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有效沟通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灵魂。本文针对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和当前大学生的特点与实际,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率、效果为目的,探索了辅导员与学生沟通存在的障碍,并提出了实现辅导员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的途径。
关键词:辅导员;有效沟通;思想政治教育
在多元文化激流碰撞的后现代,相互交流、共享对话、达成理解是人们共同的心声。追求时尚的大学生更是如此,他们自我意识日趋早熟,具有极强的自尊心、自信心和好胜心,渴望被尊重、被理解、被认同,传统居高临下单方面的“对话”只会让他们逆反和抵制,产生“精神厌食症”,造成沟通的零效应或负效应。这就要求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高校辅导员同志们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既教育、引导、鼓舞学生,又关注、理解、关爱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
一、有效沟通的涵义
沟通是为了设定的目标,把信息、思想、情感在个人和群体之间传递,并获得理解、达成协议的过程。卡耐基早在几十年前就曾提出一个人的成功85%取决于人际沟通能力,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曾对1万份人事档案进行分析,“专业技术”和“经验”只占成功的25%,其余75%则取决于于良好的人际沟通。沟通是一种“乘数”的效果,有效的沟通能在认识上产生认同,情感上发生共鸣,思想上实现升华,是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的关键,是思想教育的主要工程。
二、辅导员与大学生进行有效沟通的障碍
辅导员与大学生间的有效沟通有利于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有利于辅导员自身素质的提高与管理经验的积累。然而,目前辅导员与大学生之间的沟通存在一些障碍,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代沟”拉大。
辅导员大都是硕士毕业,他们与80后甚至是90后出生的当代大学生由于年龄上的差距,不可避免会存在“代沟”。由于人生阅历、知识结构、社会地位和对社会规范的熟悉程度的不同,导致他们在思想认识、兴趣爱好、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上等都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有差异就容易出现矛盾,矛盾就容易造成沟通的障碍。
(二)时间不足。
辅导员的工作就像一根针的针孔,学校千头万绪的工作都从中穿过,再加上有些学校师资配备不足,远远超过教育部1:200的比例,一个辅导员要带几百个学生,工作繁忙,分到每个学生身上的时间微乎其微,有些辅导员仅能熟悉学生干部那些较为活跃分子,对于普通学生就只能望洋兴叹;再加上现在大学生学习任务繁重,有时即使辅导员想找学生沟通,学生却没有时间,两者在百忙之中难于找到空闲的交集,沟通时间严重不足。
(三)技能缺乏。
沟通不仅仅是信息的简单传递过程,而是包括思想、情感、态度、观点等的交流过程。现在的辅导员由于受专业的限制,普遍缺乏系统的政治理论知识,缺少经验和有关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应有的素养,缺乏对学生深层次理论困惑的解释能力,很多时候不讲究沟通的方式和方法,经常以长者的身份,以命令式的语气,居高临下,不注重对学生自尊心的保护,从而让学生产生抵触和畏惧,感到过分焦虑和紧张,从而影响沟通的有效性。
(四)层级过多。
辅导员在下发一项通知或安排一项事务时通常先通知学生会的干部或者班干部,然后再经由他们通知各个寝室的舍长,最后再经由舍长传达给普通学生,这种管理模式层级太多,沟通曲折,尤其是在沟通的反馈阶段,信息从普通学生—寝室舍长—班干部—辅导员,经过层层过滤,由于“噪声干扰”的影响,辅导员所接收的可能已不是原来的信息。再说,即使同样一个信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理解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不同,从而影响到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最终影响到沟通的效果。
(五)方式单一。
单纯的面对面谈话已经不能满足这个日新月异、信息爆炸时代的需要。目前,辅导员们因为事务性工作繁忙,无暇顾及博客、BBS、论坛、Email等各种高效、便捷方式的沟通,沟通方式单一,最终导致沟通方式的呆板与滞后。
(六)反馈不足。
沟通是一个双向的过程,需要得到反馈才有利于沟通的继续进行。辅导员不仅要把信息清楚地传递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能够从学生的反馈信息中了解其接受的情况。然而,在反馈阶段,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反馈不及时、不准确、不到位,从而阻碍了有效的沟通。
三、实现辅导员与大学生进行有效沟通的途径
(一)尊重信任、真诚赞美,搭建心灵的彩桥。
自尊心是促进大学生前进的力量和向上的根源,它敏感而脆弱、高尚而纯洁,我们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大学生的自尊心,要像皮格马利翁一样虔诚的、全神贯注的、以欣赏者的眼光尊重、接纳、支持、鼓励、信赖学生,这样才能够产生积极的效应,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苏霍姆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很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千万不要吝惜赞美之言,赞美是最好的肯定,要知道蜂蜜比醋更能捉到苍蝇。哪怕一个不经意的微笑,都会如和煦的春风,让大学生感受到欣赏、尊重,感受到温暖和力量,有效沟通便在这一刻定格。
(二)创造性倾听、换位思考,营造和谐的沟通氛围。
倾听是通过听觉、视觉接收、理解对方思想、情感和信息的过程。倾听是对说话者人格的尊重,是对其思想的共融;倾听是理解,是沟通雙方心灵的交流。研究表明,在沟通中,听的方面占40%,说的方面占35%,写的方面占9%,而读的方面占16%。可见,倾听是人与人之间建立关系的基础。听的繁体字是“聪”,其中有“耳”、“目”、“心”,也就是要用耳朵、眼睛和心去听。作为一个好的沟通者,在听时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的,要专注地听、设身处地地听、创造性地听,只有这样,你才能真正听出学生到底说的是什么意思。因此,辅导员在与大学生沟通时,在倾听的基础上还要做到换位思考。曾经有一个虔诚的修女为了拯救受难的人们只身来到印度,当她看到当地的人们因为贫困而衣衫褴褛甚至没有鞋子穿的时候,她决定自己也不穿鞋子,因为这样才能够更加贴近他们从而更好的帮助他们,这位高尚的修女就是特里莎,她用自己的行动对“换位思考”做了最好的诠释。
(三)加强培训、不断完善,提升人格魅力。
在全球化、信息化的今天,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机遇、新挑战,人人面临知识的恐慌,学习已成为人生的第一要义。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第一线的组织者和参与者,是创建和谐校园的一支重要力量,对社会转型中出现的热点、疑点、难点和敏感点问题,更需要勇于学习、善于学习,不断加强专业化、职业化的培训,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心理素质和管理理论素质,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增强自己的说服力,扩大自己的影响力,为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做好充分的知识储备。
(四)认真调研,拓宽渠道,创设交流平台。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当代大学生是手机短信“拇指一族”的中坚力量,也是网民的中流砥柱,他们拥有颇为“时尚”的语言体系,“我”变成了“偶”,“什么”变成了“虾米”,“7456”指代“气死我了”还有什么“火星帖”、“坐沙发”、“贝多芬”、“白骨精”等流行语,只有把握他们的思想脉搏,了解他们的群体特征,懂得他们的“星际语言”,才能实现和他们的有效沟通。因此,沟通前辅导员要全面细致地了解学生的情况,包括身体状况、家庭状况、性格特点、行为外表现等,结合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开辟丰富的沟通渠道,更多地使用传递信息量丰富、能获得及时反馈的渠道,比如,电话、短信、电子邮件、QQ聊天、博客、BBS等沟通渠道,拉近师生在年龄、经验等方面的差异,提高沟通的有效性。
辅导员与大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是全方位、多侧面、多功能和多渠道的。由于大学生心理、认知等方面的特殊性,在辅导员与大学生的日常沟通中,经常会出现诸多观点和看法,辅导员要根据大学生的性别、年龄、性格特征、情绪心态,根据谈话的内容、主题、环境等诸多因素,因人、因事、因时制宜,用所罗门的智慧、弗洛伊德的洞察力、爱因斯坦的知识和南丁格尔的奉献精神尊重、理解、关心和引导大学生,构筑师生间沟通的彩桥。
参考文献:
[1]大学生有效沟通重要性的现实剖析.费汝海,赵红英.教书育人.2007年6月.
[2]个别谈心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方法.陈录赐.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04年11月.
[3]思想教育“沟通”刍议.梁超雄.广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第1期.
[4]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模式研究.王娟.理论探讨.2007年第1期.
关键词:辅导员;有效沟通;思想政治教育
在多元文化激流碰撞的后现代,相互交流、共享对话、达成理解是人们共同的心声。追求时尚的大学生更是如此,他们自我意识日趋早熟,具有极强的自尊心、自信心和好胜心,渴望被尊重、被理解、被认同,传统居高临下单方面的“对话”只会让他们逆反和抵制,产生“精神厌食症”,造成沟通的零效应或负效应。这就要求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高校辅导员同志们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既教育、引导、鼓舞学生,又关注、理解、关爱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
一、有效沟通的涵义
沟通是为了设定的目标,把信息、思想、情感在个人和群体之间传递,并获得理解、达成协议的过程。卡耐基早在几十年前就曾提出一个人的成功85%取决于人际沟通能力,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曾对1万份人事档案进行分析,“专业技术”和“经验”只占成功的25%,其余75%则取决于于良好的人际沟通。沟通是一种“乘数”的效果,有效的沟通能在认识上产生认同,情感上发生共鸣,思想上实现升华,是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的关键,是思想教育的主要工程。
二、辅导员与大学生进行有效沟通的障碍
辅导员与大学生间的有效沟通有利于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有利于辅导员自身素质的提高与管理经验的积累。然而,目前辅导员与大学生之间的沟通存在一些障碍,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代沟”拉大。
辅导员大都是硕士毕业,他们与80后甚至是90后出生的当代大学生由于年龄上的差距,不可避免会存在“代沟”。由于人生阅历、知识结构、社会地位和对社会规范的熟悉程度的不同,导致他们在思想认识、兴趣爱好、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上等都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有差异就容易出现矛盾,矛盾就容易造成沟通的障碍。
(二)时间不足。
辅导员的工作就像一根针的针孔,学校千头万绪的工作都从中穿过,再加上有些学校师资配备不足,远远超过教育部1:200的比例,一个辅导员要带几百个学生,工作繁忙,分到每个学生身上的时间微乎其微,有些辅导员仅能熟悉学生干部那些较为活跃分子,对于普通学生就只能望洋兴叹;再加上现在大学生学习任务繁重,有时即使辅导员想找学生沟通,学生却没有时间,两者在百忙之中难于找到空闲的交集,沟通时间严重不足。
(三)技能缺乏。
沟通不仅仅是信息的简单传递过程,而是包括思想、情感、态度、观点等的交流过程。现在的辅导员由于受专业的限制,普遍缺乏系统的政治理论知识,缺少经验和有关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应有的素养,缺乏对学生深层次理论困惑的解释能力,很多时候不讲究沟通的方式和方法,经常以长者的身份,以命令式的语气,居高临下,不注重对学生自尊心的保护,从而让学生产生抵触和畏惧,感到过分焦虑和紧张,从而影响沟通的有效性。
(四)层级过多。
辅导员在下发一项通知或安排一项事务时通常先通知学生会的干部或者班干部,然后再经由他们通知各个寝室的舍长,最后再经由舍长传达给普通学生,这种管理模式层级太多,沟通曲折,尤其是在沟通的反馈阶段,信息从普通学生—寝室舍长—班干部—辅导员,经过层层过滤,由于“噪声干扰”的影响,辅导员所接收的可能已不是原来的信息。再说,即使同样一个信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理解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不同,从而影响到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最终影响到沟通的效果。
(五)方式单一。
单纯的面对面谈话已经不能满足这个日新月异、信息爆炸时代的需要。目前,辅导员们因为事务性工作繁忙,无暇顾及博客、BBS、论坛、Email等各种高效、便捷方式的沟通,沟通方式单一,最终导致沟通方式的呆板与滞后。
(六)反馈不足。
沟通是一个双向的过程,需要得到反馈才有利于沟通的继续进行。辅导员不仅要把信息清楚地传递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能够从学生的反馈信息中了解其接受的情况。然而,在反馈阶段,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反馈不及时、不准确、不到位,从而阻碍了有效的沟通。
三、实现辅导员与大学生进行有效沟通的途径
(一)尊重信任、真诚赞美,搭建心灵的彩桥。
自尊心是促进大学生前进的力量和向上的根源,它敏感而脆弱、高尚而纯洁,我们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大学生的自尊心,要像皮格马利翁一样虔诚的、全神贯注的、以欣赏者的眼光尊重、接纳、支持、鼓励、信赖学生,这样才能够产生积极的效应,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苏霍姆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很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千万不要吝惜赞美之言,赞美是最好的肯定,要知道蜂蜜比醋更能捉到苍蝇。哪怕一个不经意的微笑,都会如和煦的春风,让大学生感受到欣赏、尊重,感受到温暖和力量,有效沟通便在这一刻定格。
(二)创造性倾听、换位思考,营造和谐的沟通氛围。
倾听是通过听觉、视觉接收、理解对方思想、情感和信息的过程。倾听是对说话者人格的尊重,是对其思想的共融;倾听是理解,是沟通雙方心灵的交流。研究表明,在沟通中,听的方面占40%,说的方面占35%,写的方面占9%,而读的方面占16%。可见,倾听是人与人之间建立关系的基础。听的繁体字是“聪”,其中有“耳”、“目”、“心”,也就是要用耳朵、眼睛和心去听。作为一个好的沟通者,在听时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的,要专注地听、设身处地地听、创造性地听,只有这样,你才能真正听出学生到底说的是什么意思。因此,辅导员在与大学生沟通时,在倾听的基础上还要做到换位思考。曾经有一个虔诚的修女为了拯救受难的人们只身来到印度,当她看到当地的人们因为贫困而衣衫褴褛甚至没有鞋子穿的时候,她决定自己也不穿鞋子,因为这样才能够更加贴近他们从而更好的帮助他们,这位高尚的修女就是特里莎,她用自己的行动对“换位思考”做了最好的诠释。
(三)加强培训、不断完善,提升人格魅力。
在全球化、信息化的今天,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机遇、新挑战,人人面临知识的恐慌,学习已成为人生的第一要义。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第一线的组织者和参与者,是创建和谐校园的一支重要力量,对社会转型中出现的热点、疑点、难点和敏感点问题,更需要勇于学习、善于学习,不断加强专业化、职业化的培训,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心理素质和管理理论素质,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增强自己的说服力,扩大自己的影响力,为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做好充分的知识储备。
(四)认真调研,拓宽渠道,创设交流平台。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当代大学生是手机短信“拇指一族”的中坚力量,也是网民的中流砥柱,他们拥有颇为“时尚”的语言体系,“我”变成了“偶”,“什么”变成了“虾米”,“7456”指代“气死我了”还有什么“火星帖”、“坐沙发”、“贝多芬”、“白骨精”等流行语,只有把握他们的思想脉搏,了解他们的群体特征,懂得他们的“星际语言”,才能实现和他们的有效沟通。因此,沟通前辅导员要全面细致地了解学生的情况,包括身体状况、家庭状况、性格特点、行为外表现等,结合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开辟丰富的沟通渠道,更多地使用传递信息量丰富、能获得及时反馈的渠道,比如,电话、短信、电子邮件、QQ聊天、博客、BBS等沟通渠道,拉近师生在年龄、经验等方面的差异,提高沟通的有效性。
辅导员与大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是全方位、多侧面、多功能和多渠道的。由于大学生心理、认知等方面的特殊性,在辅导员与大学生的日常沟通中,经常会出现诸多观点和看法,辅导员要根据大学生的性别、年龄、性格特征、情绪心态,根据谈话的内容、主题、环境等诸多因素,因人、因事、因时制宜,用所罗门的智慧、弗洛伊德的洞察力、爱因斯坦的知识和南丁格尔的奉献精神尊重、理解、关心和引导大学生,构筑师生间沟通的彩桥。
参考文献:
[1]大学生有效沟通重要性的现实剖析.费汝海,赵红英.教书育人.2007年6月.
[2]个别谈心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方法.陈录赐.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04年11月.
[3]思想教育“沟通”刍议.梁超雄.广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第1期.
[4]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模式研究.王娟.理论探讨.2007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