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膳食纤维对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

来源 :中华消化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li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添加复合膳食纤维(DFC)的肠内营养(EN)对实验性结肠炎大鼠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96只SD大鼠用乙酸灌肠法制成结肠炎模型后随机分成3组,C组给予不含DFC的整蛋白型肠内营养粉剂(商品名:能全素);T1组和T2组分别给予含整蛋白型肠内营养 粉剂和DFC的EN.DFC由可溶性膳食纤维(SDF)和不溶性膳食纤维(IDF)按一定比例配制,T1组和T2组中,SDF和IDF的比例分别为1:2和1:3.检测EN后第1、3、5、7天大鼠血浆D-乳酸浓度和血浆二胺氧化酶(DAO)活性并取肠道标本观察肠黏膜变化情况.结果 第3、5、7天的T1组与T2 组血浆D-乳酸浓度和DAO活性较C组下降(P<0.05),T1组与T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间点T1组与T2组结肠损伤组织学评分均较C组下降(P<0.05),第5、7天T2组较T1组评分下降幅度大(P<0.05).结论 结肠炎大鼠用含有DFC的EN可降低肠道通透性,对肠黏膜屏障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不同比例的SDF和IDF 对肠黏膜保护效果不同,适量增加IDF的比例可以增加这种保护效果。

其他文献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是严重威胁人们身心健康的一类常见疾病[1],但其发病机制不明,目前也无特效的治疗方法.本研究旨在采用高脂饮食建立NASH大鼠模型,应用微生态制剂(双歧三联活菌片)进行干预,检测大鼠血脂、肿瘤坏死因子(TNF)-α、脂多糖(LPS)及脂联素的水平及肝组织脂联素受体的表达,探讨微生态制剂对NASH的作用及作用机制。
期刊
十二指肠憩室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病变,在胃镜和尸检中的发现率为10%~20%[1].十二指肠憩室一般无症状,而并发出血则更为少见,各种治疗报道也以个案居多.本文报道2例胃镜下金属钛夹止血治疗十二指肠憩室出血病例。
期刊
患者男,63岁,因发热20余天,上腹部隐痛5天于2010年2月25日入院.否认发热前食鱼史.既往体健.体检:体温38.6℃,脉搏78次/min,节律整齐,呼吸16次/min,血压140/85 mmHg(1 mmHg=0.133 kPa),心肺查体未见异常,腹部平软,肝脾未触及,脐上2 cm处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未引出病理反射.实验室检查:血红蛋
期刊
小肠因其解剖学部位、生理功能及结构特点,应用传统手段检查时严重受限.以往对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进行直接观察的方法有导线式小肠镜、探针式小肠镜、术中小肠镜、推进式小肠镜、胶囊内镜、双气囊小肠镜和单气囊小肠镜。
期刊
胆石症可以继发于地中海贫血,且可以突出表现为胆石症,而掩盖地中海贫血的原发病.如果胆石症是地中海贫血造成的,则在治疗方面,特别是是否手术以及手术方案选择方面,与原发性胆石症有所不同.因此,临床上正确诊断胆石症是否为地中海贫血的合并症,有重要意义.我院外科曾收治1例表现为胆石症的地中海贫血.分析如下。
期刊
目的 探讨儿茶酚-O-甲基转移酶(COMT)基因缬氨酸(Val)158甲硫氨酸(Met)(G→A转换)多态性在新疆伊犁地区人群中的分布及与食管鳞癌(ESCC)的关系.方法 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研究对象共622名,包括214例ESCC患者,408名年龄、性别、民族相匹配的正常对照.以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分析COMT基因G/A多态性.结果 622名受试者COMT基因型
2021年,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中国共产党深刻改变中国,也改变了世界。那么,中国共产党何以深刻改变中国?原因当然有很多,但以下几个方面或许值得重点思考。一、中国共产党以科学理论作指导  有无系统科学的理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消化性溃疡最重要的致病因素,与胃癌、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淋巴瘤的发生密切相关,根除Hp已是治疗这些疾病的主要措施之一[1].Hp在全球自然人群中的感染率超过50%[1-2],由于缺乏特异的临床表现,诊断Hp感染需依赖实验室检测。
期刊
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一种间叶源性肿瘤,由不成熟的梭形或上皮样细胞组成.有研究发现一些GIST患者存在c-kit基因突变,主要集中于临近膜区域(即exon 11编码区)Val550至Val560的11个氨基酸残基之间,突变类型多样,有无义突变、缺失突变、插入突变等[12].c-kit基因突变会导致配体不依赖的c-kit基因激活及细胞活化,最终导致人肥大细胞增生病及GIST的发生[3].多数GI
期刊
目的 探讨非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上腹部不适相关症状的可能机制.方法 收集2006年8月至11月初次行胃镜、组织学检查幽门螺杆菌呈阴性的成人患者232例,2005年9月至2009年8月门诊及住院儿童患者31例(年龄<14岁).对以上患者行胃镜取胃黏膜组织做连续切片,HE染色及WS染色观察组织学改变.结果 成人组患者组织内可观察到微、小动脉腔堵塞和(或)灶性出血病变,其中16例(8.8%)黏膜和(或)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