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本文阐述了当前小学科学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提出了小学科学教师科学素养的职前培养与高师物理教学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科学素养 科学教育 科学探完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随着我国科学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科学教育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和困难亦逐步暴露出来。南京大学教育系与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科学教育中心在20D3年进行了“小学科学教师科学素养”的问卷调查。调查发现,教师科学知识相当缺乏,对于问卷中“科学知识”方面的不少问题,有近半数的教师回答不出来,对“科学方法”和“科学性质”的认识也存在问题。小学科学教师科学素养的匮乏已经成为制约科学教育的因素,
作为培养小学教师的高等师范院校来说,理应对此做出积极回应。
二、形成原因
我们曾经有过这样的观念科学课本上的知识都是科学家和学科专家早已检验过的、无需怀疑的定论,而科学课的学习就是把这些知识“装进”学生的头脑,教学就是让学生理解、记忆下来,在以后需要的时候可以提取出来加以应用。所以,在科学课堂上,让学生去观察、去实验的主要目的是为传递知识。由于我们过多地强调了物理知识的地位,过多地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忽略了学生是通过什么样的学习方式和策略来学习的,掩盖了学生在学习方式上存在的问题。
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过:“结论几乎总是以完成的形式出现在读者面前,读者体会不到探索和发现的喜悦,感觉不到思想形成的生动过程,也很难达到清楚地理解全部情况。”这段话深刻切中目前基础科学教育的要害。
三、高等師范学校的物理教学
作为未来小学科学教师的高师学生,师范学校的物理教师又应该如何帮助他们提高科学素养呢?为了改变这种只重科学静态结果而忽视科学动态建构和发展的状况,我们应该从源头抓起,也就是要从师范学校的物理教学抓起。
我们高师学校的物理教学应该以《科学课程标准》为航标,努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1.科学探究的含义
所谓“科学探究”,就是在教师的启发和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的物理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科学的教与学组织形式。例如,在《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中,首先摆在我们面前的困难是物体下落的太快了,其下落时间是难以直接测量的,引导学生得出伽利略设计的实验方法冲淡“重力”,从而指导学生得出这样的探究活动过程,绵延两千年的错误一逻辑的力量一猜想与假设一实验验证一伽利略的思想方法。H.D.安东尼对伽利略成就的评价是这样的“引起同传统决裂的与其说是伽利略所做的观察和实验,不如说是他对观察和实验的态度。对他来说,基于观察和实验的事实被当作事实来对待,而于某种先人之见无关……但是,在伽利略看来,重要的是接受这些事实,并且建立符合这些事实的理论。”
这次课程改革十分强调科学探究在科学课程中的作用,但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科学探究是一类教学活动,同时科学探究也是一种精神,是一种人们与生俱来的对未知事物的探讨和研究精神。
2.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途径
(1)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活动中的角色定位
科学探究活动以学生的智力发展为本,培养自学能力,力图通过自主探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教师在科学探究活动中的角色为导师地位,其主要职责是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学生独立的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自主分析问题,主动解决问题,从而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学生作为探究活动的主体,主要是根据教师提供的学习条件,明确探究的目标,思考探究的问题,掌握探究的方法与策略,理清探究的思路,交流探究的内容,总结探究的结论。
(2)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途径
①物理课的教学方法应该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关注学生探究的过程与方式。强调学生探究的过程与方法的核心是把以“教和学”为中心的传授活动转变为以“探究”为轴心的科学活动。科学教学的最好方法就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主动去探索,体验未曾经历的独特经历。学生学习科学知识是接受的过程,更是发现和创造的过程。探究能力的形成依赖于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活动,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内化形成,逐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②教师要不断更新科学知识,成为终生学习者。教学内容的选择,宜从问题八手,强调亲历科学研究的过程,设计引导学生观察、实验、资料收集、合作交流以及体验、感悟和反思的活动,让学生感悟到“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的理念,真正实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另外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注意挖掘学生的生活经历和体验,增强学生书本知识和现实生活的联系,使学生感受到“科学就在我身边”。
③教学内容的选择还要整合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教师既要用自己的科学知识教授学生,也要用自己对科学的情感、态度与信念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能够为学生的其他学科学习。终生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④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从身边熟悉的自然现象和生活现象探索和认识物理规律,并尽量把认识到的知识和研究方法与生活、生产中的应用联系起来,体会物理学在社会进步中的作用。
课程改革的实施已经进入第七年了,科学探究在教学上实施也取得了一些实践性的经验,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有了一些进展。科学探究对于物理教育的挑战与机遇并存。教师们主动提高专业素质的需求史无前例,做研究型教师已经成为许多物理教师的努力方向。随着对科学探究的研究的深入和教师水平的提高,科学探究会成为教师们的自觉行动。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科学素养 科学教育 科学探完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随着我国科学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科学教育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和困难亦逐步暴露出来。南京大学教育系与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科学教育中心在20D3年进行了“小学科学教师科学素养”的问卷调查。调查发现,教师科学知识相当缺乏,对于问卷中“科学知识”方面的不少问题,有近半数的教师回答不出来,对“科学方法”和“科学性质”的认识也存在问题。小学科学教师科学素养的匮乏已经成为制约科学教育的因素,
作为培养小学教师的高等师范院校来说,理应对此做出积极回应。
二、形成原因
我们曾经有过这样的观念科学课本上的知识都是科学家和学科专家早已检验过的、无需怀疑的定论,而科学课的学习就是把这些知识“装进”学生的头脑,教学就是让学生理解、记忆下来,在以后需要的时候可以提取出来加以应用。所以,在科学课堂上,让学生去观察、去实验的主要目的是为传递知识。由于我们过多地强调了物理知识的地位,过多地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忽略了学生是通过什么样的学习方式和策略来学习的,掩盖了学生在学习方式上存在的问题。
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过:“结论几乎总是以完成的形式出现在读者面前,读者体会不到探索和发现的喜悦,感觉不到思想形成的生动过程,也很难达到清楚地理解全部情况。”这段话深刻切中目前基础科学教育的要害。
三、高等師范学校的物理教学
作为未来小学科学教师的高师学生,师范学校的物理教师又应该如何帮助他们提高科学素养呢?为了改变这种只重科学静态结果而忽视科学动态建构和发展的状况,我们应该从源头抓起,也就是要从师范学校的物理教学抓起。
我们高师学校的物理教学应该以《科学课程标准》为航标,努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1.科学探究的含义
所谓“科学探究”,就是在教师的启发和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的物理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科学的教与学组织形式。例如,在《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中,首先摆在我们面前的困难是物体下落的太快了,其下落时间是难以直接测量的,引导学生得出伽利略设计的实验方法冲淡“重力”,从而指导学生得出这样的探究活动过程,绵延两千年的错误一逻辑的力量一猜想与假设一实验验证一伽利略的思想方法。H.D.安东尼对伽利略成就的评价是这样的“引起同传统决裂的与其说是伽利略所做的观察和实验,不如说是他对观察和实验的态度。对他来说,基于观察和实验的事实被当作事实来对待,而于某种先人之见无关……但是,在伽利略看来,重要的是接受这些事实,并且建立符合这些事实的理论。”
这次课程改革十分强调科学探究在科学课程中的作用,但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科学探究是一类教学活动,同时科学探究也是一种精神,是一种人们与生俱来的对未知事物的探讨和研究精神。
2.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途径
(1)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活动中的角色定位
科学探究活动以学生的智力发展为本,培养自学能力,力图通过自主探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教师在科学探究活动中的角色为导师地位,其主要职责是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学生独立的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自主分析问题,主动解决问题,从而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学生作为探究活动的主体,主要是根据教师提供的学习条件,明确探究的目标,思考探究的问题,掌握探究的方法与策略,理清探究的思路,交流探究的内容,总结探究的结论。
(2)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途径
①物理课的教学方法应该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关注学生探究的过程与方式。强调学生探究的过程与方法的核心是把以“教和学”为中心的传授活动转变为以“探究”为轴心的科学活动。科学教学的最好方法就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主动去探索,体验未曾经历的独特经历。学生学习科学知识是接受的过程,更是发现和创造的过程。探究能力的形成依赖于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活动,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内化形成,逐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②教师要不断更新科学知识,成为终生学习者。教学内容的选择,宜从问题八手,强调亲历科学研究的过程,设计引导学生观察、实验、资料收集、合作交流以及体验、感悟和反思的活动,让学生感悟到“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的理念,真正实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另外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注意挖掘学生的生活经历和体验,增强学生书本知识和现实生活的联系,使学生感受到“科学就在我身边”。
③教学内容的选择还要整合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教师既要用自己的科学知识教授学生,也要用自己对科学的情感、态度与信念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能够为学生的其他学科学习。终生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④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从身边熟悉的自然现象和生活现象探索和认识物理规律,并尽量把认识到的知识和研究方法与生活、生产中的应用联系起来,体会物理学在社会进步中的作用。
课程改革的实施已经进入第七年了,科学探究在教学上实施也取得了一些实践性的经验,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有了一些进展。科学探究对于物理教育的挑战与机遇并存。教师们主动提高专业素质的需求史无前例,做研究型教师已经成为许多物理教师的努力方向。随着对科学探究的研究的深入和教师水平的提高,科学探究会成为教师们的自觉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