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银行开展小企业贷款业务指导意见》发布过后,通往中国四千多万家中小企业的大门终于完全打开,困扰企业发展的信息化建设投资问题曙光初现。
中小企业信用问题头绪繁多,融资难仍然困扰着75%以上的中小企业主管们,致使中小企业实施信息化建设受到的阻碍因素比例高达62.8%。除了银行贷款,很多融资模式并不清晰,使得中小企业信息化这个热门话题一度蒙上一层阴影。本报通过调查发现,时至今日,仍然有38%的中小企业主表示在信息化建设中“没钱花”是最令他们头痛的难题。更要命的是,在融资环境日益宽松的现状下,融资政策与企业融资战术两者之间,依然有一道鸿沟。
资金缺口成信息化建设“头号杀手”
据本报记者调查显示,国内中小企业尚未建立局域网的企业数量比例仍然高达44%。在建立了企业内部局域网用户中,企业局域网终端数量在20个以内的企业占到32%,联网终端在100个以下的占17.0%,终端数量在100个以上的企业仅占5.4%。
企业信息化建设对于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说仍是“奢侈品”。信息化建设的投资涵盖到信息化方案的咨询与规划费用,硬件设备的费用,软件的实施、服务、升级、维护等方方面面。在企业的初创和前期发展阶段,信息化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资金短缺。
据本报记者调查统计,80%的中小企业存在包括贷款难在内的融资难问题,69%的小企业认为贷款难是制约小企业发展的最大因素。即使在投资前景看好、金融环境相对成熟的中关村一带,80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资金缺口达270亿元,其中仅有不到400家获得了总额为16亿元的贷款。资本缺口巨大。
2006年前半年至今,国家各级政府部门及金融系统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做了许多的努力。但总的来说,中小企业生存率低、资信度差、抵押资产少导致的信息化建设资金来源匮乏依然严重,信息化建设费用远远达不到国家规定的占销售收入1%的水平。这与发达国家的企业信息化建设投资统计数字依然相差甚远。
融资实战有章可循
通常我们在研究中小企业获得的金融支持不足的问题时,容易混淆“贷款难”和“融资难”。“贷款难”是全球中小企业均面临的一个问题,而这一点与中小企业经营风险大、商业银行强调稳中求胜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然而,即便如此,一些发达国家、发达区域的中小企业依然能获得很好的金融资源的支持,这又是为什么呢?细究起来,这些企业除了银行贷款之外,还有着更多的融资模式。所以,“贷款难”绝不等于“融资难”。
问题:中小企业为何融资难
在采访中,有相关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许多金融机构不愿主动对国内单个的中小企业进行金融支持,最大的因素还是由于中小企业自身的诸多问题所限制。诸如:企业规模较小、风险承担能力不足、融资需求比较紧急、贷款频率高等等。而信息不对等,也直接影响到银行对中小企业的审查和监督工作,此外,大多数有融资需求的企业不能提供银行认可的担保、抵押的物品或担保人,当银行所承担的风险和受益相差太远时,大多数银行都会向中小企业贷款说“不”。
另外,影响中小企业贷款较为突出的原因还有,中小企业本身不能承受较高的贷款成本。专家认为,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手续要求非常繁琐,即使是前期的审查、评估等工作,也可能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这些复杂的手续无意间提高了中小企业贷款的成本,而不管企业贷款的金额大小,均要履行完整的手续。这往往将众多中小企业的老板拒之门外。
破题:贷款政策即将放宽
中小企业正在吸引着国家政策的目光,在国民经济中,中小企业也在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也引起了国家对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前所未有的关注。由此,在多方聚力下,中国银监会的《银行开展小企业贷款业务指导意见》终于浮出水面。而在此前后,银监会的相关负责人多次申明,银监会正在逐渐地推动、完善中小型企业的贷款机制。在此环境下,大多数国内外银行已经先后开展针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相关业务,并取得了良好的收效。种种迹象表明,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正在受到各个领域的高度关注,打破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僵局指日可待。
提醒:经营者四方面要过硬
本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为了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企业老板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是注重诚信,有一是一。
中小企业的老板应当把诚信作为最为重要的市场原则,应当充分意识到诚实守信的价值。更应当努力树立企业对外诚信的形象。
二是稳中取胜,信誉第一。
在融资时,必须知道自己的现金流,现金流代表了还款能力。比如,只有10万的现金流入,不能申请100万的贷款。在控制金额的同时,另一个需要注意的重点是还款时间,比如,可以6个月偿还的钱,就不要额外提出“1个月内偿还”,以保证自己的信誉。
三是活用多种信贷工具。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小企业主不能只关注自己的主营业务,还必须在财务、税收、金融等领域保持谨慎的态度,学习相关知识,或者聘请相关人才。更为重要的是,当前银行界有各种各样的金融产品,就贷款的抵押来说,就包括:不动产、动产、专利知识产权、厂房设备、自然人财产、出口退税税单等多种抵押方式。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就必须按照自己的资本特点,采取合适的贷款抵押方式,能起到更好的作用。
四是注重细节,融资成功。
在现实工作中,许多中小企业发现,银行在贷款的审查中,更加注重对企业经营细节的考查,其严密程度,甚至超过了大企业。为什么呢?其实,并不是银行有意刁难中小企业,而是由中小企业自身特点造成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小企业生存能力不强、变化快、不确定因素多、财务数据不透明,银行难于把握住他们的经营及财务状况。比如:银行基本不采信中小企业的财务报表,而是对诸如水电、房租的缴纳情况,营业收入的增长情况,甚至对老板的个人信用状况、管理能力都十分重视。
银行关注的另外一个细节是小企业与其关联企业的“关系”,具体说来,就是与小企业有着业务往来的企业状况,通过侧面了解,达到掌握小企业运营状况的目的。比如工行对为大中型企业配套或服务的小企业,只要提供合法、有效、易变现的担保,可不受信用等级限制办理融资业务;对小企业持有的由大中型企业签发或承兑的、符合工商银行总行规定的商业承兑汇票,优先给予贴现;对代理大中型企业出口的小型专业外贸公司,在占用被代理企业授信额度的情况下,可不受信用等级限制办理国际贸易融资业务。
支招:成功融资有“偏方”
知道了银行在融资方面的特殊要求,作为中小企业,就可以按照要求来办,通过种种手段,以获得银行在信用方面的支持。本报记者通过采访认为,中小企业应该发挥各自的特点与优势,融资成功的关键在于让银行不为中小企业的信用担心,只要做到这一点,就可以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
另外,专家也为中小企业经营者支了几招。相信在实战过程中能提供一些借鉴和思路。
招式一:“借力打力”。所谓四两拨千斤,指的就是能够合理协调外界资源使之为我所用。本招式主要使用于与大企业有着长期业务往来的中小企业。
招式二:“暗渡陈仓”。大多数中小企业在向银行申请贷款过程中,都会遇到抵押物品或者担保人无法完全满足银行的严格要求,从而贷款失败的情况。而当《银行开展小企业贷款业务指导意见》出台后,众多银行纷纷试水中小型企业融资,之前已经开展了相关业务的银行也纷纷拓宽其担保的渠道。此时,经营者可以使用存货、账款等多种形式的资产来与银行进行谈判,从而巧妙地避开严格的审查程序,以达到融资目的。
中小企业信用问题头绪繁多,融资难仍然困扰着75%以上的中小企业主管们,致使中小企业实施信息化建设受到的阻碍因素比例高达62.8%。除了银行贷款,很多融资模式并不清晰,使得中小企业信息化这个热门话题一度蒙上一层阴影。本报通过调查发现,时至今日,仍然有38%的中小企业主表示在信息化建设中“没钱花”是最令他们头痛的难题。更要命的是,在融资环境日益宽松的现状下,融资政策与企业融资战术两者之间,依然有一道鸿沟。
资金缺口成信息化建设“头号杀手”
据本报记者调查显示,国内中小企业尚未建立局域网的企业数量比例仍然高达44%。在建立了企业内部局域网用户中,企业局域网终端数量在20个以内的企业占到32%,联网终端在100个以下的占17.0%,终端数量在100个以上的企业仅占5.4%。
企业信息化建设对于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说仍是“奢侈品”。信息化建设的投资涵盖到信息化方案的咨询与规划费用,硬件设备的费用,软件的实施、服务、升级、维护等方方面面。在企业的初创和前期发展阶段,信息化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资金短缺。
据本报记者调查统计,80%的中小企业存在包括贷款难在内的融资难问题,69%的小企业认为贷款难是制约小企业发展的最大因素。即使在投资前景看好、金融环境相对成熟的中关村一带,80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资金缺口达270亿元,其中仅有不到400家获得了总额为16亿元的贷款。资本缺口巨大。
2006年前半年至今,国家各级政府部门及金融系统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做了许多的努力。但总的来说,中小企业生存率低、资信度差、抵押资产少导致的信息化建设资金来源匮乏依然严重,信息化建设费用远远达不到国家规定的占销售收入1%的水平。这与发达国家的企业信息化建设投资统计数字依然相差甚远。
融资实战有章可循
通常我们在研究中小企业获得的金融支持不足的问题时,容易混淆“贷款难”和“融资难”。“贷款难”是全球中小企业均面临的一个问题,而这一点与中小企业经营风险大、商业银行强调稳中求胜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然而,即便如此,一些发达国家、发达区域的中小企业依然能获得很好的金融资源的支持,这又是为什么呢?细究起来,这些企业除了银行贷款之外,还有着更多的融资模式。所以,“贷款难”绝不等于“融资难”。
问题:中小企业为何融资难
在采访中,有相关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许多金融机构不愿主动对国内单个的中小企业进行金融支持,最大的因素还是由于中小企业自身的诸多问题所限制。诸如:企业规模较小、风险承担能力不足、融资需求比较紧急、贷款频率高等等。而信息不对等,也直接影响到银行对中小企业的审查和监督工作,此外,大多数有融资需求的企业不能提供银行认可的担保、抵押的物品或担保人,当银行所承担的风险和受益相差太远时,大多数银行都会向中小企业贷款说“不”。
另外,影响中小企业贷款较为突出的原因还有,中小企业本身不能承受较高的贷款成本。专家认为,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手续要求非常繁琐,即使是前期的审查、评估等工作,也可能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这些复杂的手续无意间提高了中小企业贷款的成本,而不管企业贷款的金额大小,均要履行完整的手续。这往往将众多中小企业的老板拒之门外。
破题:贷款政策即将放宽
中小企业正在吸引着国家政策的目光,在国民经济中,中小企业也在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也引起了国家对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前所未有的关注。由此,在多方聚力下,中国银监会的《银行开展小企业贷款业务指导意见》终于浮出水面。而在此前后,银监会的相关负责人多次申明,银监会正在逐渐地推动、完善中小型企业的贷款机制。在此环境下,大多数国内外银行已经先后开展针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相关业务,并取得了良好的收效。种种迹象表明,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正在受到各个领域的高度关注,打破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僵局指日可待。
提醒:经营者四方面要过硬
本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为了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企业老板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是注重诚信,有一是一。
中小企业的老板应当把诚信作为最为重要的市场原则,应当充分意识到诚实守信的价值。更应当努力树立企业对外诚信的形象。
二是稳中取胜,信誉第一。
在融资时,必须知道自己的现金流,现金流代表了还款能力。比如,只有10万的现金流入,不能申请100万的贷款。在控制金额的同时,另一个需要注意的重点是还款时间,比如,可以6个月偿还的钱,就不要额外提出“1个月内偿还”,以保证自己的信誉。
三是活用多种信贷工具。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小企业主不能只关注自己的主营业务,还必须在财务、税收、金融等领域保持谨慎的态度,学习相关知识,或者聘请相关人才。更为重要的是,当前银行界有各种各样的金融产品,就贷款的抵押来说,就包括:不动产、动产、专利知识产权、厂房设备、自然人财产、出口退税税单等多种抵押方式。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就必须按照自己的资本特点,采取合适的贷款抵押方式,能起到更好的作用。
四是注重细节,融资成功。
在现实工作中,许多中小企业发现,银行在贷款的审查中,更加注重对企业经营细节的考查,其严密程度,甚至超过了大企业。为什么呢?其实,并不是银行有意刁难中小企业,而是由中小企业自身特点造成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小企业生存能力不强、变化快、不确定因素多、财务数据不透明,银行难于把握住他们的经营及财务状况。比如:银行基本不采信中小企业的财务报表,而是对诸如水电、房租的缴纳情况,营业收入的增长情况,甚至对老板的个人信用状况、管理能力都十分重视。
银行关注的另外一个细节是小企业与其关联企业的“关系”,具体说来,就是与小企业有着业务往来的企业状况,通过侧面了解,达到掌握小企业运营状况的目的。比如工行对为大中型企业配套或服务的小企业,只要提供合法、有效、易变现的担保,可不受信用等级限制办理融资业务;对小企业持有的由大中型企业签发或承兑的、符合工商银行总行规定的商业承兑汇票,优先给予贴现;对代理大中型企业出口的小型专业外贸公司,在占用被代理企业授信额度的情况下,可不受信用等级限制办理国际贸易融资业务。
支招:成功融资有“偏方”
知道了银行在融资方面的特殊要求,作为中小企业,就可以按照要求来办,通过种种手段,以获得银行在信用方面的支持。本报记者通过采访认为,中小企业应该发挥各自的特点与优势,融资成功的关键在于让银行不为中小企业的信用担心,只要做到这一点,就可以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
另外,专家也为中小企业经营者支了几招。相信在实战过程中能提供一些借鉴和思路。
招式一:“借力打力”。所谓四两拨千斤,指的就是能够合理协调外界资源使之为我所用。本招式主要使用于与大企业有着长期业务往来的中小企业。
招式二:“暗渡陈仓”。大多数中小企业在向银行申请贷款过程中,都会遇到抵押物品或者担保人无法完全满足银行的严格要求,从而贷款失败的情况。而当《银行开展小企业贷款业务指导意见》出台后,众多银行纷纷试水中小型企业融资,之前已经开展了相关业务的银行也纷纷拓宽其担保的渠道。此时,经营者可以使用存货、账款等多种形式的资产来与银行进行谈判,从而巧妙地避开严格的审查程序,以达到融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