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结构进行了多次演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由之路,对经济体制的改革和政策的变更均起到了重要作用。在产业结构的演进过程中,产生了很多正向的变化和发展,但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很多问题。因此,本文根据产业结构的含义和类型,基于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情况,提出一些针对性的策略建议。
关键词:产业结构;类型;演进;问题及对策;可持续发展
本文索引:陈姿睿.<标题>[J].商展经济,2021(16):-115.
中图分类号:F121.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5/j.issn.2096-6776.2021.16.34
1 产业结构的含义及其类型
1.1 产业结构的含义
产业结构有广义和狭义两个理解。广义的产业结构是指国民经济中产业的构成及其相互关系;狭义的产业结构是指构成产业总体的产业结构类型,各产业之间的经济技术联系,各产业的基础设施、发展程度以及在国民经济中的具体地位。
1.2 产业结构的类型
1.2.1 金字塔型结构
金字塔型结构中,金字塔的最下面是农业,也被称作是第一次产业,而工业和服务业占比都较小,是农业社会的产业结构。
1.2.2 鼓型结构
在鼓型结构中,工业部门,也就是第二次产业,其在国民经济中占比最大,是以制造业为主的产业结构,是工业社会的产业结构。
1.2.3 哑铃型结构
哑铃型结构中,农业产业和服务产业所占比重较大,而工业产业占比较小,是发展中国家的一种特定的产业结构;类似鼓型结构,其中哑铃型的两种不同的排列方式代表两次不同的农业产业和服务产业的占比情况。
1.2.4 倒金字塔型结构
倒金字塔形结构中,服务业,也就是第三次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比最大,服务业发展势头较为明显。农业产业占比最小,工业产业位居中间。
2 我国产业结构的演进过程
2.1 产业结构由以农业(第一次产业)为主到以工业(第二次产业)为主再到以服务业(第三次产业)为主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根基和命脉。中国的农业也是最先发展起来的第一次产业;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劳动生产率处于上升趋势,农业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得生产同样的农产品所需要的劳动力大大减少,这样导致了农业生产处于边际收益递减阶段,农产品价格下降,農民的收入降低,引起了农业劳动力过剩,农业的就业人数也在不断地减少,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不断下降,不再是主导产业。
科学技术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得制造业开始凸显其地位,农村的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工业中,工业产业开始快速发展,呈现边际收益递增的现象,制造业劳动者的收入相对较高,吸引大量劳动力涌入,于是第二次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处于主导地位。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跃提升,和农业当时的情况类似,生产相同数量的制造业产品所需要的劳动力逐渐减少,也出现劳动力过剩的现象,就业人数减少,工业产业同样也进入了边际收益递减阶段,大量的劳动力向服务业,也就是第三次产业转移,第三次产业的就业人数大大增加,所占比重不断升高,处于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
社会的不断进步使得人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农产品的收入弹性较小,工业消费品和服务的收入弹性较大,人们偏向于增加娱乐、居住条件、教育、旅游等的支出。于是,也会导致出现农业产业比重下降,而工业产业和服务业产业比重提高的现象。
2.2 产业结构演进发展的三个阶段:农业化、工业化、信息化
工业化是产业结构演进过程中较为重要的发展环节,也是国民经济稳定发展的主要因素。工业化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重工业、高加工度和集约化阶段。工业化初期,农业和纺织工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主导位置,这个阶段主要是基础工业与基础设施的发展时期;工业化中期,产业结构重心开始由轻工业向石油、化工、机械制造业等重化工业倾斜;工业化后期,随着科技技术的进步,新兴高新技术成为这个阶段的主要产业,家用电器、汽车、电子产品等高端消费品以及新能源、新材料等科技技术产业得到了充分发展。
2.3 产业结构的发展方向
产业结构的发展方向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讨论,首先是在生产要素方面,先是集中力量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进而转向以资本密集型产业为主,最后形成以知识技术密集型为主的产业结构。其次,从产业的技术含量层面来看,是由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高科技产业转变,高加工度和高附加值产业在产业结构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科技进步、社会的不断发展会使得社会分工细化和专业化的程度加深,能够最大化使用可用资源,可以更好地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2.4 主导产业由农业转向轻工业,再转向重工业,最后转向信息产业
在第一阶段内,农业占绝对优势,处于主导地位。第二阶段,第一次产业革命发生,蒸汽机、纺织机的发明,拉开了工业化的序幕,主要是生产消费品和轻纺,轻工业处于主导地位。第三阶段,第二次产业革命发生,内燃机、电力被发明出来,由于有着对原材料、燃料、交通等的大量需求,国家开始大力发展以基础工业为重心的重工业;再后来,第三次科技革命走上历史舞台,新材料、计算机、航空航天等技术兴起,这些附加值都很大,它们推动着以高加工度工业为重心的重工业为主的产业走向“中心地带”。第四阶段,第三次科技革命火热进行着,人们的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多样化,工业产业增速放缓,金融、房地产、旅行、物流等高速发展起来,在国民经济中处于主导地位;目前网络化、信息化越来越发达,以信息产业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产业在国内得到了充分发展,新兴科技产业也成为我国的主要产业结构。
2.5 产业结构由低级到中级再到高级 低级产业结构包含了以农业(第一次产业)、劳动密集型、低加工度和低附加值为主的产业,工业(第二次产业)、资本密集型、加工度和附加值较高的产业为中级结构,服务业(第三次产业)、知识技术密集型、高加工度和高附加值为主的产业结构属于高级结构。
3 我国产业结构的问题
3.1 产业的结构性失衡问题
3.1.1 第一次产业(农业)结构性问题
我国作为传统农业大国,农业设施和发达国家比起来相对落后,农业的机械化、规模化、水利化、化学化水平很低,从恩格尔系数看,能够反映城乡居民食品消费支出,从80年代至今,城乡居业的恩格尔系数都有一定程度的下降,这表明城乡居民有更多的钱用来进行更高层次的消费,并对农产品消费也有了更高的需求,目前的农产品难以满足消费者对高质量、多样化农产品的现实需求。
3.1.2 第二次产业(工业)结构性问题
我国产业创新能力和发达国家比相差甚远,关键装备、核心零部件和软件等都存在着依赖进口的现象,在知识广度、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人才方面总体处于劣势,中国的制造强国指数位于美德日之后;并且我国各地区的产业结构相似,中部与东部的工业结构相似率为93.5%,各地的支柱产业选择也出现雷同。
3.1.3 第三次产业(服务业)结构性问题
服务产业内部优化升级比较缓慢,还是处于不高端的传统服务业,批发零售、基础性服务业占比较高,金融保险、信息软件、商务服务业等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占比较低,新兴服务业占比不大。
3.2 劳动生产率落后
我国劳动产出水平增速明显,但和发达国家比起来还有很大的差距,这充分体现了劳动者整体素质和劳动效率有待增强,我国的科研转入创新应用的效率不高,产业发展少了创新的高速驱动,劳动生产率较为落后。
3.3 生态环境问题依然严峻
我国这几年来经济增速较快,同时对生态环境产生了一些负面的影响,我国单位产值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3倍,比别的国家高了很多,污染物的排放造成了生态环境的恶化,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成了一个难题。
4 我国产业结构的对策
4.1 优化我国产业结构
4.1.1 优化第一次产业(农业)结构
我国农业方面要增加农副产品的有效供应,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的增收,提高农业效益、改善生态环境,要多建立农业科研创新基地,提高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使农业产业化经营更规范合理化,设立专业的组织来帮扶农业经济,扩大有效的经营规模,农业结构要不断调整和优化,政府也应适当地给予帮助和补贴。
4.1.2 优化第二次产业(工业)结构
要充分利用好资源,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我国东部地区工业基础设施雄厚、高新型人才较多,因此应大力发展东部知识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主导产业,以此来带动其他地区、其他产业的共同发展,同时也要加大对中西部开发的支持力度,政府财政要起到控制和辅助作用,发挥各个地区的优势,共同促进彼此的发展。
4.1.3 优化第三次产业(服务业)结构
为了使国民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应加快第三次产业,也就是服务业的改革进度,推动服务产业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对第三次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作用。同时,应将提高第三次产业结构的产出就业比重作为优化重点。
近几年,我国提出的重大战略,也为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起到了明显的助推作用,比如“一带一路”建设的加快推进,加快了我国与周边国家交通基础设施的互相联系,為能源资源拓展机遇,促进沿线经济体互联互通,提高了全球的资源配置能力;“互联网+”战略推进了互联网、人工智能等的融合,互联网与制造业、金融、物流相结合,为我国产业高效发展提供了有效保障,促进产业智能化提升。
4.2 政府发挥职能作用,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我国应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新旧产能的交替转换,优化劳动力供给结构,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积极扩展国际市场,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的政策。同时,在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开放背景下,科学的产业政策制定,要建立在对我国本土经济发展正确分析的基础上,也要结合国际大环境,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转型升级。
4.3 重视教育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
我国应该加大教育投入,尤其是培养创新性人才,让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占据主导地位,要吸引国外智慧,吸引国外人才和出国留学的人才,扩大研发基地的建构,让优秀人才有足够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在发展历程中,要完善好基础设施建设这一敲门砖,解决地区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4.4 重视科学技术、加强科技投入
产业结构高级化取决于一国的技术水平,我国应在技术研发、创新人才培养、信息技术等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要多研究我国独有的创造,多汲取外来科技文化的精华,也要积极推进技术出口,使中国综合国力越来越强大。
4.5 积极参与国际间的合作
当代的局势是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开放经济,我国应主动加强周边地区的经济一体化,加强周边地区的经贸交流和资源开发合作,鼓励外贸产业,加强国际贸易的友好往来,进一步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4.6 实现“绿色”发展
我国要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的理念,要改善依赖能源的经济发展模式,要减少能源的消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从绿色发展理念出发,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发展的基本保障和秉持的信念。绿色能源投资将成为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助力器,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一个“绿色”发展的良好局面。
5 结语
不管我国处于哪个阶段,都要大力发展先进科学技术,让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占据主导地位,激发产业活力,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促进经济的持续增长,同时也要记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现绿色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李建新,杨永春,蒋小荣.中国制造业产业结构高级度的时空格局与影响因素[J].地理研究,2018(8):1558-1574.
崔木花.安徽省产业结构演变的生态环境效应[J].经济地理,2020(8):131-137,152.
白杨.新常态下我国产业经济结构转型研究[J].商展经济,2020(8):86-88.
云婧,赵娟霞.我国环保企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20(8):48-49.
石雅.国际产业转移新趋势及对中国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J].经济研究导刊,2020(6):53-54.
李艷红,李玉莹.保定市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J].中国商论,2020(7):194-196.
张梦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产业结构发展状况分析[J].中国商论,2020(14):166-167.
蒋珩.湖南省体育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和对策分析[J].中国商论,2020(4):87-89.
Abstract: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China's industrial structure has undergone much evolution. The adjustment and optimization of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is the only way in the process of a country's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it ha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reform of the economic system and the change of policies. During the evolution of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many positive changes and developments have occurred, but many problems inevitably arise. Therefore, according to the meaning and types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targeted strategies and suggestions.
Keywords: industrial structure; type; evolution;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关键词:产业结构;类型;演进;问题及对策;可持续发展
本文索引:陈姿睿.<标题>[J].商展经济,2021(16):-115.
中图分类号:F121.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5/j.issn.2096-6776.2021.16.34
1 产业结构的含义及其类型
1.1 产业结构的含义
产业结构有广义和狭义两个理解。广义的产业结构是指国民经济中产业的构成及其相互关系;狭义的产业结构是指构成产业总体的产业结构类型,各产业之间的经济技术联系,各产业的基础设施、发展程度以及在国民经济中的具体地位。
1.2 产业结构的类型
1.2.1 金字塔型结构
金字塔型结构中,金字塔的最下面是农业,也被称作是第一次产业,而工业和服务业占比都较小,是农业社会的产业结构。
1.2.2 鼓型结构
在鼓型结构中,工业部门,也就是第二次产业,其在国民经济中占比最大,是以制造业为主的产业结构,是工业社会的产业结构。
1.2.3 哑铃型结构
哑铃型结构中,农业产业和服务产业所占比重较大,而工业产业占比较小,是发展中国家的一种特定的产业结构;类似鼓型结构,其中哑铃型的两种不同的排列方式代表两次不同的农业产业和服务产业的占比情况。
1.2.4 倒金字塔型结构
倒金字塔形结构中,服务业,也就是第三次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比最大,服务业发展势头较为明显。农业产业占比最小,工业产业位居中间。
2 我国产业结构的演进过程
2.1 产业结构由以农业(第一次产业)为主到以工业(第二次产业)为主再到以服务业(第三次产业)为主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根基和命脉。中国的农业也是最先发展起来的第一次产业;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劳动生产率处于上升趋势,农业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得生产同样的农产品所需要的劳动力大大减少,这样导致了农业生产处于边际收益递减阶段,农产品价格下降,農民的收入降低,引起了农业劳动力过剩,农业的就业人数也在不断地减少,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不断下降,不再是主导产业。
科学技术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得制造业开始凸显其地位,农村的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工业中,工业产业开始快速发展,呈现边际收益递增的现象,制造业劳动者的收入相对较高,吸引大量劳动力涌入,于是第二次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处于主导地位。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跃提升,和农业当时的情况类似,生产相同数量的制造业产品所需要的劳动力逐渐减少,也出现劳动力过剩的现象,就业人数减少,工业产业同样也进入了边际收益递减阶段,大量的劳动力向服务业,也就是第三次产业转移,第三次产业的就业人数大大增加,所占比重不断升高,处于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
社会的不断进步使得人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农产品的收入弹性较小,工业消费品和服务的收入弹性较大,人们偏向于增加娱乐、居住条件、教育、旅游等的支出。于是,也会导致出现农业产业比重下降,而工业产业和服务业产业比重提高的现象。
2.2 产业结构演进发展的三个阶段:农业化、工业化、信息化
工业化是产业结构演进过程中较为重要的发展环节,也是国民经济稳定发展的主要因素。工业化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重工业、高加工度和集约化阶段。工业化初期,农业和纺织工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主导位置,这个阶段主要是基础工业与基础设施的发展时期;工业化中期,产业结构重心开始由轻工业向石油、化工、机械制造业等重化工业倾斜;工业化后期,随着科技技术的进步,新兴高新技术成为这个阶段的主要产业,家用电器、汽车、电子产品等高端消费品以及新能源、新材料等科技技术产业得到了充分发展。
2.3 产业结构的发展方向
产业结构的发展方向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讨论,首先是在生产要素方面,先是集中力量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进而转向以资本密集型产业为主,最后形成以知识技术密集型为主的产业结构。其次,从产业的技术含量层面来看,是由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高科技产业转变,高加工度和高附加值产业在产业结构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科技进步、社会的不断发展会使得社会分工细化和专业化的程度加深,能够最大化使用可用资源,可以更好地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2.4 主导产业由农业转向轻工业,再转向重工业,最后转向信息产业
在第一阶段内,农业占绝对优势,处于主导地位。第二阶段,第一次产业革命发生,蒸汽机、纺织机的发明,拉开了工业化的序幕,主要是生产消费品和轻纺,轻工业处于主导地位。第三阶段,第二次产业革命发生,内燃机、电力被发明出来,由于有着对原材料、燃料、交通等的大量需求,国家开始大力发展以基础工业为重心的重工业;再后来,第三次科技革命走上历史舞台,新材料、计算机、航空航天等技术兴起,这些附加值都很大,它们推动着以高加工度工业为重心的重工业为主的产业走向“中心地带”。第四阶段,第三次科技革命火热进行着,人们的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多样化,工业产业增速放缓,金融、房地产、旅行、物流等高速发展起来,在国民经济中处于主导地位;目前网络化、信息化越来越发达,以信息产业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产业在国内得到了充分发展,新兴科技产业也成为我国的主要产业结构。
2.5 产业结构由低级到中级再到高级 低级产业结构包含了以农业(第一次产业)、劳动密集型、低加工度和低附加值为主的产业,工业(第二次产业)、资本密集型、加工度和附加值较高的产业为中级结构,服务业(第三次产业)、知识技术密集型、高加工度和高附加值为主的产业结构属于高级结构。
3 我国产业结构的问题
3.1 产业的结构性失衡问题
3.1.1 第一次产业(农业)结构性问题
我国作为传统农业大国,农业设施和发达国家比起来相对落后,农业的机械化、规模化、水利化、化学化水平很低,从恩格尔系数看,能够反映城乡居民食品消费支出,从80年代至今,城乡居业的恩格尔系数都有一定程度的下降,这表明城乡居民有更多的钱用来进行更高层次的消费,并对农产品消费也有了更高的需求,目前的农产品难以满足消费者对高质量、多样化农产品的现实需求。
3.1.2 第二次产业(工业)结构性问题
我国产业创新能力和发达国家比相差甚远,关键装备、核心零部件和软件等都存在着依赖进口的现象,在知识广度、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人才方面总体处于劣势,中国的制造强国指数位于美德日之后;并且我国各地区的产业结构相似,中部与东部的工业结构相似率为93.5%,各地的支柱产业选择也出现雷同。
3.1.3 第三次产业(服务业)结构性问题
服务产业内部优化升级比较缓慢,还是处于不高端的传统服务业,批发零售、基础性服务业占比较高,金融保险、信息软件、商务服务业等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占比较低,新兴服务业占比不大。
3.2 劳动生产率落后
我国劳动产出水平增速明显,但和发达国家比起来还有很大的差距,这充分体现了劳动者整体素质和劳动效率有待增强,我国的科研转入创新应用的效率不高,产业发展少了创新的高速驱动,劳动生产率较为落后。
3.3 生态环境问题依然严峻
我国这几年来经济增速较快,同时对生态环境产生了一些负面的影响,我国单位产值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3倍,比别的国家高了很多,污染物的排放造成了生态环境的恶化,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成了一个难题。
4 我国产业结构的对策
4.1 优化我国产业结构
4.1.1 优化第一次产业(农业)结构
我国农业方面要增加农副产品的有效供应,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的增收,提高农业效益、改善生态环境,要多建立农业科研创新基地,提高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使农业产业化经营更规范合理化,设立专业的组织来帮扶农业经济,扩大有效的经营规模,农业结构要不断调整和优化,政府也应适当地给予帮助和补贴。
4.1.2 优化第二次产业(工业)结构
要充分利用好资源,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我国东部地区工业基础设施雄厚、高新型人才较多,因此应大力发展东部知识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主导产业,以此来带动其他地区、其他产业的共同发展,同时也要加大对中西部开发的支持力度,政府财政要起到控制和辅助作用,发挥各个地区的优势,共同促进彼此的发展。
4.1.3 优化第三次产业(服务业)结构
为了使国民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应加快第三次产业,也就是服务业的改革进度,推动服务产业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对第三次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作用。同时,应将提高第三次产业结构的产出就业比重作为优化重点。
近几年,我国提出的重大战略,也为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起到了明显的助推作用,比如“一带一路”建设的加快推进,加快了我国与周边国家交通基础设施的互相联系,為能源资源拓展机遇,促进沿线经济体互联互通,提高了全球的资源配置能力;“互联网+”战略推进了互联网、人工智能等的融合,互联网与制造业、金融、物流相结合,为我国产业高效发展提供了有效保障,促进产业智能化提升。
4.2 政府发挥职能作用,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我国应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新旧产能的交替转换,优化劳动力供给结构,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积极扩展国际市场,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的政策。同时,在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开放背景下,科学的产业政策制定,要建立在对我国本土经济发展正确分析的基础上,也要结合国际大环境,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转型升级。
4.3 重视教育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
我国应该加大教育投入,尤其是培养创新性人才,让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占据主导地位,要吸引国外智慧,吸引国外人才和出国留学的人才,扩大研发基地的建构,让优秀人才有足够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在发展历程中,要完善好基础设施建设这一敲门砖,解决地区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4.4 重视科学技术、加强科技投入
产业结构高级化取决于一国的技术水平,我国应在技术研发、创新人才培养、信息技术等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要多研究我国独有的创造,多汲取外来科技文化的精华,也要积极推进技术出口,使中国综合国力越来越强大。
4.5 积极参与国际间的合作
当代的局势是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开放经济,我国应主动加强周边地区的经济一体化,加强周边地区的经贸交流和资源开发合作,鼓励外贸产业,加强国际贸易的友好往来,进一步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4.6 实现“绿色”发展
我国要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的理念,要改善依赖能源的经济发展模式,要减少能源的消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从绿色发展理念出发,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发展的基本保障和秉持的信念。绿色能源投资将成为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助力器,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一个“绿色”发展的良好局面。
5 结语
不管我国处于哪个阶段,都要大力发展先进科学技术,让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占据主导地位,激发产业活力,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促进经济的持续增长,同时也要记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现绿色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李建新,杨永春,蒋小荣.中国制造业产业结构高级度的时空格局与影响因素[J].地理研究,2018(8):1558-1574.
崔木花.安徽省产业结构演变的生态环境效应[J].经济地理,2020(8):131-137,152.
白杨.新常态下我国产业经济结构转型研究[J].商展经济,2020(8):86-88.
云婧,赵娟霞.我国环保企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20(8):48-49.
石雅.国际产业转移新趋势及对中国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J].经济研究导刊,2020(6):53-54.
李艷红,李玉莹.保定市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J].中国商论,2020(7):194-196.
张梦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产业结构发展状况分析[J].中国商论,2020(14):166-167.
蒋珩.湖南省体育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和对策分析[J].中国商论,2020(4):87-89.
Abstract: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China's industrial structure has undergone much evolution. The adjustment and optimization of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is the only way in the process of a country's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it ha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reform of the economic system and the change of policies. During the evolution of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many positive changes and developments have occurred, but many problems inevitably arise. Therefore, according to the meaning and types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targeted strategies and suggestions.
Keywords: industrial structure; type; evolution;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