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各地应该因地制宜,充分发挥本地区特有的文化优势,突出区域文化在乡村振兴过程中的作用。该研究通过分析磁州文化的内涵和对磁县乡村振兴的意义,提出针对磁县乡村振兴策略,表明磁州文化对磁县乡村振兴的独特优势,以期为其他地区乡村振兴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磁州文化;乡村振兴;影响;策略
中图分类号 F 32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1)14-0260-03
Abstract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trategy of rural rejuvenation is a major decisionmaking arrangement made by the 19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Dur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localities should adapt to local conditions, give full play to the unique cultural advantages of the region, and highlight the role of culture in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process. This study analyzes the connotation of Cizhou culture and its significance for the revitalization of Cixian’s rural areas, and proposes a strategy for revitalizing Cixian’s rural areas.
Key words Cizhou culture;Rural revitalization;Influence;Strategy
基金项目 2019年河北省职业教育科学研究所“十三五”规划(JZY19159)。
作者简介 刘彬(1971—),男,河北磁县人,高级教师,从事现代农艺技术专业教育教学和农村研究。
收稿日期 2020-08-22;修回日期 2020-09-03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1]。这就要求各地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区域内特有的文化优势,突出区域文化在乡村振兴过程中的作用,科学有序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振兴。
目前磁县正在积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将以筹办2020年邯郸市第五届旅游发展大会为抓手,做好乡村振兴这件大事。黑格尔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磁州文化以其独特的地位,对中华文明的发生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磁县乡村振兴战略中,挖掘、搜集、整理、开发、传播磁州文化,可以全面促进磁县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態振兴、组织振兴,使磁县人民生活幸福、社会和谐。
1 磁州文化的概念与内涵
磁县,古称磁州,位于河北省的最南端,西依太行,北靠古赵,东临邺城,南临殷都,为晋、冀、鲁、豫四省通衢之地,悠久的历史、独特的地理和人文环境孕育了灿烂的磁州文化。磁州文化是指从磁县下七垣文化时代开始,6 5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生活在漳河、滏阳河、牤牛河流域以及西部山区人民生产、生活、战争、交流等活动中形成的稳定的独具地域特色的人文现象和自然景观。磁州文化以其独特的价值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磁州文化主要包括磁州历史文化、磁州窑文化、红色革命文化、水利建设文化、山川地理旅游文化、乡土特产文化、饮食文化等方面。
1.1 磁州窑文化
磁州窑是中国著名的民间陶瓷窑系,是北方陶瓷的代表,素有“南有景德,北有彭城”之说。古窑址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的彭城镇和磁县的观台镇、都党乡。
磁州窑文化其源头最远可追溯到的磁山文化,工匠师傅们用自己勤劳智慧的双手,创造了独特的磁州窑生产工艺,为我国瓷器文化添加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磁州窑生产工艺对我国瓷器的发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资源,磁州窑产品远销全国和世界各地,深受世界各国人民喜爱,具有极高的欣赏、收藏、使用价值。千年不熄的窑火孕育了独特磁州窑文化,深深地影响着磁州大地[4]。
1.2 磁州历史与山川地理旅游文化
磁州历史悠久。在6 500 年前新石器时期,已有先民在漳河、滏阳河、牤牛河流域繁衍生息,从事原始的种植业与渔猎业。境内有下七垣商前文化遗址、曹魏讲武城遗址、宋元磁州窑遗址、明城隍庙大殿、东魏孝静帝陵和兰陵王墓等北朝墓群、漳河三峡、古磁州八景、睡美人山、天宝寨观天佛景区、都党乡同义海洋地质公园和溢泉湖风景区等人文自然景观以及磁县直南党支部、都党乡白龙庙、陶泉乡花坨一二九师兵工厂等红色旅游资源,与周边人文自然景观如临漳古邺城“三台”建安文化、佛造像文化、安阳殷商文化、邯郸赵文化、黄粱梦吕仙祠、峰峰响堂水镇、南北响堂石窟、武安长寿村、朝阳沟、京娘湖、磁山文化和涉县的娲皇宫景区、129师司令部、将军岭等融为一体,构成了一个完善的生态旅游经济圈[5]。
1.3 磁县水利建设文化
磁县水利建设过程是我国水利建设的一个缩影,自战国时期西门豹治邺,千百年来,不断有先民兴修水利,造福磁州,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为了使漳河、滏阳河、牤牛河造福于民,党和国家领导漳河流域人民在磁县这块热土掀起了水利建设大潮,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也留下了一个个造福子孙万代的水利工程,树立了一座座不朽的丰碑。磁县境内的水利工程有岳城水库、东武仕水库、与红旗渠齐名的“人工天河”跃峰渠、“引岳济白”的民有渠、南水北调等工程,岳城水电学校是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和华北电力大学两个大学的摇篮,这些形成了独特的磁县水利文化,丰富了磁州文化的内涵[6]。 1.4 磁州饮食与特产文化 磁县民风淳朴,物华天宝,滏阳河畔种植的白莲藕和御供马头香米,太行山下的千里香花椒和岳城水库黄尾鲤鱼,深巷的胖妮熏鸡、街宴大席、深山甘泉酿造的琼林宴和古法酿造的磁州小茅台等等。此外,磁县马良烧鸡、磁县粉条大锅菜、磁县旋粉皮、凉皮凉粉、炒皮渣、观台豆腐干、岳城猪脸、磁州拽面等风味独特。还有非遗项目的烤卤蛋、面塑,也是让人垂涎欲滴。这一切都是磁县劳动人民创造的饮食文化,是一笔无形巨大的财富[7]。
1.5 磁州非遗文化
磁县是赵都、殷都、邺都三都文化的交汇之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冀南皮影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怀调、迓鼓、扎纸、剪纸、坠子、梅花拳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背阁;还有著名的兰陵王入阵曲和崔府君、城隍爷出巡仪式。这些都代表了磁州大地所经历的沧桑和风雨,展现着磁州人勤劳、善良、智慧的精神风貌[8]。
当然磁州文化博大精深,除以上涉及内容外还包括古磁州民居建筑文化、民俗文化、地名文化、历史典故成语文化、名人文化、民间传说、工业建设文化、酒文化、方言文化等等,这些共同铸造了磁州文化的品格,丰富着中国文化的内涵。
2 磁州文化对磁县乡村振兴的影响
在磁县乡村振兴战略中,磁州文化对全面促进乡村组织振兴、文化振兴、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生态振兴有重要意义。
2.1 磁州文化对磁县鄉村组织振兴的影响
磁州文化为各种文化、经济组织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如红色革命文化的传播和展示,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不断增强干部群众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做到懂党史、知革命、念党恩、守初心、担使命,可增强党组织在磁县乡村振兴工作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同时,可以成立磁县历史研究会等文化组织和机构,进一步加强磁县名人文化、磁县战争史等专题历史的研究,以丰富磁县历史,从而为邯郸历史及中国历史研究提供原始资料。
挖掘和宣传磁县水利建设文化,讲好磁县水利建设故事,有利于该县党员干部群众增强振兴磁县乡村的信心和决心,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发扬跃峰渠精神、大力弘扬兴修岳城水库和东武仕水库时舍小家顾大局的移民搬迁牺牲精神,培养一批团结人民群众干实事、干大事的干部队伍和经济、文化、科技团体,从而实现组织振兴。
2.2 磁州文化对磁县乡村文化振兴的影响
磁州文化的内容博大精深,为文学艺术创作、文创产品的设计等文化活动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比如,乔书堂等同志编纂的《都党村志》,通过对都党村的历史搜集、整理、研究,都党村人民增加了对都党村过去的了解。尤其是自己的祖辈和父辈在抗日战争期间可歌可泣斗争的事迹被记录下来,增强了自信心和自豪感。一个个熟悉的面孔、一段段峥嵘岁月又一次呈现在眼前,使人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胜利的艰难险阻,从而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留住了乡愁。
磁县境内的水利工程是党和国家领导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标本,是人们“立下愚公移山志,敢叫日月换新天”“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等大无畏革命精神的丰碑。岳城水库大坝、跃峰渠渠首、十里洞、三八洞、险峰渡槽等人文景观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和精神动力。
2.3 磁州文化对磁县乡村产业的影响
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开发磁州文化为主体的文创活动、文创产品,文旅结合,可助力磁县乡村旅游产业、农林牧渔业和乡镇企业的振兴。例如对下七垣古人类遗址、讲武城、观兵台、北朝皇陵、都党白龙庙、海洋地质公园、一二九师兵工厂、直南党支部、贾壁抗日民主政府等遗址、睡美人山、观天佛、天宝寨景区的开发和保护,建立纪念馆以丰富磁县旅游文化内涵,同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以增加磁县旅游产业对磁县农村乡土特产、文创产品经销的带动作用,增加农民收入。
2.4 磁州文化对磁县乡村人才振兴的影响
通过对磁州文化的研究、整理,进一步编纂乡土教材,在磁县中小学开设乡土历史课程和历史专题讲座,以及县城、乡村、学校的道路、建筑物用磁县历史名人或历史事件命名等措施,增加磁县青少年对磁州文化的认知,从而增强为建设新磁县、振兴磁县新农村而努力学习、立志成才的信念,为实现我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贡献力量。
2.5 磁州文化对磁县乡村生态振兴的影响
通过制定中长期规划,将磁县大型水利工程如环岳城水库、东武仕水库库区和漳河、滏阳河、南水北调工程沿岸进行美化、亮化、绿化,可充分改善磁县生态环境。
通过对磁县天宝寨景区、漳河三峡、都党同义村海洋地质公园等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和以磁州文化为中心的乡村振兴项目建设,除大量基础设施建设外,还要对环境进行必要的绿化、美化,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9]。
3 磁州文化对振兴磁县乡村的途径
3.1 县委政府统筹规划做好顶层设计
县委政府根据2018年9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和国务院2019年6月28日颁发12号文件《国务院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组织相关部门根据磁县实际情况制定《磁县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和《磁县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从宏观和微观上对开发和保护磁县海洋地质文化和下七垣文化、古代历史文化、红色革命文化,磁县水利文化、饮食文化、乡土特产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古民居建筑群、旅游文化,出台相关政策,建立智库和专家团队,做好顶层设计,强化指导服务,深化“放管服”改革发挥各类服务机构作用,为各类经营主体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在乡村振兴工作中充分展示磁州文化元素,体现磁州文化特色。
加大磁县文化发展项目规划建设和立项投资开发力度,加强与上级文化行政部门和科研院所的联系,招商引资,招聘人才大力开发磁州文化。如开发建设讲武城、漳河三峡、岳城水库和溢泉湖水上游乐项目,磁县水利文化博物馆、磁县民俗博物馆、磁县名人博物馆和相关研究机构等,加快磁州窑文化创意产业园和北朝文化体验园的建设进度。 3.2 加强宣传磁州文化力度,扩大磁州文化影响
利用现有的文化机构和博物馆开展关于磁州文化为主题的活动,如“国际磁州窑论坛”,建立“下七垣文化”博物馆、都党同义村海洋地质公园、磁县名人博物馆和相关研究机构,聘请国内外相关领域专家学者为智库,通过电视、报纸、出版物、QQ、微信、“小火山”、“抖音”、区块链等平台大力宣传,通过举办以磁县地标或文化标志为主题书法、绘画、摄影、征文、歌曲比赛以及主题晚会等活动推介磁州文化,丰富磁县乡村休闲旅游内容,培育和开发成为典型案例。积极开发磁州文化特色的传统节日文化创意产品和民间武术、怀调坠子、舞龙、舞狮、高低跷、跑旱船、威风锣鼓等民间艺术、民俗表演项目,促进磁州文化资源与现代消费需求有效对接。
加强以磁州文化为背景的文化艺术创作活动,如以电影、電视剧、戏曲形式表现跃峰渠、兰陵王、磁州窑、新磁州八景、黄华、王维纲、田裕民、纪德贵等为创作内容的艺术活动,扩大磁县的影响。
3.3 借鉴国内外乡村振兴的成功案例
在人类建设美好家园的进程中,我国人民走出了许多成功的道路,如华西村、礼泉县袁家村、峰峰响堂水镇、磁县辉水村都是发展的成功案例。
目前,磁县胖妮熏鸡、马良烧鸡等饮食行业依然停留在小作坊式原始生产模式,可以借鉴符离集烧鸡、北京烤鸭、德州扒鸡的发展模式,党和政府给予关怀和引导,利用各种媒介加大宣传,多渠道投资、多种经营、企业化、正规化、技术现代化等等,促发企业焕发活力,利用电子商务等营销渠道扩大磁县土特产销售,为振兴磁县乡村经济做出贡献。
3.4 改革人才培养机制,充分发挥县级职教中心的专业人才培养优势
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人才。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是一个漫长而系统的工作,需要从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社会教育等方面持续发力,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系统,构建农民终身学习新格局。
首先要加大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突出磁州文化在教育教学中的基础地位,编纂乡土教材,开设磁州文化课程教学,结合规划教材开展有磁州本地特色的研学活动,组织“爱磁县、爱家乡”征文、摄影、书画大赛。
其次,在基础教育改革的基础上,根据磁州文化内涵,发挥磁县职教中心专业人才培养优势,培养一大批旅游管理服务、农林牧、建筑、水利、电子商务商等方面的人才[10]。统筹管理该县现有专业和业余领域旅游人才,编制学校校本教材、旅游教材等,培养一大批愿意做、干得好、留得住的高素质专业人才,保障旅游产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如在职教中心等学校建立非遗培训基地,建立大师工作室,把磁州窑、怀调、迓鼓、扎纸、剪纸、坠子、冀南皮影等非遗项目传承和发扬光大。
4 结语
在磁县乡村振兴的工作中要根据磁州文化的特质,充分展现磁州文化魅力,发挥磁州文化在磁县农村产业、人才、组织、生态、文化振兴中的作用,使磁县广大人民群众分享改革开放和六千多年的磁州文化带来的红利,在参与乡村振兴工作中得到实惠、提高幸福感和获得感,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去。
参考文献
[1] 孙应魁,塞尔江·哈力克.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加依古村特色旅游发展探究[J].北方园艺,2019(13):168-171.
[2] 张娜.甘南藏族传统聚落空间特征及振兴机制研究[D].兰州:兰州交通大学,2019.
[3] 卫红亮.乡村振兴背景下驻村“第一书记”作用研究:基于山西省吉县屯里镇的实践分析[D].临汾:山西师范大学,2019.
[4] 杨建发,刘彬,耿福利,等.磁州窑文化对磁县乡村振兴的意义和途径[J].现代农村科技,2020(3):9-10.
[5] 耿福利,李万里,师树旺,等.磁县旅游文化对乡村振兴的影响及途径[J].现代农村科技,2020(5):6.
[6] 刘彬,李万里,杨建发,等.磁县水利文化在磁县乡村振兴中的意义和利用途径[J].现代农村科技,2020(2):122,118.
[7] 李万里,薛海霞,刘彬.利用饮食文化与乡土特产推动磁县乡村经济的振兴与发展[J].现代农村科技,2019(11):10-11.
[8] 李广威,李敏,刘彬.从文艺振兴谈磁县乡村振兴[J].现代农村科技,2020(4):120.
[9] 刘彬,李万里,薛海霞,等.磁县海洋地质文化和“下七垣文化”保护开发建议[J].现代农村科技,2020(3):120.
[10] 李鹏.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平顶山市乡村旅游[J].北方园艺,2018(14):197-200.
关键词 磁州文化;乡村振兴;影响;策略
中图分类号 F 32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1)14-0260-03
Abstract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trategy of rural rejuvenation is a major decisionmaking arrangement made by the 19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Dur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localities should adapt to local conditions, give full play to the unique cultural advantages of the region, and highlight the role of culture in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process. This study analyzes the connotation of Cizhou culture and its significance for the revitalization of Cixian’s rural areas, and proposes a strategy for revitalizing Cixian’s rural areas.
Key words Cizhou culture;Rural revitalization;Influence;Strategy
基金项目 2019年河北省职业教育科学研究所“十三五”规划(JZY19159)。
作者简介 刘彬(1971—),男,河北磁县人,高级教师,从事现代农艺技术专业教育教学和农村研究。
收稿日期 2020-08-22;修回日期 2020-09-03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1]。这就要求各地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区域内特有的文化优势,突出区域文化在乡村振兴过程中的作用,科学有序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振兴。
目前磁县正在积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将以筹办2020年邯郸市第五届旅游发展大会为抓手,做好乡村振兴这件大事。黑格尔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磁州文化以其独特的地位,对中华文明的发生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磁县乡村振兴战略中,挖掘、搜集、整理、开发、传播磁州文化,可以全面促进磁县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態振兴、组织振兴,使磁县人民生活幸福、社会和谐。
1 磁州文化的概念与内涵
磁县,古称磁州,位于河北省的最南端,西依太行,北靠古赵,东临邺城,南临殷都,为晋、冀、鲁、豫四省通衢之地,悠久的历史、独特的地理和人文环境孕育了灿烂的磁州文化。磁州文化是指从磁县下七垣文化时代开始,6 5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生活在漳河、滏阳河、牤牛河流域以及西部山区人民生产、生活、战争、交流等活动中形成的稳定的独具地域特色的人文现象和自然景观。磁州文化以其独特的价值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磁州文化主要包括磁州历史文化、磁州窑文化、红色革命文化、水利建设文化、山川地理旅游文化、乡土特产文化、饮食文化等方面。
1.1 磁州窑文化
磁州窑是中国著名的民间陶瓷窑系,是北方陶瓷的代表,素有“南有景德,北有彭城”之说。古窑址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的彭城镇和磁县的观台镇、都党乡。
磁州窑文化其源头最远可追溯到的磁山文化,工匠师傅们用自己勤劳智慧的双手,创造了独特的磁州窑生产工艺,为我国瓷器文化添加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磁州窑生产工艺对我国瓷器的发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资源,磁州窑产品远销全国和世界各地,深受世界各国人民喜爱,具有极高的欣赏、收藏、使用价值。千年不熄的窑火孕育了独特磁州窑文化,深深地影响着磁州大地[4]。
1.2 磁州历史与山川地理旅游文化
磁州历史悠久。在6 500 年前新石器时期,已有先民在漳河、滏阳河、牤牛河流域繁衍生息,从事原始的种植业与渔猎业。境内有下七垣商前文化遗址、曹魏讲武城遗址、宋元磁州窑遗址、明城隍庙大殿、东魏孝静帝陵和兰陵王墓等北朝墓群、漳河三峡、古磁州八景、睡美人山、天宝寨观天佛景区、都党乡同义海洋地质公园和溢泉湖风景区等人文自然景观以及磁县直南党支部、都党乡白龙庙、陶泉乡花坨一二九师兵工厂等红色旅游资源,与周边人文自然景观如临漳古邺城“三台”建安文化、佛造像文化、安阳殷商文化、邯郸赵文化、黄粱梦吕仙祠、峰峰响堂水镇、南北响堂石窟、武安长寿村、朝阳沟、京娘湖、磁山文化和涉县的娲皇宫景区、129师司令部、将军岭等融为一体,构成了一个完善的生态旅游经济圈[5]。
1.3 磁县水利建设文化
磁县水利建设过程是我国水利建设的一个缩影,自战国时期西门豹治邺,千百年来,不断有先民兴修水利,造福磁州,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为了使漳河、滏阳河、牤牛河造福于民,党和国家领导漳河流域人民在磁县这块热土掀起了水利建设大潮,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也留下了一个个造福子孙万代的水利工程,树立了一座座不朽的丰碑。磁县境内的水利工程有岳城水库、东武仕水库、与红旗渠齐名的“人工天河”跃峰渠、“引岳济白”的民有渠、南水北调等工程,岳城水电学校是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和华北电力大学两个大学的摇篮,这些形成了独特的磁县水利文化,丰富了磁州文化的内涵[6]。 1.4 磁州饮食与特产文化 磁县民风淳朴,物华天宝,滏阳河畔种植的白莲藕和御供马头香米,太行山下的千里香花椒和岳城水库黄尾鲤鱼,深巷的胖妮熏鸡、街宴大席、深山甘泉酿造的琼林宴和古法酿造的磁州小茅台等等。此外,磁县马良烧鸡、磁县粉条大锅菜、磁县旋粉皮、凉皮凉粉、炒皮渣、观台豆腐干、岳城猪脸、磁州拽面等风味独特。还有非遗项目的烤卤蛋、面塑,也是让人垂涎欲滴。这一切都是磁县劳动人民创造的饮食文化,是一笔无形巨大的财富[7]。
1.5 磁州非遗文化
磁县是赵都、殷都、邺都三都文化的交汇之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冀南皮影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怀调、迓鼓、扎纸、剪纸、坠子、梅花拳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背阁;还有著名的兰陵王入阵曲和崔府君、城隍爷出巡仪式。这些都代表了磁州大地所经历的沧桑和风雨,展现着磁州人勤劳、善良、智慧的精神风貌[8]。
当然磁州文化博大精深,除以上涉及内容外还包括古磁州民居建筑文化、民俗文化、地名文化、历史典故成语文化、名人文化、民间传说、工业建设文化、酒文化、方言文化等等,这些共同铸造了磁州文化的品格,丰富着中国文化的内涵。
2 磁州文化对磁县乡村振兴的影响
在磁县乡村振兴战略中,磁州文化对全面促进乡村组织振兴、文化振兴、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生态振兴有重要意义。
2.1 磁州文化对磁县鄉村组织振兴的影响
磁州文化为各种文化、经济组织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如红色革命文化的传播和展示,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不断增强干部群众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做到懂党史、知革命、念党恩、守初心、担使命,可增强党组织在磁县乡村振兴工作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同时,可以成立磁县历史研究会等文化组织和机构,进一步加强磁县名人文化、磁县战争史等专题历史的研究,以丰富磁县历史,从而为邯郸历史及中国历史研究提供原始资料。
挖掘和宣传磁县水利建设文化,讲好磁县水利建设故事,有利于该县党员干部群众增强振兴磁县乡村的信心和决心,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发扬跃峰渠精神、大力弘扬兴修岳城水库和东武仕水库时舍小家顾大局的移民搬迁牺牲精神,培养一批团结人民群众干实事、干大事的干部队伍和经济、文化、科技团体,从而实现组织振兴。
2.2 磁州文化对磁县乡村文化振兴的影响
磁州文化的内容博大精深,为文学艺术创作、文创产品的设计等文化活动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比如,乔书堂等同志编纂的《都党村志》,通过对都党村的历史搜集、整理、研究,都党村人民增加了对都党村过去的了解。尤其是自己的祖辈和父辈在抗日战争期间可歌可泣斗争的事迹被记录下来,增强了自信心和自豪感。一个个熟悉的面孔、一段段峥嵘岁月又一次呈现在眼前,使人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胜利的艰难险阻,从而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留住了乡愁。
磁县境内的水利工程是党和国家领导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标本,是人们“立下愚公移山志,敢叫日月换新天”“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等大无畏革命精神的丰碑。岳城水库大坝、跃峰渠渠首、十里洞、三八洞、险峰渡槽等人文景观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和精神动力。
2.3 磁州文化对磁县乡村产业的影响
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开发磁州文化为主体的文创活动、文创产品,文旅结合,可助力磁县乡村旅游产业、农林牧渔业和乡镇企业的振兴。例如对下七垣古人类遗址、讲武城、观兵台、北朝皇陵、都党白龙庙、海洋地质公园、一二九师兵工厂、直南党支部、贾壁抗日民主政府等遗址、睡美人山、观天佛、天宝寨景区的开发和保护,建立纪念馆以丰富磁县旅游文化内涵,同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以增加磁县旅游产业对磁县农村乡土特产、文创产品经销的带动作用,增加农民收入。
2.4 磁州文化对磁县乡村人才振兴的影响
通过对磁州文化的研究、整理,进一步编纂乡土教材,在磁县中小学开设乡土历史课程和历史专题讲座,以及县城、乡村、学校的道路、建筑物用磁县历史名人或历史事件命名等措施,增加磁县青少年对磁州文化的认知,从而增强为建设新磁县、振兴磁县新农村而努力学习、立志成才的信念,为实现我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贡献力量。
2.5 磁州文化对磁县乡村生态振兴的影响
通过制定中长期规划,将磁县大型水利工程如环岳城水库、东武仕水库库区和漳河、滏阳河、南水北调工程沿岸进行美化、亮化、绿化,可充分改善磁县生态环境。
通过对磁县天宝寨景区、漳河三峡、都党同义村海洋地质公园等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和以磁州文化为中心的乡村振兴项目建设,除大量基础设施建设外,还要对环境进行必要的绿化、美化,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9]。
3 磁州文化对振兴磁县乡村的途径
3.1 县委政府统筹规划做好顶层设计
县委政府根据2018年9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和国务院2019年6月28日颁发12号文件《国务院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组织相关部门根据磁县实际情况制定《磁县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和《磁县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从宏观和微观上对开发和保护磁县海洋地质文化和下七垣文化、古代历史文化、红色革命文化,磁县水利文化、饮食文化、乡土特产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古民居建筑群、旅游文化,出台相关政策,建立智库和专家团队,做好顶层设计,强化指导服务,深化“放管服”改革发挥各类服务机构作用,为各类经营主体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在乡村振兴工作中充分展示磁州文化元素,体现磁州文化特色。
加大磁县文化发展项目规划建设和立项投资开发力度,加强与上级文化行政部门和科研院所的联系,招商引资,招聘人才大力开发磁州文化。如开发建设讲武城、漳河三峡、岳城水库和溢泉湖水上游乐项目,磁县水利文化博物馆、磁县民俗博物馆、磁县名人博物馆和相关研究机构等,加快磁州窑文化创意产业园和北朝文化体验园的建设进度。 3.2 加强宣传磁州文化力度,扩大磁州文化影响
利用现有的文化机构和博物馆开展关于磁州文化为主题的活动,如“国际磁州窑论坛”,建立“下七垣文化”博物馆、都党同义村海洋地质公园、磁县名人博物馆和相关研究机构,聘请国内外相关领域专家学者为智库,通过电视、报纸、出版物、QQ、微信、“小火山”、“抖音”、区块链等平台大力宣传,通过举办以磁县地标或文化标志为主题书法、绘画、摄影、征文、歌曲比赛以及主题晚会等活动推介磁州文化,丰富磁县乡村休闲旅游内容,培育和开发成为典型案例。积极开发磁州文化特色的传统节日文化创意产品和民间武术、怀调坠子、舞龙、舞狮、高低跷、跑旱船、威风锣鼓等民间艺术、民俗表演项目,促进磁州文化资源与现代消费需求有效对接。
加强以磁州文化为背景的文化艺术创作活动,如以电影、電视剧、戏曲形式表现跃峰渠、兰陵王、磁州窑、新磁州八景、黄华、王维纲、田裕民、纪德贵等为创作内容的艺术活动,扩大磁县的影响。
3.3 借鉴国内外乡村振兴的成功案例
在人类建设美好家园的进程中,我国人民走出了许多成功的道路,如华西村、礼泉县袁家村、峰峰响堂水镇、磁县辉水村都是发展的成功案例。
目前,磁县胖妮熏鸡、马良烧鸡等饮食行业依然停留在小作坊式原始生产模式,可以借鉴符离集烧鸡、北京烤鸭、德州扒鸡的发展模式,党和政府给予关怀和引导,利用各种媒介加大宣传,多渠道投资、多种经营、企业化、正规化、技术现代化等等,促发企业焕发活力,利用电子商务等营销渠道扩大磁县土特产销售,为振兴磁县乡村经济做出贡献。
3.4 改革人才培养机制,充分发挥县级职教中心的专业人才培养优势
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人才。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是一个漫长而系统的工作,需要从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社会教育等方面持续发力,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系统,构建农民终身学习新格局。
首先要加大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突出磁州文化在教育教学中的基础地位,编纂乡土教材,开设磁州文化课程教学,结合规划教材开展有磁州本地特色的研学活动,组织“爱磁县、爱家乡”征文、摄影、书画大赛。
其次,在基础教育改革的基础上,根据磁州文化内涵,发挥磁县职教中心专业人才培养优势,培养一大批旅游管理服务、农林牧、建筑、水利、电子商务商等方面的人才[10]。统筹管理该县现有专业和业余领域旅游人才,编制学校校本教材、旅游教材等,培养一大批愿意做、干得好、留得住的高素质专业人才,保障旅游产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如在职教中心等学校建立非遗培训基地,建立大师工作室,把磁州窑、怀调、迓鼓、扎纸、剪纸、坠子、冀南皮影等非遗项目传承和发扬光大。
4 结语
在磁县乡村振兴的工作中要根据磁州文化的特质,充分展现磁州文化魅力,发挥磁州文化在磁县农村产业、人才、组织、生态、文化振兴中的作用,使磁县广大人民群众分享改革开放和六千多年的磁州文化带来的红利,在参与乡村振兴工作中得到实惠、提高幸福感和获得感,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去。
参考文献
[1] 孙应魁,塞尔江·哈力克.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加依古村特色旅游发展探究[J].北方园艺,2019(13):168-171.
[2] 张娜.甘南藏族传统聚落空间特征及振兴机制研究[D].兰州:兰州交通大学,2019.
[3] 卫红亮.乡村振兴背景下驻村“第一书记”作用研究:基于山西省吉县屯里镇的实践分析[D].临汾:山西师范大学,2019.
[4] 杨建发,刘彬,耿福利,等.磁州窑文化对磁县乡村振兴的意义和途径[J].现代农村科技,2020(3):9-10.
[5] 耿福利,李万里,师树旺,等.磁县旅游文化对乡村振兴的影响及途径[J].现代农村科技,2020(5):6.
[6] 刘彬,李万里,杨建发,等.磁县水利文化在磁县乡村振兴中的意义和利用途径[J].现代农村科技,2020(2):122,118.
[7] 李万里,薛海霞,刘彬.利用饮食文化与乡土特产推动磁县乡村经济的振兴与发展[J].现代农村科技,2019(11):10-11.
[8] 李广威,李敏,刘彬.从文艺振兴谈磁县乡村振兴[J].现代农村科技,2020(4):120.
[9] 刘彬,李万里,薛海霞,等.磁县海洋地质文化和“下七垣文化”保护开发建议[J].现代农村科技,2020(3):120.
[10] 李鹏.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平顶山市乡村旅游[J].北方园艺,2018(14):197-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