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高等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高等教育已从以往的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化,在这一进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考试作弊现象作为其中最引人关注的一个问题,严重影响着高等学校的校风、学风、考风和学生的道德品质。分析研究了当前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形成原因,提出了从监考环节防范大学生作弊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考试;作弊原因;监考管理
作者简介:韩法旺(1972-),男,山西晋城人,南京森林警察学院信息技术系,讲师。(江苏 南京 210046)
中图分类号:G642.4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23-0068-02
随着高等学校招生人数的不断扩大,高等学校学生考试作弊现象也不断增多,高等学校学生考试作弊现象的存在和蔓延会极大地破坏校风和学风,严重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只有大力加强高等学校考试工作管理,保证考试质量,净化育人环境,才能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1]
一、大学生考试作弊成因
1.学生方面
(1)道德观的缺失。当代大学生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就被长辈宠爱甚至是溺爱。他们对人生缺乏思考,对“是与非、对与错”不加分析,看到那些通过作弊取得好成绩的学生往往认为是“水平高”,并不以作弊行为为耻。在被调查的大学生中,52.9%的人认为考试作弊“可以理解”。[2]在这种心态下,考试作弊不再是“耻辱”而是一种“本事”。[3]
(2)学习态度不端正。中国的大学培养是一种“严进宽出”的模式,很多大学生经过高中阶段的刻苦努力考上大学后,认为终于可以放松放松了。于是平时逃课、睡懒觉、网吧通宵、花大部分精力谈恋爱等,到考试的时候就只好通过作弊来过关。
(3)存在侥幸心理。目前,高等学校对考试作弊的学生采取勒令退学、留校察看、记过或取消学位等处罚,处罚不可谓不严厉,但仍有部分大学生“以身试法”,究其原因是很多大学生存在侥幸心理,认为自己不会那么倒霉被抓到。据调查,大学生考试作弊的人中有68.4%是因为平时学习不努力存在侥幸心理,想通过作弊考试过关。[2]
(4)虚荣心和盲从心理。有些学生平时学习表现还不错,但为了获得奖学金、入党名额、各种荣誉等也铤而走险,借助考试作弊来保持自己的荣誉和评优、评先、入党。另外,有些平时努力学习的学生看到自己的成绩反而不如那些平时不学习但考试作弊的学生,从而感到考试不公平,导致心态不平衡,于是也加入到考试作弊的队伍中去。
(5)是非不分,讲义气。有些学生自己学习成绩挺好,面对同学提出的考试时“帮忙”的请求,不假思考就慷慨伸出“友谊”之手。也有部分同学虽然心里不大愿意,怕被发现而受处分,但碍于同学面子也无可奈何“出手相助”。这不仅害了别人,也害了自己。
2.学校方面
(1)学生评价体系有欠缺。高等学校在奖学金的评定、各单项奖的评定,甚至大学生入党资格的评定,其学习成绩都是最重要的参考条件。另外,学校在学生毕业保送研究生、优先推荐等方面也首先考虑的是学习成绩。因此,有些同学通过考试作弊来获取高分也就不足为怪了。
(2)现行教学模式陈旧。我国大部分高等学校目前所采用的教学模式几十年如一日,教学手段落后,教学理念陈旧,不重视教学过程,只注重最终结果。少数教师教学方法枯燥,专业知识更新慢,讲授的知识与社会所需脱节,使学生产生“学非所用”、“学也无用”的思想。因此,大学生考试屡屡作弊,也是对现行教学模式的抵触。
(3)部分教师监考不严。有些教师不认真履行监考职责,使学生有机可乘,甚至还有些监考教师由于种种原因而“故意放水”,发现学生作弊却“手下留情”,所有这些都导致产生不公平,导致学生心态不平衡,纵容了学生的作弊行为。
3. 社会方面
(1)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当今整个社会大环境都处在一种“浮躁”状态下。有的官员不踏踏实实为百姓做事而是致力于大搞“面子工程”,努力“向上爬”;经商的不严把质量关而是“假冒伪劣”,各种影响身体健康的添加剂层出不穷。更有甚者,每年的高考和公务员考试都出现了有组织的作弊。在这种“浮躁”的大环境下,有些高等学校也把主要精力放在了“跑项目,要排名”上,忽视了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忽视了考试环节的严格管理。这些都给年轻的大学生们带来负面影响,助长了他们考试作弊行为的发生。
(2)招聘单位“唯分数论”的影响。一些用人单位在选人、用人时,往往都会喜欢那种成绩好的学生,片面注重文凭、分数,忽视对人才全面素质的考察,使得学业成绩往往成为评价大学生优劣的单一指标,这是导致大学生考试作弊的一个社会原因。[4]毕业生要借助一纸文凭、成绩单才有可能找到好工作,于是,一些学生就通过一些不正当的手段去获取高分,高等学校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也就禁而不止了。[5]
二、加强监考管理,防范考试作弊
面对当前大学生屡禁不止的考试作弊现象,针对学生考试作弊的原因,可以采用多种手段防止学生考试作弊。比如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考试观;改变教学管理模式,完全实施弹性学制;改进考试形式,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等。本文主要讨论通过对监考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管理来防范作弊的方法和对策。
1.开考前的准备工作
(1)加大宣传力度。在考试场所醒目的位置挂上宣传诚信考试的标语或横幅,提醒学生不要考试作弊;在考试场所的入口,比如教学楼的大门口张贴考试作弊学生的处理结果,震慑心存侥幸的学生不要抱着作弊的心思走入考场;在教室的正前方醒目的位置悬挂“严禁考试作弊以及作弊的严重后果”字样的标牌。通过以上的种种方式提醒学生不要有作弊的心思。
(2)开考前的安排。在考试场所如果没有事先安排好学生的座位,就要打破学生自发坐好的位置,学生自己挑选的位置都是准备“互相帮助”的,监考教师可以按照学号的顺序等规律重新排座位;座位排定后要求学生自己检查课桌上是否有抄写的笔记,抽屉里是否有和考试相关的笔记、课本、小抄等,提醒学生主动报告,否则考试中发现一律算作弊处理;把参加考试的学生的证件摆放在座位的一角,便于监考教师检查,要求证件一定要照片清晰,防止替考,没有证件的一律不准参加考试。
2.考试中的监考工作
(1)分发考卷。分发考卷时,两个监考教师要分工合作,一个分发考卷,另外一个要控制考场纪律,防止学生趁分发考卷的时机藏匿考卷或者把小抄放置在考卷当中。
(2)考试过程中的巡视。考卷分发完毕之后就进入了考试阶段。监考教师要检查考试学生的证件。在检查的过程中,不但要仔细检查参加考试的学生是否和证件相符,还要检查考试学生所携带的文具中是否有作弊工具、课桌上是否有抄写的笔记、考卷中是否夹杂着小抄等;监考教师要在考试过程中不停地在教室里巡视,发现有“交头接耳”和“左顾右盼”的学生要大声制止,屡教不改的要终止其考试并在考试后上报教学管理部门;考试过程中禁止学生之间传递任何物品,有些学生打着传递文具或者面巾纸的幌子实际上是变相在传递答案;考试过程中一旦发现有互传答案、小抄等作弊现象的要立即取消其考试资格,并在考试后上报教学管理部门;提前交卷的学生不能在教室门口讨论有关考试的内容,一经发现要迅速制止,情节严重的也要上报教学管理部门;有条件的学校还要在考试过程中启用“手机信号屏蔽器”、“隐形耳机探测器”等设备,防止高科技手段作弊。
(3)收回考卷。在收回考卷的过程中,两个监考教师也要分工合作,一个收回考卷,另外一个控制考场纪律,防止学生趁乱偷看其他学生的答卷、把考卷带离教室等。清点完考卷之后才允许学生离开教室。
三、结语
作为高等学校来说,为社会提供高素质的合格人才是其最终目标。为实现这个目标,一方面需要教育者在长期的教书育人过程中采用较好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还需要高等学校教学管理部门高度重视考试环节,采取各种措施精心构建科学的考试制度,特别是严把考试关,杜绝作弊现象的出现。反思近年来愈演愈烈的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可以发现这一现象形成具有多方面的原因,所以要减少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不能仅仅依靠监考环节来实现,还需借助国家、社会和家庭等多方面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吴锦淑,修芹梅,徐风琴.高等学校学生考试作弊及其对策探讨[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08,(4).
[2]刘伟.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危害及预防[J].高等学校理论战线,2002,(6).
[3]郝颖.浅析高等学校大学生考试作弊问题及对策[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7,(9).
[4]戴贤远.如何摆正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J].中国高等教育,2002,(19).
[5]孙梅芝.高等学校学生考试作弊行为探析及教育对策[J].菏泽学院学报,2008,(3).
(责任编辑:麻剑飞)
关键词:大学生;考试;作弊原因;监考管理
作者简介:韩法旺(1972-),男,山西晋城人,南京森林警察学院信息技术系,讲师。(江苏 南京 210046)
中图分类号:G642.4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23-0068-02
随着高等学校招生人数的不断扩大,高等学校学生考试作弊现象也不断增多,高等学校学生考试作弊现象的存在和蔓延会极大地破坏校风和学风,严重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只有大力加强高等学校考试工作管理,保证考试质量,净化育人环境,才能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1]
一、大学生考试作弊成因
1.学生方面
(1)道德观的缺失。当代大学生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就被长辈宠爱甚至是溺爱。他们对人生缺乏思考,对“是与非、对与错”不加分析,看到那些通过作弊取得好成绩的学生往往认为是“水平高”,并不以作弊行为为耻。在被调查的大学生中,52.9%的人认为考试作弊“可以理解”。[2]在这种心态下,考试作弊不再是“耻辱”而是一种“本事”。[3]
(2)学习态度不端正。中国的大学培养是一种“严进宽出”的模式,很多大学生经过高中阶段的刻苦努力考上大学后,认为终于可以放松放松了。于是平时逃课、睡懒觉、网吧通宵、花大部分精力谈恋爱等,到考试的时候就只好通过作弊来过关。
(3)存在侥幸心理。目前,高等学校对考试作弊的学生采取勒令退学、留校察看、记过或取消学位等处罚,处罚不可谓不严厉,但仍有部分大学生“以身试法”,究其原因是很多大学生存在侥幸心理,认为自己不会那么倒霉被抓到。据调查,大学生考试作弊的人中有68.4%是因为平时学习不努力存在侥幸心理,想通过作弊考试过关。[2]
(4)虚荣心和盲从心理。有些学生平时学习表现还不错,但为了获得奖学金、入党名额、各种荣誉等也铤而走险,借助考试作弊来保持自己的荣誉和评优、评先、入党。另外,有些平时努力学习的学生看到自己的成绩反而不如那些平时不学习但考试作弊的学生,从而感到考试不公平,导致心态不平衡,于是也加入到考试作弊的队伍中去。
(5)是非不分,讲义气。有些学生自己学习成绩挺好,面对同学提出的考试时“帮忙”的请求,不假思考就慷慨伸出“友谊”之手。也有部分同学虽然心里不大愿意,怕被发现而受处分,但碍于同学面子也无可奈何“出手相助”。这不仅害了别人,也害了自己。
2.学校方面
(1)学生评价体系有欠缺。高等学校在奖学金的评定、各单项奖的评定,甚至大学生入党资格的评定,其学习成绩都是最重要的参考条件。另外,学校在学生毕业保送研究生、优先推荐等方面也首先考虑的是学习成绩。因此,有些同学通过考试作弊来获取高分也就不足为怪了。
(2)现行教学模式陈旧。我国大部分高等学校目前所采用的教学模式几十年如一日,教学手段落后,教学理念陈旧,不重视教学过程,只注重最终结果。少数教师教学方法枯燥,专业知识更新慢,讲授的知识与社会所需脱节,使学生产生“学非所用”、“学也无用”的思想。因此,大学生考试屡屡作弊,也是对现行教学模式的抵触。
(3)部分教师监考不严。有些教师不认真履行监考职责,使学生有机可乘,甚至还有些监考教师由于种种原因而“故意放水”,发现学生作弊却“手下留情”,所有这些都导致产生不公平,导致学生心态不平衡,纵容了学生的作弊行为。
3. 社会方面
(1)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当今整个社会大环境都处在一种“浮躁”状态下。有的官员不踏踏实实为百姓做事而是致力于大搞“面子工程”,努力“向上爬”;经商的不严把质量关而是“假冒伪劣”,各种影响身体健康的添加剂层出不穷。更有甚者,每年的高考和公务员考试都出现了有组织的作弊。在这种“浮躁”的大环境下,有些高等学校也把主要精力放在了“跑项目,要排名”上,忽视了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忽视了考试环节的严格管理。这些都给年轻的大学生们带来负面影响,助长了他们考试作弊行为的发生。
(2)招聘单位“唯分数论”的影响。一些用人单位在选人、用人时,往往都会喜欢那种成绩好的学生,片面注重文凭、分数,忽视对人才全面素质的考察,使得学业成绩往往成为评价大学生优劣的单一指标,这是导致大学生考试作弊的一个社会原因。[4]毕业生要借助一纸文凭、成绩单才有可能找到好工作,于是,一些学生就通过一些不正当的手段去获取高分,高等学校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也就禁而不止了。[5]
二、加强监考管理,防范考试作弊
面对当前大学生屡禁不止的考试作弊现象,针对学生考试作弊的原因,可以采用多种手段防止学生考试作弊。比如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考试观;改变教学管理模式,完全实施弹性学制;改进考试形式,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等。本文主要讨论通过对监考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管理来防范作弊的方法和对策。
1.开考前的准备工作
(1)加大宣传力度。在考试场所醒目的位置挂上宣传诚信考试的标语或横幅,提醒学生不要考试作弊;在考试场所的入口,比如教学楼的大门口张贴考试作弊学生的处理结果,震慑心存侥幸的学生不要抱着作弊的心思走入考场;在教室的正前方醒目的位置悬挂“严禁考试作弊以及作弊的严重后果”字样的标牌。通过以上的种种方式提醒学生不要有作弊的心思。
(2)开考前的安排。在考试场所如果没有事先安排好学生的座位,就要打破学生自发坐好的位置,学生自己挑选的位置都是准备“互相帮助”的,监考教师可以按照学号的顺序等规律重新排座位;座位排定后要求学生自己检查课桌上是否有抄写的笔记,抽屉里是否有和考试相关的笔记、课本、小抄等,提醒学生主动报告,否则考试中发现一律算作弊处理;把参加考试的学生的证件摆放在座位的一角,便于监考教师检查,要求证件一定要照片清晰,防止替考,没有证件的一律不准参加考试。
2.考试中的监考工作
(1)分发考卷。分发考卷时,两个监考教师要分工合作,一个分发考卷,另外一个要控制考场纪律,防止学生趁分发考卷的时机藏匿考卷或者把小抄放置在考卷当中。
(2)考试过程中的巡视。考卷分发完毕之后就进入了考试阶段。监考教师要检查考试学生的证件。在检查的过程中,不但要仔细检查参加考试的学生是否和证件相符,还要检查考试学生所携带的文具中是否有作弊工具、课桌上是否有抄写的笔记、考卷中是否夹杂着小抄等;监考教师要在考试过程中不停地在教室里巡视,发现有“交头接耳”和“左顾右盼”的学生要大声制止,屡教不改的要终止其考试并在考试后上报教学管理部门;考试过程中禁止学生之间传递任何物品,有些学生打着传递文具或者面巾纸的幌子实际上是变相在传递答案;考试过程中一旦发现有互传答案、小抄等作弊现象的要立即取消其考试资格,并在考试后上报教学管理部门;提前交卷的学生不能在教室门口讨论有关考试的内容,一经发现要迅速制止,情节严重的也要上报教学管理部门;有条件的学校还要在考试过程中启用“手机信号屏蔽器”、“隐形耳机探测器”等设备,防止高科技手段作弊。
(3)收回考卷。在收回考卷的过程中,两个监考教师也要分工合作,一个收回考卷,另外一个控制考场纪律,防止学生趁乱偷看其他学生的答卷、把考卷带离教室等。清点完考卷之后才允许学生离开教室。
三、结语
作为高等学校来说,为社会提供高素质的合格人才是其最终目标。为实现这个目标,一方面需要教育者在长期的教书育人过程中采用较好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还需要高等学校教学管理部门高度重视考试环节,采取各种措施精心构建科学的考试制度,特别是严把考试关,杜绝作弊现象的出现。反思近年来愈演愈烈的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可以发现这一现象形成具有多方面的原因,所以要减少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不能仅仅依靠监考环节来实现,还需借助国家、社会和家庭等多方面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吴锦淑,修芹梅,徐风琴.高等学校学生考试作弊及其对策探讨[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08,(4).
[2]刘伟.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危害及预防[J].高等学校理论战线,2002,(6).
[3]郝颖.浅析高等学校大学生考试作弊问题及对策[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7,(9).
[4]戴贤远.如何摆正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J].中国高等教育,2002,(19).
[5]孙梅芝.高等学校学生考试作弊行为探析及教育对策[J].菏泽学院学报,2008,(3).
(责任编辑:麻剑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