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粤北大地至今保存着红军长征的记忆。1934年10月下旬,红军突破国民党设置的第一道封锁线后,蒋介石命令南路军尾随追击,西路军于桂东、汝城及湘南地区堵截,并在桂东至城口一线设置第二道封锁线,妄图将中央红军堵截在汝城、城口以东地区。
“当时,南面的粤军严阵以待,北面是无路的大山。”踏访城口这个湘粤边陲小镇时,仁化县党史专家谢嘉文如数家珍,他回忆说,国民党军将城口视为第二道封锁线南端中心据点,调兵遣将、苦心经营;中革军委则给红一方面军第一军团发出指令,指示他们“有消灭从南面进攻之敌的任务,于大坪、城口之间打开自己前进的道路。”
1934年11月,红军突破第二道封锁线从袭击城口镇开始,担任袭击任务的是第一军团二师六团一营。临行前,军团政委聂荣臻嘱咐营长曾保棠:“你们必须不惜一切代价抢在敌人主力到达之前夺取城口,使部队从这个唯一口子突出去……几万红军战士的生命就托付给你们营了。”
“那是一场与敌人抢时间的生死战,因为国民党军的大部队正从南边增援城口。”站在镇东边的水东桥畔,谢嘉文介绍说,曾营长率部一昼夜奔袭220里,于11月2日夜间通过水东桥进入城口。已经抵近城口的国民党军彭智芳部闻讯后,立即暂停前进,退至铜鼓岭南麓集结,占领有利地形修筑工事,企圖在此阻拦并消灭红军。
铜鼓岭距城口10余公里,是仁化县城至城口镇的要冲,岭高坡陡,从岭脚到山顶只有一条通道。山坡上战壕依地形而设,尽管杂草丛生,遗迹仍然清晰可见。崎岖的山道上,谢嘉文一边带路,一边回忆当时的战前态势,“一营袭击城口的同时,六团团长朱水秋指挥另一部迂回在铜鼓岭北麓山地,从外线堵截城口敌人退路,阻击从仁化方向过来增援的敌人。”
“4日中午,战斗突然打响,国民党军居高临下,用轻重机枪和步枪疯狂向红军扫射。”现已83岁高龄的厚坑村老人张良胜说,他哥哥是亲历者,亲眼看见红军指战员奋勇还击,与敌人展开白刃战,战至激烈时,七八个年轻的战士手挽着手用身体去堵枪眼,被打得血肉模糊。
战斗持续了两天一夜,国民党军队伤亡80多人,红军伤亡140多人。红军完成阻击任务,奉命趁夜转移,分两路汇入西进的红军主力。彭智芳部不敢追击,继续扼守在铜鼓岭山地。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副研究员陈永红认为,铜鼓岭阻击战是一场标志性战斗,它将敌牢牢地控制在铜鼓岭南麓一线,掩护了红军主力安全通过城口,为红军西进赢得了时间、创造了条件。
后来,仁化县广泛发动群众,查清红军战士牺牲和掩埋地点,找回部分忠骨集中安葬在当年的阵地附近,并建立红军烈士纪念碑。今天的铜鼓岭郁郁葱葱,全然不见当年激战的影踪,山风吹过,苍松无语,只有烈士纪念碑在青天下巍然矗立。仁化县人武部组织干部职工和民兵分队来到纪念碑下过主题党日,缅怀革命先烈。民兵蔡月英感触道:“顽强的战斗意志、灵活机动的战术,是红军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长征虽已远,精神耀边城。尽管历史硝烟渐渐淡去,但红军故事在群众心里刻下了深深的印记,代代相传。从铜鼓岭赶往城口中心街区,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宽敞平坦的公路、鳞次栉比的楼房、绿树成阴的街道、人潮涌动的市场。由于特殊的区位优势,城口边贸市场已成为湘粤边界重要的农副产品集散地。
“当时,南面的粤军严阵以待,北面是无路的大山。”踏访城口这个湘粤边陲小镇时,仁化县党史专家谢嘉文如数家珍,他回忆说,国民党军将城口视为第二道封锁线南端中心据点,调兵遣将、苦心经营;中革军委则给红一方面军第一军团发出指令,指示他们“有消灭从南面进攻之敌的任务,于大坪、城口之间打开自己前进的道路。”
1934年11月,红军突破第二道封锁线从袭击城口镇开始,担任袭击任务的是第一军团二师六团一营。临行前,军团政委聂荣臻嘱咐营长曾保棠:“你们必须不惜一切代价抢在敌人主力到达之前夺取城口,使部队从这个唯一口子突出去……几万红军战士的生命就托付给你们营了。”
“那是一场与敌人抢时间的生死战,因为国民党军的大部队正从南边增援城口。”站在镇东边的水东桥畔,谢嘉文介绍说,曾营长率部一昼夜奔袭220里,于11月2日夜间通过水东桥进入城口。已经抵近城口的国民党军彭智芳部闻讯后,立即暂停前进,退至铜鼓岭南麓集结,占领有利地形修筑工事,企圖在此阻拦并消灭红军。
铜鼓岭距城口10余公里,是仁化县城至城口镇的要冲,岭高坡陡,从岭脚到山顶只有一条通道。山坡上战壕依地形而设,尽管杂草丛生,遗迹仍然清晰可见。崎岖的山道上,谢嘉文一边带路,一边回忆当时的战前态势,“一营袭击城口的同时,六团团长朱水秋指挥另一部迂回在铜鼓岭北麓山地,从外线堵截城口敌人退路,阻击从仁化方向过来增援的敌人。”
“4日中午,战斗突然打响,国民党军居高临下,用轻重机枪和步枪疯狂向红军扫射。”现已83岁高龄的厚坑村老人张良胜说,他哥哥是亲历者,亲眼看见红军指战员奋勇还击,与敌人展开白刃战,战至激烈时,七八个年轻的战士手挽着手用身体去堵枪眼,被打得血肉模糊。
战斗持续了两天一夜,国民党军队伤亡80多人,红军伤亡140多人。红军完成阻击任务,奉命趁夜转移,分两路汇入西进的红军主力。彭智芳部不敢追击,继续扼守在铜鼓岭山地。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副研究员陈永红认为,铜鼓岭阻击战是一场标志性战斗,它将敌牢牢地控制在铜鼓岭南麓一线,掩护了红军主力安全通过城口,为红军西进赢得了时间、创造了条件。
后来,仁化县广泛发动群众,查清红军战士牺牲和掩埋地点,找回部分忠骨集中安葬在当年的阵地附近,并建立红军烈士纪念碑。今天的铜鼓岭郁郁葱葱,全然不见当年激战的影踪,山风吹过,苍松无语,只有烈士纪念碑在青天下巍然矗立。仁化县人武部组织干部职工和民兵分队来到纪念碑下过主题党日,缅怀革命先烈。民兵蔡月英感触道:“顽强的战斗意志、灵活机动的战术,是红军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长征虽已远,精神耀边城。尽管历史硝烟渐渐淡去,但红军故事在群众心里刻下了深深的印记,代代相传。从铜鼓岭赶往城口中心街区,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宽敞平坦的公路、鳞次栉比的楼房、绿树成阴的街道、人潮涌动的市场。由于特殊的区位优势,城口边贸市场已成为湘粤边界重要的农副产品集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