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感:一个值得教师探究的话题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tyygydsk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篇感:你信与不信,它都在那!
  叶老曾指出:“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课程标准也多次强调要“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要“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语感这词可以说深植于每个语文老师内心,加强语感培养、训练也因此成为每个语文老师阅读教学的自觉追求。
  而篇感一词,却鲜有明确的提法。虽然课程标准第三学段对篇的学习有这样的要求:“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内容”。然实际教学中,大多教师都有所忽视,甚至视而不见。教学时,在一些重点词语、精彩句段上下足功夫,而将文脉梳理、文章层次逻辑的理解隐去或淡化,以致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这种篇感训练意识的淡薄与缺失,最容易导致的一个结局就是我們的孩子读了很多篇文章,到头来还是连篇像样的文章都不会写;或不知从何下手;或写起来思绪混乱。究其原因,其实就是篇感差的缘故。
  那何为篇感?简言之,对一篇文章的整体感觉。具体地说,就是你读完一篇文章,从头到尾对作者思路获得的一个比较清晰完整的认识。它更多从写的角度来观照、体会、把握,作者思想从什么地方出发?怎样谋篇布局一步一步往前走?选取哪些材料、运用哪些方法来表达陈述?最后到达什么样的终点?
  篇感,不管你信与不信,其实它都在那!
  篇感:你见与不见,它都要练!
  那么篇感,如何有意识地训练,才能使它像语感一样慢慢习得、生长、发展呢?
  1.从有机渗透到有意强化。虽然篇章的学习,第二学段并没有明确的要求,但随着孩子阅读积累,进入第二学段后,教师不妨结合一些经典课文的学习有机渗透,从段的写法慢慢过渡到篇的认识。譬如,教学《北大荒的秋天》,就可以在关注段落总分写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从全篇把握:看看全文有几个自然段,作者从哪些景物写出北大荒秋天的“美”的?最后让学生回看第一自然段与最后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学生就能慢慢触摸到文章肌理:先总起再分写最后总结,可以这样来描写介绍事物。若长期渗透前置,因篇感是有机训练,那么“篇感”的种子就会在学生自觉或不自觉的阅读中悄然萌芽。
  2.从内容印象到内在梳理。进入高年级后,在初读感知全文时,应该让学生自己梳理文脉,给课文画张结构图,尝试从文中提取并整理关键信息,用简单的图示或文字图解文本。刚开始,孩子会觉得有些难,无从下手,但经过老师示范,经过一段时间的指导后,孩子也会掌握基本技巧与方法。譬如《记金华的双龙洞》,条理非常清晰,孩子很容易能用箭头和简单的文字把游览线索展现出来,然后在精读品悟中添加各处特点的词,从而使结构图更加生动丰实。的确,初读要求从散点印象转化到梳理结构图,对孩子来说是一次跨越,但它会逼着孩子站在更高处俯视文章,看清各自然段、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从而展开更有价值的探究学习。结构图的呈现也将孩子“隐性”的学习经历转化为“显性”,为教师针对性地“挑几处讲讲”做准备。不断的画图中,学生的篇感意识与能力也就得到不断历练,愈来愈强,以致水到渠成。
  3. 从“这一篇”到“这一类”。教材中有叙事性作品,有说明性文章,有说理文等。由于文体不同,构篇与言语表达都会有各自的特点。把握篇感,更要关注文体意识,教师要善于从“这一篇”到“这一类”,帮助学生建立“这一类”的基本常识。譬如,苏教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一次接触说理文,那么,就要借助教材《说勤奋》,让学生好好认识一下说理文的写作特点。“说”是什么意思,谈论的什么内容,怎么让别人明白并信服要“勤奋”的道理呢?引导学生细细读文,慢慢发现篇章的写法:开篇提出观点,再摆事实讲道理论述观点,最后总结强调观点。这正是说理文写作的基本方法,一定要在学生“第一次”接触的时候,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一篇的学习还不够,要适当拓展补充,可以通过一组说理文的学习,让学生真切感知“这一类”的特点。只有建立了“这一类”的概念,以后学生再次遇见甚至仿写、学写的时候才会有篇可依,有法可循。因为篇感已经在学生心头生长。
  4. 从观照“读”到观照“写”。阅读教学有两种价值取向:第一种侧重于读懂,通过找词语、品句子、悟表达,读懂课文内容和课文表达特点;第二种侧重于读会,不只停留于“表达”层面,更指向写作,还让学生运用习得的知识进行创作,读围绕写。促进篇感生长的阅读教学更应该是后者,从观照“读”走向观照“写。以管建刚老师执教的《理想的风筝》为例,管老师分五步进行:第一步,概括文章四个小故事的标题,体会“用故事来写人”的道理,明白何为构思;第二步,通过查每个故事写多少行、多少字,让学生明白“构思”体现为对段落长短(内容主次)的安排;第三步,通过课题思辨,“放风筝”“追风筝”一定要写,为什么还要写上课“讲故事”“写板书”,引导学生明白四个故事的内在关联,就是中心,让学生明白“构思”围绕中心写;第四步,让学生找到过渡句和写景句,体会故事之间连接及首尾照应;第五步,批判性阅读,引导学生写文忌直白,点到为止,含蓄才美。五步,步步指向写作,更突显篇章结构,旨在从文本中读出“怎么写”,探求作者是如何构思布篇。
  所以,篇感不管你见与不见,其实它都要练!
  篇感:你念与不念,它都要长!
  歌德说:“内容人人看得见,含义只有多数人懂,形式是一个秘密。形式的理解促进内容的理解。”篇感无疑属于形式理解的那一层面,于小学生而言,的确有些难以把握,但“作者思有路”,只要“遵路”必然能“识斯真”。只要我们遵循学生年段发展特点,尊重学生语文学习规律,循序渐进、有意识渗透并假以不断训练,总有一天学生能如庖丁解牛一般“目见全牛”,逐个摸清“牛的整体结构”,从而游刃有余驾驭篇的学习,获得完满的篇感。篇感,不管你念与不念,它都要长!篇感的训练与学习是专业语文学习者的必由之路,也是我们语文教师帮助学生提升阅读能力、素养的智慧之路!
  篇感,一个值得语文教师探究的话题,让我们在阅读教学实践中一起研究她、发掘她、丰富她、壮大她!
  【作者单位: 无锡市甘露学校 江苏】
其他文献
2001年,医疗、医药、医保体制改革进入实质性启动阶段,谓之"三改"联动.同时,中国即将加入WTO,面临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医院竞争必将加剧,医院处于转型时期.在这一时期,医院伦理
“让教者从对作业设计的解读中,准确把握课文的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作业的练习,促进教学目标达成。”这是我判断课后作业设计优秀与否的标准。苏教版教材中有很多优秀的课后作业设计,如《青海高原一株柳》的课后习题“课题是青海高原一株柳,作者为什么又用了许多笔墨写到家乡灞河边的柳。”它既给我们的教学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又为学生的预习提供了思路,但也有一些课后作业设计有待商榷,如《小动物过冬》(苏教版语文第三册第
<正> 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岛分院开业两年来接待了5万多参观人员,收治了5000多住院病人和20多万门诊人次,普遍对医院的服务和建筑设计评价很高,堪称国内一流,可与国外医院媲美。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是信息技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由于小学生的年龄问题,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不能控制自己,对他们来说主动学习探究也比较困难,再加上目前我们的教学模式还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学习,这样的模式阻碍了学生的思维拓展以及学习的主动积极性。因此,让学生成为主体,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非常重要。  学生的学习效率,对于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对他们能否成功起着关键性
动作语言是体态语言中重要的一种,顾名思义,就是用一定的身体动作表达并传递某种信息,建立教师与学生之间对话空间的一种语言表现形式。它具有直观性、互感性、释义性和情趣性。针对小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点,四十分钟一堂课满满当当充斥着有声语言,学生容易陷入疲乏状态,思维也会陷入困顿、迟缓。而动作语言的加入,让学生在课堂中尽情动起来,身体的律动引发思维的灵动,在有动有静、有张有弛的学习状态中,构筑立体化、多元化
小学科学教材对于小学生来说,起到了科学启蒙教育的效果,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相关的科学知识内容,应对小学科学的教材进行二次开发,转变传统的科学教育方式,优化科学教学的
就医生是否应该接受病人送礼这一伦理问题,在病人送礼的动机、接受礼物带来的伦理问题、礼物的特征和价值、对待礼物的方式等4个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逐步缩小东西部差距 ,实现全国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是我国跨世纪发展全局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改革开放以来 ,沿海地区运用自身较好的经济基础 ,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国家支持的
期刊
<正> 计算机正向可以用语言、声音、图形和图像进行人机对话的方向发展。当前不少发达国家,正在争夺技术革命中高技术焦点——“两智”技术领域的领导权。所谓“两智”技术是
幼儿园科学活动实验记录为幼儿调整认识、整理经验、形成科学的概念奠定了基础。教师在设计科学探究活动时应该明确记录内容,在确定记录方法时要尊重幼儿,选择适宜的记录方法,并有意识地培养幼儿记录的习惯和能力,使幼儿乐于探究,逐渐理解科学结论必须建立在事实之上,从而形成正确的科学探究态度。  随着幼儿园科学教育改革的日益深入,开展探究式科学活动已成为我园教师关注的重点之一。而在幼儿的科学探究过程中,记录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