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感是一切文字的基础,文字语言的训练,最重要的是训练语感。通过我自身的语文教学,感到提高学生语感对语文教学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小学阅读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 不注重语感的培养
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逐渐丢弃了语言文字的特殊意义而迁就字典和书上的一般意义,这样就很容易使学生丧失对具体语言文字的灵敏的感觉,即语感。
2. 偏重字面的分析
许多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只重字面的分析而忽视读的重要作用。传统的语文教学,用的是多读、多写的方法,也可称为语感教学法。如“熟悉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劳于读书,逸于作文”等等,这些都是非常宝贵的经验。
3. 忽视理解的重要作用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有一种倾向,就是忽视理解的重要作用。小学阶段虽然阅读了数量很多的作品,但由于缺乏理解,收效甚微。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只要理解了的东西都会产生深刻的语感。同样,只有具有了敏锐的语感,才能深入地理解文章,也才能够更广泛地进行阅读。
综上所述,探索阅读教学中的语感问题,对于增强小学生语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
1. 增强读的训练,以多读促语感
(1)增加读的机会。教师要把“以读为主”的教学思想渗透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上,从学生读的角度来设计教学。课堂上让学生读起来,增加个体读的时间。如初读课文时,让学生自由诵读;了解课文时,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轻声读;精读课文时,引导学生揣摩词句,然后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这样,既能保证每个学生读书的量,也提高了读书的质。如《田园诗情》一课,对文章反复朗读,不难悟出其中的意境。作者在写荷兰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时,选取了一些富有特色的动物作为描写对象,如“成群的骏马,骠悍强壮,腿粗如桩,鬃毛随风飞扬。除了深深的野草遮掩着的运河,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它们自由驰骋。”细细咀嚼“自由驰骋”一词,就能读出作者对自由的渴望与向往。因此,要抓住文章重点的词、句,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在读中推敲语句,在品味中领略作者遣词造句的妙用。
(2)丰富读的方式。要注意丰富读的方式,做到训练有素。这就要求教师注意引导,不断变换训练方式,采用诵读、默读、配乐读、范读、分角色读、集体背诵、分角色背诵、配乐背诵、复述等多种方式,防止学生多读生厌。
(3)加强读的指导。在阅读课文时,应让学生读出滋味,读出意境,读出情趣。如指导读《瑞雪》一文中的“下雪”部分,要读得轻,读得低沉;读“雪后”部分,要引导学生用惊叹、赞美的语气读;读“好一派……”“好一幅……”这两句时要加重语气,用欣喜、亲切的语气读静态描写,用活泼、欢快的语气读动态描写,进一步使学生体味作者对瑞雪的喜爱。
2. 创设教学情境,以形象促语感
(1)精心设计导语
有经验的教师总是善于用恰当的导语去感染学生,创设情境,渲染气氛。如教学《二泉映月》,为再现阿炳这位苦难的艺人的艰辛与不易,教师播放了《二泉映月》这首世界名曲,并配上感情深沉的导语作铺垫:“冬天,大雪纷飞,寒风刺骨,阿炳光着双脚,沿街卖艺,手指被琴弦勒出了一道道血痕,双脚已麻木了,但他无动于衷,为的是能挣到买米的几个铜钱啊!”
(2)展开丰富的想象
语感的产生是以“感”为主的,它离不开具体生动的想象。因而,要得到敏锐、丰富、深切的语感,应让学生运用形象思维,品味语言文字,启发想象,达到“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的境地,感悟语文的意境,获得丰富的语感。
(3)充分利用多媒体
教师可根据教学的需要,用CAI展示课文中的诗情画意,用投影片分层剖析课文的内在含义,能使教学过程有形、有音、有情、有境,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情意盎然。
3. 拓展训练渠道,以实践促语感
人在一定社会环境中所展开的生活,是学习语言的大课堂,人在生活中的活动是培养语感的土壤。语文教师应当以课本为基地,引导学生由此出发跋涉课堂之外的“万水千山”,去观赏课本之外的“万紫千红”。在课外生活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做有心人,博采众长,平时注意观察大街上的广告牌、门柱上的对联,摘录下来,读一读、比一比。同时,可让学生平时注意听广播、电视散文、诗歌朗诵。阅读教学中,教师还应补充与课文相关的阅读材料,以弥补现行教学中阅读量的不足。
总之,语文教学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行形式多样的语感训练,不断修正、丰富学生的语感图式,锲而不舍地去雕琢学生的语感,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建湖县近湖镇朝阳小学)
一、小学阅读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 不注重语感的培养
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逐渐丢弃了语言文字的特殊意义而迁就字典和书上的一般意义,这样就很容易使学生丧失对具体语言文字的灵敏的感觉,即语感。
2. 偏重字面的分析
许多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只重字面的分析而忽视读的重要作用。传统的语文教学,用的是多读、多写的方法,也可称为语感教学法。如“熟悉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劳于读书,逸于作文”等等,这些都是非常宝贵的经验。
3. 忽视理解的重要作用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有一种倾向,就是忽视理解的重要作用。小学阶段虽然阅读了数量很多的作品,但由于缺乏理解,收效甚微。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只要理解了的东西都会产生深刻的语感。同样,只有具有了敏锐的语感,才能深入地理解文章,也才能够更广泛地进行阅读。
综上所述,探索阅读教学中的语感问题,对于增强小学生语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
1. 增强读的训练,以多读促语感
(1)增加读的机会。教师要把“以读为主”的教学思想渗透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上,从学生读的角度来设计教学。课堂上让学生读起来,增加个体读的时间。如初读课文时,让学生自由诵读;了解课文时,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轻声读;精读课文时,引导学生揣摩词句,然后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这样,既能保证每个学生读书的量,也提高了读书的质。如《田园诗情》一课,对文章反复朗读,不难悟出其中的意境。作者在写荷兰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时,选取了一些富有特色的动物作为描写对象,如“成群的骏马,骠悍强壮,腿粗如桩,鬃毛随风飞扬。除了深深的野草遮掩着的运河,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它们自由驰骋。”细细咀嚼“自由驰骋”一词,就能读出作者对自由的渴望与向往。因此,要抓住文章重点的词、句,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在读中推敲语句,在品味中领略作者遣词造句的妙用。
(2)丰富读的方式。要注意丰富读的方式,做到训练有素。这就要求教师注意引导,不断变换训练方式,采用诵读、默读、配乐读、范读、分角色读、集体背诵、分角色背诵、配乐背诵、复述等多种方式,防止学生多读生厌。
(3)加强读的指导。在阅读课文时,应让学生读出滋味,读出意境,读出情趣。如指导读《瑞雪》一文中的“下雪”部分,要读得轻,读得低沉;读“雪后”部分,要引导学生用惊叹、赞美的语气读;读“好一派……”“好一幅……”这两句时要加重语气,用欣喜、亲切的语气读静态描写,用活泼、欢快的语气读动态描写,进一步使学生体味作者对瑞雪的喜爱。
2. 创设教学情境,以形象促语感
(1)精心设计导语
有经验的教师总是善于用恰当的导语去感染学生,创设情境,渲染气氛。如教学《二泉映月》,为再现阿炳这位苦难的艺人的艰辛与不易,教师播放了《二泉映月》这首世界名曲,并配上感情深沉的导语作铺垫:“冬天,大雪纷飞,寒风刺骨,阿炳光着双脚,沿街卖艺,手指被琴弦勒出了一道道血痕,双脚已麻木了,但他无动于衷,为的是能挣到买米的几个铜钱啊!”
(2)展开丰富的想象
语感的产生是以“感”为主的,它离不开具体生动的想象。因而,要得到敏锐、丰富、深切的语感,应让学生运用形象思维,品味语言文字,启发想象,达到“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的境地,感悟语文的意境,获得丰富的语感。
(3)充分利用多媒体
教师可根据教学的需要,用CAI展示课文中的诗情画意,用投影片分层剖析课文的内在含义,能使教学过程有形、有音、有情、有境,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情意盎然。
3. 拓展训练渠道,以实践促语感
人在一定社会环境中所展开的生活,是学习语言的大课堂,人在生活中的活动是培养语感的土壤。语文教师应当以课本为基地,引导学生由此出发跋涉课堂之外的“万水千山”,去观赏课本之外的“万紫千红”。在课外生活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做有心人,博采众长,平时注意观察大街上的广告牌、门柱上的对联,摘录下来,读一读、比一比。同时,可让学生平时注意听广播、电视散文、诗歌朗诵。阅读教学中,教师还应补充与课文相关的阅读材料,以弥补现行教学中阅读量的不足。
总之,语文教学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行形式多样的语感训练,不断修正、丰富学生的语感图式,锲而不舍地去雕琢学生的语感,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建湖县近湖镇朝阳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