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学的思考

来源 :科学时代·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on_____ligh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在分析新课程标准下对体育教师的重新定位要求,结合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对基础教育的影响,提出针对教学改革的建议,以期为体育教学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体育教育专业; 教学
  本文主要采用了文献资料法、访谈调查法,围绕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学改革,分析了新课程标准下对体育教师的重新定位要求,针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学现状,从教育观念、教学理论课程以及对新《课标》的适应方面的教学改革进行阐述,提出了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学改革建议,并在改革中增加了对人文、教育等学科的强调,以期促进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的学生素质的提高,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培养出适应新课程改革要求的新型体育教师,为基础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1.对体育教师的重新定位
  1.1体育教师是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发展的组织者和指导者
  随着体育课程改革的深入,体育教师以传授运动技术为主的传统作用必将发生变化。体育教师将被看成是一个促进所有学生身体健康发展的“引导者”。为了充当合格的新角色,体育教师应成为一个“体育学习方法方面的专家”,一个“体育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协调者”。
  1.2体育教师是健康心理品质的塑造者和健全人格的培养者
  体育课程改革赋予了体育课程新的目标和新的任务。过去我们十分强调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而言,我们今天的学校教育应该更加强调培养人格健全、心理健康的公民。体育课程目标的发展趋向表明,体育课程不应仅仅注重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的传授、运动技术技能的操练以及身体素质和身体机能的发展,而应充分发挥体育课程在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品质和健全人格方面的独特优势。
  1.3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的研究者和体育方法的创新者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创造性人才的培养,需要有利于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养成的环境和条件。体育教师的创造性思想和具有创造性的教育、教学工作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因此,体育教师要充分利用体育课程在形式上、内容上、方法上等方面的特性,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2.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基础教育的影响
  2.1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2.1.1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学目标、内容和评价方法的倾向性
  “体育是以身体活动为媒介,以谋求个体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为直接目的的,并以培养完善的社会公民为终极目标的社会文化现象或教育活动。”而目前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学化手段为目标,将重点放在身体活动这个媒介上,即教学重点倾向与学生身体运动能力的增强和运动技术的提高,而忽略了其在包括思想、意志、情感等方面内在因素的发展。与此相适应,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评价也具有一定的倾向性,其选择的教学内容主要以竞技项目为主,忽略了学生的爱好特长压抑了学生的个性的发展;在教学评价方法上重结果轻过程,只重视客观的生理测定,而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感受、学习态度等方面的评价,使评价范围只停留在生理学范围。
  2.1.2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学方法的单一性
  体育作为一种教育活动,在方式方法上就应予以重视。在高校对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学中,教学方法显得陈旧呆板,多采用的是“三个中心论”为主的教学方法,即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这样的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难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使教学成了单纯性的知识传授,不利于学生的能力发展。
  2.2对基础教育的影响
  2.2.1基础教育中教学目标、内容和评价方法的倾向性
  基础教育的体育课堂教学以传授竞技运动技术为主导,在教学评价上采用统一的客观指标。这样的教学往往忽视学生的兴趣、特长,压抑了学生的个性,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同时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使基础较弱的学生跟不上进度,丧失对学习的信心,在自尊心和自信心上受到了巨大的挫折,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都得不到很好的发展。
  2.2.2基础教育中教学方法的单一性
  在基础教育的方法上也比较单一,步骤很程序化,一般课堂分为准备部分、开始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在方法上也是讲解、示范等。课堂的单一乏味,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甚至导致学生出现“厌学”现象。
  3.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学改革的建议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主要是针对基础教育的师资培养,伴随着基础教育的改革,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改革也应体现新《课标》的理念和思想,从教育观念、教学理论课程以及对新《课标》的适应方面的教学进行改革。
  3.1全面转变教育观念
  要适应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在观念上教学必须由只重运动技术、规范性教学的模式转向传授体育健康知识、运动技能和培养创新能力、突出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模式。
  教师要塑造学生个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大胆创新,为学生的潜能的开发创造适宜的环境,为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创造条件。
  3.2提高学生的教学相关理论知识
  新课程标准的健康不仅是生物体的健康,还包括心理和社会的健康因素。因此我们在设置课时,如解剖、生理、体育保健等生物学课,还是体育心理、体育社会等社会学科和诸多术科课程,要改变以竞技体育为中心的思想。只有才能保证所培养的学生在知识结构和基本能力上适应新课程标准的推行。
  新课程标准中更加注重了体育教学中的教育功能,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职业实现专业化,其基本途径之一就是提高教育类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的地位。
  在科学教育观的影响下,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主要重视运动人体科学知识和运动技能的传授。新课程中需求教师关注全体学生、平等对待学生、尊重学生,让学生成长在宽松、和谐的环境,这些都需要教师句有较高的人文素质。
  3.3培养学生适应新课程的教学能力
  教育实习是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向一名真正的体育教师过渡的关键阶段,在这一阶段我们提倡能够在实践中让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能够了解中小学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基本素质等,认识到基础教育现在的办学思路,并定期去实习基地了解和感受社会,使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和中小学形成一种网络式的教学关系,将中小学最新改革动态和体育课程教学实践结合在一起,并促进学生的理论知识向技能的转变,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和有效性。
  面对基础教育中小学的场地、器材等条件的限制,应积极开发和发展校本课程。此不仅的新课程改革的需求,也各校实施改革的有效方式途径。这样课程的开发将有利于教师根据学校的条件和资源,因地制宜的开展教学,将社会需求和学生培养有效的结合起来,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特长,也将有利于新课程的推行更具操作性。
  参考文献:
  [1]谢芳,王建民,丁向东. 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培养新课程体育师资[J]. 体育师友,2005.(1):36-37.
  [2]陈俊钦,梅雪熊,张劲涵.《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推行与体育教育专业教学改革[J].体育学刊,2005,2(1):74-77.
  [3]唐光旭,王建民,盛建国.新课程背景下的高师体育教育专业改革[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6,22(2):80-81.
其他文献
[开开心心——阅读]rn我的家乡——江苏省武进市,有一种“专利特产”——蒿笋.它有一个奇怪的特性,就是它只产于江阴到丹阳之间沿长江的地段.过了这个地段,穿乡过村,也很难寻
期刊
习作展示rn小小动物园rn□小种子文学社王凯rn我家有四口人,爸爸、妈妈、姐姐和我,家人们性格迥异.rn妈妈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马.每天她第一个起床做饭,做家务,送我上学,再匆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