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是广大语文教师在课改理念引导下的新追求。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巧用互动式,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主体(学生)和学习客体(教材)互动的局面。
一、 体验互动
语文教学有时需要穿越时空隧道,以当事人的身份,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作出正确的分析、选择及评价,因而角色置换、换位思考式的体验,在互动式课堂中应该有所采纳与运用。如教《柳叶儿》一课时,笔者事先准备好70片柳叶,上课时给每个学生发一片,让学生放在嘴里慢嚼,然后发现柳叶苦涩、难咽。而《柳叶儿》一文中的“我”孩时却拿它充饥,学生自然联想到了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教师抓住学生的思想感情,让学生思考抢柳叶儿吃这本是一件极苦的事,但童年的“我”却感到无穷的乐趣,为什么?这种教学情境的设置,使学生与教学内容的互动建立在体验的基础上,学生通过亲身体验,真切地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及课文主题。
二、 直观互动
在看得到、摸得着,甚至是能够自己亲手操作的情境下学习,有利于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掌握课文。如教《松鼠》一文时,笔者撇开过去的教法,预习课文时,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画松鼠图片来反映它的特征(至少每人一幅)。上课时学生拿出自己所画的画进行小组交流,然后由小组代表在班中交流,总结出松鼠的特征,老师适当板书。这一课堂,教师注重的不是知识的简单复制,而是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去描述课文内容,这是一个知识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
三、 合作互动
在目前班集体授课的情况下,小组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可以说是教学互动的首选。如教《国宝——大熊猫》一文时,根据学生现有座次,将学生分成10组,除导入由教师完成外,其余内容的学习全部交给学生。第一板块,在学生熟读课文后,学习小组讨论并根据大熊猫的外形、分布、生活环境、习性、繁殖、现状等知识自设表格、提纲,看哪一组完成快,并选出组代表当小老师,由他讲述、板书,如不完整则由其他组代表上来完成;第二板块,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课外收集的)选择一道讨论题(拓展题),合作解决。整节课分而不散,活而不乱,收放自如,小组合作互动体现得淋漓尽致,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使每个学生都在参与中体验了学习的快乐,获得了心智发展。
四、 设问互动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而,互动式课堂的最高境界,是由学生自主思考并自行创设问题。如在诵读欣赏《七子之歌》时,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情景:“同学们,平时都是老师考大家,今天咱们换一下位置,由大家来考老师,怎么样?《七子之歌》的内容,看似清晰明了,其实蕴含了大量的未知,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谁能把老师难倒。”一听说可以考老师,学生们的胃口一下子就被吊起来了。他们前后议论,左右商量,争先恐后地提出一个又一个的问题:“为什么葡萄牙这么小的国家也来占领我国的港口?为什么英国要占领香港?”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当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情绪从事思考时,他们会意识到自己的大智慧,寻找到自己在课堂上的一席之地,从而产生自豪感。这种自信心与成就感,正是学生创新能力的极大动力。
(责编李新海)
一、 体验互动
语文教学有时需要穿越时空隧道,以当事人的身份,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作出正确的分析、选择及评价,因而角色置换、换位思考式的体验,在互动式课堂中应该有所采纳与运用。如教《柳叶儿》一课时,笔者事先准备好70片柳叶,上课时给每个学生发一片,让学生放在嘴里慢嚼,然后发现柳叶苦涩、难咽。而《柳叶儿》一文中的“我”孩时却拿它充饥,学生自然联想到了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教师抓住学生的思想感情,让学生思考抢柳叶儿吃这本是一件极苦的事,但童年的“我”却感到无穷的乐趣,为什么?这种教学情境的设置,使学生与教学内容的互动建立在体验的基础上,学生通过亲身体验,真切地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及课文主题。
二、 直观互动
在看得到、摸得着,甚至是能够自己亲手操作的情境下学习,有利于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掌握课文。如教《松鼠》一文时,笔者撇开过去的教法,预习课文时,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画松鼠图片来反映它的特征(至少每人一幅)。上课时学生拿出自己所画的画进行小组交流,然后由小组代表在班中交流,总结出松鼠的特征,老师适当板书。这一课堂,教师注重的不是知识的简单复制,而是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去描述课文内容,这是一个知识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
三、 合作互动
在目前班集体授课的情况下,小组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可以说是教学互动的首选。如教《国宝——大熊猫》一文时,根据学生现有座次,将学生分成10组,除导入由教师完成外,其余内容的学习全部交给学生。第一板块,在学生熟读课文后,学习小组讨论并根据大熊猫的外形、分布、生活环境、习性、繁殖、现状等知识自设表格、提纲,看哪一组完成快,并选出组代表当小老师,由他讲述、板书,如不完整则由其他组代表上来完成;第二板块,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课外收集的)选择一道讨论题(拓展题),合作解决。整节课分而不散,活而不乱,收放自如,小组合作互动体现得淋漓尽致,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使每个学生都在参与中体验了学习的快乐,获得了心智发展。
四、 设问互动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而,互动式课堂的最高境界,是由学生自主思考并自行创设问题。如在诵读欣赏《七子之歌》时,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情景:“同学们,平时都是老师考大家,今天咱们换一下位置,由大家来考老师,怎么样?《七子之歌》的内容,看似清晰明了,其实蕴含了大量的未知,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谁能把老师难倒。”一听说可以考老师,学生们的胃口一下子就被吊起来了。他们前后议论,左右商量,争先恐后地提出一个又一个的问题:“为什么葡萄牙这么小的国家也来占领我国的港口?为什么英国要占领香港?”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当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情绪从事思考时,他们会意识到自己的大智慧,寻找到自己在课堂上的一席之地,从而产生自豪感。这种自信心与成就感,正是学生创新能力的极大动力。
(责编李新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