的循环,这才是深化改革应有的内涵。如果仅就雾霾谈雾霾,便是真的被雾霾遮蔽双眼了,谈何展望“美丽中国”?
其他文献
“生源危机”、“学历贬值”、“学校债台高筑”……由“高校扩招”引发的社会争议,近年在中国社会延烧不断。一个不争的事实是,现在很多的校长、家长和学生都在面对扩招之后的“冲动的惩罚”。  教育是百年大计,可如今不少地方却是“鼠目寸光”,争先恐后地把教育当成了时下经济的增长点,赚钱的“爆发点”,大学城层出不穷,后果却是债务缠身。“扩大化解高校债务风险试点”成为2010年教育部的工作要点之一,正是一个明显
我们能否建立一个可以实现社会分红的政府,国家伦理的革新怎样进行,决定了朴素无华的“五有之乡”(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和住有所居)的理想,是否会沦为“乌有之乡”。    上海市政协委员邢普在2008年两会上正式提出:全国人民每人发放1000元以分享财政收入高增长。在这个更多是强调纳税义务而非纳税权利的时代,人们似乎习惯于政府“取之于民”,邢普委员建议政府“还钱”,难免给人一种“不严肃
“是空调救了我一命!”夏季里,乐观而有趣的人们,总喜欢这样调侃时下的炎热天气。进入7月以来,广州更是热浪逼人,气温一直徘徊在35~37摄氏度之间,有时甚至更高。  燥热的天气如果遭遇停电,将是怎样令人煎熬的场景?毫无疑问,这不仅让工作无法持续,连睡眠等日常生活,都将受到极大影响。  但—这不是“如果”,而是一度普遍存在于广州的城中村。目前,经近三年的城中村专项整治行动,八成以上广州城中村的用电难问
被时代湮没的“小小星辰”、“饥饿游戏”以及宫斗幸存者,寻找尊严和价值的“炮灰”,他们都似在发出微茫的“呐喊”。  随着《小时代2青木时代》的落幕,今年夏天,郭敬明的电影首秀华丽结束,两部成本不足5000万的电影最终获得近8亿元的票房,再次印证了“小四”的市场魔力,以至于同期上映的多部青春片毫不留情地遭遇《小时代》的排片挤压。不过,《小时代》的市场冲击波却是在一片骂声中“逆光飞翔”。第一部刚上映之时
为何“想说爱你不容易”  多年的行走,遇到过很多人,其中有一些,匆匆一面就成了知己。  回想这种情感是怎样结下的,却又说不上来,也从没有对它进行过逻辑性的解释,因为内心里觉得没有必要。两个有共鸣的心脏一旦靠近,自然就会在某一个刹那完成彼此认同。那是突然之间出现、未经过理性处理的一种体验,在进行时,你并不知道这个心理过程是怎样发生的。  恰恰因为不可言表,所以它才最真,情非起于一念之间,而是起于根本
布热津斯基并不认为中国是美国的友好国家,但却不主张对中国一味采取敌视和遏制政策,他认为假若美国外交得当,中国或许可以成为美国的“远东之锚”。  布热津斯基无疑是一位出类拔萃的战略思想家,他绝少做学院式清谈,具有鲜明的务实特色。这可能与他辗转于大学和政府高层的经历有关。做教授,需要埋头书斋,从博采众长中成就一家之言;而为总统做顾问,却必须直面现实和难题,排除一切玄想,务求拿出切实可行而又棋高一着的对
一场冰雪冻雨灾害,令中国经济和社会的脆弱之处暴露无遗,也促使我们反思。在雪灾反思中,我们需要摆脱感情的冲动,按照以下原则对问题发生的症结加以冷峻的审视,并思考解决之道:  首先,在思考解决之道的时候,我们必须瞻前顾后,充分考虑可供选择的解决之道的副作用和成本,并考虑应对办法。如为了化雪而大量使用融雪剂,对土壤和农作物生长损害可观,我们必须考虑到这个问题。如果某种解决之道要我们付出的成本甚至高于灾害
据俄罗斯联邦基礎教育部官网2019年8月19日消息,俄罗斯联邦基础教育部、联邦消费者权益保护和人类福祉监督局、联邦教育和科学监督局及俄罗斯教育学院携手制定了《儿童个人移动设备使用指南》。  俄罗斯联邦各地区的教育当局、教育领域地方自治组织和国家教育组织积极寻求儿童个人移动设备使用问题的解决方案,为防止移动设备使用可能给儿童带来的健康危害并提高教育效率,在分析儿童移动通信设备使用的国际经验,充分考虑
在新一轮高中课改中,修订后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从学科育人价值的角度,凝练了“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方面学科核心素养。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隐性的,必须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通过一定的表现性行为才能体现,这种体现又有一定的综合性。“核心素养”是最基础、最主要、最本质的素养,它是具有生长力的素养,是种子素养。  高中语文核心素养中强调了文化素养,语文教学要让
6月份通胀数据出乎绝大多数人的预料,CPI仅上涨2.9%,先前有许多经济学家预期在3.5%左右,甚至有人高估到4%以上,,当然这符合我的预期,我一直坚持今年或近阶段都没有什么明显的通胀压力,有的仅是一些短暂的价格扰动或一些为投资炒作而人为制造的通胀预期,由于这样的预期与内在的通胀决定因素是背道而驰的,因此,高通胀预期注定要失败、现在可以说,通胀完全是“纸老虎”,上半年通胀率仅2.6%,远远低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