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晚期肝癌存活12年一例
【机 构】
:
解放军第85医院,解放军第85医院
【出 处】
:
中华消化杂志
【发表日期】
:
1990年10期
其他文献
本文采用微量细胞毒试验检测27只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下称溃结)大白鼠的周围血淋巴细胞(PBL)和结肠粘膜淋巴细胞(LCM)以及13例溃结病人的PBL的细胞毒活性。溃结组淋巴细胞毒指数明显高于正常组(P<0.001)。在溃结细胞毒测定过程中,淋巴细胞经胰酶处理后细胞毒活性显著下降,如再经自身灭活血清温育1小时则可恢复。用胰酶处理靶细胞对细胞毒无影响。结果表明溃结细胞毒是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细胞毒。
作为胃双对比造影常规体位上壁的胃前壁,在隆起与凹陷病变时的表现,常具有与位于下壁时不同的X线特征。我们用临床和体外实验方法,对30例不同形状的胃前壁病变(包括癌肿、溃疡和息肉)的X线表现特征作了研究。主要表现有:(1)悬滴(持续45秒以上);(2)白雾状影;(3)重叠白线;(4)竖板;(5)环圈;(6)复线等。以上表现均有较强的定位、定壁及定性诊断价值。
本文分析了106例早期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并对合理手术范围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第一、二站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0.4%与3.8%,主要影响因素为:(1)浸润深度;(2)肿瘤大小;(3)大体分型;(4)组织学类型。本组术后5年、10年生存率,R1术组分别为93.3%、80%;R2术组均为100%;R3术组分别为89.5%和85.7%。作者认为早期胃癌根治手术范围一般以胃次全切除,清扫第一、二站淋巴结
为了评价支链氨基酸制剂:(1)支链氨基酸(BCAA)溶液,它只含有3种BCAA;(2)复方支链氨基酸(BCAAco)溶液,含有15种氨基酸而加强了3种BCAA,通过10例通常型肝硬化患者,作了前瞻性自身对照临床研究,晨空腹随机输以250ml BCAA或BCAAco、在输前及输后每小时测定其血浆氨基酸、血浆结合及游离色氨酸,共4小时。5天后再输以另一种溶液,并重复上述检验。结果显示两种制剂均具有调整
本文采用抑制大鼠免疫功能和皮下接种人胃癌细胞的方法,成功地建立了人胃癌动物模型。大白鼠皮下注射阿糖胞苷后,接受大剂量60Co照射,然后皮下接种人胃癌细胞株细胞5×106,成瘤率达85%,附生胃癌组织病理学检查与接种细胞形态学一致。本模型与裸鼠模型比较,饲养条件简单,操作方便,费用低,有实用价值。
应用银染色方法对8例胃单纯性肠上皮化生(肠化)、9例胃肠型异型增生、12例肠型胃癌、13例正常胃粘膜对照组进行了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s)的定量研究。在胃粘膜肠型病变中,Ag-NORs值随病变异型程度的加重而递增。Ag-NORs均值除正常胃粘膜组和单纯肠化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外,其余各病变组间Ag-NORs均值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表明Ag-NORs定量可作为鉴
用放射免疫测定法对人肝癌组织中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 Zn-SOD)含量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发现肝癌细胞中该酶含量低于正常对照,抗氧化酶受到严重损害。肝硬化组织中Cu,Zn-SOD含量低于正常对照,提示肝硬化组织中该酶含量减少可能是肝硬化组织中的肝细胞易于癌变的原因之一。分化越低的肝癌细胞中该酶含量减少,这可能是肝癌细胞对自身无限增殖和低分化的负反馈调节机制。
作者选择葡聚糖T-40制备鼠抗人胃癌单克隆抗体(单抗)MGb2-丝裂霉素C结合物,同时采用肾包膜下测定法检测其体内抗肿瘤作用。人胃癌移植瘤(SGC-7901)接种于裸小鼠双侧肾包膜下并于当天开始实验治疗,结合物按1mg/kg(按药物量计)剂量腹腔给药,每天1次,共6天,肿瘤生长抑制率可达68.67%,明显优于游离药物及无关抗体结合物。将抗体与药物单纯混合,无抗肿瘤协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