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再次保留了曹禺的经典篇目《雷雨》,并把它编入“一滴眼泪中的人性世界”这个专题。当探究讨论“周朴园对侍萍的怀念之情到底是真是假”这个一直争论不休的问题时,很多人的看法会集中到周朴园身上的“阶级性”,认为周朴园坏得没有“人性”。“周朴园身上是‘人性’多一点,还是‘阶级性’多一点”成了一个新的争论点。
我们对周朴园的定位是一个既有资产阶级思想,又有封建专制思想的新兴资本家形象。似乎他的身上更多的是阶级性,实则不然。对此,本人有三点探究说明:
一、周朴园年青时曾是个性情中人
周朴园年青时留过学,接触过西方的婚姻自由、爱情自主等新观念,也受到“五四”新思潮的影响。所以他不顾封建家庭的反对,公然与侍女相爱,并生育了两个儿子。这本是一桩冲破封建阶级意识的伟大爱情,是人性中对自由的超阶级的纯真情感的追求,也是一个年青人率性而为的“真”的表现。
二、周朴园的“成长”中有两次被“吃”的经历
曹禺的高明之处,就是写出周朴园是个“吃人的人”,但也摆脱不了被“吃”的命运。周朴园第一次被“吃”,是他对侍萍的抛弃。他真心爱着侍萍,但由于封建恶势力太强大,迫使他背叛了侍萍,也违背了自己的人性,回到了封建家庭伦理的规范道路上。封建家庭伦理“吃”了“率真”的他,使他最终成长为一个封建伦理的执法者,成了专制的一家之长,是“吃人的人”。但他强行把人纳入封建规范的时候,其实自己也是这个封建规范的受害者。周朴园第二次被“吃”,是资本家生存的社会环境的腐蚀。在资产阶级这个大熔炉里,周朴园身不由己地被熔铸成一个地地道道的资本家。他变得自私、虚伪、冷酷、凶残:为了发财,他不惜以牺牲两千二百个小工的性命为代价;他对工人实行残酷的剥削和严重的压迫,连对自己的儿子鲁大海也毫不留情;他口口声声说怀念侍萍,但当侍萍出现在他面前时又翻脸,竟然用一张五千元的支票来永远打发走侍萍……这些都是他30年来在尔虞我诈的争夺环境中积累起来的社会经验。
可见,我们审度一个令人憎恶的形象时,也不能不更多地考察性格构成的社会历史动因,更多地从他和社会、历史的深层联系中显影生活,不忘现实自身的真实。作品的实际描写透出周朴园并非纯粹的人性恶,在他冷酷、专制的背面,其实还深藏着这些悲剧性的因素。
三、周朴园身上的人性更多地表现为假、恶、丑
人性,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制度和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人的本性”。(《现代汉语词典》)人性是复杂而丰富的,包括真善美,也有假恶丑。周朴园的“真、善”已被封建礼教和尔虞我诈的社会环境所“吞噬”,他的身上更多的是自私、虚伪、冷酷、凶残,这是人性中“假恶丑”的体现。周朴园与鲁侍萍、鲁大海之间的交锋,最本质上是人性的真善美与假恶丑的较量。曹禺也曾客观地说:“周朴园也是一个人,不能认为资本家就没有人性。为了钱,故意淹死2200个小工,这是他的人性。爱他所爱的人,在他生活的圈子里需要感情的温暖,这也是他的人性。”所以,我们不能把人性的假恶丑简单等同于人的阶级性。周朴园身上的阶级性的本质归属是人性。
综合以上探究,“周朴园身上的‘人性’与‘阶级性’”这座天平就有了明确的偏向。可见,苏教版教材把《雷雨》编入“一滴眼泪中的人性世界”这个专题是很有道理的。编者安排这篇课文正是为了表现人性的复杂,是在展示人性的美丽与丑陋,而我们通过解读文学作品中的人性内涵,还可以净化自己的灵魂,提升自己的道德境界。
(作者单位:新海高级中学)
我们对周朴园的定位是一个既有资产阶级思想,又有封建专制思想的新兴资本家形象。似乎他的身上更多的是阶级性,实则不然。对此,本人有三点探究说明:
一、周朴园年青时曾是个性情中人
周朴园年青时留过学,接触过西方的婚姻自由、爱情自主等新观念,也受到“五四”新思潮的影响。所以他不顾封建家庭的反对,公然与侍女相爱,并生育了两个儿子。这本是一桩冲破封建阶级意识的伟大爱情,是人性中对自由的超阶级的纯真情感的追求,也是一个年青人率性而为的“真”的表现。
二、周朴园的“成长”中有两次被“吃”的经历
曹禺的高明之处,就是写出周朴园是个“吃人的人”,但也摆脱不了被“吃”的命运。周朴园第一次被“吃”,是他对侍萍的抛弃。他真心爱着侍萍,但由于封建恶势力太强大,迫使他背叛了侍萍,也违背了自己的人性,回到了封建家庭伦理的规范道路上。封建家庭伦理“吃”了“率真”的他,使他最终成长为一个封建伦理的执法者,成了专制的一家之长,是“吃人的人”。但他强行把人纳入封建规范的时候,其实自己也是这个封建规范的受害者。周朴园第二次被“吃”,是资本家生存的社会环境的腐蚀。在资产阶级这个大熔炉里,周朴园身不由己地被熔铸成一个地地道道的资本家。他变得自私、虚伪、冷酷、凶残:为了发财,他不惜以牺牲两千二百个小工的性命为代价;他对工人实行残酷的剥削和严重的压迫,连对自己的儿子鲁大海也毫不留情;他口口声声说怀念侍萍,但当侍萍出现在他面前时又翻脸,竟然用一张五千元的支票来永远打发走侍萍……这些都是他30年来在尔虞我诈的争夺环境中积累起来的社会经验。
可见,我们审度一个令人憎恶的形象时,也不能不更多地考察性格构成的社会历史动因,更多地从他和社会、历史的深层联系中显影生活,不忘现实自身的真实。作品的实际描写透出周朴园并非纯粹的人性恶,在他冷酷、专制的背面,其实还深藏着这些悲剧性的因素。
三、周朴园身上的人性更多地表现为假、恶、丑
人性,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制度和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人的本性”。(《现代汉语词典》)人性是复杂而丰富的,包括真善美,也有假恶丑。周朴园的“真、善”已被封建礼教和尔虞我诈的社会环境所“吞噬”,他的身上更多的是自私、虚伪、冷酷、凶残,这是人性中“假恶丑”的体现。周朴园与鲁侍萍、鲁大海之间的交锋,最本质上是人性的真善美与假恶丑的较量。曹禺也曾客观地说:“周朴园也是一个人,不能认为资本家就没有人性。为了钱,故意淹死2200个小工,这是他的人性。爱他所爱的人,在他生活的圈子里需要感情的温暖,这也是他的人性。”所以,我们不能把人性的假恶丑简单等同于人的阶级性。周朴园身上的阶级性的本质归属是人性。
综合以上探究,“周朴园身上的‘人性’与‘阶级性’”这座天平就有了明确的偏向。可见,苏教版教材把《雷雨》编入“一滴眼泪中的人性世界”这个专题是很有道理的。编者安排这篇课文正是为了表现人性的复杂,是在展示人性的美丽与丑陋,而我们通过解读文学作品中的人性内涵,还可以净化自己的灵魂,提升自己的道德境界。
(作者单位:新海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