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堂好课,应该追求什么?追求朴实,追求真实,追求扎实,追求实在.
2010年12月有幸到上海参加全国第三届“两岸同课异教”课堂教学研讨会.所谓“同课异教”是指同一教学内容由不同的教师来上课,比较其对教材的分析、教学设计和教学风格的不同,达到相互学习的目的,更有可比性.
同课异教的课,首先要反思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编写意图理解是否到位,对文本的解读是否准确.其次是反思对重点、难点的确立是否恰当,对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否科学,对教学环节的设计是否合理.再次是反思教学效果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是否完成了三维课程目标.反思后写成课例分析,可把这一反思活动延续下去,使课例分析成为教学反思的载体.
在去听课的途中,我们都在谈论,同样一堂课由不同地区的不同教师来演绎,那到底怎样来评价一堂课算是好课?一堂好课需要具备哪些特征?如何评价课堂教学?在听取了来自全国各地的8位名师和7位专家的讲课、报告和结合课例的点评之后,使我茅塞顿开.
下面结合自己的理论研究、教学实践,谈一些不尽成熟的思考与想法:一堂好的数学课应该追求什么.
一、上好一堂数学课,需要作好课前准备
1.要认真分析教学内容.分析教材,要求根据课程标准,确定所教内容在本章乃至本册教材中的地位,并将教材信息转化为自己的信息.
2.要切实了解学生的情况.了解学生是教学成功的前提.新课标要求教师在备课的时候,不仅要备课本,更要备学生.备学生就是要了解学生的现有水平、学习需要、学习态度、学习方式、思维特点、个性差异、认知规律等.
3.要对学习内容进行重组.教师在分析学习内容、了解学生情况以及回顾先前教学反思的基础上,开发学习资源和运用教学媒体对教材的顺序、详略、深浅等作适当取舍、加工、提炼等处理,再确定三维目标.对教材重组要有利于缩小教材体系与学生实际水平之间的距离,易于建立“最近发展区”,使学生有可能达到发展水平;要激发学生的情感,能引导学生有兴趣地学;能激发学生追求知识的欲望,满足学生对知识“懂”的需要和“会”的需要等.
二、上好一堂数学课,需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都说教师是课堂的导演,是课堂的策划.教师不能主宰课堂,不能替代学生做学生该做的事情,这个时候就需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互动过程中,学生受自身知识、阅历的局限,可能对教师的讲解不能完全领会、掌握,而对与自己同龄的学生、与自己有着相似生活经历的同伴表达的语言、讲解却能理解得完全透彻.因此,生生互动在互动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在互相评价的过程中,学生学会分享,学会倾听,学会欣赏他人、接纳他人.这样,可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以及良好的生活态度,使他们不断进步和成长.
三、上好一堂数学课,课堂上“不要”
1.不要在追求课堂的完美中丢掉生成性.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生成性课堂资源.凡是学生能讲的,老师不要讲;凡是学生讲不完整的,请另一个学生补充完整;凡是学生不敢讲的,要鼓励学生大胆讲;凡是学生讲错的,要让学生体面地坐下.
2.不要忽视细节.课堂上的细节很多,如板书设计.学生要做笔记,课后要小结.
3.课堂容量不要太大.宁可有时间多给学生在课堂上讨论,产生新的生成,也不要把课上得满满的.你的课上得再精彩也是不可取的,毕竟学生要思考.
四、上好一堂数学课,课堂上“四要”
1.要聆听学生的差错所暴露出来的问题,要真正利用学生的差错来锁定课堂的生成.
2.要实现简单的数学思维方法和思考方法.
3.要规范课堂用语,课前要仔细地推敲,每句话都尽可能地精炼和规范.
4.要认真研究学生的实际基础、当前状况等.
五、上好一堂数学课,课堂上要做到“四度”
1.梯度.引入是第一梯度,一定要简单,由浅入深,便于新课知识的引入.
2.宽度.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收集信息,提取数学问题,解释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看得见、摸得着,就会消除对数学的畏惧感、陌生感和神秘感,从而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
3.角度.指切入的角度,要在最短时间内,最高效率地直指本堂课的重难点.
4.高度.即立意的高度,对一个问题思考的方法.
总之,评价一堂课的好坏,重要的是看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学生究竟学到了什么知识,受到了多少启发,能对学生产生怎样的影响.这样,我们才能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上出更多的好课来.
2010年12月有幸到上海参加全国第三届“两岸同课异教”课堂教学研讨会.所谓“同课异教”是指同一教学内容由不同的教师来上课,比较其对教材的分析、教学设计和教学风格的不同,达到相互学习的目的,更有可比性.
同课异教的课,首先要反思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编写意图理解是否到位,对文本的解读是否准确.其次是反思对重点、难点的确立是否恰当,对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否科学,对教学环节的设计是否合理.再次是反思教学效果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是否完成了三维课程目标.反思后写成课例分析,可把这一反思活动延续下去,使课例分析成为教学反思的载体.
在去听课的途中,我们都在谈论,同样一堂课由不同地区的不同教师来演绎,那到底怎样来评价一堂课算是好课?一堂好课需要具备哪些特征?如何评价课堂教学?在听取了来自全国各地的8位名师和7位专家的讲课、报告和结合课例的点评之后,使我茅塞顿开.
下面结合自己的理论研究、教学实践,谈一些不尽成熟的思考与想法:一堂好的数学课应该追求什么.
一、上好一堂数学课,需要作好课前准备
1.要认真分析教学内容.分析教材,要求根据课程标准,确定所教内容在本章乃至本册教材中的地位,并将教材信息转化为自己的信息.
2.要切实了解学生的情况.了解学生是教学成功的前提.新课标要求教师在备课的时候,不仅要备课本,更要备学生.备学生就是要了解学生的现有水平、学习需要、学习态度、学习方式、思维特点、个性差异、认知规律等.
3.要对学习内容进行重组.教师在分析学习内容、了解学生情况以及回顾先前教学反思的基础上,开发学习资源和运用教学媒体对教材的顺序、详略、深浅等作适当取舍、加工、提炼等处理,再确定三维目标.对教材重组要有利于缩小教材体系与学生实际水平之间的距离,易于建立“最近发展区”,使学生有可能达到发展水平;要激发学生的情感,能引导学生有兴趣地学;能激发学生追求知识的欲望,满足学生对知识“懂”的需要和“会”的需要等.
二、上好一堂数学课,需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都说教师是课堂的导演,是课堂的策划.教师不能主宰课堂,不能替代学生做学生该做的事情,这个时候就需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互动过程中,学生受自身知识、阅历的局限,可能对教师的讲解不能完全领会、掌握,而对与自己同龄的学生、与自己有着相似生活经历的同伴表达的语言、讲解却能理解得完全透彻.因此,生生互动在互动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在互相评价的过程中,学生学会分享,学会倾听,学会欣赏他人、接纳他人.这样,可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以及良好的生活态度,使他们不断进步和成长.
三、上好一堂数学课,课堂上“不要”
1.不要在追求课堂的完美中丢掉生成性.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生成性课堂资源.凡是学生能讲的,老师不要讲;凡是学生讲不完整的,请另一个学生补充完整;凡是学生不敢讲的,要鼓励学生大胆讲;凡是学生讲错的,要让学生体面地坐下.
2.不要忽视细节.课堂上的细节很多,如板书设计.学生要做笔记,课后要小结.
3.课堂容量不要太大.宁可有时间多给学生在课堂上讨论,产生新的生成,也不要把课上得满满的.你的课上得再精彩也是不可取的,毕竟学生要思考.
四、上好一堂数学课,课堂上“四要”
1.要聆听学生的差错所暴露出来的问题,要真正利用学生的差错来锁定课堂的生成.
2.要实现简单的数学思维方法和思考方法.
3.要规范课堂用语,课前要仔细地推敲,每句话都尽可能地精炼和规范.
4.要认真研究学生的实际基础、当前状况等.
五、上好一堂数学课,课堂上要做到“四度”
1.梯度.引入是第一梯度,一定要简单,由浅入深,便于新课知识的引入.
2.宽度.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收集信息,提取数学问题,解释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看得见、摸得着,就会消除对数学的畏惧感、陌生感和神秘感,从而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
3.角度.指切入的角度,要在最短时间内,最高效率地直指本堂课的重难点.
4.高度.即立意的高度,对一个问题思考的方法.
总之,评价一堂课的好坏,重要的是看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学生究竟学到了什么知识,受到了多少启发,能对学生产生怎样的影响.这样,我们才能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上出更多的好课来.