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脑损伤的临床效果

来源 :中华创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ngsc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重型颅脑损伤常合并有严重的急性颅内压增高,病死率高达42%-70%[1].急诊开颅手术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最主要的方法,但疗效并不理想.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由江基尧等[2]最先引进标准大骨瓣开颅术(又称标准大骨瓣减压术),近年来已经在国内临床得到广泛应用.我科自2004年1月以来,采用标准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71例,并与2001年1月至2003年12月间采用常规开颅手术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8例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采用自体中1/3股二头肌腱和股薄肌重建膝关节后外侧角韧带复合体(PLC)的技术及近期的疗效. 方法 本组21例,均为联合型的直向外侧+后外侧旋转>Ⅱ度不稳定,重建范围:胭肌腱、外侧副韧带、胭腓韧带.术中单独提取健侧或患侧股薄肌重建膕肌腱.切取股二头肌肌腱中1/3部,折叠后对折端拉入股骨外髁骨隧道固定,分出的前束重建外侧副韧带(LCL),后束重建胭腓韧带. 结果 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
期刊
2005年10月-2007年3月我院共收治连枷胸患者15例,在手术治疗内脏  损伤的同时,用硅橡胶涤纶丝网固定浮动的胸壁,控制反常呼吸,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期刊
目的 探讨异体皮质骨锚钉双排固定法修复肩袖损伤的价值.方法 关节镜监视下,采用同种异体皮质骨锚钉双排同定法修复肩袖损伤16例.其中男10例,女6例;年龄32~58岁,平均44岁.按Bigliani肩袖损伤分类法,小撕裂6例,中度撕裂8例,大撕裂2例.关节镜下肩袖清理和肩峰成形后,采用带线异体骨锚钉植入肱骨大结节肩袖附着处,双根缝线垂直褥式缝合冈上肌腱,分别打结固定后,将缝线交叉牵引到在肱骨大结节预
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里氏8.0级地震,我院作为抗震救灾的核心医院之一,在全力开展现场救援的同时,先后共收治灾区伤员161例,是四川省以外接受灾区伤员最多的医院,目前已有155名伤员治愈出院.现总结我院此次抗震救灾的经验,探讨医院如何有效开展灾区伤员的后方医疗工作。
期刊
目的 探讨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5年12月-2006年10月,采用PFNA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65例,其中男22例,女43例;年龄67~97岁,平均78.5岁.均在伤后1周内施行手术.记录每例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及髋关节功能评分等
目的 评价重度骨盆骨折并创伤失血性休克早期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的治疗效果,以提高治愈率. 方法 总结2002年1月-2006年12月急诊收治的重度骨盆骨折并创伤出血性休克患者96例,其中常规液体复苏组55例,限制性液体复苏组41例,对其创伤严重程度、休克程度、复苏开始时间、输入液量进行统计学分析,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 结果 常规液体复苏组输液量为(3 432±1 156)ml,治愈率为64%,死亡率
目的 分析汶川地震开放性损伤伴感染转运伤员的临床特点,总结其治疗经验.方法对我科2008年5月13日-2008年6月10日收治的54例汶川地震开放性损伤伴感染转运伤员进行分析、总结.治疗方法包括:在全身支持治疗的基础上对创口行反复彻底清创,在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基础上抗感染治疗,并行高压氧辅助治疗,对开放性骨折患者行外固定支架固定.结果所有地震开放伤均有感染,且多为混合感染,以G+球菌和G-杆菌为主
椎板切除术是脊柱外科常用的手术方法之一,但术后因硬膜外瘢痕粘连等因素严重影响了手术疗效.预防硬膜外粘连目前仍是骨科的研究热点.对于粘?吵连形成的机制,LaRocca等(1974年)认为,椎板切除造成的局部缺损主要通过炎症反应、肉芽组织产生、瘢痕组织形成等基本病理过程来修复,从而形成一层瘢痕组织,与硬脊膜、神经根粘连,牵扯、压迫神经根,并首次提出"椎板切除膜"的概念.许多学者为了阻止这一过程,进行了
期刊
目的 探讨综合性医院在地震等自然灾害中的应急反应能力和对伤员感染的救治水平.方法 选择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后转送至重庆6所三级甲等医院的533例地震伤员,结合创伤ISS和AIS评分,根据伤情及其与院内外感染的关系和抗生素敏感性等指标进行全面的回顾性分析.结果 533例后送伤员中,ISS<16分456例(85.6%);ISS 16-25分65例(12.2%),ISS>25分12例(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