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松树,在人们心目中,向来被视为高品嘉木,它经寒不凋,四季常青,青翠苍劲。因秦始皇曾于泰山封其为“五大夫松”,后即以“五大夫松”为之别名。柏树与松树具有同样的材质,故文坛常以“松柏”来比喻一个人的操节坚贞;又因松与竹均严冬不凋,常用“松筠”喻赞人的志向,如《梁书·元法僧等传论》曾有“志当松筠,心同铁石”,还把松、竹、梅合称为“岁寒三友”;松在树木中,寿命最长,所以民间常用“福如东海水,寿比南山松”联语作为祝贺词。自古以来,松树也成为画坛描绘的常用对象,不少画家遂成为善于画松的大手笔,明朝末年的项圣谟即是其中一位。
项圣谟(1597-1658年),初字逸,后字孔彰,号易庵、胥山樵、烟波钓徒、松涛散仙、莲塘居士等,秀水(今浙江嘉兴)人。出身于著名的书香门第,其祖父项元汴(字子京)是位工书能画的书画家,更是位倾尽家财搜求天下法书、名画、玉石、图书秘册的收藏家,名重一时的大鉴赏家。他的大伯祖项元淇(字子瞻)、二伯祖项笃寿(字子长)及其叔伯等,均是书画家、鉴赏家、收藏家。由于自幼受家风熏陶,项圣谟能诗文、擅书画。绘画上精作山水,兼工花卉。山水画,初宗“明四大家”之一的文徵明,后又师法宋元两代风格,融宋元明三代画风、笔法,又不拘先师之艺,自成一家风貌。一生只是个秀才,后虽经人举荐入朝中国子监,但厌恶官场,无心于仕途,不久即绝然归里隐居,潜心于绘画,靠卖画养家糊口。几十年的艰辛磨砺,终于成为“设色明丽、笔法清隽”的大画家、“嘉兴画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其尤擅画松,功力深厚,人们争相收藏,一致将此类画作称之为“项松”。
我们就来欣赏一册“项松”之风采,画册为《岁寒清品(松)图册》,共六页,每页都是一幅“项松图”。六幅皆是纸本,水墨写意画,每幅皆纵28厘米,横21厘米。
第一幅,青松屹立于大块的土石之上,松枝上中下三层,纵横向外伸展,松叶仰俯相伴。土石之下,有竹篁展现,松与竹,仰俯协调,占据空间。松的枝叶,经过皴染着色,显得柔嫩湿润,可看出松的年龄短浅,属“小松”阶段。但其挺拔向上,大有刺破天空之气势,诚如唐代诗人杜荀鹤《小松》诗中所云“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的境地。
画面左侧下段边上,有画家草书款署,似“孔彰”,钤“项圣谟印”、“孔彰”二印。右下角则钤有“识味”二字鉴藏印。“识味”,乃“四味”同音,即“项松”的私人收藏家、鉴赏家,原国家交通部部长孙大光先生斋号“四味书屋”的简化。
第二幅,巨石之上,一株粗硕主干的松树,整体趋于左向,斜刺天际,展示出无穷的雄健。因有鲜活松枝与干枯针叶的松枝同在,说明此松的年龄远比第一幅之松为长。活的枝叶,也经过皴染,劲伸向左右天空,舒展着向上的气势与力度,显示出根扎于山石之中的坚实。
画面右下角,书有行楷款“项圣谟”,钤“项圣谟印”与“孔彰”两方印。左下角,钤有与第一幅相同的“识味”鉴藏印。
第三幅,陈现的则是一株劲松的上部被风雨折断,主干被毁,枝叶却能反转向下伸展,形成虬松的形象,表现出松树向大自然灾害作斗争的奋勇气概和维护自身生命的坚强能力,令人惊奇,使人振奋!以松寓富有民族精神的爱国情操者的凛凛骨气!
画面左上角,有画家以行楷体所书两句十字语:
古斡如僵□虬,碧髯发清啸。
“□虬”了“古斡”,仍能有“发清啸”的“碧髯”,大大地赞美了松的精神,松的美德!款落“项圣谟”,下钤一方印。
画面右下角,钤“项圣谟”和“孔彰”二印。左下角钤“识味”椭圆形印。
第四幅,依然是一株虬松的形象,而展现的顶梢的部分,主干并没有显露出来。虬枝上的瘢眼和肤鳞都表现得清清楚楚,枝叶勃蓬,猛劲地向四方伸延,大枝中还萌发出带芽的小枝,说明松树正处于新的发育阶段。
画面右下角,有画家行楷所书落款“项圣谟书”四字,字下钤有“项圣谟”、“孔彰”两方印。左下角同样钤有“识味”椭圆形印。
第五幅,水岸丘岭之侧,有株根深叶茂的挺立劲松,直刺云霄。树干趋于直立,松枝虬转,松叶呈仰、俯两种形态,舒展自如。从主干肤鳞上看,当属中青年阶段的青松。松旁的水域辽阔,仿佛是在雨后,显得迷迷蒙蒙,松体也罩在灰色中。
画面左上部,有画家以行书所写五言自题诗。诗云:
松梢不住云,窗外常闻雨。
涛彩走砚池,雷声起庭户。
款落“项圣谟”,下钤一方印。从诗中可窥探出此幅墨松图作于雨天里,而且是又有雨又有雷的天气中。
画面右下角,钤“项圣谟”、“孔彰”二印。左下角钤“识味”椭圆形印章。
第六幅,宽阔的江水将画隔成远近两段。江对岸山峰峰面裸露,山腰与山下杂树丛生,房舍形成江边村落;江近岸之上的丘岭地,青松挺立,松干笔直向上,伸向际空,此松与前五株松相较,主干最为高直,枝叶显得最为嫩秀,平视之,松干却远远高出江对岸峰峦,令人感悟出松在成长中的无穷力量与气概,表达出松之独秀风采。江中还呈现出礁石与水草,更为画面增色。
画的右下角,款落“项圣谟”,下钤“项圣谟印”等两印。左下角有“识味”两字椭圆形鉴赏收藏印。
六幅松画,各松的布局之中稍有不同,展示的主体也稍有侧重,给人一种厚重沉郁而又隽永坚贞的意境。笔法严谨而又自然流畅,正应了唐代诗人元稹《松树》诗所云“闲在高山顶,盘虬与龙”、“不肯作行伍,俱在尘土中”的态势。
诗言志,画如人。稍加咀嚼,即会感悟出六棵松的形态,正是画家项圣谟从明末至清代初年人生经历的精神表达。居于明末时期的他,青少年时犹如幼松一样优雅、挺拔、向上,壮气凌云;中壮年时期明朝灭亡,他类如虬松自颈折断一样,但仍坚持残枝向四面伸展形态,喻示自己在强烈的敌对势力摧残下挣扎不屈;晚年时期处于清王朝的顺治年间,他就像老龄的虬松,虽有不少枝条干枯,但依然保持着斜刺天极的劲头,保持着明朝士大夫的遗民不服异族新朝统治的毅力和志向。此画抒发和寄托了画家的心灵、情感!很有唐人王睿《松》诗里所表达的那种“好是特凋群木后,护霜凌雪翠逾深”的高尚境界。
各画所钤的“识味”印章,乃“四味书屋”的替代章,即“项松”最后的私人收藏者原国家交通部部长孙大光的斋号。1987年,孙大光将其收藏之藏品,全部捐赠给家乡安徽省博物馆,此“项松”即在其中。
(责编:李禹默)
项圣谟(1597-1658年),初字逸,后字孔彰,号易庵、胥山樵、烟波钓徒、松涛散仙、莲塘居士等,秀水(今浙江嘉兴)人。出身于著名的书香门第,其祖父项元汴(字子京)是位工书能画的书画家,更是位倾尽家财搜求天下法书、名画、玉石、图书秘册的收藏家,名重一时的大鉴赏家。他的大伯祖项元淇(字子瞻)、二伯祖项笃寿(字子长)及其叔伯等,均是书画家、鉴赏家、收藏家。由于自幼受家风熏陶,项圣谟能诗文、擅书画。绘画上精作山水,兼工花卉。山水画,初宗“明四大家”之一的文徵明,后又师法宋元两代风格,融宋元明三代画风、笔法,又不拘先师之艺,自成一家风貌。一生只是个秀才,后虽经人举荐入朝中国子监,但厌恶官场,无心于仕途,不久即绝然归里隐居,潜心于绘画,靠卖画养家糊口。几十年的艰辛磨砺,终于成为“设色明丽、笔法清隽”的大画家、“嘉兴画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其尤擅画松,功力深厚,人们争相收藏,一致将此类画作称之为“项松”。
我们就来欣赏一册“项松”之风采,画册为《岁寒清品(松)图册》,共六页,每页都是一幅“项松图”。六幅皆是纸本,水墨写意画,每幅皆纵28厘米,横21厘米。
第一幅,青松屹立于大块的土石之上,松枝上中下三层,纵横向外伸展,松叶仰俯相伴。土石之下,有竹篁展现,松与竹,仰俯协调,占据空间。松的枝叶,经过皴染着色,显得柔嫩湿润,可看出松的年龄短浅,属“小松”阶段。但其挺拔向上,大有刺破天空之气势,诚如唐代诗人杜荀鹤《小松》诗中所云“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的境地。
画面左侧下段边上,有画家草书款署,似“孔彰”,钤“项圣谟印”、“孔彰”二印。右下角则钤有“识味”二字鉴藏印。“识味”,乃“四味”同音,即“项松”的私人收藏家、鉴赏家,原国家交通部部长孙大光先生斋号“四味书屋”的简化。
第二幅,巨石之上,一株粗硕主干的松树,整体趋于左向,斜刺天际,展示出无穷的雄健。因有鲜活松枝与干枯针叶的松枝同在,说明此松的年龄远比第一幅之松为长。活的枝叶,也经过皴染,劲伸向左右天空,舒展着向上的气势与力度,显示出根扎于山石之中的坚实。
画面右下角,书有行楷款“项圣谟”,钤“项圣谟印”与“孔彰”两方印。左下角,钤有与第一幅相同的“识味”鉴藏印。
第三幅,陈现的则是一株劲松的上部被风雨折断,主干被毁,枝叶却能反转向下伸展,形成虬松的形象,表现出松树向大自然灾害作斗争的奋勇气概和维护自身生命的坚强能力,令人惊奇,使人振奋!以松寓富有民族精神的爱国情操者的凛凛骨气!
画面左上角,有画家以行楷体所书两句十字语:
古斡如僵□虬,碧髯发清啸。
“□虬”了“古斡”,仍能有“发清啸”的“碧髯”,大大地赞美了松的精神,松的美德!款落“项圣谟”,下钤一方印。
画面右下角,钤“项圣谟”和“孔彰”二印。左下角钤“识味”椭圆形印。
第四幅,依然是一株虬松的形象,而展现的顶梢的部分,主干并没有显露出来。虬枝上的瘢眼和肤鳞都表现得清清楚楚,枝叶勃蓬,猛劲地向四方伸延,大枝中还萌发出带芽的小枝,说明松树正处于新的发育阶段。
画面右下角,有画家行楷所书落款“项圣谟书”四字,字下钤有“项圣谟”、“孔彰”两方印。左下角同样钤有“识味”椭圆形印。
第五幅,水岸丘岭之侧,有株根深叶茂的挺立劲松,直刺云霄。树干趋于直立,松枝虬转,松叶呈仰、俯两种形态,舒展自如。从主干肤鳞上看,当属中青年阶段的青松。松旁的水域辽阔,仿佛是在雨后,显得迷迷蒙蒙,松体也罩在灰色中。
画面左上部,有画家以行书所写五言自题诗。诗云:
松梢不住云,窗外常闻雨。
涛彩走砚池,雷声起庭户。
款落“项圣谟”,下钤一方印。从诗中可窥探出此幅墨松图作于雨天里,而且是又有雨又有雷的天气中。
画面右下角,钤“项圣谟”、“孔彰”二印。左下角钤“识味”椭圆形印章。
第六幅,宽阔的江水将画隔成远近两段。江对岸山峰峰面裸露,山腰与山下杂树丛生,房舍形成江边村落;江近岸之上的丘岭地,青松挺立,松干笔直向上,伸向际空,此松与前五株松相较,主干最为高直,枝叶显得最为嫩秀,平视之,松干却远远高出江对岸峰峦,令人感悟出松在成长中的无穷力量与气概,表达出松之独秀风采。江中还呈现出礁石与水草,更为画面增色。
画的右下角,款落“项圣谟”,下钤“项圣谟印”等两印。左下角有“识味”两字椭圆形鉴赏收藏印。
六幅松画,各松的布局之中稍有不同,展示的主体也稍有侧重,给人一种厚重沉郁而又隽永坚贞的意境。笔法严谨而又自然流畅,正应了唐代诗人元稹《松树》诗所云“闲在高山顶,盘虬与龙”、“不肯作行伍,俱在尘土中”的态势。
诗言志,画如人。稍加咀嚼,即会感悟出六棵松的形态,正是画家项圣谟从明末至清代初年人生经历的精神表达。居于明末时期的他,青少年时犹如幼松一样优雅、挺拔、向上,壮气凌云;中壮年时期明朝灭亡,他类如虬松自颈折断一样,但仍坚持残枝向四面伸展形态,喻示自己在强烈的敌对势力摧残下挣扎不屈;晚年时期处于清王朝的顺治年间,他就像老龄的虬松,虽有不少枝条干枯,但依然保持着斜刺天极的劲头,保持着明朝士大夫的遗民不服异族新朝统治的毅力和志向。此画抒发和寄托了画家的心灵、情感!很有唐人王睿《松》诗里所表达的那种“好是特凋群木后,护霜凌雪翠逾深”的高尚境界。
各画所钤的“识味”印章,乃“四味书屋”的替代章,即“项松”最后的私人收藏者原国家交通部部长孙大光的斋号。1987年,孙大光将其收藏之藏品,全部捐赠给家乡安徽省博物馆,此“项松”即在其中。
(责编:李禹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