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装备是教育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是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以及学生素养提高的有效手段,是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的不可缺少重要一环,更是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方式。近年来,很多中小学校配备了各式各样的教育装备,这主要得益于教育部门的重视以及教育装备教学地位和作用的提升。但是,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许多中小学的教育装备没有充分发挥其辅助教学的功能。笔者通过对部分中小学生进行走访,从学生的视角了解中小学教育装备在使用现状中存在的不足,并且提出改善建议,旨在促进中小学教育装备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作用。
中小学教育装备的使用现状
中小学学校教育装备使用现状差别大 通过了解发现,当前中小学校在教育装备方面都在增加投入,有效地改善了教育装备条件,为实现教育现代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中学和小学使用教育装备的现状存在较大的差别,总体而言,小学在教育装备方面的使用率较高。很多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能够充分的运用学校所提供的各种多媒体教学设备,大大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但是,很多中学教育装备使用率比较低,特别是高中教师。通过进一步了解发现,这主要是因为高中阶段的学生面临着高考的升学压力,而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教师往往只能减少教育装备的使用,采取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识记更多的知识点。与此同时,高中阶段的学生的课业任务更重,很多学生也十分看重教學的结果,对于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方法不是特别在意。
中小学学校教育装备使用存在城乡差别 调查了解发现,城乡中小学在教育装备的使用率方面也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在接受调查的200名农村学生中,有186名学生表示,老师在教学中会使用教育装备。在200名城区学生中,有159名学生表示,教师在教学中会使用教育装备。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农村中小学教育装备的使用率要高于城区中小学。农村中小学教育装备的配置相对不足,但是教师所面临的教学压力相对较低,在教学中有更多的时间使用现代化教育装备。更为重要的原因是,农村中小学大多数是小学和初级中学,所面临的升学压力相比较城市的高中而言更小,因此,从根本层面上来讲,教育体制、升学压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城乡中小学教育装备使用差异。
中小学教育装备的改善建议
提高教师研究和应用教育装备的积极性 在新时期,各种新的教学媒体在不断出现,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的加强学习,运用这些新技术新装备。毋庸置疑,运用教育技术装备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这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教师对教育技术装备的使用积极性。同时,学校对于教育装备的使用情况也没有进行绩效考核,因此,部分教师对教育技术装备的重视程度不足,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倾斜那些帮助提高绩效考核的教学方法,对于没有纳入绩效考核的教育技术装备的使用则不太积极。要想有效改善中小学教育装备的使用现状,需要学校将教师使用教育装备纳入到绩效考核中,增强教师研究和使用教育装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教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展教学活动,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了解学生需求,采用学生易接受的现代化教育技术 教师在运用教育技术的过程中,要尊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了解学生的需求,进而采取学生易接受的现代教育技术。例如,结合高中学生所面临的升学压力的现状,进而尽可能减少教育装备在使用过程中对课堂教学时间的过多占用,选择一些有关教学疑难点的微课,使得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能够把握学习的重难点。一方面,不会占用学生太多学习时间,加上“微课”的运用,能够在短时间内提高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的掌握程度;另一方面,还有助于提高教学的效率,增强学生对现代教育技术的接受度,使其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更加积极的配合。与此同时,农村和城区的中小学教师,还要加强沟通与交流,特别是进行教育技术使用方面的心得体会与技术切磋,取长补短,提高教育装备的应用能力。
灵活地运用教育装备,能够有效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使用的过程中,要尽可能贴近教学实际,采取学生容易接受的现代教育技术,避免形式主义,而是要充分认识到教育装备在辅助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价值。
结束语
教育装备是教育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素质教育得以顺利实施的技术保障,同时,也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中小学教育装备使用现状的改善,除了教师要加强对学生需求的了解程度,同时,还需要相关管理部门注重教育装备的投入及使用力度。应当将教育装备工作纳入到教育事业的规划与考核中,实现科学规划,逐步建立起教育装备经费投入的长效机制,完善以财政投入为主的经费保障机制。与此同时,教育装备的教育功能是其突出的特点,其安全与质量也是首要考虑的问题,这就要求当地教育相关管理部门加强对教育装备采购的监管和论证,加强对教育装备的结构优化,确保学校所采购的产品质量过关、并杜绝安全隐患。
(作者单位:山西省晋城市教育装备管理中心)
中小学教育装备的使用现状
中小学学校教育装备使用现状差别大 通过了解发现,当前中小学校在教育装备方面都在增加投入,有效地改善了教育装备条件,为实现教育现代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中学和小学使用教育装备的现状存在较大的差别,总体而言,小学在教育装备方面的使用率较高。很多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能够充分的运用学校所提供的各种多媒体教学设备,大大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但是,很多中学教育装备使用率比较低,特别是高中教师。通过进一步了解发现,这主要是因为高中阶段的学生面临着高考的升学压力,而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教师往往只能减少教育装备的使用,采取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识记更多的知识点。与此同时,高中阶段的学生的课业任务更重,很多学生也十分看重教學的结果,对于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方法不是特别在意。
中小学学校教育装备使用存在城乡差别 调查了解发现,城乡中小学在教育装备的使用率方面也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在接受调查的200名农村学生中,有186名学生表示,老师在教学中会使用教育装备。在200名城区学生中,有159名学生表示,教师在教学中会使用教育装备。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农村中小学教育装备的使用率要高于城区中小学。农村中小学教育装备的配置相对不足,但是教师所面临的教学压力相对较低,在教学中有更多的时间使用现代化教育装备。更为重要的原因是,农村中小学大多数是小学和初级中学,所面临的升学压力相比较城市的高中而言更小,因此,从根本层面上来讲,教育体制、升学压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城乡中小学教育装备使用差异。
中小学教育装备的改善建议
提高教师研究和应用教育装备的积极性 在新时期,各种新的教学媒体在不断出现,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的加强学习,运用这些新技术新装备。毋庸置疑,运用教育技术装备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这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教师对教育技术装备的使用积极性。同时,学校对于教育装备的使用情况也没有进行绩效考核,因此,部分教师对教育技术装备的重视程度不足,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倾斜那些帮助提高绩效考核的教学方法,对于没有纳入绩效考核的教育技术装备的使用则不太积极。要想有效改善中小学教育装备的使用现状,需要学校将教师使用教育装备纳入到绩效考核中,增强教师研究和使用教育装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教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展教学活动,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了解学生需求,采用学生易接受的现代化教育技术 教师在运用教育技术的过程中,要尊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了解学生的需求,进而采取学生易接受的现代教育技术。例如,结合高中学生所面临的升学压力的现状,进而尽可能减少教育装备在使用过程中对课堂教学时间的过多占用,选择一些有关教学疑难点的微课,使得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能够把握学习的重难点。一方面,不会占用学生太多学习时间,加上“微课”的运用,能够在短时间内提高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的掌握程度;另一方面,还有助于提高教学的效率,增强学生对现代教育技术的接受度,使其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更加积极的配合。与此同时,农村和城区的中小学教师,还要加强沟通与交流,特别是进行教育技术使用方面的心得体会与技术切磋,取长补短,提高教育装备的应用能力。
灵活地运用教育装备,能够有效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使用的过程中,要尽可能贴近教学实际,采取学生容易接受的现代教育技术,避免形式主义,而是要充分认识到教育装备在辅助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价值。
结束语
教育装备是教育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素质教育得以顺利实施的技术保障,同时,也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中小学教育装备使用现状的改善,除了教师要加强对学生需求的了解程度,同时,还需要相关管理部门注重教育装备的投入及使用力度。应当将教育装备工作纳入到教育事业的规划与考核中,实现科学规划,逐步建立起教育装备经费投入的长效机制,完善以财政投入为主的经费保障机制。与此同时,教育装备的教育功能是其突出的特点,其安全与质量也是首要考虑的问题,这就要求当地教育相关管理部门加强对教育装备采购的监管和论证,加强对教育装备的结构优化,确保学校所采购的产品质量过关、并杜绝安全隐患。
(作者单位:山西省晋城市教育装备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