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药并非一定温开水

来源 :药物与人·相约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arn_v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王这几天拉肚子,医生让服几天吡哌酸片治疗。但是,这吡哌酸片味道确实太苦,把药片放到嘴里,再喝一口温开水,有时连喝几口水药片还在嘴里没咽下,这苦味几次让老王差点发生呕吐。他索性把药扔到一边,干脆不服了。老伴那边发话了:“你用这稀面汤送服,就能掩盖苦味。”老王火了:“就你能!医生常嘱咐病人不要用白开水以外的其他水送药,难道你连这点常识也没有?”
  
  服药一定要用温开水送服吗?答案是否定的。
  茶叶水有时也能当送药水
  一般情况下,医生嘱咐患者不要用茶水送服药物这是对的,主要是考虑茶中的鞣酸与药物有效成分易发生化学反应或茶中咖啡因等成分直接影响药物疗效。但在某些情况下,用茶水送药也有可取之处。如许多抗生素类药物及消火镇痛药如磺胺类、布洛芬、消炎痛、萘普生等呈弱酸性,与茶水基本不发生化学反应。止泻药鞣酸蛋白更不会和茶叶水发生作用。服用抗过敏药如扑尔敏、去敏灵、苯海拉明、赛庚啶以及含有抗过敏药物的感冒药物时,多数人白天会感到困倦乏力,不能正常工作。若用茶水送服,能不同程度地消除这些不适。
  米汤、稀面汤不影响药效
  从药效方面考虑,米汤和稀面汤基本不影响药效,而且还能覆盖在舌面,降低对药物苦味的敏感性;其黏稠性也有利带动较大的药片或胶囊下咽。某些没有包糖衣的素片药物如吡哌酸片、盐酸环丙沙星片、乙酰螺旋霉素片、复方新诺明片、盐酸黄连素片(有报道,这些药物包糖衣后不利于体内的崩解和吸收)等,如果用温水送服味道特别苦,令人难以咽下,如改用米汤或稀面汤送服则可以避免。一些胶囊制剂、缓释制剂、控释制剂、肠溶片、多层片(如多酶片)等,需要整片服下,不可分割服用,这时用温开水送服也不易下咽,改用米汤和稀面汤送服则很容易服下。
  清热中药最好也用米汤送服。常用的清热中药,如黄连、黄芩、黄柏、苦参、石膏、中成药板蓝根等,性味苦寒,服用不当很可能伤害脾胃。此时,若用米汤送药,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泻下药如大黄、芒硝等会直接刺激胃黏膜,服用后易导致胃部不适,甚至引起腹痛、泻下,为避免不良反应,用米汤送服较为合适。
  米汤汤味香甜,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及钙、磷、铁,B族维生素、维生素C等多种营养成分,性味甘平,有益气、养阴、润燥的功能。用米熬粥时,表面浮起一层细腻的黏稠物——“米油”,营养更为丰富,还能健脾胃。
  因此,用米汤送服大部分药物,不仅能护胃,还能提高药效。另外,米汤最好是大锅饭中熬出的米汤,并要达到黏稠的程度才有效,米少或者太稀则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辨证选用黄酒等送服成药能提高疗效
  黄酒酒性辛温,有温通经络、散风寒、行药势的功效。黄酒与寒性药物同服,可缓解其寒性;与热性药同服,可疏经活络。如用作祛寒除湿、疏经活络时,可用黄酒送服通经活络的活络丸;用作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可用黄酒送服伤科药七厘散、云南白药、跌打丸等,有利于药效的发挥(因黄酒含有16%~20%的酒精,因此禁用黄酒送服安眠药、甲硝唑类药物和头孢类抗生素,以免引发严重不良反应)。
  米汤能保护胃气,减少苦寒药对胃肠的刺激,常用于送服补气、健脾、利膈、止渴、利尿和滋补性中成药,如用小米汤送服治痢止泻的香连丸、参苓白术散、四神丸等。以大米汤送服八珍丸、人參养荣丸、十全大补丸等。
  生姜有散风寒、解表止咳、温中散寒的功效。用于治疗风寒感冒、隐寒胃痛、吐泻腹痛的方药常以此为药引。一般用3~5片(约9~15克)生姜煎水取汤,可用于送服藿香正气丸、附子理中丸、银翘丸、银翘解毒片、通宣理肺丸等。
  因咸味可以引药入肾,所以可适当选用淡盐水(食盐2克溶于200毫升温水中)送服补肾类中成药,如六味地黄丸、七宝美髯丹、金锁固精丸、安肾丸等。
  大枣能补脾胃,益气生津、和药解毒。可用大枣5~10枚,水煎取汤送服中成药如人参健脾丸、归脾丸、香砂养胃丸等。
其他文献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已经成为学校办公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网络环境和校园网内部分用户不良的上网行为给网络中心的监管带来压力。所以,学校部署了“深信服”上网行为
医院业务收入是医院一定时期经济业务指标,它能直接反映医院财务状况.经济效益高低、经营运转正常,是医院领导制定经营决策的重要依据.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化,医院为了保证
糖尿病不仅仅是血糖高,而且可以影响全身各个器官,因此,定期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全面体检非常必要,这不仅有助于掌握患者的病情,还可以早期发现并发症,及早治疗,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    糖尿病之所以可怕,并不在于血糖有多高,而在于高血糖所致的各种急、慢性并发症。一方面,并发症涉及面非常之广,心、脑、肾、眼、足、神经等均可受累;另一方面,并发症的出现并非一朝一夕,而是病情长期得不到有效控制的恶果。因此,每
秋季雨水较少,空气干燥,不少适应能力差的人容易发生口干鼻燥、皮肤干裂、目赤牙痛、外感咳嗽等症状,中医称之为“秋燥”。而这时正是黄澄澄、水灵灵的鲜梨下树上市的季节。生梨性寒味甘,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的功效,特别适合“秋燥”患者食用。  鲜梨酥甜可口、香脆多汁,并富含维生素A、B、C、D和E,还含有粗纤维,钙,磷、铁等矿物质,是一种营养比较丰富的水果。  秋天食梨止“秋澡”要注意食用方法,因风寒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