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

来源 :经济视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lg_lanx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促进文化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阶段。发展文化旅游业是转变发展方式的现实要求,是城市转型的有效路径,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的重要手段。要在利用我国基础优势条件的基础上,克服制约因素,使我国的文化旅游产业整体迈上新台阶。
  关键词:文化旅游;优势;制约因素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s).2012.04.12 文章编号:1672-3309(2012)04-26-03
  2011年,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召开掀起了新一轮文化热,此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问题的重大决定》,就如何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提出了具体的任务,强调“积极发展文化旅游”,做好文化与旅游相融合的工作,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
  一、我国发展文化旅游业的优势条件和制约因素
  发展文化旅游业对我国经济发展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能够为经济发展提供新动力。从目前来看,我国发展这个产业存在有利的方面,也有一些制约因素,只有正视正反两方面,才能更好的发展文化旅游业。
  (一)发展文化旅游业的优势条件
  1.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优势为产业发展奠定基础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国是唯一一个文明没有中断的国家,为中华文化铺就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我国特殊的发展历史进程,留存的是多姿多彩的传统文化以及各个民族、各个地区独具特色的文化,尤其是文物、神话传说以及宗教资源等方面,以我国拥有的世界级文化遗产为例,截止到2010年8月,我国共有25项文化遗产、4项自然和文化双遗产以及2项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些是我们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最明显的比较优势。我国堪称历史悠久,地域辽阔,民族众多,特色显著,拥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悠久的历史资源和独特的民间文化资源,是一个文化资源大国,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潜力巨大。
  2.雄厚的经济实力为产业发展提供后备保障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创造了令世人瞩目的经济奇迹。从1978年到2008年,实现了年均9.8%的经济增长速度,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首次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一方面,不断壮大的经济实力为文化旅游提供资金保障。文化旅游业是一个高投资、高产出、高创汇、高效益的产业,尤其在产业发展初期,在资源开发、市场开拓等方面需要先行资本投入。还有一些依靠文化创意而没有文化底蕴的项目发展文化旅游,这更需要有资金支持,有经济支撑。另一方面,雄厚的经济实力使得文化旅游市场潜力无限。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成果不断惠及到国民,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均消费水平持续增长,消费方式、消费结构正发生着重大变化,在享受物质生活的同时不断追求精神享受。“十一五”末我国国内旅游人数为21.5亿人次,比“十五”末增加近10亿人次。按照旅游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时,国内旅游随之兴起;达到2000美元时,度假旅游就开始繁荣;达到3000美元时,出境旅游开始持续增长。依此标准,我国国民的文化旅游消费在“十二五”时期将呈现爆发式增长的趋势,给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市场机遇。
  3.突飞猛进的科技进步为产业发展提供动力
  科学技术的每一次重大进步,都在很大程度上推动和促进着文化的发展和繁荣。近年来,随着我国生产力的不断提高,科技进步的成果推陈出新,在文化资源上有所显现。一方面,产业发展在利用文化旅游资源的基础上,通过科技的支撑与引擎,利用新兴技术为文化创造出新业态,如网络服务、动漫制作等,不断延伸产业链,增加文化旅游产品的附加值,拓展广阔的新兴领域;另一方面,科技引发创意,一些地区由于文化旅游资源匮乏依靠科技进行产品创意,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因此,发展文化旅游产业需要注重发挥高科技的引擎作用。
  4.新一轮的文化热为产业发展带来难得的历史机遇
  2009年,文化部、国家旅游局下发了《关于促进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强调要高度重视文化与旅游的结合发展。2011年,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问题的重大决定》中,强调“积极发展文化旅游,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旅游相结合,发挥旅游对文化消费的促进作用”。2012年5月,《文化部“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中提出,“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以文化提升旅游,以旅游传播文化。打破文化产业门类的边界,促进不同文化行业之间的融合,整合各种资源,延伸文化产业链。”党中央对文化的重视为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法制、舆论、人文环境,为文化旅游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二)发展文化旅游业的制约因素
  1.文化旅游资源缺乏高起点的设计与利用
  一方面,文化与旅游未能深度融合。我国的大部分省、市发展文化旅游业处于初步的、不自觉的状态,开发停留在浅层次上,未对区域内的文化旅游资源进行全面、深入的评估和研究,仅仅局限于推出几条旅游线路,从表面上看,似乎是把相关的旅游景点进行机械地整合,把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形成一条线路,其实这样远远不够,在某种程度上缺乏感染力,旅游产品的回头率低。
  另一方面,文化旅游产业链急需形成或延长。由于各地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差异不同,产业链条形成及发展程度亦不同。有的地区各个景点比较分散,又没有一个好的文化旅游项目把这些分散的景点整合起来,所以不能形成整体的文化旅游效应;有的地区产业链条初步形成,但是还需进一步整合、拓展;还有的地区,文化旅游配套措施不完善,如饭店、旅店、文化旅游用品商店、停车场等,都远不能适应大规模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需要。
  2.文化旅游资源缺乏合理规划与开发
  目前,全国很多地区在开发和利用文化旅游资源时存在着极大的不合理,简单地把文化旅游业作为一个经济产业来开发,缺乏全局观念和长远眼光,文化旅游资源所蕴涵的文化的、精神的、科研的价值已大大超过其经济价值,但有些地区片面地强调经济效益,对文化资源保护管理不当,造成了文化资源的破坏和永远的消失,因此,各地的文化旅游产业开发往往带上了“忧虑”的字样。一方面是文化旅游资源的胡乱开发。各类名人的故里争夺事件层出不穷,不仅刘备、曹操、曹雪芹、李白等这些有可靠文字记载的历史人物,传说中的“三皇五帝”、“牛郎织女”和神话小说中的“孙悟空”、“哪吒”等也都有了“故里”,更有甚者,被中国传统文化所不容的西门庆,也被两省三地争得不亦乐乎。开发资源没有建立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另一方面是文化旅游资源的过度开发。这些资源具有一定的脆弱性和不可再生性,而且这种破坏和保护是一个累积的过程,一旦遭到破坏,很难恢复原状或者永远不能恢复。   3.文化旅游业缺乏专业性人才
  一个产业竞争力水平的高低和效益如何,与产业工作人员的素质密切相关。文化旅游业是新兴产业,新兴的产业需要新型的专业人才,新型人才需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新型的知识结构。从我国目前的发展现状看,旅游人才队伍建设与现实发展不同步,与其他产业相比,文化旅游产业从业人员少,学历相对比较低,缺乏经营、管理类的人才,尤其是既懂文化旅游、又擅长经营管理的这部分复合型的人才,还有一些艺术门类的领军人才亟待我国进行培育和挖掘。
  4.文化旅游业相关法律制度不完善
  2009年文化部、国家旅游局下发的《关于促进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强调要高度重视文化与旅游的结合发展,但对于相关的法律制度没有严格的界定和规范,尤其是如何进行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地区性的政府保护问题等还处于法律法规尚缺的状态。
  二、发展文化旅游业的对策措施
  (一)提高认识,促进文化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
  1.创造一个宽松的政策环境。政府在制定政策或者招商引资时,对于大力发展文化旅游要有政策导向,制定相应的激励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开放性政策,才能加大文化旅游产业的开放度和发展的自由度,包括给予文化旅游产业的税收减免,扩大开放文化旅游市场等。
  2.创造多元化的投资渠道。旅游是一个高投入高产出的行业,政府在加大投资力度的同时,给予优惠政策,鼓励集体、外资和个体私营经济等更多的市场主体参与文化旅游企业中来,推进大型文化旅游企业的产权多元化,创造更多的投资渠道。
  3.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建立规范的法制体系与法律环境是文化旅游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国家应该针对文化旅游业发展的各个环节制定严格的法律法规,具体包括旅游地的开发商、地区政府、旅游景区管理部门等,加大对文化旅游企业的监督力度,对外来旅游者制定规范化的法规进行监督。
  (二)挖掘文化内涵,突出地方特色
  1.实施深度开发策略,挖掘产品文化内涵。随着文化旅游需求的不断变化,单一文化内涵的产品将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将地方的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结合起来发展,这样或许更有吸引力。张艺谋的“印象”系列可以说是国内成功的典型范例,《印象·刘三姐》、《印象·西湖》、《印象·丽江》、《印象·普陀》等。其中《印象·刘三姐》2009年对桂林经济贡献率达到2%,这些“印象”系列总体是把高雅的舞台艺术、有形的山水文化和无形的民俗文化完美的进行结合,打造出完美精品系列。各地可将自身的文化旅游资源进行盘点,利用自身的文化优势进行联合开发,通过协作,让别处的景点为我所用,也能让本地的景点吸引更多外地游客,景区之间实现资源共享,取长补短,互惠互利。
  2.实施优先开发策略,打造区域品牌。集中力量包装旅游精品,形成文化旅游增长极,各地可根据自身的文化品牌,或者是一些具有特色的民族文化资源,实施优先开发策略,以品牌资源为基点,实施项目带动战略,项目建设中不仅注重项目的研发,还要注重项目的投入,以及后期的扶持,通过项目,促进文化旅游集聚发展,进而带动区域其他旅游资源的协同发展。
  3.实施创新开发策略,增加产品体验值。体验经济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的经济形态,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服务经济阶段之后的第4个人类经济生活的发展阶段,或称为服务经济的延伸。体验就是创造难忘的经验,而体验经济是能够创造出回忆的经济活动,这个也是旅游中应该运用的。一方面,从总体上提升现有旅游产品的管理与服务质量,增进文化资源对游客的体验价值;另一方面,进一步拓展新的文化旅游产品,比如说增加乡村体验游等,将趣味性、参与性、动感性统一起来。
  (三)注重创新,促进文化人才资源开发
  首先,加快完善旅游院校教育体系。根据我国目前的文化旅游人才急缺的现状,国民教育系列应该增加设置文化旅游方面的专业,培养所需要的领导、管理、规划等专业人才,尤其是培养具有国际水平和战略意识的市场经营人才与高级管理人才等实用性的人才。其次,推行产、学、研一体化模式。让旅游学院的专家、学者到企业进行实地工作,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一方面提高教师理论应用实际的能力,另一方面解决文化旅游业人才短缺的现状。最后,根据不同类型的文化旅游工作人员的职位和需求继续深造,或者派送国外及国内发展比较好的地区进行培训、学习和交流,不断拓宽知识面,积累经验,培养优秀人才。
  (四)合理开发文化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
  文化旅游资源的存量和构成决定着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质量和水平,且文化旅游资源是一个地区的独特景观,也是这个地区发挥独特魅力之所在。因此,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开发显得尤为重要。
  1.制定城市文化旅游资源保护规划。每个城市在现有的合理开发文化资源的基础上,针对自身的需求,制定科学的切实可行的城市文化旅游资源保护规划,扩大保护的范围。
  2.加大保护的力度。很多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无法复制的,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对这些濒危的文化资源政府要出面进行抢救性保护;对部分文化资源进行产业化开发时,务必非常小心,保持谨慎的态度。一方面,重视传承人的保护和培养。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问题的重大决定》中指出“加强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中,“重视发现和培养扎根基层的乡土文化能人、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鼓励和扶持群众中涌现出的各类文化人才和文化活动积极分子,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并发挥作用。”另一方面,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2009年在文化部下发的《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发展文化产业的基本原则之一就是坚持社会效益优先,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而文化旅游业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3.强化社会舆论的宣传和监督作用。对于文化旅游从业人员,需要具备包括文化观和生态观在内的综合知识体系,这是基本的职业要求;对于旅游者及全体公民,通过社会的舆论力量进行宣传性质的教育,提高国民素质,自觉保护我们的文化旅游资源。
  (五)利用文化魅力,加强旅游宣传促销力度
  1.实施联合营销,注重区域整合,加强省内、省际旅游联合营销。
  2. 强化宣传促销,借助一部电视剧、一首歌、一本书、建立一个网站等等进行城市特色宣传,可以根据城市发展的历史拍摄成纪录片,让更多外来人了解这座城市。
  3.打造节庆活动,如今人们越来越多的注重休闲与娱乐,无论是综合性还是专业性的大型节事都无一不与旅游、休闲结合起来。多多的打造节庆活动,扩大范围和知名度,聚集人气、商气和文气,营造文化旅游氛围。
其他文献
分析了由一个原始设备制造商(OEM)与一个合约制造商(CM)构成的供应链系统,建立了引入投资成本分摊的外包博弈模型,讨论了集中决策和分散决策两种情况下OEM和CM的最优外包策略。在
作为"十二五"开局之年,2011年中国经济巨轮将以何种姿态破浪前行?经济增长率、物价、房价走势将如何演绎?收入分配、个人所得税和房产税改革能否取得实质性进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又
基于有限体积元方法的思想,考虑二维Burgers问题的半离散有限体积元方法,证明格式的收敛性质,得到最优的H1-模误差估计。
采用一种非线性刚度的弹簧,如质量模型构建船艇推进轴系的扭转一纵向耦合振动的模型。以单轴系统为例,对仅有扭矩激励力、轴向激励力和两种激励力同时存在的三种情况分别作了理
介绍了天然气处理厂生产调度信息综合系统的技术方案与实现。系统将全公司的主要生产装置和管理部门连入网中:建立覆盖公司各基础信息源的信息采集系统,及时准确收集实时数据,实
目的对紫外法测定茵栀黄注射液中黄芩苷的不确定度进行分析,为找出影响不确定度的因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黄芩苷的含量,用统计学方法对其不确定度进行评估
变质岩潜山裂缝性油藏具有储层低渗、非均质性强、高角度裂缝发育等特点。鱼骨井能够增大与油藏接触面积,提高裂缝钻遇率,有效改善潜山类油藏开发效果。但受井型结构及储层影响
以中石化洛阳分公司为例,针对汽油调和中辛烷值不足的问题,对汽油产品的生产优化和产品调和思路进行探讨,优先采用装置工艺调整,并尽量使用MMT锰剂调和汽油,减少质量过剩,保证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