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跨市场ETF的推出是今年基金行业的头等大事,近期围绕该话题的讨论赚足了市场眼球。《投资者报》获悉,深市跨市场ETF的三次全网仿真测试已经完成,第三次全网测试共有近80家券商参与,主要测试内容包括沪深300ETF募集期的网下股票认购,开放期日常申购赎回业务,以及二级市场的日常交易,同时,也对特殊事件如基金分红、冲账等进行了测试。
记者同时从基金募集申请进度公告中了解到,证监会早在2月21日便接受了嘉实沪深300ETF的第一次反馈资料。而据接近监管层的人士透露,华泰柏瑞与嘉实基金的沪深300ETF产品近日就将获批。
“场外实物申赎”交收模式
从2007年向证监会提交申请材料,数易其稿,至2012年2月6日获受理,沪深300ETF可谓历经波折。
由于A股市场有两个登记结算公司,沪深300指数中的标的股票需要跨越两个市场。而ETF除了自身买卖外,还可以利用一揽子股票与相应的基金份额进行申购赎回,因此,如何实现分属不同交易所的股票同时申赎和结算,是此前困扰沪深300ETF方案的最大难题。
这也是沪深300ETF历经五年、数度周折的主要原因之一。
据嘉实基金向《投资者报》透露,从国际惯例看,ETF产品设计主要有实物申赎和现金替代两种方式。前者为绝大多数海内外ETF产品所通用。其中包括美国于1993年推出的历史上第一只真正意义上的ETF——标准普尔存托凭证(SPDR)。
嘉实基金在2007年获深交所授权开发沪深300ETF后,对至关重要的申赎及结算机制,曾经考虑过不同的方案。
其中一种是“300沪市ETF+300深市ETF”,另一种是“300非交易所上市现金替代”两个方案。但经过仔细研究调查后发现:第一方案需要投资者自己计算这两个ETF的组合权重来跟踪300指数,给投资者增加了很多工作量,而且效果可能也不好。
第二种方案,需要基金公司接受投资者委托进行相关成份股的代买代卖,这其中套利的不确定性增加,成为困惑市场和投资者的问题。因此,嘉实最终选择保持ETF“实物申赎、成本确定”本质特征,因而形成了“场外实物申赎”的交收模式。
相比之下,实物申赎的跨市场300ETF方案符合国际惯例、运作透明、结算和运作风险可控、交收环节简单;而套利效率又不等同于交收效率,通过融券业务可以实现T+0套利,且交易成本完全由投资者掌握。
ETF“T+0”如何实现?
相比嘉实沪深300ETF,华泰柏瑞的方案则延续国内现有ETF的“T+0”交收模式,强调资金周转效率,但ETF的“T+0”究竟是什么意思?
早在90年代初,A股曾实行过股票交易的“T+0”,即当日买入的股票,当日就能卖出。但目前股票交易普遍实现“T+1”,在此规则下,ETF怎样实现“T+0”?
华泰柏瑞指数投资部副总监柳军表示,ETF有两个可交易的市场:一个是申购赎回市场,即“一级市场”;另一个是场内买卖市场,即“二级市场”。
比如,投资人T日像买股票那样,在二级市场买入了“华泰柏瑞上证红利ETF”,当天他就能提出赎回这笔买入的“华泰柏瑞上证红利ETF”份额,并在当天获得一揽子股票和现金替代;当天,投资人又可把这一揽子股票也卖掉,获得的资金当天同样能在场内继续使用。
这样,投资人在先买入、再赎回的情况下,也能实现“T+0”从现金到现金的交易。反过来也一样。投资人可在先申购、再卖出的情况下,实现“华泰柏瑞上证红利ETF”T+0从现金到现金的交易。
首募规模不能太小
令人注意的是,一直以来,ETF基金产品在我国基金市场上的数量和规模都比较有限。Wind资讯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12月31日,已在国内上市的ETF基金产品共有37只,总份额约949.71亿份,总净值约771.57亿元,与目前公募基金合计约2.5万亿市值相比,还十分幼小。
这也造成ETF基金的市场关注度有限。从目前看,国内ETF普遍遭遇流动性问题,37只ETF中,规模超过40亿的仅4只,而这4只都是在2006年之前发行的。
流动性不足限制了机构投资者的参与热情,不少ETF全天成交总量不足1万手。因此,不少分析人士建议,相比发行哪类ETF,基金公司应首先考虑如何通过制度创新来提高ETF的流动性。
记者从有关渠道了解到,华泰柏瑞沪深300ETF预计募集目标争取达到50亿元,而其联接基金将延后一周;嘉实基金将召开持有人大會,将原有规模420亿元的嘉实沪深300LOF指数基金,转为沪深300ETF的联接基金。■
记者同时从基金募集申请进度公告中了解到,证监会早在2月21日便接受了嘉实沪深300ETF的第一次反馈资料。而据接近监管层的人士透露,华泰柏瑞与嘉实基金的沪深300ETF产品近日就将获批。
“场外实物申赎”交收模式
从2007年向证监会提交申请材料,数易其稿,至2012年2月6日获受理,沪深300ETF可谓历经波折。
由于A股市场有两个登记结算公司,沪深300指数中的标的股票需要跨越两个市场。而ETF除了自身买卖外,还可以利用一揽子股票与相应的基金份额进行申购赎回,因此,如何实现分属不同交易所的股票同时申赎和结算,是此前困扰沪深300ETF方案的最大难题。
这也是沪深300ETF历经五年、数度周折的主要原因之一。
据嘉实基金向《投资者报》透露,从国际惯例看,ETF产品设计主要有实物申赎和现金替代两种方式。前者为绝大多数海内外ETF产品所通用。其中包括美国于1993年推出的历史上第一只真正意义上的ETF——标准普尔存托凭证(SPDR)。
嘉实基金在2007年获深交所授权开发沪深300ETF后,对至关重要的申赎及结算机制,曾经考虑过不同的方案。
其中一种是“300沪市ETF+300深市ETF”,另一种是“300非交易所上市现金替代”两个方案。但经过仔细研究调查后发现:第一方案需要投资者自己计算这两个ETF的组合权重来跟踪300指数,给投资者增加了很多工作量,而且效果可能也不好。
第二种方案,需要基金公司接受投资者委托进行相关成份股的代买代卖,这其中套利的不确定性增加,成为困惑市场和投资者的问题。因此,嘉实最终选择保持ETF“实物申赎、成本确定”本质特征,因而形成了“场外实物申赎”的交收模式。
相比之下,实物申赎的跨市场300ETF方案符合国际惯例、运作透明、结算和运作风险可控、交收环节简单;而套利效率又不等同于交收效率,通过融券业务可以实现T+0套利,且交易成本完全由投资者掌握。
ETF“T+0”如何实现?
相比嘉实沪深300ETF,华泰柏瑞的方案则延续国内现有ETF的“T+0”交收模式,强调资金周转效率,但ETF的“T+0”究竟是什么意思?
早在90年代初,A股曾实行过股票交易的“T+0”,即当日买入的股票,当日就能卖出。但目前股票交易普遍实现“T+1”,在此规则下,ETF怎样实现“T+0”?
华泰柏瑞指数投资部副总监柳军表示,ETF有两个可交易的市场:一个是申购赎回市场,即“一级市场”;另一个是场内买卖市场,即“二级市场”。
比如,投资人T日像买股票那样,在二级市场买入了“华泰柏瑞上证红利ETF”,当天他就能提出赎回这笔买入的“华泰柏瑞上证红利ETF”份额,并在当天获得一揽子股票和现金替代;当天,投资人又可把这一揽子股票也卖掉,获得的资金当天同样能在场内继续使用。
这样,投资人在先买入、再赎回的情况下,也能实现“T+0”从现金到现金的交易。反过来也一样。投资人可在先申购、再卖出的情况下,实现“华泰柏瑞上证红利ETF”T+0从现金到现金的交易。
首募规模不能太小
令人注意的是,一直以来,ETF基金产品在我国基金市场上的数量和规模都比较有限。Wind资讯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12月31日,已在国内上市的ETF基金产品共有37只,总份额约949.71亿份,总净值约771.57亿元,与目前公募基金合计约2.5万亿市值相比,还十分幼小。
这也造成ETF基金的市场关注度有限。从目前看,国内ETF普遍遭遇流动性问题,37只ETF中,规模超过40亿的仅4只,而这4只都是在2006年之前发行的。
流动性不足限制了机构投资者的参与热情,不少ETF全天成交总量不足1万手。因此,不少分析人士建议,相比发行哪类ETF,基金公司应首先考虑如何通过制度创新来提高ETF的流动性。
记者从有关渠道了解到,华泰柏瑞沪深300ETF预计募集目标争取达到50亿元,而其联接基金将延后一周;嘉实基金将召开持有人大會,将原有规模420亿元的嘉实沪深300LOF指数基金,转为沪深300ETF的联接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