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了解苏轼的有关知识;把握豪放词的意境及特点。通过以读带讲、以讲促读的方式引导学生感受诗歌中诗人情感的起伏变化。把做事做人的道理嵌入到了各个环节,比如做事要有目标,要有充分的准备,不仅仅告诉学生知识是什么,还引导学生自己通过查资料,明白知识是怎么来的,注重知识的生成过程。小组合作,学生容纳接受别人的观点,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在对苏轼其人其文了解过程中,明白人生是不完美的,人生是需要坦然面对一次次的挫折,在困窘面前,只有保持强大客观的内心,只有对未来保持憧憬,只有相信自己,不消沉,不迁怒,才会让自己人生经历血与泪洗礼后愈加厚重,走向成熟。
关键词:德育;整体思路;教学反思
一、教学背景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念奴娇 ·赤壁怀古》是苏轼的代表作,也是豪放派词作中的名篇,在宋词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全词借描写赤壁古战场、回忆三国英雄人物,抒发苏轼人生空老、功业无成的感慨,将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词风雄浑豪放,感情充沛丰富。
2.学情分析
学生对苏《题西林壁》《水调歌头》等都很熟悉,尤其是必修一《赤壁赋》的学习,为学生进一步理解词人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学生对赤壁之景的想像、对历史人物的了解缺乏一定的基础,借助于多媒体,可以让学生增强兴趣,读懂文本,走进文本,最终融会贯通。
3.整体教学思路
语文与生活有着“唇齿相依”的联系。没有丰富多彩的生活与体验,就难以有底蕴深厚的语文素养,更难以有深厚的文化素养。正因如此,在强调“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的教育理念下,兼顾“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大目标,让学生在学习知识,背诵文章的同时,能够理解词人坦然面对人生挫折的情感态度,进而在自己学习生活中做一个不断完善自我,雍容大度的人!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苏轼的有关知识;
2.把握豪放词的意境及特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以读带讲、以讲促读的方式引导学生感受诗歌中诗人情感的起伏变化。
2.课上激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师生共同探讨释疑,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学习苏轼旷达豪放的胸襟,在逆境中能坦然面对人生。
三、教学重难点
1.体会词人在作品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2.如何理解“人生如梦”
四、教学过程
导入
教师活动:同学们,你一定曾经对着镜子观摩自己,意气风发;你一定曾经背着书包,朝着朝阳出发,蓬勃而有活力;你也一定曾经面对夕阳西下,想起伤心往事,无限感慨。那时候,无论你曾沉浸到什么样的心情里,你的背影,都是你对于这个世界的真情告白——这,就是你的形象,你每天都在做自己!你是这样,你的同学是这样,我们大家都是这样!这一单元,我们学习诗歌鉴赏,写诗的诗人们,以及他们笔下的诗里也都有着各式各样的形象,今天我就带领大家,来领略这些形象,体会诗歌的魅力,感悟形象的力量。同学们,我们无论做任何事情都不要丢失目标意识,正如学习一定要有目标一样。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自己形象有了解,并且树立目标意识
环节一:读点味(“读”是本节课完成各项教学任务的基础。)
教师活动:说到诗歌中的形象,我们印象深刻的大概无过于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的苏轼和周瑜形象了,大家还能背出来这首诗吗?
学生活动:1、试读 ,目的是“明词意,感基调”。2、听录音范读 ,目的是 “品语言,入意境,展想象,塑形象”。3、多媒体播放背景音乐,指定一名学生配乐朗读;然后全班同学齐读;再留出三分钟时间让学生自由朗读。(该部分留在品析完整首词后进行)4.拿出学案,结合刚才的背诵,回忆课堂上学过的知识,试着把学案上的空填一填。
师生共同小结:同学们,我们在读的时候需要声音洪亮,字句准确!这种豪迈又恬然自适的状态,有一种气定神闲,有一种说不出的雍容,当然,这都来自于自己对于自己的人生方向的深刻把握和充分准备,诗歌中的苏轼是这样,我们的学习、生活以及以后的人生路也都要这样。你若不曾认真背诵,今天就要——滥竽充数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学习诗词中明确,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经典的熟读背诵是必须完成的事情,这不仅仅是重要的知识储备,还是我们人格魅力,文化素养的积淀。
环节二:品点美(此环节是本堂课的重点,要求学生通过合作探究法来完成,老师抛出收集上来的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探究讨论。
教师活动:
本词是公认的豪放派的代表作,其“豪放”表现在哪些方面?
这个问题可引导学生抓住意象特征,比较苏轼和周瑜人生际遇,在比较中把握人物形象,感悟作者仰慕古代英雄,渴望建立功业的心境,体会作者年华已逝,功业无成,感慨万分的复杂心情。
提示:①描绘壮阔之景。 ②刻画豪迈之人,如周瑜。 ③抒发豪壮之情。 (具体结合本词分析。)
学生活动:
如何理解“人生如夢”?这种思想积极还是消极?
设计意图:这一问题这一问题的探讨是本课重点,可以通过这一问题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苏轼的人生经历,以及其他的作品,如《满庭芳》、《定风波》、《临江仙》,进而了解苏轼的人生思想。解决这一问题主要采用讨论法,可以将学生按座位分为两大组,分别代表正方和反方,正方的辩题为:“人生如梦是一中消极避世的思想”,反方辩题为“人生如梦是积极入世的思想”。分别推选出口齿伶俐,思维敏捷的无名辩手,其他同学搜集资料,提供帮助和补充。学生讨论,教师充当主持人,引导学生相互交流探究,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观点,但是要符合作者时代际遇,也要能联系生活实际,只要言之成理就行。) 师生共同小结:
苏轼是豪放的,也是明智的。他懂得经过“乌台诗案”之后,进行自我内心的剖析与调整。 诵读这首词,与其说我们读到了苏东坡的一份超然,一份豪放,一份无奈,还不如说读到了一份成熟。是的,天真了大半辈子的苏轼,与古往今来的许多大家一样,成熟于一场灾难之后,成熟于穷乡僻壤,成熟于几乎没有人在他身边的时刻。
就这样,他借助一首《大江东去》,化解了心中的挥之不去的块垒,实现了他情感的突围。从此,一个乐观、旷达的苏东坡便向历史走来……
环节三:悟点情
教师问题:
我们今天可以从苏轼身上得到哪些启示?
学生活动:
学习了诗歌中苏轼的形象,也掌握了鉴赏形象的方法,这是很大的收获。历史的天空飘过多少鲜活的面容,古人不曾历今事,今人却必当做古人,让我们踏踏实实做事,上好每一节课,经历每一个精彩瞬间,完善自我,向成功的彼岸出发,在人生中留下完美的形象,气定神闲,雍容大方!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是小结与迁移部分,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宏观的概括加深对苏轼身处逆境却仍然旷达洒脱、积极乐观的情怀的理解;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的情愫。
五、教学反思
【教学评价反馈】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设置了两种评价方式。
1.关注自主探究能力和学习成果,教师给予激励性评语。
2.根据作业反馈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中的反馈与调整】
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关注学生对诗歌情感的把握程度,指导学生在诵读中体现出情感的变化,并熟知苏轼,知人论世。对学生存在困惑的地方教师应及时进行点拨,并进一步调整教学的呈现方式及方法手段。在重音,语调还有停顿层面上朗读指导不够,学生沉浸式体验不强,学生对豪放风格理解停留在声音强弱大小。
在德育层面,每个环节都尽可能让学生有情感的收获,面对挫折,学生也能体会到苏轼的旷达,在情感引导上让学生能够找到人生学习方向,通过感受苏词风格魅力,培养学生自信,自强,自爱的生命意识。彰显新时代青年个性。學生在合作,小组交流环节表现得不够充分。部分学生没有认识到自己个体的重要性,不敢说出自己的看法,小组合作探究没有真正发挥交流分享,碰撞思想的作用。这也说明学生在认知上存在偏见。需要在以后的课堂中渗透,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都可以畅所欲言!也是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德育;整体思路;教学反思
一、教学背景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念奴娇 ·赤壁怀古》是苏轼的代表作,也是豪放派词作中的名篇,在宋词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全词借描写赤壁古战场、回忆三国英雄人物,抒发苏轼人生空老、功业无成的感慨,将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词风雄浑豪放,感情充沛丰富。
2.学情分析
学生对苏《题西林壁》《水调歌头》等都很熟悉,尤其是必修一《赤壁赋》的学习,为学生进一步理解词人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学生对赤壁之景的想像、对历史人物的了解缺乏一定的基础,借助于多媒体,可以让学生增强兴趣,读懂文本,走进文本,最终融会贯通。
3.整体教学思路
语文与生活有着“唇齿相依”的联系。没有丰富多彩的生活与体验,就难以有底蕴深厚的语文素养,更难以有深厚的文化素养。正因如此,在强调“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的教育理念下,兼顾“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大目标,让学生在学习知识,背诵文章的同时,能够理解词人坦然面对人生挫折的情感态度,进而在自己学习生活中做一个不断完善自我,雍容大度的人!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苏轼的有关知识;
2.把握豪放词的意境及特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以读带讲、以讲促读的方式引导学生感受诗歌中诗人情感的起伏变化。
2.课上激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师生共同探讨释疑,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学习苏轼旷达豪放的胸襟,在逆境中能坦然面对人生。
三、教学重难点
1.体会词人在作品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2.如何理解“人生如梦”
四、教学过程
导入
教师活动:同学们,你一定曾经对着镜子观摩自己,意气风发;你一定曾经背着书包,朝着朝阳出发,蓬勃而有活力;你也一定曾经面对夕阳西下,想起伤心往事,无限感慨。那时候,无论你曾沉浸到什么样的心情里,你的背影,都是你对于这个世界的真情告白——这,就是你的形象,你每天都在做自己!你是这样,你的同学是这样,我们大家都是这样!这一单元,我们学习诗歌鉴赏,写诗的诗人们,以及他们笔下的诗里也都有着各式各样的形象,今天我就带领大家,来领略这些形象,体会诗歌的魅力,感悟形象的力量。同学们,我们无论做任何事情都不要丢失目标意识,正如学习一定要有目标一样。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自己形象有了解,并且树立目标意识
环节一:读点味(“读”是本节课完成各项教学任务的基础。)
教师活动:说到诗歌中的形象,我们印象深刻的大概无过于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的苏轼和周瑜形象了,大家还能背出来这首诗吗?
学生活动:1、试读 ,目的是“明词意,感基调”。2、听录音范读 ,目的是 “品语言,入意境,展想象,塑形象”。3、多媒体播放背景音乐,指定一名学生配乐朗读;然后全班同学齐读;再留出三分钟时间让学生自由朗读。(该部分留在品析完整首词后进行)4.拿出学案,结合刚才的背诵,回忆课堂上学过的知识,试着把学案上的空填一填。
师生共同小结:同学们,我们在读的时候需要声音洪亮,字句准确!这种豪迈又恬然自适的状态,有一种气定神闲,有一种说不出的雍容,当然,这都来自于自己对于自己的人生方向的深刻把握和充分准备,诗歌中的苏轼是这样,我们的学习、生活以及以后的人生路也都要这样。你若不曾认真背诵,今天就要——滥竽充数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学习诗词中明确,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经典的熟读背诵是必须完成的事情,这不仅仅是重要的知识储备,还是我们人格魅力,文化素养的积淀。
环节二:品点美(此环节是本堂课的重点,要求学生通过合作探究法来完成,老师抛出收集上来的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探究讨论。
教师活动:
本词是公认的豪放派的代表作,其“豪放”表现在哪些方面?
这个问题可引导学生抓住意象特征,比较苏轼和周瑜人生际遇,在比较中把握人物形象,感悟作者仰慕古代英雄,渴望建立功业的心境,体会作者年华已逝,功业无成,感慨万分的复杂心情。
提示:①描绘壮阔之景。 ②刻画豪迈之人,如周瑜。 ③抒发豪壮之情。 (具体结合本词分析。)
学生活动:
如何理解“人生如夢”?这种思想积极还是消极?
设计意图:这一问题这一问题的探讨是本课重点,可以通过这一问题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苏轼的人生经历,以及其他的作品,如《满庭芳》、《定风波》、《临江仙》,进而了解苏轼的人生思想。解决这一问题主要采用讨论法,可以将学生按座位分为两大组,分别代表正方和反方,正方的辩题为:“人生如梦是一中消极避世的思想”,反方辩题为“人生如梦是积极入世的思想”。分别推选出口齿伶俐,思维敏捷的无名辩手,其他同学搜集资料,提供帮助和补充。学生讨论,教师充当主持人,引导学生相互交流探究,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观点,但是要符合作者时代际遇,也要能联系生活实际,只要言之成理就行。) 师生共同小结:
苏轼是豪放的,也是明智的。他懂得经过“乌台诗案”之后,进行自我内心的剖析与调整。 诵读这首词,与其说我们读到了苏东坡的一份超然,一份豪放,一份无奈,还不如说读到了一份成熟。是的,天真了大半辈子的苏轼,与古往今来的许多大家一样,成熟于一场灾难之后,成熟于穷乡僻壤,成熟于几乎没有人在他身边的时刻。
就这样,他借助一首《大江东去》,化解了心中的挥之不去的块垒,实现了他情感的突围。从此,一个乐观、旷达的苏东坡便向历史走来……
环节三:悟点情
教师问题:
我们今天可以从苏轼身上得到哪些启示?
学生活动:
学习了诗歌中苏轼的形象,也掌握了鉴赏形象的方法,这是很大的收获。历史的天空飘过多少鲜活的面容,古人不曾历今事,今人却必当做古人,让我们踏踏实实做事,上好每一节课,经历每一个精彩瞬间,完善自我,向成功的彼岸出发,在人生中留下完美的形象,气定神闲,雍容大方!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是小结与迁移部分,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宏观的概括加深对苏轼身处逆境却仍然旷达洒脱、积极乐观的情怀的理解;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的情愫。
五、教学反思
【教学评价反馈】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设置了两种评价方式。
1.关注自主探究能力和学习成果,教师给予激励性评语。
2.根据作业反馈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中的反馈与调整】
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关注学生对诗歌情感的把握程度,指导学生在诵读中体现出情感的变化,并熟知苏轼,知人论世。对学生存在困惑的地方教师应及时进行点拨,并进一步调整教学的呈现方式及方法手段。在重音,语调还有停顿层面上朗读指导不够,学生沉浸式体验不强,学生对豪放风格理解停留在声音强弱大小。
在德育层面,每个环节都尽可能让学生有情感的收获,面对挫折,学生也能体会到苏轼的旷达,在情感引导上让学生能够找到人生学习方向,通过感受苏词风格魅力,培养学生自信,自强,自爱的生命意识。彰显新时代青年个性。學生在合作,小组交流环节表现得不够充分。部分学生没有认识到自己个体的重要性,不敢说出自己的看法,小组合作探究没有真正发挥交流分享,碰撞思想的作用。这也说明学生在认知上存在偏见。需要在以后的课堂中渗透,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都可以畅所欲言!也是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