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教育:物理教学中关于德育渗透的探究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yanorm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一般人谈物理教学,喜欢总结出一条这样规律:定义、定理、概念、公式等,偏重于文化技能的教育,忽视物理教学中人文素质,本文就物理教学中关于德育渗透的探究谈几点看法,以供大家商榷。
  【关键词】初中物理;人文教育;德育渗透;探究
  
  物理作为一门自然基础学科,不仅能够启迪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学生掌握物理基础知识,而且能够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集体主义观念,培养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尤其是贯穿于整个物理学内容中每一位物理学家的奋斗经历,更能培养学生勤奋好学、勇于克服困难、执著追求的良好个性品质和献身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物理课程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将德育渗透到物理教学当中,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有助于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准,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一、物理教学之辩证法渗透
  1、知识点中的辩证法
  物理的每一个知识点本身体现着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我们在备课与教学中注意挖掘,选择好教学与德育的最佳结合点,找准某一知识点为突破,将辩证唯物的思想贯彻进去,潜移默化,使教学内容与德育达到完美的统一。例如,在学习“电和磁”这章内容的时候,学生普遍对电能产生磁,即奥斯特试验,感觉很有意思,但一般不会再做深一步的思考,这时,如果我们紧接着反问一句: “磁能否生电呢?”直接将学生带人对立的一面,然后通过实验,验证猜想。在这一过程中,将知识点与辩证法思想有机地结合起来,渗透“对立统一规律”,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另外,在讲“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时,也可渗透“对立统一规律”;在学习“摩擦”时,物体的摩擦有有害摩擦和有益摩擦之分,可渗透“一分为二”看问题的观点;在学习“物态变化”时,可渗透“从量变到质变”的观点。
  2、物理实验中的辩证法
  物理学是以观测和实验为基础的一门科学,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认识到物质运动的形态都是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说明“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论断在物理学及其发展中得到验证。因此,教师可以以实验为基础,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渗透。以“做功和内能的改变”这一节为例,学生在观察“空气被压缩时内能增大”的实验时,对棉花不点火就燃烧的现象的反应先是惊奇,后是困惑不解,甚至怀疑有“神灵”来帮助。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抓住时机,带领学生亲自实验,并通过讲授知识使学生明白棉花不点自燃是因为活塞压缩空气做功,使空气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达到棉花的燃点,从而使棉花燃烧的缘故,并非“老天爷”显灵。这样不仅对破除学生们的迷信思想大有裨益,还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唯物主义世界观。类似的例子在初中物理课中还有很多,比如在学习地磁场后,让学生回忆电视里看到农村广泛流行的看风水现象,认识风水先生所用的罗盘其实就是一个小磁针,小磁针在不同的地方的指向不完全相同是因为受地磁场的影响,通过学习学生真正明白了这一迷信活动的实质。教师通过这些实验达到德育渗透的目的,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对他们的思想产生影响。
  二、物理教学之学生品质渗透
  1、学生科学态度和意志的培养
  在中学物理教材中,许多重要的定律、概念、公式都是通过实验推理出来的,如光的反射定律、二力平衡条件、欧姆定律等。学生由于经历和学识的限制,对一些物理知识不可能一听就懂,有时还会怀疑其客观性,这时教师要鼓励学生不迷信课本、权威,积极思考,大胆探索,认真实验,让学生努力做好一切实验,使学生积累物理现象并有正确的思考,能在掌握知识的同时,逐渐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品质。例如,在做用漏斗向下吹乒乓球的实验中,大部分学生通过预习都知道乒乓球掉不下来这个结果,对教师做这个实验没有多大兴趣,这时教师不用自己做,而是让学生亲自去做,结果学生不一定能成功,但经过几次失败之后最终成功,这样学生体会成功喜悦的同时,也意识到许多事情看似简单,实际上并不容易成功,要脚踏实地地去做实验,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坚强的意志。
  2、学生科学精神凝聚
  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明白,物理学中的许多定律、定理都是在长期艰苦的实验后总结出来的,包含着科学家多年的心血、汗水、失败和挫折,教育学生在科学面前来不得半点虚假,培养学生不仅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还要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比如“欧姆定律”这节课,在得出欧姆定律后,抓住时机讲欧姆花费了十年的心血发现了“欧姆定律”,当时的实验条件极差,没有现成测量电流的仪器,他想了种种办法,经历了多少次失败,才制成了相当精密的测量电流的电流扭秤,当时电源电压也不稳定,经过五年他才找到电压稳定的电源。他的这种求新、求实、勇于自我批判的探索精神,以及不屈不挠的惊人毅力,会使学生受到激励,使他们更深刻地认识物理学的任何一次大的突破都要有献身科学的精神。
  三、物理教学之爱国主义渗透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物理科技发展史上,曾经对世界文化与科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目前我国的科学技术虽然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和世界发达国家比起来仍有相当的距离。一些学生由于不了解中国的物理学成就,产生了盲目的崇洋媚外的心理。针对这种思想实际,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及时、恰当地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代的成就或一些重大科技发明的小故事。不仅能使学生加深对物理知识的了解,提高学习兴趣,而且还能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
其他文献
[摘要]故事在品德课堂上艺术性的运用,更能让它发挥最大作用。利用画面想像故事、滞后结局猜测故事、创设情境“美”化故事、“化难为易”浅化故事……故事让课堂增色,让效果增倍。  [关键词] 故事 品德课堂 艺术化 运用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提出个四个基本概念,其中第一个概念就是“儿童观”。 它指出“教师的作用是‘针对儿童去做’,而不是‘给儿童做’,承认每个儿童是处在成长与发展过程中的具有独
学生学习语文,除了他们自己有明确的学习目的,较强的学习责任感外,教师还必须激发他们对语文的满腔热情。激发他们对语文的热爱,空讲道理不可能奏效,要善于抓住学生心理,把课上得有吸引力,象磁铁吸石一样,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要在课内课外品字评词,鉴赏作品,让学生置身于祖国语言美的海洋之中,热爱的感情才会充满胸中。学生的向师性很强,哪个学科的老师教的好,学生就趋向哪位教师。语文教师要努力激发班级所有的学生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越来越不能适应当前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此,教育工作的重点逐步应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并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务之一。素质教育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教育,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集中体现。素质教育是新时期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新形势下教育事业的内在要求之一。那么,如何
学生在作文时是否具有良好的习惯非常重要。在日常作文教学中不难发现会写、能写的学生通常是由于逐步养成了良好的作文习惯:平时多读、多看、多思、多积累、多练笔、会修改。多读多看,积累多了,写作材料信手拈来,无须绞尽脑汁去编造;多思多练多修改,经验丰富,自然文思泉涌,笔下生花,精彩层出不穷,习作训练中总能闪出一些亮点,令人叫好。不少作文水平低的学生总觉得作文难,也未尝不想提高,却常苦于不知怎样下手,主要原
【摘要】21世纪教育的主题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宗旨就正如以色列的佩雷斯说的,要教会学生三大本领,“一是会继续学习;二是会与不同的人一起共事;三是在不同的环境下都能生存发展并作出贡献。”(转引自李岚清《面向二十一世纪,开创基础教育的新局面》,载《人民教育》1997年11期)。素质教育成功的基础是有明确具体的培养目标,而实施素质教育的主体就是班主任。  【关键词】班主任 素质 教育    班级是学校
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学习是一种活动,它与游泳、骑自行车一样不经过亲身体验,仅从看书本、听课讲解、观察他人的演示是学不会的。一些理解性、应用性的知识,解决问题的技能方法、策略的形成以及情感的体验等,不能单靠讲授的方式为学生所掌握,只有通过自己操作、运算、探究、体验等具体活动才能占有内化这些知识,因而,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纪录,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
摘 要 教学中出现的“意外”往往是学生理解知识过程中思维的转折点。在“磨课”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够精心准备认真对待,设计“意外”、发现可能的“意外”找出原因与解决办法,就能轻松驾驭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高中物理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 磨课 教学 意外 效率    “磨课”是指教师与其他成员围绕实践课不断地切磋—商讨—设计—实践—反思—修改—再设计—再实践—再总结,涉及到
新课程中考改革正在如火如荼进行,造成学生有困惑,教师有疑惑的局面。如何面对这种变化?我认为教师应该走在学生前面,积极探究新形式下的教学策略,引导教育我们的学生能顺利完成新课程下初中化学学科的学习。   一、转变教学观念,保持有效学习。   观念是行为的先导,一定的教学观念会导致与之相应的、并受其指导和调控的课堂教学行为。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必须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有效教学的理念主要表现在:
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使学习变得轻松快乐。虽然,教改一再提倡素质教育,一再强调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但现实教学过程中大部分还是“满堂灌、填鸭子”似的教学,因而也就导致教改精神无法得到真正的落实,使学生对语文学习没有兴趣、甚至讨厌。那么怎样才能改变目前语文学习的这种尴尬局面呢?这就要求语文学科要
【摘要】咏史怀古诗近些年来也是高考的热点,这类诗歌的鉴赏可分为三个部分,审题、弄清史实、品味感情。  【关键词】咏史怀古 审题 史实 感情    自古以来,世俗的朝廷总是把那些古道热肠的诗人们或发配或流放到那边远偏僻的地方,而这些仕途总是不顺的诗人就不自觉地转而徜徉于瞻仰凭吊古迹、咏评历史人物中,抒发这难酬的壮志。而苏轼也曾在这贬谪之路上慨叹,“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而苏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