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时期室内界面装饰艺术浅析

来源 :艺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mit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秦汉时期室内界面装饰,是中国传统室内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室内装饰技法和内容题材上具有独特性,形成了自己的特有语言符号。本章分别以这时期地面、墙面、顶面和门窗作为研究对象,对它们的装饰特征进行阐述,同时对当代社会研究秦汉时期室内装饰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关键词:秦汉;室内界面;装饰艺术
  秦汉时期是我国早期封建社会,特定的社会历史形态深深影响了人们的艺术活动。当时最大的营造特征之一是表现在建筑方面:即木结构建筑体系开始建立并继续发展探索。[1]建筑的发展直接影响了室内空间营造,室内界面装饰是作为建筑联系最紧密的一部分,也形成了自己的艺术特色,本章就是针对这时期的室内界面装饰做简单的分析。
  1 秦汉时期室内界面装饰的概述
  研究秦汉的室内应从两个不同功能的空间入手:一是人们居住建筑内部空间,另一个是人死后安放的墓室空间。由于秦汉时期距今以久远,保存下来的建筑几乎没有,现只能从相关文献和图案描述获得室内营造资料。墓室完全是按照人们生前的生活方式营造的,由于墓室空间长埋地下,破坏小,所以研究墓室空间对研究这一时期的室内有一定参考价值。秦汉时期室内界面装饰处理的主要思想是:“屋不呈材,墙不露形。”[3],这种思想的原因是出于两个方面考虑的:一是建筑构件以及界面保护功能的需要,另一方面则是当时审美的需要。室内界面装饰的重点是放在了地面、墙面、顶棚上。涂绘、雕刻、织物是这一时期室内营造的主要装饰手段,其中雕刻技术最为突出,例如秦汉的墓室空间的画像石、画像砖、以及宫室建筑普遍使用了木雕、玉雕及石雕的装饰手法。
  2 室内界面装饰分析
  (1)地面装饰。这一时期地面装饰处理方式分为两种:铺砖和施色。秦汉时期建筑是建在夯土之上,室内地面为夯实的泥土,地面并不能做到很平整。宫殿、官府、庙宇等一些重要的机构为了地面达到平整、美化的效果,对地面进行了处理。这样做一方面使地面防潮耐磨,另一方面很好地达到了装饰美化的效果。当时普遍流行的普室内的地砖类型分为两种:一是方砖,另一种是条砖。方砖一般上面雕刻纹样,既可以起到装饰美化作用,又起到防滑的功能。方砖的正面常模印的细密的纹样,多为抽象的几何纹样。回纹、菱纹、平行纹、四瓣纹等。构图繁缛,大面积的重复铺在地面上,装饰效果强烈。[2]秦代时期铺砌地砖的方法比较单一,一般采用横竖通缝铺贴,到了汉代装饰方法多了起来,采用横排错缝的铺法,这样更加砖与砖连接更加牢固,且装饰效果也丰富。汉代还出现了一种形制与方砖类似的画像砖,多运用墓室中。其特征是正面雕刻凸起的浅浮雕,每一个砖上图案是不一样的,但装饰的题材大体相同,概括为有三类:第一,以社会现实生活为题材,反映当时的社会风尚。第二,以宣扬忠孝节义等伦理道德为题材的儒家伦理起着规范人们思想和行动的重要政治功用,深得统治阶级的宣扬和提倡;第三,神怪题材。秦汉人崇神仙、好方术、迷诚纬、求厚葬,其意识形态中包含着十分强烈的浪漫和幻想的成分,所以这类神怪题材也占有一定比重。[3]施色装饰是原夯土地面用黄土找平之后,再用细泥与河沙混合,抹在地面做面层,最后再涂抹一层有色矿物材料,工艺较为简单,但装饰效果明显。据西汉宫王莽辟雍遗址发掘报告中,提到其地面的做法“前堂为方砖铺饰地面,后室为谨涂地面,并饰以鲜艳的朱红色。”根据当时社会礼制,视红色为皇族权贵的象征。用红色进行装饰,显得隆重和气派。
  (2)墙面的装饰处理。“白墙朱柱”,是这一时期室内环境空间的基本色调。墙壁的装饰较为简洁,多采用在细泥抹面的基础上涂抹白灰或白土粉的方式。基本上做到了:“墙不露形”的设计思想。秦汉时期对室内墙面装饰除上述一般性抹白外,对一些等级较高的建筑空间界面还采用重点装饰美化处理,其方法有壁画和雕刻。壁画是秦汉时期主要建筑室内墙面装饰的重点,也是营造室内空间意境的主要手段之一。这一时期室内壁画装饰的题材延续了先秦的题材,宗教画和人物肖像画。秦汉时期的室内壁画可以在墓室墙面装饰中证实到,这一时期出土的墓室多有壁画装饰。秦汉时期对于墙面的处理,还出现了使用条砖。秦始皇1号兵马俑中就出现了砖墙,但是为垂直通缝且无粘合剂,效果显得比较原始单一。到了汉代开始得到了全面的改进:内外砖相互联系,上下砖相互错缝,转交之处相互拉结,就加强了砖墙的整体性。[2]砖与砖的组合形成了几何纹样这种处理手法起到了很好的装饰效果。雕刻装饰手法是以建筑构件为载体,或以刀代笔,刻画图像。画像石上的纹样主要用木模压印然后经火烧制成,也有的是在其上面刻出纹饰。画面的表现形式有浅浮雕、阴刻线条和凸刻线条。画像砖、石上面还有彩色颜色。只不过现在发掘的画像石由于年代久远,颜色已不存在了。
  (3)门窗的装饰。秦汉时期的建筑已较为完善,门窗的艺术装饰手法有呈现自己的特色。门多是版门,有双扇和单扇、还出现了带滚轮的滑动推拉门。[2]关于窗的形制以长方形为多,也有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秦汉时期的窗户功能比较单一,只是为了通风作用,当时还没发明糊纸窗,冬天只能御寒只能堵塞其他物品于窗户。普通的窗户多为直棂造型,讲究的窗户以斜方格贯穿小圆环的造型为最多。直棂、横棂、网纹、琐纹窗、十字交叉等也是常见的样式。这一时期的窗户装饰纹样已经具备了高度抽象装饰能力,形成了具有时代特色的装饰语言。门窗的材质以木为主,墓室的门窗以石材居多。宫殿、官署及大宅第的门用双扇木制版门。宫殿建筑的门窗常用雕刻或图绘连琐纹饰,然后涂以青色。《后汉书·梁冀传》描述到:“冀乃大起第宅……壁柱雕镂。加以铜漆,窗腑皆有绮疏青琐。”
  (4)顶面的装饰。秦汉时期室内装饰营造对顶部的处理有三种方式:1)彻上明造,2)张设承尘于房屋木结构之上,3)顶部施以藻井。[3]唐代以前顶棚是不做吊顶的,因为木结构建筑还是在一个探索过程中,并没达到最终的完善效果。这时顶棚的木结构装饰手法沿承地面、墙面的装饰手法:雕刻和髹漆彩绘。第二种装饰手法是设承尘。梁思成先生说过:承尘实为吊顶的最原始的形态方法。即用布、织物悬于顶棚木结构上。这种方法,第一可以起到美化顶棚空间造型的效果,是顶棚赋予另一视觉空间,还通过不同材质的对比,起到装饰效果。现代室内空间顶棚还常会借鉴这种装饰造型手法。承尘还有另一种实用功能是防屋顶灰层。关于藻井的运用,一般是运用在宫殿室内空间上部。多运用彩绘图案的装饰手法,其装饰题材多以水生植物为主,其意为厌压火祥,喻有防火灾的祈求。
  3 总结
  秦汉时期室内界面艺术装饰手法独特,总体特点表现为古朴大方、色彩强烈、多神话题材的特征。秦汉时期界面装饰纹样上多表现为“气运”,秦代的卷云纹、汉代的云气纹,这与当时人们信奉道家有着直接渊源。通过构图,使装饰图案内容充满流动的“气运”,画面生动富有韵味。
  在装饰色彩上,秦代时期多以红黑搭配为主。以黑为低,用红色或赭石二色绘图。到了汉代用色比秦代丰富多了,如绿色、蓝色、粉绿色都出现了,装饰的技法也多样化了。
  参考文献:
  [1] 尹定邦.设计学概论[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09).
  [2] 孙机.汉代物质文化文化资料图说[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1(09).
  [3] 翟睿.中国秦汉时期室内空间营造研究[D].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学位论文,2009(05).
其他文献
摘要:民族预科大学语文教学有其一般性,也有自身特点。结合预科学生和大学语文教育的特点,文章从经典阅读、扩充知识、趣味教学、开放讨论四方面探讨了预科大学语文教学的方法。  关键词:预科;大学语文;教学  大学语文作为一门非常重要的大学基础课之一,在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在大学少数民族预科生中,大学语文则成为一门必修课。但由于预科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其本身具有不同于一般大学生的
摘 要:本文通过对国内市场锅炉外观造型的调研分析,阐述了现有锅炉产品只追求技术,而忽略外观造型设计的现状。阐明了新颖巧妙的外观造型有利于体现锅炉技术的先进性和宜人性,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增强竞争力。本文以产品设计的作用为视角,总结出符合锅炉外观造型设计的方法和原则。  关键词:产品设计;锅炉;外观造型  0 前言  锅炉广泛应用于厂房和居民区等,其作用是产生蒸汽或热水。蒸汽用于发电供热;热水供建筑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