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相让”

来源 :杂文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nhu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就从一起交通事故说起:9月20日早上,深圳一名洗车场员工何某,驾驶一辆越野小客车,在深圳龙岗区将横过马路的女子李某碾轧。李某在送医院途中抢救无效死亡。横过马路的李某,也是个驾驶员,她下车看了一眼缓缓而来的越野车,然后缓缓往马路对面走去。此时她的想法肯定是,驾驶员应当“礼让三先”:先让、先慢、先停。而这个何某,心里也在想:你一个行人,应当先给我(车)让路才对,于是仍然照常我行我素……
  当双方都没有相让的意思时,悲剧发生了。
  想起古代的两个故事:
  韩信是西汉建立的大英雄、大功臣。但韩信年轻时,却吃过一次哑巴亏。他的老家淮阴城里,有一个小无赖,有一天在闹市区遇到韩信,看他腰里佩着一把剑,就故意找茬,说:“你个穷小子,整天人模狗样地挂把剑,像个武士似的,摆什么谱!你要是真有胆量,就朝我身上来一剑;你如果不敢,就从我的裤裆下面钻过去!”这也欺人太甚了。要知道,韩信手里真的拿着一把既能防身又能杀人的剑呐!然而,令那个无赖和围观者都没有想到的是,韩信一声不吭,竟然“嗖”地一下,从无赖的裤裆底下钻过去了。无赖没有达到目的,围观的人也没有看到好戏,失望的同时,就起哄架秧子,嘲笑韩信是一个胆小鬼。“胯下之辱”的故事,流传至今。
  与韩信的故事有几分相似的,是小说《水浒传》中的杨志。
  杨志奉命押运花石纲进京送礼,在黄河里翻了船,不敢回京赴任,遂逃去他处避难。后来朝廷开恩赦免,杨志返回东京。因为穷困潦倒,想将家传宝刀卖了,换点盘缠。偏偏遇上开封府著名的没毛大虫牛二。他听杨志说,这宝刀有三绝:削铁如泥,吹毛得过,杀人不见血。牛二说:那好,你把我杀了看看。杨志岂能随便杀人?然而牛二的泼皮劲上来了,他让杨志二者选一:要么杀了他,要么把宝刀送他。杨志本来性烈如火,一怒之下,手起刀落,真把牛二给宰了。


  所谓相让,从来不是双方同时各退一步。就是国人津津乐道的“六尺巷”故事,也是那位张文瑞大人发扬风格,先“撤让三尺”,感动了邻居,亦照猫画虎,退后相同距离,这才成就了一则美谈。
  设想杨志与牛二,如果其中一个能够首先退让一步,做出明智选择,牛二不会成为刀下鬼,杨志不会沦为阶下囚。正是两人针尖对麦芒,互不相让,才酿成悲剧。而韩信,面前同样是无赖,却能够冷静处理,身子低到地,脑袋看得远,不计一时之得失,不逞一时之痛快。何为大丈夫?能屈能伸,随机应变,方为大丈夫。在这方面,杨志比韩信差远了。
  或谓: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我占理,就应当坚持复坚守,要退让,也是无理一方退让,否则就让坏人占了便宜。然而韩信与无赖,谁占理?韩信占理。谁先退让?韩信先退让。倘若韩信与杨志一样,士不可辱,腰不可弯,手起剑落,无赖的脑袋当时肯定搬家,可是韩信的首级稍后也要易位,有何好处?正是韩信一低头,方有汉家四百年。
  相让,只有占理一方率先鸣金收兵,才更有意义。无理一方先收兵,是承认失败,反而很难做到。相让,是一种自觉,一种修养。只分先后,不分對错,甚至不论是非。
  还是古人说得好:“敬君子方显有德,怕小人不算无能。退一步天高地阔,让三分心平气和。”若能以此去处事,一生安乐任逍遥。
其他文献
那天,我骑行在街口红灯处等候,太阳热辣辣地炙烤着。耐不住的等候者中有人见横路上的车辆走完了就急急穿了过去,于是各类骑行者和行人也蜂拥尾随。我见红灯没变,不敢贸然而行,但后面的骑车人催叫了,怎么不走哇?显然我挡了他们的道。在“众怒”之中,我不暇思考和辩解,赶忙跟着一起过了。  同事与我聊天,说起他刚当医生的儿子,最近正为医院里人际关系的微妙而犯愁。事情起因于某医药代表给了他提成费,但该药价高而效果一
期刊
十年前,有三个农民工在同一工地上砌砖。一位记者分别采访了他们,问:“你们在这里干什么?”一个说:“我们在砌砖。”另一个说:“我们在建大厦。”还一个说:“我们在建设城市。”十年后,这位记者再度寻访这三个农民工的踪迹时,惊奇地发现,那个说砌砖的农民工,还在工地彻砖;那个说建大厦的农民工,变成了包工头;那个说建设城市的农民工,成为一家建筑公司的老板。  这是个耐人寻味的段子,为什么那个说砌砖的农民工,还
期刊
神,指神话或宗教中超自然能力的万类万物的创造者、主宰者。而杜甫“下笔如有神”的“神”字,却是深深地隐伏在中国的汉字里,而且与人们的社会生活脉脉相通,息息相关。  例如“情”字,在友情、亲情、爱情里就变化万端,摸不着底。  亲朋、同事、夫妻,相互间的距离尺度难于把握,处世之术,常困于此。太远情分淡,过近无挚友。夫妻离异,兄弟反目,同事翻脸,战友分手,十分常见。误认朋友,形成巨大的陷阱;误会婚姻,致成
期刊
“说十六世纪四五十年代的一天,年轻的牛顿正坐在一棵苹果树下发呆,就在这时,树上掉下来了一颗苹果,砸中了牛顿的脑袋。牛顿揉了揉自己发痛的脑袋,看着地上的苹果,想:‘为什么苹果会向下掉而不是往天上飞呢?’于是,细心的牛顿开始了他的研究,最终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呢?”一个父亲对他的孩子如是说道。  “不要在苹果树下坐着!”孩子答道。  “不。”父亲微笑着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我们要
期刊
分粥的故事讲,有七人住在一起,每天共吃一桶粥,总是不够吃,于是他们决定选一位道德高尚者分粥,几天后发现还是分粥者有余,别人不足。“改选”“抓阄”“轮流”,增设“监督”等方式来决定分粥人,都不能解决问题。最后决定“每人一天轮值分粥,但分粥者要最后拿粥”。奇迹出现了,每人的粥几乎同样多,谁也没有意见。这个小故事的实质是人类社会的缩影,可以折射出人性的复杂、人类社会诸多矛盾,令人深思。  从政治学的角度
期刊
古人云:书中自有“颜如玉、黄金屋、万斛粟”,可算是對读书的“益处”作了最为形象亦最为诱人的概括与描述了。今人虽说对读书的“益处”时有新见识、新说道,但据我所见,很多还是这“颜如玉、黄金屋、万斛粟”九字经的翻版。  蒙田说:“学习知识不是为了图利,也不是为了适应外界,而是为了丰富自己,装饰自己的内心。”法郎士则说得更形象:“读书是灵魂的壮游,随时可发见名山巨川、古迹名胜、深林幽谷、奇花异卉。”读书,
期刊
近日,在读一本关于阮籍的书时,看到他登上广武山叹息“世无英雄,使竖子成名”的桥段。作者罗列了目前为止对阮籍这句话的三种解析:一是秦末无英雄,遂使刘项两个“竖子”成名;二是刘项二人均非英雄,只是因为项羽的“妇人之仁”,使得刘邦成了名;三是自己生活的年代没有真正的英雄,使得那些狐鼠之辈成名。  这几乎成为一桩历史公案,且不去管他。  我想说的是,许多人在谈到项羽时,会因袭《史记》的说法,将项羽贴上“妇
期刊
《二十四孝图》为我国古代宣扬孝道的通俗读物,今天在一些地方又将它全盘请出来担当重任,堂而皇之占领了孝悌文化阵地。笔者到某景点游览,看到主干道的《二十四孝图》宣传栏,二十四孝全部展示,没有取舍,顿时想起鲁迅《朝花夕拾》中的一篇文章———标题就是《二十四孝图》,鲁迅因此而生发出这么一篇幽默风趣寓意深刻的散文,也许是《二十四孝图》最大的贡献吧。  《二十四孝图》中有几个粗略看去可以仿效的故事,鲁迅是以戏
期刊
汉语中的“井”字,中间加一个点儿,就成了日语中的一个词儿,怎么念不知道,但意思我明白———盖饭是也。  日本有盖饭,中国有盖浇饭,二者之间有没有传承、借鉴之类的关系,不晓得,但好像都是各自餐饮系列中的常见品种,貌似比较简单。不过,简单不等于粗劣,这一点,在日本的餐饮市场上表现得特别突出。前不久,我小住日本,在京都的一个多星期,入住一家民宿,早晚两餐在“家”里打理,午饭则外出觅食。转场大阪以后,早餐
期刊
据史料记载,五代周世宗时,掌管官酒的曹彬遇到担任殿前指挥使的赵匡胤向他索酒吃。曹彬正色道:“这是官酒,不能给人。”说着,他自己掏钱另外去买了酒菜来请赵匡胤。看到这个故事,心想,曹彬,你真傻!  傻之一,不给“领导”面子。老话说“人活脸,树活皮”,让某人没了面子,称“打脸”。“赵领导”找你要酒吃,那是给你面子,你却顶回去,不给他面子。在封建社会你知道不给领导面子的后果吗?轻则丢了饭碗,重则要了性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