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5年6月8日,在多个版本的政策传闻刺激下,压抑已久的市场热情突然全面爆发。当日在买盘的推动下,沪指至收盘大涨84.64点,8.21%的涨幅创出了自2002年“6·24行情”以来的单日最大涨幅。
截至收盘,除去ST类个股,沪深两市共有120余只个股涨停,近300只个股涨幅超过9%,没有一只股票下跌。沪深两市共成交317亿元,也创出“6·24井喷”之后的单日最大成交纪录。
第二天,深沪市场继续上扬势头,并放出了327亿元的巨额成交量。然而这一被媒体渲染成“千点共识交响乐”的华彩乐章能否持续,仍然是一个未知数。6月10日,两市缩量下跌。
在缺乏基本面改变的中国股市,投资者显然仍然尚未摆脱“政策市神话”的诅咒:监管层的导向性用语、坊间传言以及媒体的推波助澜,就足以促成股市近千亿元的换手。在这一戏剧化反转的背后,是谁人之手在翻云覆雨?
“证监会救市说”“6·8井喷”前后的各种评论,均将中国证监会此前关于股权分置改革的动员工作,视做股市反转的重要信号。
上述动员工作主要指的是,6月3日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在上海上市公司工作会议上的内部讲话,以及6月5日中国证券业协会在北京组织的全体基金管理公司会议上,尚福林与证监会副主席桂敏杰的发言。
6月3日,尚福林在上海表示,后市将会出台鼓励参与股权分置改革试点的政策,比如对于已经解决股权分置的,再融资时会给予优先考虑。然而当日,市场并未予以正面回应,反而创下了1000.52点的新低点。
6月4日,星期六,45家券商的投行老总在前一天接到紧急通知后聚首北京,参加由证监会召集的保荐机构会议。中国证监会主席助理姚刚在会上表示,市场最终肯定会形成解决了股权分置和没有解决股权分置的两大板块;形成之后市场资源和政府资源将会向前一板块倾斜,保荐机构应该责无旁贷地积极参与到解决股权分置工作中来,尽快形成解决股权分置板块。在会上,证监会明确表示,目前包括IPO和再融资在内的融资行为暂停。
6月5日,星期日,中国证券业协会在北京组织了全体基金管理公司的会议。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和副主席桂敏杰分别发言,要求基金管理公司一定要从资本市场的发展大局和基金行业持续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股权分置改革的意义,共同推进资本市场的改革。尚福林表示,当前基金业要统一思想,辩证地看待近期的市场情况;要充分发挥基金作为证券市场参与者的主观能动性,更加理性地看待当前所面临的困难。
尽管上述动员苦口婆心,但并没有任何强制性要求。参加了周日会议的海富通基金管理公司投资总监陈洪就表示,“会上要求我们发挥机构投资者的作用,但卖不卖股票还是属于市场行为,如果有赎回也得卖股票啊。”
除此之外,中国证监会还出台了几项具体措施用于增加入市的资金量。
首先是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基金管理公司运用固有资金进行基金投资有关事项的通知》,允许基金管理公司将其固有资金投资于证券投资基金,并对基金公司运用固有资金投资于证券投资基金的条件、投资比例、持有期限、信息披露等方面作出了规定。
对于现有基金的资金情况,申万巴黎投资管理部的伍海郡表示,“去年的‘11·4’行情是基金发动的,当时基金的仓位在50%左右,现在基金的仓位都比较满,很难发动行情。”
6月6日,证监会网站发布了《上市公司回购社会公众股份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要求规范上市公司为减少注册资本而购买本公司社会公众股并注销的行为。市场分析认为,这也是证监会为市场增加资金的举措之一。
“拯救券商说”在“6·8井喷”中,除了中国证监会的频频号召,半年前就被热炒的投资者保护基金被旧话重提,并视为政府提供的实质性利好。
6月8日,《21世纪经济报道》一版头条文章声称,央行正在为一项整体扶植券商的计划展开前期调研工作,首批兵分两路,分赴上海的申银万国与安徽的华安证券。央行的上海之行由金融稳定局局长张新亲自带队,此前申银万国自行申报了15亿元的资金计划,而央行调研组在6月2日至6日对申银万国的流动资金缺口进行重新计算。报道称,该计划与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等一揽子利好消息,“预计将在不久后出台”。
《财经》就此向中国人民银行求证,金融稳定局局长张新告诉《财经》,对申银万国证券公司的调研是在5月14日,“这是我个人进行的一项调研,没有与证监会方面沟通。”
6月9日,传言更甚。有消息称,中国人民银行会同证监会于6月初对申请低息贷款的券商申请进行审核,第一批发放的低息贷款已于近日获批,并下放到各券商账户。目前一共有五至七家证券公司已获或将获得低息再贷款。
券商内部流传的版本是,除中信证券,在第一批获批的券商中,申银万国证券申请额度30亿元,获批15亿元;广发证券申请额度50亿元,获批20亿元;中信证券低息贷款的数额为13亿元;东方证券也获得了15亿元的低息贷款,这些贷款的利率为0.9%。有消息称,近期股东频繁变动的华西证券也获得了5亿元额度的低息贷款。
消息人士表示,这笔低息贷款的期限并非如同此前市场所传的五年期。“这笔贷款主要用途是支撑大盘,贷款期限是一年一年的来。”更有甚者,将这笔资金与传说已久的平准基金联系起来,认为是其入市的一个渠道选择。关于平准基金的另一版本是,将由汇金公司出面操作。
然而事实证明,上述券商至今未有一家确认获得来自央行的资金。中信证券研究部执行总经理徐刚表示:“这个事情公司完全没有讨论过,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我们也不需要这些资金。”中金公司的发言人也表示,中金公司并未参与“上书”,也没有申请贷款额度。此前宣称央行前来调研的申银万国则拒绝对这一消息做出评论。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稳定局有关人士曾在今年2月告诉《财经》,投资者保护基金确实要做,但主要的部分是“买棺材”的钱,中国证监会要求的“治病钱”只能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作为妥协的产物,即将设立的投资者保护基金中只可能有50亿-100亿元用于“治病”,其余绝大部分将用于证券公司的破产清算。到目前为止,市场还是更多地拿“棺材钱”当作“治病钱”来炒做而已。
事实上,中国人民银行对于处置问题证券公司的态度向来一致,即只管“买棺材”,不管“治病”。这一态度从最早关闭鞍山证券的时候就已明确,并在去年问题券商处置的过程中愈发坚定。按照2004年11月发布的《个人债权及客户证券交易结算资金收购意见》的规定,中央银行只对10万元以下的个人债权进行全额收购,10万元以上个人债权则打九折。即便如此,亦有意见批评其救助条件过于宽松,何况目前针对券商的直接利益输送。
尽管此前证监会在“分类监管”的问题上大做文章,地方政府向中央索取援助的动作也从未停止过,但据《财经》获知,至今为止,央行并未向上述所谓“规范类券商”发放过一分钱。
截至收盘,除去ST类个股,沪深两市共有120余只个股涨停,近300只个股涨幅超过9%,没有一只股票下跌。沪深两市共成交317亿元,也创出“6·24井喷”之后的单日最大成交纪录。
第二天,深沪市场继续上扬势头,并放出了327亿元的巨额成交量。然而这一被媒体渲染成“千点共识交响乐”的华彩乐章能否持续,仍然是一个未知数。6月10日,两市缩量下跌。
在缺乏基本面改变的中国股市,投资者显然仍然尚未摆脱“政策市神话”的诅咒:监管层的导向性用语、坊间传言以及媒体的推波助澜,就足以促成股市近千亿元的换手。在这一戏剧化反转的背后,是谁人之手在翻云覆雨?
“证监会救市说”“6·8井喷”前后的各种评论,均将中国证监会此前关于股权分置改革的动员工作,视做股市反转的重要信号。
上述动员工作主要指的是,6月3日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在上海上市公司工作会议上的内部讲话,以及6月5日中国证券业协会在北京组织的全体基金管理公司会议上,尚福林与证监会副主席桂敏杰的发言。
6月3日,尚福林在上海表示,后市将会出台鼓励参与股权分置改革试点的政策,比如对于已经解决股权分置的,再融资时会给予优先考虑。然而当日,市场并未予以正面回应,反而创下了1000.52点的新低点。
6月4日,星期六,45家券商的投行老总在前一天接到紧急通知后聚首北京,参加由证监会召集的保荐机构会议。中国证监会主席助理姚刚在会上表示,市场最终肯定会形成解决了股权分置和没有解决股权分置的两大板块;形成之后市场资源和政府资源将会向前一板块倾斜,保荐机构应该责无旁贷地积极参与到解决股权分置工作中来,尽快形成解决股权分置板块。在会上,证监会明确表示,目前包括IPO和再融资在内的融资行为暂停。
6月5日,星期日,中国证券业协会在北京组织了全体基金管理公司的会议。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和副主席桂敏杰分别发言,要求基金管理公司一定要从资本市场的发展大局和基金行业持续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股权分置改革的意义,共同推进资本市场的改革。尚福林表示,当前基金业要统一思想,辩证地看待近期的市场情况;要充分发挥基金作为证券市场参与者的主观能动性,更加理性地看待当前所面临的困难。
尽管上述动员苦口婆心,但并没有任何强制性要求。参加了周日会议的海富通基金管理公司投资总监陈洪就表示,“会上要求我们发挥机构投资者的作用,但卖不卖股票还是属于市场行为,如果有赎回也得卖股票啊。”
除此之外,中国证监会还出台了几项具体措施用于增加入市的资金量。
首先是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基金管理公司运用固有资金进行基金投资有关事项的通知》,允许基金管理公司将其固有资金投资于证券投资基金,并对基金公司运用固有资金投资于证券投资基金的条件、投资比例、持有期限、信息披露等方面作出了规定。
对于现有基金的资金情况,申万巴黎投资管理部的伍海郡表示,“去年的‘11·4’行情是基金发动的,当时基金的仓位在50%左右,现在基金的仓位都比较满,很难发动行情。”
6月6日,证监会网站发布了《上市公司回购社会公众股份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要求规范上市公司为减少注册资本而购买本公司社会公众股并注销的行为。市场分析认为,这也是证监会为市场增加资金的举措之一。
“拯救券商说”在“6·8井喷”中,除了中国证监会的频频号召,半年前就被热炒的投资者保护基金被旧话重提,并视为政府提供的实质性利好。
6月8日,《21世纪经济报道》一版头条文章声称,央行正在为一项整体扶植券商的计划展开前期调研工作,首批兵分两路,分赴上海的申银万国与安徽的华安证券。央行的上海之行由金融稳定局局长张新亲自带队,此前申银万国自行申报了15亿元的资金计划,而央行调研组在6月2日至6日对申银万国的流动资金缺口进行重新计算。报道称,该计划与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等一揽子利好消息,“预计将在不久后出台”。
《财经》就此向中国人民银行求证,金融稳定局局长张新告诉《财经》,对申银万国证券公司的调研是在5月14日,“这是我个人进行的一项调研,没有与证监会方面沟通。”
6月9日,传言更甚。有消息称,中国人民银行会同证监会于6月初对申请低息贷款的券商申请进行审核,第一批发放的低息贷款已于近日获批,并下放到各券商账户。目前一共有五至七家证券公司已获或将获得低息再贷款。
券商内部流传的版本是,除中信证券,在第一批获批的券商中,申银万国证券申请额度30亿元,获批15亿元;广发证券申请额度50亿元,获批20亿元;中信证券低息贷款的数额为13亿元;东方证券也获得了15亿元的低息贷款,这些贷款的利率为0.9%。有消息称,近期股东频繁变动的华西证券也获得了5亿元额度的低息贷款。
消息人士表示,这笔低息贷款的期限并非如同此前市场所传的五年期。“这笔贷款主要用途是支撑大盘,贷款期限是一年一年的来。”更有甚者,将这笔资金与传说已久的平准基金联系起来,认为是其入市的一个渠道选择。关于平准基金的另一版本是,将由汇金公司出面操作。
然而事实证明,上述券商至今未有一家确认获得来自央行的资金。中信证券研究部执行总经理徐刚表示:“这个事情公司完全没有讨论过,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我们也不需要这些资金。”中金公司的发言人也表示,中金公司并未参与“上书”,也没有申请贷款额度。此前宣称央行前来调研的申银万国则拒绝对这一消息做出评论。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稳定局有关人士曾在今年2月告诉《财经》,投资者保护基金确实要做,但主要的部分是“买棺材”的钱,中国证监会要求的“治病钱”只能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作为妥协的产物,即将设立的投资者保护基金中只可能有50亿-100亿元用于“治病”,其余绝大部分将用于证券公司的破产清算。到目前为止,市场还是更多地拿“棺材钱”当作“治病钱”来炒做而已。
事实上,中国人民银行对于处置问题证券公司的态度向来一致,即只管“买棺材”,不管“治病”。这一态度从最早关闭鞍山证券的时候就已明确,并在去年问题券商处置的过程中愈发坚定。按照2004年11月发布的《个人债权及客户证券交易结算资金收购意见》的规定,中央银行只对10万元以下的个人债权进行全额收购,10万元以上个人债权则打九折。即便如此,亦有意见批评其救助条件过于宽松,何况目前针对券商的直接利益输送。
尽管此前证监会在“分类监管”的问题上大做文章,地方政府向中央索取援助的动作也从未停止过,但据《财经》获知,至今为止,央行并未向上述所谓“规范类券商”发放过一分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